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仙侠玄幻 > 义父死后,全世界都在骗我 > 第14章 荒野夜话人心奇 仙山秘史生死乱

“老太君!您慢些!这石阶滑,小的给您把青苔擦擦!”

“杨爷!您这烤兔的手艺,便是阚国御厨来了,也得磕头拜师!小的给您扇扇风,火候可不能过了!”

“哎哟喂,两位小仙师!这篝火烟大,仔细熏了眼,小的寻了些上好的松木干柴来!”

“疤面!你个夯货还愣着作甚?快去给杨爷的马多喂两把精料!”

夜幕深沉。

尖牙山外围的一处避风山坳里,秃头枭围着篝火上蹿下跳,殷勤得像一只刚傍上老虎的猴儿,谄媚的话语几不停歇。

他一会儿给杨铁枪的坐骑梳理鬃毛,一会儿又抢过杨玤手中的烤肉叉子,将那烤得滋滋冒油的野兔翻得金黄,还不忘对着锦娘和苏闲语嘘寒问暖。

疤面煞则默默地将一捆干燥的柴禾放在篝火旁,又退回阴影里,像一尊沉默的石像。

杨玤被他这番作态搅得哭笑不得,没好气地将烤叉夺了回来:“行了行了,你再扇下去,这兔子就成炭了!消停会儿,吃你的饼子去!”

秃头枭嘿嘿一笑,也不着恼。

他接过杨玤递来的一块烙饼,却不急着吃,反而凑到杨玤身边,压低了声音,神神秘秘地说道:“杨爷,小的斗胆多句嘴。咱们明日进了那官矿,可得多留个心眼。那地方邪门得很,地方上那些官老爷,一个个跟锯了嘴的葫芦似的,背后指不定藏着什么腌臜!”

苏闲语坐在一旁,看着他那副上蹿下跳的模样,终是按捺不住,她凑到锦娘身边,用只有两人能听见的声音,嘀咕道:“姊姊,我还是想不明白。”

锦娘正借着火光,仔细擦拭着一枚刻好的玉符,闻言抬起头:“想不明白什么?”

“那个秃头枭,”苏闲语瞥了一眼,脸上满是嫌弃与不解,“他的把柄,明明是握在姊姊手里的。按理说,他该怕你怕得要死,对你言听计从才对。”

“可是……可是他这一路上,眼睛就没离开过杨大哥和杨婆婆,把咱俩倒晾在一边了。而且,他昨天还跟我打听,‘搭把手’里还缺不缺管账的先生呢!”

她顿了顿,将心中的疑惑和盘托出:

“他一个翰墨府的官吏,虽说品级不高,却也是吃公帑的。怎么会为了一个客栈里的差事,就这般……这般作践自己?明明是姊姊你拿住了他的命脉,他却一门心思地去巴结杨大哥。这……这不合道理呀!他难道不怕你一生气,就把他的丑事给抖落出去吗?”

锦娘静静地听着,并未立刻回答。

苏闲语的问题,如同一块被投入静水潭中的石子,在她心中激起了一圈圈涟漪。

“语儿,”锦娘缓缓开口,声音在噼啪作响的篝火声中显得格外轻细,又直指人心,“我问你,一只狐狸,发现自己的窝被另一只更厉害的狐狸盯上了。它是会选择跟那只狐狸拼个你死我活,捍卫自己的窝,还是会想办法……去加入附近最强大的狼群?”

苏闲语思索着道:“跟另一只狐狸打……打赢了也可能受伤,打输了连窝都没了。可要是进了狼群……别说那只狐狸,就是山里别的野兽也不敢轻易招惹它了。”

“是啊。”锦娘点了点头,眼中映着跳动的火焰,“那秃头枭,就是一只聪明的狐狸。而我,是盯上他窝的那只。”

她站起身,走到篝火旁添了一块柴,望着那升腾的火苗,仿佛能看到那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

“你我自小在青樊阁长大,所见所闻,皆是仙家法度,门派规矩。在我们看来,对错分明,赏罚清晰。犯了错,便该受罚;握了把柄,便可号令。”

“可在那秃头枭的世界里,规矩是用来打破的,把柄是用来交易的。他今日能为我所用,明日便可能为利所诱,转投他人。像他这样的人,最怕的不是一时的生死,而是……无枝可依。”

锦娘转过身,看着苏闲语那依旧残留着少许困惑的脸,轻声道:

“我能拿捏他一时,却给不了他长久的安稳。因为我与你,不过是两个无根无凭的‘方外之人’,是这盘棋局里的变数。我们是另一只狐狸,或许今天比他强,但明天呢?他怕我,但他更怕我们有一天会消失,或是……连同他一起被更大的势力抹去。”

“而杨大哥不同。”锦娘的目光变得深邃起来,“杨大哥的背后,是‘搭把手’,是杨家,是驵阳国,是整个阚朝。那是他眼中,真正能遮风挡雨的‘狼群’。他今日这般作态,看似是在作践自己,实则是在向狼王献诚。”

“他是在告诉杨大哥,也是在告诉我——他秃头枭,愿意将自己这条贱命,彻底绑在杨家这艘大船上。他求的,不是一时的活命,而是一个能让他从一只随时可能被吃掉的‘狐狸’,变成‘狼群一员’的身份。”

夜色渐深,山风愈发凛冽。

苏闲语若有所悟,她看着不远处还在唾沫横飞、为杨玤讲述着中南国官场秘闻的秃头枭,又看了看身边神情平静、仿佛已洞悉一切的锦娘,心中第一次生出一种感觉——这趟离阁,她不仅是在学杀人的剑,更是在学……看人。

锦娘见她沉思,便不再多言,只将一块温热的烙饼递给她,轻声道:“吃吧。明日,有一场硬仗要打。”

另一边,篝火的阴影里。

杨铁枪将那柄“破军”重枪横置于膝上,用一块浸了油脂的鹿皮,不紧不慢地擦拭着冰冷的枪身。

每一寸枪刃,每一道血槽,她都擦得极为仔细,仿佛在进行某种庄严的仪式。

杨玤遣开喋喋不休的秃头枭,走到祖母身边坐下。

他没有看枪,目光却落在祖母那布满老茧、因常年握持兵器而骨节微凸的手上。

“祖母,”杨玤的声音压得极低,带着几分试探,“那锦姑娘……当真信得过?”

杨铁枪擦拭的动作没有停顿,眼皮也未曾抬一下,只是淡淡地反问道:“她若信不过,你待如何?”

杨玤苦笑:“孙儿不是那个意思。只是……她心思太深,行事又……又有些不择手段。那秃头枭,也算这中南国的地头蛇,她却能一面之缘、三言两语,便将其玩弄于股掌之间,还让他死心塌地。这等心计,孙儿看着,心里头发毛。”

他顿了顿,声音更低了些:“她让我感觉……有些像我见过的,靡虹山上下来的人。”

“哦?”

杨铁枪终于停下了动作,她抬起眼,那双在火光下显得格外锐利的眸子,静静地看着自己的孙儿。

“你见过?”

“见过一次。”

杨玤悠悠回忆。

“我陪妻主回她本家赴宴时,遇见那人,自称是‘生宗’的执事。言谈举止温文尔雅,句句不离‘道德’、‘仁善’,可那眼底的算计,却藏也藏不住。他看人的眼神,就像在看一盘棋上的子儿,随时可以为了‘大局’舍弃。”

杨铁枪沉默了片刻,缓缓道:“那你觉得,锦丫头,是哪种‘子儿’?”

“她不是子儿。”杨玤立即摇了摇头,“她……她在学着做那个下棋的人。而且,她学得很快。”

“那你可知,这山上,除了‘生宗’,还有另一脉?”

杨玤一愣,随即恍然:“孙儿晓得。说是……当年瑄王之乱后,山上的仙师们起了争执,分成了两派。另一派……行事颇为……霸道。”

“霸道?”杨铁枪哼了一声,“那不是霸道,是务实。”

她将擦拭干净的重枪立于身侧,枪身在火光下泛着幽幽的寒光。

“当年,曼妙真君横压剑南道,定下‘不杀’的铁律,整个靡虹山奉为圭臬。可结果呢?瑄王那疯子,视人命如草芥,将宝石列国搅得天翻地覆。若不是后来……有人肯脏了手,破了那狗屁不通的规矩,你我今日,怕是连坐在这里说话的机会都没有。”

杨玤听得心头一震。

他从未听过,亦从不敢想象,祖母会用如此不敬的语气,去评价正道仙门之始、那位开国圣母的恩师。

“祖母,您的意思是……”

“我的意思是,”杨铁枪打断了他,声音沉凝如铁,“这世上,有些恶,是靠‘仁德’教化不了的。你跟他讲道理,他跟你亮刀子。这个时候,你唯一能做的,就是用一把比他更快的刀,先把他的脖子抹了。”

她看着杨玤那震惊的眼神,缓缓道:“那一派,便是‘死宗’。他们并非邪魔外道,只是信奉‘以杀止杀’。他们或许是‘真小人’,却也比那些满口仁义道德、背地里男盗女娼的‘伪君子’,要干净得多。”

杨玤沉默了。他想起妻主家族中那些明面道貌岸然,却在背后为了利益争得头破血流、不择手段的甥舅,竟是无言以对。

“祖母,”他迟疑地问道,“您……您和死宗的人,打过交道?”

“何止是打过交道。你可知,当年瑄王之乱后,山上为何分出生死二宗?”

这话题转得突兀,杨玤却并未露出丝毫讶异,仿佛早已料到祖母会问及此事。

他沉吟片刻,缓缓道:“孙儿在史书上看过,只是寥寥数语,因真君座下六童子,对‘不杀’之誓废否,产生分歧,故而分道扬镳。”

“史书?”杨铁枪嗤笑一声,“史书是写给活人看的‘道理’,不是死人经历的‘事实’。”

她转过身,那双在黑暗中依旧锐利如鹰隼的眼眸,静静地看着自己的孙儿。

“分歧不在‘杀’与‘不杀’,而在 ‘不杀’二字,究竟是手段,还是目的。”

杨玤呼吸微微一滞。

“生宗那三位,将‘不杀’奉为圭臬,是为目的。他们认为,只要守住这条底线,便是守住了真君的道统,守住了靡虹山的正朔。可他们忘了,真君当年定下此誓,是为了止息山中无谓的争斗,是为了让大家能活下去。‘不杀’,是让大家活下去的手段。”

“可当‘三圣人’那等邪魔当道,以苍生为刍狗之时,你再抱着‘不杀’的牌坊不放,死的便是天下人。当今死宗掌权的那几位,看得比谁都透彻——要想让更多的人不被杀,就必须先杀了那些该杀之人。这才是真正的‘以杀止杀’。”

“当年拨乱反正,若无死宗里应外合,扳倒三圣人,你以为阚胜王能那么轻易就打下江山?生宗动动嘴皮子,写几篇仁德文章,就能让那些手握兵权的旧朝军阀放下屠刀?”

“所以,死宗非但不是邪派,反倒是这阚朝能有今日安稳的……半根顶梁柱。只是这根柱子,立在阴影里,上不得台面,也见不得光。他们是真小人,百无禁忌,只问结果,不问过程。阚朝需要他们这把刀,去干那些脏活,却又怕这把刀太锋利,伤了自己。”

“可笑的是,”她话锋一转,“如今这把刀,也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就如那秃头枭,他今日能投效你,看似是怕了锦丫头那只‘狐狸’,实则是看中了我们杨家这‘头狼’。可他忘了,这山里,还有一群真正的猛虎。”

“祖母说的,便是这……死宗?”

“不错。”杨铁枪点了点头,“我与你妻主通过几封信。她信中提及,近来死宗行事愈发乖张,竟开始插手阚朝内政,连摄政王都感到几分棘手。她此次让我们来中南国,名为敦睦邦交,实则……也是想借我们的手,探一探这潭水究竟有多深,看看那把‘刀’,如今究竟想砍向何方。”

杨玤看着祖母那张在夜色中显得愈发苍老的面庞,心中那份因个人荣辱而起的憋屈,于此刻尽数化为对这波谲云诡时局的深沉忧虑。

“所以,”他声音沙哑,“那秃头枭,看似傍了我们这棵大树,实则……不过是从一个火坑跳进了另一个。而我们,又何尝不是?”

“看你怎么想了。”杨铁枪重新将目光投向那片无尽的黑暗,“是当被人使的刀,还是当握刀的人。全看自己的本事。”

她顿了顿,仿佛只是随口一提。

“锦丫头那本《连山歌》……我曾听庄秀道人提过一嘴。他说,那上面,藏着能让三道都为之疯狂的秘密。他自己都未曾勘破,只说……与那百年前的‘三魔’有关。”

杨玤心头剧震。

老将不再多言,只是将那杆重枪重新负于背上,缓缓走回自己的营帐。

杨玤独自在原地站了许久。

直到第一缕晨曦刺破黑暗,他才缓缓吐出一口浊气,眼中那份属于江湖草莽的惫懒与不羁,已然尽数敛去,取而代之的,是属于驵阳国主、属于杨家子孙的,沉甸甸的决意。

他走到锦娘和苏闲语的帐外,将一壶温好的热酒和几块烤得焦黄的肉干,轻轻地放在了帐门口。

天亮了,该上路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