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后,他们还是抑制不住心里的好奇,课后偷偷凑到老师办公室前。
午后的阳光透过窗帘,斑驳地撒在地板上,空气里有一股淡淡的粉笔灰味。
林堪隅轻轻敲了敲门,顾晚酌的手不自觉地攥紧了书角,殷淮瑾则低声嘟囔着“怕什么”,却也不敢往前一步。
老师抬起头,目光一瞬间落在四人身上,神色微微一凝。
教室里只有远处传来的钟声,仿佛连空气都安静了下来。
老师缓缓站起身,走近他们,压低了声音:“你们看到的……不是普通的东西。”
四人的心不由自主地一紧。潇忱羽眯起眼睛,手指在书包带上无意识地捏了又松。
老师叹了口气,目光扫过每个人,像是在衡量能说多少:“中央管理局实验部门,之前有一个实验体遗失了。为了防止意外,部门的人临时用一个骨架作为标识,但……谁也没有真正见过那个实验体。只有局里内部的人知道它的存在。”
话音落下,空气里像被掀起一层无形的寒意,四人几乎可以听到彼此心跳的回声。
林堪隅的嘴角微微抽搐,却什么也没说。
顾晚酌深吸了一口气,想要稳住自己的心,却发现手心已经全是汗。
殷淮瑾轻轻咬唇,眼底闪过一丝复杂的光芒。
老师又压低声音,几乎像是在耳语:“据说,它只会在夜晚出现……你们最好别随便靠近顶楼。”
潇忱羽的手指微微收紧,几乎能感受到指尖的骨节发白。骨架的影像又浮现在脑海里,顶楼架空层的冷风,手电光下那一瞬的明晃晃,仿佛就在眼前。
他深吸一口气,试图压下心底的激动和好奇,但四人心底都明白:那种感觉,是无法轻易抹去的。
四人互相对视,沉默了几秒,空气中弥漫着一种说不清的紧张和期待。
潇忱羽的眼神透过窗户,望向操场上渐渐暗下的天色……
自从凌晨在顶楼遇见楚穆寒之后,那件灵异事件像是一阵风,吹过便散……
潇忱羽和三个兄弟都没有再多提,心思渐渐回到了校园的日常。
操场上的喧闹、教室里的讨论、图书馆里埋头苦读的同学,构成了他们的世界的主要部分。
临近期末,高三的学业压力如同紧绷的弦,让每个人都不得不把注意力放回书本和试卷上。
潇忱羽早晨照例到自习室,翻开笔记本,仔细整理每一页错题。
殷淮瑾和顾晚酌在旁边讨论习题,语气里有些焦躁也有些玩笑,偶尔互相调侃,缓解紧张的氛围。
林堪隅则像往常一样,认真批改自己的练习册,偶尔抬眼看看大家,嘴角带着温和的笑。
他们的日常有着微妙的节奏:潇忱羽习惯最早到教室,安静整理自己的笔记。
顾晚酌总是最后一个进来,背着书包满脸笑意,偶尔故意撞到潇忱羽,挑起一阵轻微的争吵。
殷淮瑾爱在讨论问题时语速飞快,手势夸张,像是在指挥一场小型战役。
林堪隅则温和得像一根支撑的柱子,总能在混乱里理清逻辑,也时不时调侃两位“疯兄弟”,让气氛缓和。
课间,阳光透过教室的窗户洒在桌面上,潇忱羽看着光影斑驳的笔记纸,轻轻嘀咕自己今天要完成多少练习题。
顾晚酌凑过来,指着错题簿开玩笑:“羽大,这道题你不会吧?不会就承认呗,我帮你。” 潇忱羽抬头,嘴角勾起一丝冷笑,慢条斯理地指点了几下公式与步骤,顾晚酌则一边点头一边记,眼神里带着佩服和顽皮的光。
殷淮瑾也凑过来,顺手翻了下潇忱羽的笔记,“羽大,你这字写得比我还整齐,我这怎么跟得上?” 说着还做了个夸张的吐舌头动作,惹得林堪隅在旁边轻轻笑出声。
午后的校园风吹过窗棂,操场上传来篮球撞击地面的“砰砰”声,笑声、呼喊声交织,像是一首不紧不慢的乐章。
四个人走在操场边,讨论起高考前的目标学校,畅想着未来的方向,偶尔为了某个专业争论几句,又很快因为一个小小的笑话哄笑起来。
潇忱羽讲着中央管理局下属大学的招生规则,
顾晚酌皱着眉头假装不懂,殷淮瑾瞪着眼睛假装生气:“羽大,你又在炫耀了!” 林堪隅在旁边偷笑,帮潇忱羽解释一些逻辑细节。
然而,平静的日常下,潇忱羽总会在夜深人静时想起那个顶楼的身影——那双冷静、锐利的眼睛,那个制服和帽子,还有凌晨微微泛光的灯光。
他想不透那群人是怎么出现的,也不知道楚穆寒为什么会在那个时间出现。
每一次回想,心里都有一丝微妙的不安,但白天的喧闹、书本、朋友和习题让这种不安暂时被压下去。
晚自习结束后,宿舍里灯光昏黄,四个人散落在各自的书桌前复习。
顾晚酌不时伸懒腰,“羽大,你讲的那题我还是没弄懂。” 潇忱羽抬头,眼神中带着耐心的光,慢慢分析公式变化和逻辑链条,语气平稳,条理分明。
殷淮瑾凑过去,时不时打断他:“哎,你的解法也太复杂了吧,我直接记住就好。”
林堪隅在旁边低声提醒,“虽然复杂,但理解逻辑更重要。”
互动像是轻松的节奏,又像默契的协奏,每个人都在彼此的习惯中找到了平衡。
夜色渐深,宿舍外偶尔传来风吹树叶的声音,潇忱羽静静抬眼,看到月光斜洒进窗户,心里涌起一丝莫名的情绪。
他没有告诉任何人,只有自己明白,那件凌晨的事情仍然潜伏在生活的阴影里,像是一颗沉默的种子,随时可能破土而出。
临近期末的日子里,他们努力学习,讨论未来,打闹嬉笑,然而每一次的笑声和喧闹,都像是暂时掩盖内心的涌动。
潇忱羽知道,属于他们的青春还在继续,而那个未知的世界——楚穆寒和那一群神秘的人——似乎正在悄悄等着,再一次与他们交汇。
终于,经过无数个白天与黑夜的努力,他们迎来了那一刻——高考的第一天。
校园里少了平日的喧嚣,多了一份庄重的气息。操场上的旗帜随风轻摆,教室里安静得只能听到翻书和脚步声。
潇忱羽整理好文具和准考证,坐在考场前的长廊上,深呼吸几次,眼神略微紧绷,却平静得出奇。
殷淮瑾坐在他旁边,伸手轻拍他的肩膀,低声说道:“羽大,别紧张,你算得比任何人都准。” 他带着一贯的疯癫气质,却在这一刻显得格外稳重。
顾晚酌在另一侧,眉头微蹙,手指在准考证边缘摩挲,像是在默默给自己打气。
林堪隅早早坐好,笔记本和草稿纸整齐叠在桌上,目光平静而专注,偶尔朝潇忱羽微微一笑:“羽儿,一切都准备好了。”
教室内逐渐充满学生的轻微交谈声,监考老师步入教室,时间一点一点逼近。
潇忱羽深吸一口气,把所有杂念暂时抛到脑后。
他想到这几个月的努力,想到彼此之间的扶持,也想到心底那抹微微的紧张——无论如何,他必须认真面对这场考试。
试卷发下的那一刻,潇忱羽微微皱了皱眉。他的手指轻轻颤抖了一下,但随即稳住,握紧笔杆。
第一道题,他的目光在题目上停留良久,像是在与一道隐秘的谜题对话,每一个数字、每一个条件,都像是有意躲藏着玄机。
他的眉头不知不觉紧锁,笔尖却已经在纸上划出整齐的轨迹,公式一个接一个,计算一行行,速度却丝毫不乱。
他轻轻咬着下唇,手指在脑中默默演算,偶尔停下,眼睛望向窗外微弱的阳光,思绪像湖面上被微风吹起的涟漪。
他在心里重复公式,排除不可能的解法,像在翻阅脑海中成千上万条解题路径,寻找最稳妥的答案。
每一次思考的停顿,都让他感到心跳稍微加速,但理智很快将他拉回轨道。
一道难题摆在面前,他深吸一口气,手指在纸上轻轻敲击,像是在为思绪定节奏。
公式、定理、已知条件在脑中像机械般运转,每一个可能的解法都被逐一尝试。
他的视线锐利,几乎可以穿透每一行文字,捕捉其中的微妙关系。
偶尔,他会停下笔,在草稿纸上画出几条辅助线、箭头和小符号,这一切都像是在与题目对话,仿佛整个世界都只剩下数字与逻辑。
手指在纸上滑动的声音、笔尖摩擦纸面的轻响、心跳与呼吸的节奏——这一切都在考场寂静的空气中交织成一种奇异的旋律。
潇忱羽的眼神越来越专注,思维越来越敏锐,他仿佛进入了一种流动状态,每一次思索都精确而果断。
窗外的阳光透过窗棂洒进考场,照在每个人专注的面庞上,影子斜斜拉长。
潇忱羽的内心微微颤动,却没有动摇,他知道,这不仅是一场考试,更是他们过去日子努力的见证。
每一道题都是对他们友情、专注和坚持的考验。
时间一分一秒流逝,当最后一页试卷被翻过,潇忱羽放下笔,轻轻呼出一口气。
他看向身旁的兄弟们,殷淮瑾、顾晚酌、林堪隅,他们的眼神都带着一丝疲惫,却又充满了胜利前的释然。
四人微微相视一笑,无需多言,彼此的心意早已在这几个月的努力与陪伴中紧紧相连。
这一刻,高考不只是他们学业的终点,更像是他们青春的一段仪式。
无论结果如何,这几个月的坚持、互相扶持,以及面对未知与压力的勇气,都将成为他们心底永不消逝的记忆。
考场的钟声终于响起,清脆却又带着解脱的味道。
潇忱羽的手指在纸上最后一划停下,他缓缓抬起头,眼神在空荡的考场里环视一圈,呼吸平稳而略带疲惫。
桌面上堆叠的草稿纸和试卷,像是他与时间的一场无声较量的痕迹。
“交卷。” 监考老师的声音响起,像一阵轻风吹散了紧绷的空气。
潇忱羽稳稳站起身,双手将卷子递上去,动作平稳而不慌。
他的目光短暂地与前排顾晚酌相遇,只见顾晚酌微微点头,嘴角有一丝放松的笑意。
殷淮瑾将卷子放下时,握笔的手微微松开,眼神透出一丝释然,但眉头仍略微紧锁,似乎在自我盘点最后的计算步骤。
林堪隅站起身,轻轻伸了个懒腰,嘴角带着小小的得意,他知道自己发挥得还不错,但仍不忘用眼角瞥一眼潇忱羽,像是在默默比较谁的答案更稳。
教室里响起翻动卷子的沙沙声,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混合着紧张和松懈的气息。
同学们缓缓走出考场,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他们的身上,像是给他们的付出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色。
潇忱羽深吸一口气,脑海里却还在默默回想每一道题,每一个步骤——他明白,努力从未结束,前方的路仍旧漫长。
走出考场,他们四人并肩而行,偶尔低声交换几句感受,但更多时候只是静静地走着,心中像是卸下了一块重石,却也带着新的期待和紧张,等待未知的结果。
卷子交上去后,但是他们仍然忍不住拿出那道压轴题讨论。
“这道题真的很刁钻,” 顾晚酌皱着眉,手指在桌面轻敲,“条件限制一堆,我差点算到头晕。”
“关键就在这里,如果直接用排列组合,很容易把不可能的情况也算进去。正确的做法是先分成几类互斥事件,再分别计算,最后加总。”
殷淮瑾过来看,眼神里带着笑意:“你就这么轻松?我算到最后一步总觉得哪里怪怪的。”
林堪隅摇摇头,忍不住笑出声:“羽儿,你真是数学天才啊,连压轴题都能讲得这么清楚。”
潇忱羽微微一笑,语气平静:“其实也没多难,拆解清楚,按步骤来就行。条件太复杂反而提醒我们要更谨慎。”
顾晚酌叹了口气:“幸好都在,不然我都不敢保证能答对。”
他们围着那道题低声讨论着,偶尔在纸上比划公式,偶尔互相交换思路。
虽然卷子已经上交,但讨论的热烈和专注,让他们仿佛仍在考场里奋笔疾书,空气里弥漫着一股紧张而兴奋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