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仙侠玄幻 > 一个小作者的日常【爱主攻】 > 第59章 今日学习

一个小作者的日常【爱主攻】 第59章 今日学习

作者:万夜明 分类:仙侠玄幻 更新时间:2023-12-09 04:30:57 来源:文学城

猜猜和洛明冉演绎奏鸣曲的人是谁?

奏鸣曲(Sonata),是由一件独奏乐器演奏或由一件独奏乐器和钢琴合奏的器乐套曲。奏鸣曲的概念是在16世纪作为器乐演奏的作品而确立起来的,以与声乐演唱作品的康塔塔相区别。

奏鸣曲于17世纪初才专指某种特定的器乐结构形式。其常为三或四乐章的大型套曲结构,第一乐章大多为奏鸣曲式快板。

奏鸣曲和奏鸣曲式这两个概念可谓是相辅相依,彼此互相促进、发展前行。

奏鸣曲是一种多乐章器乐曲体裁,常用一件乐器独奏与钢琴重奏,一般由三四个相互对比的乐章组成。奏鸣曲式是一种大型曲式,是奏鸣曲主要乐章常用的一种结构形式。它包含几个不同主题的呈示、发展和再现,以及特定的调性布局。由于它常用于奏鸣曲的第一乐章,并常用快板速度,所以也称为奏鸣曲第一乐章形式或奏鸣曲快板形式。

奏鸣曲这个概念最早只是乐器的音乐代名词,与歌唱的音乐(canta)相对应。巴洛克奏鸣曲是一种重奏类型的器乐体裁,以弦乐为主体,最早产生在意大利。其有两种常见形式,一种叫三重奏鸣曲,另一种叫独奏(或二重)奏鸣曲。所谓三重奏鸣曲即三个声部,两个小提琴声部,一个由大提琴和古钢琴演奏的通奏低音声部。这种器乐的演出形式在当时的意大利主要有两种风格:一种是舞曲风格室内奏鸣曲;另一种是比较严肃的教堂风格。直到18世纪上半叶奏鸣曲依然是重奏类型的,弦乐居于主导。对晚期巴洛克奏鸣曲作出重要贡献的人物有:意大利作曲家维瓦尔第、塔蒂尼,以及德国作曲家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亨德尔等。

古典奏鸣曲包括四个乐章。第一乐章是奏鸣曲式快板;第二乐章是抒情慢板,常采用三部曲式、变奏曲式、第三乐章是小步舞曲或谐谑曲,常采用复三部曲式;第四乐章是快速的终曲,常采用回旋曲式或奏鸣回旋曲式。维也纳古典作曲家所作的奏鸣曲大多是三乐章的套曲,比起四乐章的奏鸣套曲来,省去的主要是第三乐章(小步舞曲或谐谑曲);也有省去第二乐章(慢板)的,如莫扎特的《降E大调钢琴奏鸣曲》(KV282)和贝多芬的第六、第九、第二十八钢琴奏鸣曲;省去第一乐章的作品比较少见,如莫扎特的《A大调钢琴奏鸣曲》(KV331)和贝多芬的第十三、十四钢琴奏鸣曲。有一些三乐章的奏鸣曲式把四乐章奏鸣曲的两个中间乐章(或中间乐章与末乐章)合并成一个乐章,如贝多芬的《G大调钢琴奏鸣曲》(Op.14的第2首);包含两乐章的奏鸣曲很有可能是一个乐章一身而二任,如贝多芬的《G大调钢琴奏鸣曲》(Op.49的第2首)。

李斯特的《b小调钢琴奏鸣曲》只有一个乐章,但结构庞大,音乐形象和速度、节拍变化频繁,并系统地运用主题变形的手法,虽是单乐章的奏鸣曲,却包含着奏鸣套曲的因素。现代作曲家所作的奏鸣曲,很多是像李斯特一样的单乐章奏鸣曲。

——以上内容引用自百度百科。

作者有话说

第59章 今日学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