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仙侠玄幻 > 一个小作者的日常【爱主攻】 > 第186章 今日学习

一个小作者的日常【爱主攻】 第186章 今日学习

作者:万夜明 分类:仙侠玄幻 更新时间:2023-12-09 04:30:57 来源:文学城

戈夫曼拟剧论

戈夫曼拟剧论就是借助戏剧的类比而对日常生活进行的研究。拟剧论是从符号互动论中发展出来的、具有自身特点的、说明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理论。其倡导者是加拿大社会学家戈夫曼(Erving Goffman),他把社会比做舞台,把社会成员比做演员来解释人们的日常生活。

戈夫曼拟剧论的观点

戈夫曼认为,社会和人生是一个大舞台,社会成员作为这个大舞台上的表演者都十分关心自己如何在众多的观众面前塑造能被人接受的形象。拟剧论研究的是人们运用哪些技巧在别人的心目中创造印象。戈夫曼认为,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以不同的角色、在不同的场次进行表演,如果能够按照剧本表演就按剧本表演,当剧本不明确或不完整时就要随机应变,临时创作。

戈夫曼提出,人们为了表演,可能会区分出前台和后台。前台是让观众看到并从中获得特定意义的表演场合;后台是为前台表演做准备、掩饰在前台不能表演的东西的场合。

戈夫曼认为,人们不能将前台行为应用于后台,也不能将后台行为应用于前台,而是应该在不同的场合表现出应有的行为,而其标准是社会的规范,即社会的角色行为的规定。

戈夫曼拟剧论的框架

戈夫曼所讲的“框架”,是指人们内化了的现存的社会规范和社会准则,是一系列的惯例和共同理解,也就是人们在社会生活舞台上进行演出的依据。戈夫曼认为,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以不同的角色、在不同的场次进行表演,如果能够按照剧本表演就会按照剧本表演,当剧本不明确或不完整时就要随机应变、临时创作。表演框架包括以下几个环节或因素:一是剧本期望。

也就是社会规范对各种社会角色的限定。社会是一个一直在演出的戏剧舞台,每一个人都是社会生活舞台上的演员。但是,在个人行动的后面隐藏着强有力的“剧作家”,这个“剧作家”就是社会体系,它不允许个人离开剧本。人们的行动受社会体系预先写好的“剧本”的限定。当然,人们的行动也会受其他人,包括其他演员和观众的影响。

二是剧情。

所谓表演,就是在某种社会情境中,人们为了给他人留下某种印象而做出的所有活动。我们每一个人都在社会生活舞台上扮演着角色,都是表现剧情的人,即剧情表演者。表演的目的是要表达某种意义。比如,一个女大学生周末接到男友约她去看电影的电话时,可能会故意大声说话,该表演的意义就是要告诉其他同学“有人约我去看电影”。戈夫曼认为,表演者可能很真诚地相信他所表演的行为,也可能不相信自己所表演的行为,而是做给别人看的。

三是剧组。

戈夫曼把在“表演某种剧情时进行合作的一些人”,称之为剧组。处理好剧组成员之间的关系是重要的。因为,第一,当剧组正在表演时,剧组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具有采取不适宜行为而使演出中断或走样的能力,每个成员的演出都依赖于同伴的合适行为,反之亦然;第二,剧组成员都了解他们正在上演同一幕剧,了解舞台演出技巧中的秘密,都是“知情人”,他们彼此熟悉,共同保守剧组的秘密。

四是表演区域,

包括前台与后台。前台是按固定方式进行表演、为观众规定的特定情景的舞台部分,主要由布景、个人外表和举止等三个部分组成。布景是演员表演必需的场景,包括装置、舞台装饰和其他道具等,比如会计的电脑、学者的书架、医生的手术室等。个人外表是反映表演者的社会地位的那些标志,比如年龄、性别、种族、服饰,以及提示行动者地位的其他信息(如穿着件白大褂、脖子上挂着听诊器,表明这是一个医生)。举止则是人们期待如何行为的特定信号,比如说一种亲昵的举止就表示期待一种亲密的行为。当人们扮演某种既定的社会角色时通常会发现,一种特定的前台其实早就已经设计好了,只能按规定去进行表演。后台是不让观众看到的、限制观众和局外人进入的舞台部分,只有关系更为密切的人才被允许看到“后台”正在发生的一切。比如医生可以在值班室里(即后台)同护士开玩笑,这是病人看不到的,但在病房(前台)却不能这样。后台与前台是相对的,如果有观众闯入后台,后台就变成了前台,成为另一场不同演出的前台,比如一个病人突然闯入了值班室。

五是假面具。

在戈夫曼看来,人们之间的互动,就是每个人都在表演自己,但不是表现真实的自己,而是表现伪装起来的自己,在他人面前故意演戏,也就是戴着假面具在社会中生活。假面具是同社会公认的价值、规范、标准相一致的前台行为,是一种角色面孔。戈夫曼认为,“假面具”并不等于欺骗工具,两者是有区别的。

戈夫曼拟剧论的印象管理

所谓印象管理,就是人们如何在他人心目中塑造一个自己所希望的形象的策略。或者说,当人们观察某个人时,他应该如何表现自己。印象管理是戈夫曼拟剧论的实质。他提出的印象管理策略主要有:一是理想化表演。

也就是说,表演者要掩饰那些与社会公认的价值、规范、标准不一致的行动,而努力表现出与社会公认的价值、规范、标准相一致的行动。因此,理想化表演本身,就意味着一定程度的掩饰。表演者会掩饰或部分掩饰与他自己理想的形象不一致的活动、事实和动机。所有的社会事件和社会行动,都有这种故意演戏、显示理想化形象的成份。为了在他人心目中塑造一个理想化的形象,人们在扮演某种角色时还应该重视对环境和位置的选择,选择一种有利于角色表演的背景,比如大公司的总经理应该选择在大办公室的大办公桌上办公,应该有专门的地方接待自己的主顾等。

二是误解表演。

也就是使别人产生错觉,得到假印象的表演。比如一个人实际上比较富有却装穷,旧时中国农村的土财主就往往装穷,这是一种典型的误解表演。一些人所以会作出误解表演,无非是两个目的:一个是为了获得利益,比如为了获得社会尊重或社会地位,一个本来没有学问的人装得很有学问,就像中国历史上的“滥竽充数”;另一个是为了满足某种虚荣心,比如一个有生理缺陷的人努力掩饰自己的缺陷。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会努力地使别人对某一项具体活动产生误解,这种欺骗有时是善意的,有时则是恶意的。

三是神秘化表演。

也就是与别人保持一定的距离,从而使别人产生一种崇敬心理。戈夫曼发现,对一个人越熟悉,就越容易轻视他。西方一些国家的军队中,军官同士兵不在同一个餐厅就餐,就是为了防止相互之间过于熟悉,以至于作战时士兵可能不服从军官的命令。

四是补救表演。

表演过程中的无意动作、失礼、当众吵闹等意外情况的发生,会导致表演的不协调,出现这种情况就需要补救表演。补救措施包括表演者所使用的补救自己的表演的预防性措施,比如剧组忠诚、剧组素养和戏剧规则等,也包括观众或局外人用以帮助表演者补救其表演的保护性措施,如避免进入后台、对表演者的疏忽视而不见、对新手的宽容等。

戈夫曼拟剧论的评价

戈夫曼运用戏剧语言对人们之间的相互交往进行的社会学分析,充分肯定了社会体系这一剧作者及其剧本期望对表演者的决定性作用,也即承认社会结构对个人行动的制约性。他把表演区域分为前台与后台,提出了理想化表演和误解表演、补救表演等印象管理策略,对人们成功地扮演自己所承担的社会角色是有积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的。他提出的“戴假面具的人”、“故意演戏”等概念,也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人际关系的真实一面。但他的理论也存在许多片面性和主观主义、形式主义的色彩而受到尖锐的批评。

——以上内容引用自百度百科。

作者有话说

第186章 今日学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