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邺下高台 > 第24章 第24章

邺下高台 第24章 第24章

作者:钤钥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01 02:21:16 来源:文学城

“为……了看奴?”

高澄摩挲着元玉仪的唇瓣,目光幽沉,“那日闹得邺城天翻地覆,你当是为何?”他声音压得极低,带着磁性的共振,撞进人心里去,“还不过是为了,离近些,好看清你。”

元玉仪睫羽急颤,脸颊飞红,这权倾朝野的男人,竟对自己一见倾心至此。

元静仪却哼笑了声,自己的傻妹子不懂,她能不懂么?这哪里只是情话,分明也是压价——这般深情待你,你张嘴前,不得掂量掂量?

她堆起更甜腻的笑,身子也往高澄那处倾了倾,“大将军这般疼惜玉仪,真是她几辈子修来的福分。既如此,更该让她风风光光的才是。”

高澄并未看她,眉梢一挑,问掌中之人,“你真想风光?”

元玉仪怯怯地点了点头。

“好呀,”高澄应得爽快,“既想要,自然给你。让宫里那小皇帝给你封个公主当当,如何?”

“公……公主?”元玉仪猛地睁大眼睛,她这般经历,那两个字如同云端星辰,何敢肖想,“奴……奴怎配……”

高澄嗤笑一声,“都是姓元的,他能做皇帝,你又如何做不得公主?”

他抬眸看向元静仪,刚要开口,眼风却捕捉到地面上那道被光线拉长的小小影子。

揽在元玉仪腰侧的手臂一松,将她稍稍推离几分。

“稚驹?”

门被推开,陈扶垂目走进,向三人各自行礼,“大将军,元夫人,元娘子。”

礼毕,那双黑漆漆的眼幽幽望向他二人身下的小榻。

高澄站起身,将茫然的元玉仪也拉了起来——这方软榻是陈扶素日小憩的地方,榻角还叠放着她专用的锦被。

他们占了她的地方。

位置让出来了,陈扶却只是扫了眼被压皱的褥子,并未如往常脱下外氅放下。

高澄走到她面前,微微俯身,视线锁住她低垂的眼睫,“来多久了?”

“没多久。”

他凝视着她,不放过分毫细微的表情,“听到了?”

她自然知道他在问什么。

唇角微微弯了一下,点了点头。

高澄喉结滚了滚,短暂的几息间,空气漫起一种无形的尴尬。

元静仪正要开口缓和,却见高澄已握住陈扶手腕,牵着她朝外走去。

看着那两道身影消失在门外,元静仪笑意淡了下来,转向犹自沉浸在‘公主’梦中的妹妹,压低声音问道:“就是因为她,大将军才封得城?”

元玉仪懵懂道:“我也是第一次见……但能在此处,应就是吧?”

“大将军给你寻了住处后,是当夜就幸了你么?”

“没有,”元玉仪回想了一下,“过了小半月才来。”

“所以,是找到了她,大将军才去看你的?”

元玉仪想起那夜烛火下男人异常炽烈的攻伐,和那句“今夜好好庆祝一下”,迟疑着点了点头。

结合高澄方才那反应——见着影子便松了手,一个眼神便起身让位,再到试探后那丝慌乱,意图解释地将人带走,元静仪有了定论。

她凑近元玉仪,声音压得更低,“我的傻妹妹,你可瞧见了?大将军待这女史可不一般,怕是放在心上疼的。只怕你的对手,却不在那将军府里。”

元玉仪小声道:“不会吧,她还小……大将军也不将她作女人看……”

“面庞看着是小,可瞧那身量,也得有九岁了吧?没几年就长大了,到时候呢?”元静仪冷笑一声,“便是不说那时候,小孩子原也有嫉妒心的。觉着你占了她的大将军,万一在背后挑唆几句,你只怕立时就要被厌弃。难道你还想过回从前那般无依无靠、任人作践的日子?”

这话戳中了元玉仪最深的恐惧,她脸色白了白,慌乱地抓住姐姐的手,“那……姐姐,我该当如何?”

“城南的宅子太远了。”元静仪眼中精光一闪,“我瞧着这里不是有供官吏暂歇的暖阁么?你去求大将军,让你也住进来,日日在一处,耳鬓厮磨,自然能防着别人钻了空子。”

“可……大将军方才都应了公主的封号……我再要求这个,会不会太贪心了?”

“你真是个痴人!”元静仪恨铁不成钢地戳了下她的额角,“你真当那公主名分有多金贵?他那是借你打元氏的脸呢!告诉全天下,皇帝和一个家妓出身无二,都是他高家想立就立,想封就封的玩意儿!你当真是全为了你?”

元玉仪被这直白的话刺得脸色更白,讷讷道:“可我……我行么?”

她对争宠实不擅长,不然也不会生得如此美貌,仍被那孙腾腻烦厌弃。

元静仪端详着妹妹的脸蛋与身段,从鼻子里哼出声笑,“放心,我瞧他对你这张脸、这身皮肉,着迷得很。”她凑近,将她衣领向下一拉,“这东柏堂是他理政之地,在此处……别有情趣。男人嘛,食髓知味,自然就离不开了。”

高澄将陈扶带到廊下,远离了暖阁内甜腻的香气。

“我说为了看她,是因其姊……”

“大将军,”陈扶轻声打断,抬起眼,“寒食节那日你因何松手,是人潮汹涌,抑或惊鸿一瞥,并不影响最终的结果。福兮祸之所伏,我既得了风头好处,便该有招祸之心理准备,大将军不必挂怀。”

高澄当然知道他的稚驹最是明理,绝不会将自身遭遇之危险归结于他。

他在意的,原也不是这个。

他凝视着那幽深的黑眸,轻问:“你……不会因此事,便觉得本将军……靠不住,要与我生分了吧?”

陈扶闻言,眸光微动,挑出一个清浅的笑,“大将军乃国之柱石,身系大魏安危与万民福祉。稚驹自当竭尽所能,辅弼左右,岂会因些许意外便生退避之心?”

毫无疏漏的回答,但高澄心头却莫名升起一丝烦躁。

他伸出手,想像过去无数次那样,去捏一捏她婴儿肥的小脸,陈扶却微微侧头,避开了他的触碰。

在他沉脸之前,她弯起眉眼,递上一颗‘定心丸’。

“大将军可还记得,三年前在普惠寺,稚驹与你说过的话?”

彼时方丈批命,说她能强旺于他,尚不及他腰高、手无缚鸡之力的小人儿,便仰着那玉雪小脸,用最郑重的语气对他说——“我会保护你”,他怎会忘。

心中一动,再次伸手,这次陈扶没有躲,而是捉住了他探向自己脸颊的手指,就势握住,形成了个合作式的握手之姿。

“无论如何,稚驹都会保护你的。”

高澄心下一安,那股掌控感重新回归。

“好。”他摩挲着掌中的小手,“那你先去正堂,我去与她们打个招呼便来。”

再次踏入暖阁时,元静仪已离开。

元玉仪眼波流转,含媚带怯地主动偎依上来,一手勾上他脖颈,另只手摸向那处。

高澄凤目微眯,好整以暇地欣赏着怀中人,任由那生涩指尖无措游移。片刻,才低笑一声,手臂骤然发力,揽住那不堪一握的腰肢,将人打横抱起。

“这里不行。”他声音里浸染了情动的沙哑,眼神却掠过她肩头,扫向那张仍留褶皱的小榻,对外道,“刘桃枝,将暖阁里这张榻,并其上所有茵褥陈设,全部撤换新的。”

交代完毕,他抱着怀中温香,走向后院用于大臣过夜的厢房。

她罕见地主动,他眼底暗沉之色更浓,兴致愈高,自然少不得比往日更恣意几分。

两番**,餍足后的高澄慵懒地倚在榻上,元玉仪伏在他胸前,气息未匀,趁着这温存余韵,怯生生地提出请求,想住进东柏堂,日日相伴。

高澄把玩着她一缕青丝,脑海中浮现的,是白日里与那群老狐狸周旋时的算计,案牍上一笔牵扯无数人的沉重。而方才的放纵,无需言语机心,只需沉溺于最原始的快感,确能让他紧绷的神思得以松弛。

他垂眸,看着怀中妙体,指尖掠过榻边矮柜,摸过一长条白玉。将其置于她掌心,握着她的手向下,蛊惑引导,“既想留下,便让我看看……你的诚意。”

陈扶在正堂静坐了片刻,手边一盏热茶渐渐温凉,却始终不见高澄的身影。

这就是‘打个招呼便来’?

她起身走到门外,撞见了正搬褥子的刘桃枝。

“大将军还在暖阁?”

“女史,大将军……已去后院了。”

陈扶静默一瞬,对刘桃枝道:“既如此,只怕大将军今日也无心政务了。劳烦转告,稚驹便先回府,再陪阿母半日,明日再来上职。”

翌日清晨,东柏堂前庭,高澄刚下朝会,一身紫袍尚未换下,正与崔季舒并肩而进。

崔季舒略后半步,笑着开口:“听世子今日在朝堂之上,奏请陛下册封那位元氏女子为琅琊公主,臣跟来叨扰,盼能一睹公主之风采呢。”

“今日怕不止你要叨扰,此事一出,崔暹必来进谏。”

话音未落,仿佛应和他的预言,身后便传来御史中尉崔暹之声。

“大将军!”

高澄眸光一闪,轻松笑意瞬间收敛,沉冷下脸。他当作没听到,径直步入正堂廊下,待崔暹跟来行礼,也只是淡淡一瞥,更不主动开口,摆明了不想给他开口劝谏的机会。

崔暹将这一切看在眼里,上前一步,宽大袍袖似是不经意地一拂,名刺便从袖中滑落,“啪”的一声轻响,掉在高澄面前的青砖地上。

“崔中尉,这是何意?”

崔暹躬身拾起名刺,双手奉上,一本正经道:“回大将军,臣特来拜谒琅琊公主。”

这一下,连旁边侍立的崔季舒都忍不住别过脸去,肩膀微抖。高澄先是愕然,随即失笑,那点强装出来的冷硬瞬间破功,指着崔暹笑道:“好你个崔季伦,算你识相!”

气氛顿时缓和下来,他带着二人去往后院,见过元玉仪后,方一同转往东柏堂正堂。

陈扶已在其中,正开砚磨墨。

高澄坐下,随手拿起案上正放的一卷宗,一边展开,一边问道:“度支尚书送来的奏报?”

陈扶放下墨锭,“回大将军,非是奏报,是稚驹根据此番被劫途中所见,整理的民生纪要。”

高澄有些意外地看了她一眼,才重新落回。

一旁的崔季舒也凑近去看,越看越感佩,忍不住对崔暹道:“陈女史这纪要,不输你手下那些专职风闻奏事的御史!”

高澄反复看了几遍,越看眉头蹙得越紧,抬起眼,目光沉沉。

“你亲眼所见?”

“是,皆稚驹亲眼所见,均田制在河南道已然名存实亡。国家分予百姓的,六十亩露田用以种粮,身故需归还;二十亩桑田,因所植桑树需五年方达高产,十余年盛产,故而不必归还。”

“问题便出在这永业桑田之上。豪强地主,千方百计兼并、购买这些桑田。农民一旦失去这立身之本,便只能沦为租种他人土地的佃户。佃户所得微薄,缴纳国家赋税后,已无余财打点劳役。而一旦被征发,动辄数月,必然耽误农时。如此恶性循环,百姓便只能日渐贫困,终至……”

眼前又闪过阿禾舔舐碗底的模样,她的喉咙像是被什么东西哽住,声音难以抑制地微颤,“……终至民生凋敝,饿殍虽未见于道旁,然……那些腹大如鼓、浑身浮肿的孩子,只怕……只怕也熬不过这个冬天了……”

说罢她紧紧抿住了唇。

崔暹闻言,长长叹息一声,“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高澄下颌线绷得紧紧的,沉声道:“派去李府的亲卫回报,说你将现钱首饰都换了粮粟粗布,派人去外县赈济,原是此故……”

陈扶摇头道:“赈济救得了今冬,救不了明岁,兼并不止,纵有赈济,亦如漏卮。”

话锋随即一转,“然,稚驹亦知,如今四方未定,河北、河南诸多高门,坞堡林立,部曲众多。朝廷尚需其力,只能优容,不可妄动。此非大将军不为,实乃时势未至。”

她向前微倾身子,语带安抚,“在其位者,方谋其政。大将军如今革弊图新,惩贪肃纪,已竭尽所能。土地、税制之根本改革,需待天时、地利、人和。待到大将军……”意味深长的停顿,目光与那深邃凤眸一碰,“在其位了,再威加海内,犁庭扫穴,亦不为迟。”

高澄心底那丝因无力感而升起的阴霾,被这番洞明世事又饱含支持的话语悄然驱散。

他伸出手,握住她放在案边的小手,看向崔暹,“我意在沧、瀛、幽、青四州之境,傍海置盐官,广募民力,官督煮盐。所得盐利,尽归国库。如此,军国之资,得以周瞻。待仓廪充实,纵有水旱凶饥,官府亦有财力年年开仓赈济。”

这是不直接触动豪强利益的前提下,扩充国家财力,以‘富国’来间接‘济民’的良策。

崔暹崔季舒皆道“大善”。

崔暹见高澄将民生疾苦听入心中,自觉时机正好,便趁势再进一言,“大将军,臣观朝野上下,奢靡之风渐起,如今民生多艰,广开盐利之余,节流之举亦不可废。”他扫过陈设精雅的东柏堂,声音沉了沉,“大将军车服仪仗,未免过度;广纳美色,充盈后/庭,此亦耗费不赀。若大将军能以身作则,厉行节俭,远屏声色,方可上行下效,使浮靡之风渐止,府库之财得用于刀刃之上。”

高澄挑眉看向他,似笑非笑道:“好啊崔季伦,你倒会找时候。”转向崔季舒,“听到了?往后,你也不必在此处费心了。”唇角勾起戏谑弧度,慢悠悠补了一句,“反正,你寻来的那些,尚不及我自己偶遇的绝异。”

他话音刚落,陈扶声音便适时响起,“崔中尉所言‘效法’,稚驹深以为然。既要效法,不若提拔一下那长社县令。”

崔暹眉头皱起,语气刚直:“长社县令?此等盘剥百姓、欺上瞒下之徒,依律当斩,以儆效尤!岂能反而提拔?”

陈扶对他的反应不意外,温言引导道:“他过往行径,确该严惩。然稚驹已以大将军女史身份当众严词训诫。彼时他股栗不止,连连告罪,并承诺减轻赋役,筹措钱粮抚恤贫户,可谓‘洗心革面’之姿态。”略一顿,抛出关键一问,“若朝廷非但不提拔,反降下惩罚,周遭郡县官员闻之,会作何想?”

不等崔暹回答,崔季舒已接口笑道:“必会战战兢兢,捂紧盖子,谁还敢暴露问题?反之,若提拔了他,那便是昭告天下,体恤民情便有青云直上的机会!他们便是装,也会为前程装出个爱民如子的模样来!此乃阳谋!”

“最重要的是,若不如此,河南道,便真要成他侯景一人之天下了。”陈扶秀眉一挑,“地方官员,无论忠奸贤愚,必须明白,他们的前程,最终握于邺城朝廷,握于大将军之手!”

高澄视线落在崔暹身上,带着几分调侃,十足得意,“季伦啊季伦,论刚正不阿,你无人能及。可若论识透人心、驱策人情的玲珑心窍,你不如我家稚驹远矣。”

崔暹拱手一礼,坦荡叹服:“大将军所言极是。暹……惭愧,惭愧!”

一日议政,暂歇已是黄昏,窗外不知何时下起了雨。濛濛沥沥,敲打着檐瓦,不多时便转为滂沱倾泻,雨水如幕,在庭院中溅起一片白茫茫水汽。

“雨太大了,用了晚膳再回去。”

高澄语气寻常,目光却在她脸上不着痕迹掠过。玉仪既已住进,这晚膳自然设在后边,顺便试一试,他这小女史对玉仪搬进东柏堂,究竟是何态度。

揽着人步入后院厢房,甫一进门,却见元玉仪正倚在软枕上,云鬓微松,领口也松垮地敞着,露出一段雪白脖颈,她显然以为,下职后来此的只会是高澄,脸上掠起慌乱,手忙脚乱坐起来。

高澄走上前,指尖在她微敞的领口处轻轻一勾,“稚驹也就罢了,万一是苍头奴进来送信呢?”凤目微挑,扫过门外廊下隐约可见的佩甲亲卫身影,“我这东柏堂里,人多眼杂,既要做我的女人,岂能让人白看了去?”

元玉仪脸颊绯红,呐呐称是,愈发拘谨起来。

晚膳很快布上,三人并案而坐。

元玉仪心中忐忑,偷眼去瞧对面的陈扶,越想越是不安,忍不住怯怯开口,声音细弱得几乎要被雨声盖过:“陈女史……我、我住进来,并无他意,绝不是想……与女史争宠……”

陈扶正执箸夹起一片清笋,动作一停,纠正道:“稚驹是女史,公主是大将军的姬妾,我们之间用‘争宠’这个词,不妥。”

高澄执杯的手也停在了唇边,目光幽深地落在陈扶脸上。

对方语气平和,元玉仪却更加不安,连忙改口:“是、是玉仪失言了……我的意思是,绝非有意相妨……”

“我在前堂辅弼,公主在后院侍奉,谈何‘相妨’?”陈扶唇角微扬,朝前堂方向一瞥,“若要说‘妨碍’,那位自我来后,办公之位便被挪至外间的秘书丞,他若有此一言,倒在情理之中。”

元玉仪听她区分‘前后’,更觉她是鄙夷自己只能倚仗色相,她性子本就软弱,霎时眼圈微红,顺着这思路自贬起来:“女史说的是……玉仪不比女史才识过人,能为大将军臂助,只能……只能以身侍奉……”

“公主言重,我不过是研墨的奴婢罢了。公主全合大将军心意,才是天赐之福,大将军既已为你奏请公主之尊,何故自轻?”

高澄眉头不自觉一蹙,一种模糊的不适掠过心头,又见元玉仪年纪更长,却反要陈扶来安抚,更添烦躁,便冷道:“既要了来,便该有相应之仪度。”

元玉仪以为他是在怪自己行为轻浮,连忙惶急保证:“玉仪知错了,日后定当恪守本分,绝不敢……久缠大将军左右,令大将军误了军国正务,断不会做那……那狐媚惑主之流。”

陈扶闻言,不由莞尔,“公主过虑了。无情未必真豪杰,唯大英雄能本色。古来雄主,何曾因闺阁之趣便失了乾坤之志?”转眸对上高澄目光,“大将军纵使再疼惜公主,也不会误了军国政务。”

凤目眯起,对她勾勾唇,“知我者,稚驹也。”

他忽然觉得,之前的担心简直多余,只有水平相当的人才会相争,而这二人之说话水平,云泥之别,根本生不起争斗。

这原是他乐于见到的局面,然而,看她全不在意,不知为何,心底非但没有预期之轻松,反而泛起一丝难以名状的……烦闷。

那感觉极淡,却像窗外冰凉的秋雨气息,无声无息地渗透进来,萦绕不去。

雨歇风停,陈扶辞过二人,出东柏堂,坐上自家那辆青幔牛车。

甘露终究是意难平,在旁道:“女郎为了给大将军化解恶煞,日日苦练剑术,心心念念要救他性命。遭此一劫,说到底,不也是为了在外使面前给他挣颜面?他倒好……见着美人,便将女郎抛于脑后。六岁便跟着他,三年情分,竟不如一张面皮。”

“我救他,是因为我需要他活着,至于他待我有无情分,”陈扶唇角牵起一丝冷淡弧度,“不重要。”

甘露怔了怔,又问:“那……那他那般宠那元氏……”

陈扶打断她,“只要她不碍我的事,高澄待她如何,与我何干?”

说罢,她伸手掀开了车帘。

雨后红杏如火,梨花似雪,掩映在霜枫苍松之中。

甘露也探头望去,“这场雨过后,秋意更浓了。”

“嗯。既已秋深,春日便不远了。”

东风和煦,杨柳依依,道旁桃夭杏艳,融融春色里,一辆青幔牛车停在东柏堂前。

陈扶步履轻捷地步入东柏堂正堂,如常将案上的典籍、舆图与各类文书,分门别类归位。

前来预备大将军下朝膳食的膳奴,看着她将奏疏一份份展开,扫过朱批和签押,走向靠墙的那排高大架阁,放入指定格层。

她的脸庞尚还圆润,身姿却宛如抽条新竹,有了少女初成的窈窕轮廓。

不由笑着感慨:“时光真快,女史刚来那会儿,个子小小的,够不着上面,还是大将军特意吩咐给做了个小胡床呢,现下那小胡床也用不上了。”

陈扶将一卷盐政文书,归入‘度支-盐务’类目下,从架间回过头来。

“都十一岁了,自然不用了。”

文襄谓崔季舒曰:"尔由来为我求色,不如我自得一绝异者。崔暹必当造直谏,我亦有以待之。"及暹谘事,文襄不复假以颜色。暹怀刺,坠之于前。文襄问:"何用此为?"暹悚然曰:"未得通公主。"文襄大悦,把暹臂入见焉。

《北史.卷十四.列传第二》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4章 第24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