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要死的夫君又活了 > 第28章 第 28 章

要死的夫君又活了 第28章 第 28 章

作者:粉红小白菜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6-12 01:30:01 来源:文学城

胡氏让阿阳细细说了初选录贴榜的情形。

姜澈终于争气一回,虽然排名不如东院的三郎,但那头的四郎却没上榜。

所谓初选录,便是小选,学子们人人皆知,只要正式大试时不出现‘撕扯试卷’等明目张胆的大错,上了初选录八成就定了秀才的功身。

婆子说二郎君和二少夫人来了。

胡氏收起面上的笑意,两人前后进来,她也淡淡:“阿阳已与我说了,你此回总算没有辜负你父亲的声名。”

姜澈只说全劳母亲操心。

樊彩香已经对婆母这种夸人夸不到正点上的毛病习以为常,“要去老夫人那边吗?”

胡氏歪了下嘴:“那里正热闹呢,我不去,你们也不准去。”

她是幸灾乐祸东院四郎在外头闯下的祸事,也有意去妯娌跟前添堵,去了看场好戏,难免惹得旁人议论西院行事不周正。人不去最好,既是西院的人高洁,妯娌那边越发气性。

虽说分东西院,实则家里就这几道门,留点心什么动静都能传到耳边。

晌午摆上桌

蒸稻米饭拌炖得烂糊的红烧肉,樊彩香给还装着不肯下筷子、实则眼神看了好几次肉盘的婆婆夹了一块,这时玉兰从门边进来了。

“什么事儿?”

“老夫人让给全家传训,说四郎君不求上进贪赌成性,先打二十大板小惩戒。之后要送他上畔山庙的家堂里给姜家列祖列宗供奉一年。老夫人说要是谁敢异议求情,一并与四郎君扭送离家,还严令家中上下往后行事都要以四郎君为戒!”

胡氏:“二夫人没说什么?”

玉兰:“二夫人没等老夫人说完,就晕过去了。”

遗憾身不在现场,若不然好几场大戏呢。

胡氏吃完最后一口米,率先去后罩坐着了。

第二日,沈氏眼皮肿着求到西院,盼着胡氏能跟她一块去老夫人跟前给四郎君求个情。

“旁的罢了,畔山庙的家堂年久失修,苦寒无比。四郎只是个弱质少年,他自小跟在我身边养得金贵,吃穿全是下人张罗,去了那苦处,还得亲自劈柴....”沈氏锥心般哭出声。

胡氏看她真心实意,又想到自己带着姜澈孤儿寡母的艰苦。

她和妯娌也不是过不去的死敌,互相起小心思,不至于落井下石一个母亲的善良。

正要松口答应沈氏去老夫人跟前求情,儿媳妇樊彩香来了。

昨日大喜,姜澈在榻上比较混赖,今早上起迟了。

进门一看沈氏到了,再看婆母也在擦拭眼角,想起姜澈送她出门前的叮嘱——母亲可能会被说动。

“彩香来了。”

沈氏打过招呼,急着要走:“我与你婆母有些事儿要去老夫人去商议......”

“若是为四弟的事情,我还是劝您二位稍坐坐吧。”

沈氏脸色一下难看起来:“侄媳妇嫁进来没多久,跟家里的感情浅了些,四郎个不争气的确实有错,却错不到承担如此严重的惩罚。你虽成婚,其实跟个孩子没差别,长辈们自有长辈们的考虑,你就别插嘴了。”

樊彩香只当听不懂这话里头的真尖刺:“老夫人不准求情,母亲执意前去,若准允了,老夫人的话在这个家里还有什么分量?若老夫人不准,家中下人又会怎么说母亲?是说您大义呢,还是会议论您多此一举反落得自己脸面不好看?”

胡氏眼神游移。

沈氏:“侄媳妇想多了,嫂子与我同去,自然是受我相邀......”

樊彩香:“您是慈母心肠,成与不成的,没人说不好。可我婆母毕竟隔着一道院墙,这会儿巴巴跟上去,万一有什么人心思坏,在您耳边说我们西院是去看笑话的,您到时信了跟西院交恶,您不信,这心里也落下根刺扎着难受。”

胡氏坐稳不再意动,她想到过去这些年,自己不是没少跟在沈氏身后去老夫人跟前驳回什么,下人们疯传,沈氏做了老好人,她倒总是里外不是人了。

沈氏气结,又不能真撕破脸,“是我考虑欠妥了。”

心里却在想:姜澈上了初选录,西院的骨头都比从前硬气了!

胡氏险些做了昏头买卖,在儿媳妇跟前有些挂不住脸。

幸而儿媳妇不是个好教训的,调开话头说起旁的:“书铺的掌柜最近上架了一批新润后的话本子,我看过之后瞧里头的小像别致,给母亲送几本解解闷。”

胡氏收下话本,临走又叮嘱儿媳妇:“虽说上了初选录基本是落定,但二郎那头不可把功课全然放手,崔夫子归乡祭祖不开堂,二郎不必像从前整日不出门苦读,但一日少也须得读上三两个时辰。”

樊彩香说好。

又过半月

清明家中祭祖之后,老夫人派了孔武有力的家丁不顾哭喊的姜四郎挣扎,硬生生把人给绑上马车送至畔山寺。

沈氏哭成泪人,姜二爷主动宽慰她:“玉不琢不成器,畔山寺我已经派人去张罗过了,清寒却静心,他呆上一年吃吃苦头,便能明白你我为父为母的苦心。”

沈氏不想跟他废话,还在怪姜二爷不给四郎求情。

姜二爷:“那日之后,你为四郎忙前忙后,与三郎说过几回话?那孩子上了初选录的前排,本该受家中重视,为他筹谋将来的前程。你一心扑在四郎的事儿,早就把三郎抛之脑后,这让三郎如何看你这个母亲?又该如何看待四郎这个不仅不上进牵连他声名却能得到母亲独宠的弟弟?”

沈氏这才收起伤怀。

姜二爷示意下人牵马来:“县里的买卖出了点差错,我得去几日。你好好想想吧,莫要再胡闹了。”

沈氏目送丈夫离去,回到东院问三郎君在做什么。

伺候的言辞含糊,沈氏察觉不对,令人按住院里头腿脚快的几个下人,领着婆子去了三郎住的院落。

她一到,坐在台阶上嗑瓜子的小厮吓得脸白,扯嗓子就喊请安。

沈氏一听透过窗户传来的莺莺燕燕,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她这两个儿子,小的不走正道,大的倒是肯走正道念书,却偏偏跟他父亲一个调性,全是贪色的主儿。

怒气一下冲到脑门上,儿子衣衫不整地让当娘的堵在床上,捂着脸不肯露脸。另一个穿嫩黄肚兜已经软在地上求饶了。

沈氏听出是她院里伺候针线的雀儿,“你胆子好大,自己院里的不使唤,竟敢把手伸到我院子里!”

姜三郎不甚真心地道:“大不了调到我身边就是。”

他这副不痛不痒的死模样,跟当年丈夫被她捉住养外室有何分别?

母子两个自然不欢而散。

东院水深火热,西院美好安逸。

姜澈的初选录落定,就跟大秤砣似一样重,人人心里踏实。

属于西院的书铺子前后半月上了七八本题材新颖人物设定错综复杂勾人心肠的话本子。

老掌柜说润色的写手熬油点灯地照着二少夫人的大纲出章节,眼窝底下青得发紫,但入手的润笔费沉甸甸的,顺利让写手的孙子孙女喝上了鸡汤。

写手喝汤,主家自然能吃肉了。

“收支平衡,还有富裕的铜钱给老掌柜封赏,下月还再聘一个新的伙计。”

樊彩香盘过账目,爽利地盖好东家印。

天渐热了,屋子南北开窗,垂挂一层竹帘遮挡蚊虫,日影斑驳地垂落在地上,虫鸣鸟叫,树叶沙沙作响,姜澈小憩醒来,懒懒地倚在长榻上发了会儿呆。

“后厨做了桂花冷淘,沁的是深井水,你要尝一口吗?”

姜澈说好,支起上半身快快地挖了一口嚼着又跌回枕头上。

后窗下头,铃铛和玉兰一人跟前一个人小竹篓,插着脆嫩的莲苞,星星点点的莲苞上都是青色的莲子,这时节的莲子吃起来水嫩清甜,捣成汁水和蜜水拌在一块,那更是一绝。

两人赛着看谁快,剥的数量多的那盘顺着小窗口递给里边挣钱的二少夫人,少的那盘两人一人一半分着吃,没一会儿满头大汗的阿阳从外头进来往两人跟前一蹲,趁着不注意,抢着吃上一颗。

“光顾着偷吃,也不说正事,夫人让你打听的事情呢?”玉兰瞪他。

阿阳憨憨笑笑:“已经打听好了。”

樊彩香让他隔窗回话就行。

“您家夫人想开的食摊子在咱们镇上有不少,开的最多也是客流量最大的是在码头集,那里卖苦力养家的人多,开摊子挣得多。

再就是西市大街,离您娘家隔着三条街,却有一条,那地方做买卖的有个管事头子号钱三,和商契口的管事是本家,仗着这个,总在街面上白吃白喝还定期收点保护费。”

“再有就是咱们书铺子在的东大街,那是镇上乡长耆老们挂过匾额的,少有混子,但那里头做买卖的都得跟镇上几大家沾亲带故才行。

咱们姜家在东大街有体面,不愁置办块地方,就是东大街太远,您娘家夫人推个食摊子得走大半个时辰才能到呢。”

樊彩香顺窗递给阿阳一个荷包,赏他这回差事辛劳。

太阳底下奔波这几天,瞧着他脸和后颈脖子的皮都两个颜色了。

姜澈:“当时给岳母置办房舍都是东院在弄,如今我能走能动,不若给母亲腾挪到镇东这头来?”

镇东的房价自然要比镇西的房子贵。

“东院不太安生,我不太想让家里知道我娘想做食铺子的事情。”

母亲赵氏一个人孤零住着,樊彩香让她空了就来家说话,她说没有娘家人总来的道理。偶尔樊彩香去铺子里巡视,她会特意出门跟闺女见上一面排解孤独。

时日一长,赵氏惦记起樊彩香之前跟她说过在镇上开个食摊子的事情。

樊彩香自然支持。

“阿阳,等热气下去些,你再往我娘家走一趟,将先前的话跟她说一遍,看看她是什么意思。”

樊彩香看了看手中的账本补充道:“记得跟她说我的意思是让她搬去镇东住着,摊子开在姜家书铺不远处,能互相照料些。若是她问起房舍,就说我有些积蓄,可以给她租个小院,让她不用担忧。”

阿阳得了话,晌午在后屋眯了会儿,醒了就去传话。

再回来时背着个死沉的箩筐,玉兰和铃铛帮着他卸下来,往里一看,一个个青黄的杏子溜圆地装了个满。

“樊家夫人说院子里的杏树今天成熟早,街巷里的孩子们跑进跑出不知从哪儿搬了个小梯,趁着天黑从墙头上偷摘了不少。她怕再过几天就被摘光了,今儿和喜鹊顶着阳头都摘了,这一箩是让我背回来,叮嘱您不要小气,给一大家子都分分。”

后头的话,阿阳模仿起赵氏的口气,几个婢子们都在笑。

樊彩香也无奈:“几个酸杏,我还不至于那般小气。”

额外挑拣了已经泛黄熟得软乎的,给老夫人东院还有上房住着的婆母送去,阿阳辛苦也得了一筐给家里提回去,铃铛和玉兰耐不住酸,把分到手里的几颗全都给了厨娘,厨娘照颗全收,她有个孙儿贪嘴就喜欢吃些有味道的。

大蒲叶子盛好的一盘杏子送来,沈氏随意赏给下人。

老夫人挑着吃了一颗,身边人尝过,酸硬的几颗切成片晒到竹篮篾上晒成杏干。

胡氏不太热情地吩咐人接过杏,伺候的人给她切成小块送到小几上,她一边用叉子叉果肉,一边支起耳朵听阿阳给儿媳妇回话。

阿阳:“您娘家夫人说不好再劳烦亲家,让您不用管她怎么开食铺子,街巷里有个跟她交好的邻居,看样子两个人要搭伙一块做买卖呢。”

胡氏眉头松开,就怕儿媳妇娘家不懂事,他儿子才起了山就大招大揽地往上凑,那可别怪她追究之前儿媳妇犯下的错了!

樊彩香听了阿阳的回禀,原想着端午后回娘家再劝劝,她娘倒是痛快,两日不到就支起摊子了。

阿阳:“在西市大街,两家凑钱租在街尾的一个墙角,地方不大,只能支起两张桌子,但樊夫人的汤香,味道顺风一转,好些食客专门多走几步进巷子里呢。”

这倒是一桩好消息。

樊彩香抽空去了一趟西市大街,远远瞧着她娘跟一个眼熟的妇人在个摊子前忙活得热火朝天,就连自己走近打招呼都没能停下步子来安顿,赵氏忙得一头汗,见了闺女笑了笑,手里拌酱粉的动作不停:“什么时候来的?”

樊彩香还没说话呢,赵氏当一声把木瓢里的拌粉倒到一个碗里,快步送到一个食客跟前:“二两粗拌,肉哨加葱加蒜!”

响亮的一嗓子,食客乐呵呵地说正是,筷子搅和几下,呼啦啦吃得很香!

“婶子,我的一两汤素面好了没?”

赵氏说快了快了,“锅里头就是!”

樊彩香见她太忙,寻了攀带束好衣袖,帮着收拾食客吃完后的小桌,这一忙再仰脸看天,已经快天黑了!

镇上实行宵禁,食客渐渐少了,赵氏给闺女和伺候的玉兰、跟来的小厮阿阳弄了吃的,几人匆匆吃完就往家里赶。

“你回家,就说今晚我在娘家睡了。”

吩咐过阿阳,樊彩香帮她娘推着小摊车就往家去。

到家才点灯,外头咚咚的更锣脆响。

母女两个坐在炕头上,挣钱了,赵氏舍得燃烛,窗台上点了一个,炕头的小矮桌还亮着一个,哗啦啦的钱袋子解开,一倒,铜板流了一炕头!

赵氏喜滋滋地一个个捡算着,樊彩香端了热水进来,“娘,累了一天,泡泡脚!”

又问:“今儿挣了多少?”

赵氏嘿嘿笑了:“刨去给邻居家的雇钱,还有炭柴水食材等,今儿一天挣了有一百来个铜板呢!”

薄利多销,其实挣的都是辛苦钱。

樊彩香看着她娘神采奕奕,知晓她有了事情做,尤其是靠着自己双手养活自己,让她的生活又焕发了生机。

“西市大街,说是有个叫钱三的,娘,你见过吗?”

赵氏泡着脚点头,“是西市大街的管事头子,人生得很可恶,传言他手底下有过人命官司呢!”

“该打点的钱别小气,旁人家怎么给,您就怎么给,别为了几个铜板惹上这人。”

樊彩香叮嘱一句。

这点上,赵氏很有经验。

从前在家时开铺子,那时有男人当家,便是如此遇上些街边混子,大家给什么行钱他家就给,不做那出头椽子。

隔天,樊彩香要走,赵氏从箱子里翻出个包袱递给闺女:“女婿上了初选录,很了不得的事情。娘手头没什么体面的东西,就一点针线活能拿得出手,这一双鞋垫子我是照着女婿脚印做的,保准合适,是娘的一点心意。”

那鞋垫子上绣了节节高升好意头的图样,翠绿可人,针脚细密,樊彩香代丈夫给娘说了声谢谢。

如此亲娘的事情得了着落,心安不少,出门时隔壁婶子已经等在门口,目送两人推着车子拐上大街,她才往家去。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8章 第 28 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