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焉知非皇 > 第64章 秋猎祭祀(十四)

焉知非皇 第64章 秋猎祭祀(十四)

作者:李安禹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4-27 03:18:19 来源:文学城

颖州蔡氏作乱一事,搅得整个京城不安,搅得整座皇宫不宁。不过,也顺势让承道帝除掉了心头之患。

颖州蔡氏谋逆叛乱,原本该诛九族,承道帝到底心中还顾念着太子,顾念着他与皇后多年的夫妻情谊,并未诛其九族,只是将蔡氏男子处死,蔡氏未及笄之女子充作罪奴囚禁于掖庭。

而汀州张氏,本可倚仗的贵妃与秦王刘茂皆在这场叛乱之中丧生,就此一蹶不振。

世家大族之中,数颖州蔡氏与汀州张氏风头最盛,经此一事,悉数尽除,无人再能左右承道帝的皇权。

借着颖州蔡氏谋逆叛乱一事,承道帝收回各个世家的手中蓄养兵士死士的权力,朝堂之上也裁撤了不少世家之人的职位,为科举考上来的官员腾出了不少位置,一片政治清明之象。

就此,承道帝与世家大族之间几十年的争斗也落下帷幕。

虽说承道帝多年心愿已结,可每每想起刘昶描述的京中如同炼狱一般的惨状,不觉一阵悲婉叹息。

权力斗争之残酷,夺嫡之争更甚。

眼下诸位皇子之中,长子英王倒是一身才学,只是身子不大行,难堪大任。余下的六七二子,心思全然不在皇位之上,倒是两个治国辅政之才。唯余八皇子刘绥,虽年幼,可也胜在其年幼,是块未经雕琢的璞玉,是个可塑之才。

自太子薨逝之后,承道帝便已早早做了此打算。

当初启盛帝兄猝然离世,承道帝刘适本是偏安一隅的信王,仓促登基,这些年来走过的艰辛,只有他自己知道。而幼子一旦即位,面临的艰辛只怕不会少。

许是年纪大了,抑或是最寄予厚望的两位皇子相继与他长辞,承道帝如今对着年幼的刘绥,少了许多君臣之念,倒是多了不少慈父之心。更是为着刘绥日后能顺利即位,不惜放纵蔡桐作乱,不惜纵容京城不安。

如此苦心孤诣,只在为新帝铺路。

只是近来局势不稳,承道帝虽有心培养,也只怕时日无多,若自己也同启盛帝兄一样猝然离世,那可该如何是好?

况且如今还另有两个隐患——二皇子刘仲,栾南诚王。

诚王倒还好说,他若起兵夺位,朝野上下无人信服,可若是刘仲,他身为皇子,比刘绥年长,笼络人心倒是有一套,纵容这样的人留在朝中,便是幼帝的威胁,犹如今日的诚王与他。

可如今已连失两子,若再下令处死刘仲,岂不是让天下之人非议?日后史家又该如何评说他?

承道帝长叹一声,既然不能由自己下令,那便化攻为守,以守代攻,让他自己反。

为着这个,承道帝不惜以身犯险,重新提拔吴忠义贴身伺候,给他无上荣耀,就连能调动宫中禁卫的兵符,都摆在了明面之上。

若刘仲毫无异心,那便也罢了,可若他有异心,就别怪他这个做父亲的心狠了。

他在等,在等着刘仲露出马脚,好让那些背后支持刘仲的朝臣们闭嘴,好让刘安能够顺利辅佐政务,好让刘绥能够坐稳江山。

吴善辅又被承道帝所冷落,一时间有些摸不着头脑,自己伺候陛下几十年,怎么如今连陛下心中在想什么也揣测不到。当今陛下到底在想什么?吴忠义,他乃无忠无义之辈,怎可又留他在身旁伺候?

刘安亦是如此想,可每每想提醒承道帝,都被承道帝有意忽略,无奈之下,只得暗自多心留意。

才刚亲眼看着吴忠义慌慌张张地出了宫,刘安手上又结结实实抓住吴忠义偷溜出宫数次的证据,如此方才敢来至承道帝面前:“父皇,儿臣方才看见吴内官出宫去了,本不想理会,可他近来行事鬼祟,儿臣便不得不多留心。可是父皇派他出宫的?”

承道帝嘴角勾起,冷哼一声,终于,还是忍不住了是吗?

承道帝头也不抬道:“不必理会。忠义行事周全,心思细腻,想来不会有越矩之举动。”

“父皇!”刘安担心承道帝被迷惑,还欲说些什么,抬眼看到承道帝身旁的吴善辅冲她摇头示意,这才止住不语。

承道帝不甚在意,随口问道:“近来绥儿的功课如何了?”

刘安道:“大有长进,可到底年幼。”

承道帝闻言,放下笔,叹了口气。稚子年幼,更需得为他一一扫清障碍才是:“你做大姐姐的,也得多在一旁辅佐照顾他是。”

刘安看了眼承道帝,点点头:“这是自然。”

“去吧。”承道帝摆摆手,眼中现出难以掩饰的疲惫之色。

刘安依令退下。

承道帝又一声:“茶凉了。”

吴善辅忙将茶端下去,才出了殿,便被一旁等候了有一会儿的刘安叫住。

刘安眉眼之间难掩愁色,问道:“吴总管,你在父皇身边侍奉多年,可知父皇如今是怎么了吗?怎么行事越来越没有章法了?”

吴善辅看了眼四周,目光所及之处,宫人们纷纷垂头。

吴善辅将刘安拉至一旁,摇头叹息,低声道:“自从万安山回来之后,陛下就像变了个人一样,不单将吴忠义重新提拔至身边,还对他多有纵容。当初吴忠义可是伙同二皇子以巫蛊之术陷害太子啊!陛下难道都忘了吗?”

“也不知是不是陛下心中早有了——”

因涉及立储一事,吴善辅意识到自己失言,赶忙打住,推辞道:“殿下,老奴还要去为陛下添茶。”

刘安眉头紧锁,摆摆手,随他去了,可心中却久久不能平静,难道父皇竟要立他为储吗?

可刘仲此人,戕害兄弟,心思阴狠,如此之人,怎能登基?

人都说,老来昏聩,难道父皇老了吗?

刘安回头望向福宁殿,殿堂之高,宫室之多,父皇就居于这层层叠叠的砖挖梁柱之后,一眼看不穿。

刘安转头,终究是一声长叹,父皇想立谁为储君,又不是她所能左右的,自己如今思来想去,不过是徒增烦恼罢了。

待书房内仅剩承道帝一人之时,承道帝缓缓起身,最终还是打开放置兵符的盒子,里面空空如也。

承道帝捧着手中的盒子,久久未能回神。一时间,竟不知该为自己的谋划有所欣喜,欣喜自己料事如神,一切尽在自己的掌握之中;还是该为儿子的决断感到悲哀,悲哀这父慈子孝之象只是一场泡影。

承道帝失神地合上盒子,忽而眼前一阵晕眩,盒子被甩了出去,双手攀着桌子,才勉强撑住没倒下去。

自太子去后,身体每况愈下,还不知能见多少日月,不能再等了。

承道帝当即传来七皇子刘昶,命其带领着护城军,藏于早已封禁的东宫之内,静待时机。

与此同时,吴忠义马不停蹄地赶到户部尚书程显的府上。

户部尚书程显,户部左右侍郎黄崇安、林英,礼部尚书周述、谏议大夫裴纶、谏议大夫袁正等人正在焦急等待,见吴忠义终于赶到,皆是松了一口气。

吴忠义舌头断了半截,呜咽不清地说着,见几人一副不明所以的样子,忙将兵符递上。

程显握紧兵符,眼神坚定,如此,便可将他推上那至高无上之位了。

“出发。”

周述与袁正、裴纶二人对视一眼,并未迈出这一步。

周述犹豫道:“程兄,我……我家里还有妻儿老小,我……我不敢。”

袁正裴纶二人未语。

程显并未看留在原地的三人,只是冷哼一声:“既然这么怕,今日你们三人缘何来此?”

“既然这么怕,便回去吧。”

说罢,程显撇下周述三人,带着黄崇安、林英及吴忠义,几人去了二皇子府上。

虽说二皇子被监禁于此,可这里人烟罕至,就连看守的侍卫也不大上心。

几人稍加贿赂,便顺利见到了二皇子刘仲。

程显捧着兵符,带头跪下:“殿下,时候到了。”

连日的囚禁,刘仲目光有些呆滞,盯着程显手中的兵符,怔怔出神。

程显急道:“陛下迟迟不立储君,就连九九承天祭祀大殿,也未曾指定皇子代祭,纵观几位皇子,除了殿下,谁人能担此大任?”

“若说平叛之前,或许还有秦王殿下可担大任,可如今……”

程显顿了顿:“还请殿下三思,立下决断。”

刘仲嗤笑一声:“你……你让我造父皇的反?你让儿子造父亲的反?”

“程显,本宫于你危难之时提拔你,不曾想你竟这般报答本宫?竟将本宫至于此不忠不孝之地!”

黄崇安跪着上前爬了数步,攀在刘仲脚边,道:“殿下,我们几人皆受过殿下的恩惠,若无殿下赏识,今时今日,我们几人也不可能到今天这样的地位,不可能有今天这样的权势。”

“可殿下如今却在此险境,臣等几人怎会安心?”

“如今也就只有殿下了。”

林英只是跪着,迟迟未语,他读了这么多年的圣贤书,一心想着报销朝廷为国为民,造反这种大逆不道的事,他是绝不敢想也绝不敢做的,哪怕他们几人顺利扶持二殿下登基,那日后史书之上又该如何记载?他们焉有好名声?

可程显于他,是伯乐,若无程显从一众落榜的考生间挑中了他的试卷,他也不会有今日这样的官职地位。

因此事事听从程显,如今哪怕再不愿造反一事,也不得不来了。

刘仲依旧不为所动。毕竟,当初就是程显鼓动他,以巫蛊之术陷害太子,这才落得如今这副局面。

若是再听从程显之言,自己岂非要落得个万劫不复的下场?

“殿下不是想大有作为吗?”

“殿下不是想要政治清明之象吗?”

“殿下不是想让天下寒门学子皆能才有所用吗?”

“如今殿下便是天下学子之希望啊!”

“还望殿下早做决断!”

刘仲看了眼跪在地上的三位臣子,又看了眼垂首侍立在一旁满眼希冀的吴忠义,终是下定决心,接过兵符。

他也是父皇的孩子,凭什么争不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