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焉知非皇 > 第20章 第二十章——中秋宫宴

焉知非皇 第20章 第二十章——中秋宫宴

作者:李安禹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9-02 08:26:24 来源:文学城

太子刘牧娶妻后,一时间太子风头无两。

朝中大臣观测如今的形势,承道帝二女七子,其中大皇子英王刘元体弱多病,二皇子刘仲出身微贱不受重视如今又被圈禁,四皇子秦王刘茂又被赶去陌南,六七两位皇子刘赞刘昶,一个爱财一个掌兵,从未被承道帝考虑过,剩下的八皇子刘绥年纪太幼小且生母位份又低,都不是继位的好人选。

唯有太子刘牧,生母皇后出身世家大族的颖州蔡氏,舅舅晋国公是当朝三大国公之一,妻子温嘉诚出身温国公府,岳丈温国公戍边数十载又是当朝三大国公之一,又有三朝老臣太子太傅王落儒辅佐,朝中诸臣更是有半数皆出自太子门下。

而今太子已立二十年,承道帝又放权让太子监国,如今太子已监国数月,太子登基那是板上钉钉的事。

因此太子大婚不过一月有余,从前那些还在观望没有站队的大臣,开始纷纷站队太子。

连带着弹劾晋国公的奏折也少了许多。

颖州蔡氏的族人,更是嚣张跋扈,为所欲为。

颖州蔡氏那些人的所作所为,虽大家都看在眼里,但碍于晋国公,碍于皇后,碍于太子的威势,不敢多说什么,只敢私下议论几句罢了。

不过,还是会有几个看不下去的,还是会有那么几个头铁的,还是会有几个刚正不阿的大臣,依旧在锲而不舍地弹劾颖州蔡氏一族。

但无一例外,弹劾的奏折都被太子刘牧拦下,未被承道帝知晓。

思来想去,这几个大臣决定面见圣上,决定当着圣上的面儿再次弹劾蔡氏,再次弹劾晋国公。

因此早朝过后,这几个大臣互相使过眼色后,相约绕过太子,来到承道帝的福宁殿,一同来揭露颖州蔡氏一族的罪行。

承道帝看着弓着腰站在他面前的六位大臣,为首的是户部尚书程显,余下是户部左侍郎黄崇安、户部右侍郎林英、礼部右侍郎周述、谏议大夫裴纶、谏议大夫袁正,放下了手中的奏疏,疑惑问道:“诸卿所为何事?”

这六位大臣推辞来推辞去,早已没了在福宁殿外的勇气,均战战兢兢地跪在地上不敢率先开口。

承道帝看着几人扭捏的样子,小抿一口茶后,语气和善笑道:“程显,你来说。”

户部尚书程显,当年是科举状元,为人刚正不阿、不畏权贵,深得承道帝青睐,是由承道帝一手提拔上来的寒门学子。

带头的户部尚书程显鼓足勇气道:“陛下,臣等有要事起奏。”

承道帝听后一笑,并不当回事,重拾起奏疏,漫不经心道:“如今太子监国,有什么要事直接报与太子就是,不必来烦朕。”

承道帝想着既然这几人来都来了,不如听听看,便道:“说来听听。”

户部侍郎黄崇安战战兢兢地进言:“陛下,臣等要奏之事,与太子息息相关。”

黄崇安说罢,小心翼翼地抬眼偷偷瞥了承道帝一眼,他怕还没说完,就会被承道帝拖出去仗责。二皇子不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吗?二皇子还是承道帝的亲生儿子呢,至今都还被圈禁在府中,更别提他们这些毫无根基、毫无家族背景的臣子了。

承道帝听到与太子有关,啪地一下,将手中地奏疏摔在桌上,抬头冷冷地看向他们。

站在最后面的户部左侍郎黄崇安、户部右侍郎林英、礼部右侍郎周述三人,听到承道帝摔奏疏的声音,偷摸相互对视一眼,发现对方都被吓得抖如筛糠。

承道帝见他们被吓成这样,不禁笑了,一摆手,便不与他们计较什么,道:“下去吧,朕就当今日从未见过你们。”

承道帝放过了他们,不想追究这几人。这几个臣子他认得,不是世家大族出身,都是寒门学子,通过科举,靠着自己的能力,从芝麻小官一步一步爬上来的,这其中的艰辛他知道。再者,他要留着这些出身寒门的臣子,留着他们去对抗那些门阀大族,留着他们去与那些门阀分庭抗礼,因此他舍不得处置这些人。

为首的户部尚书程显意志坚定,视死如归道:“陛下,臣等今日既来,便都是抱着必死的决心。若陛下真要处置臣等,还请陛下听完臣等的谏言,再处置也不迟。”

今日哪怕是被杖毙,哪怕是被抄家灭族,他程显也要弹劾颖州蔡氏!

余下众人见程显如此大义凛然,因此也都冒着必死的决心,纷纷进言道:

“陛下,臣等要弹劾晋国公,要弹劾颖州蔡氏!”

“陛下,颖州蔡氏仗着晋国公,仗势欺人,行事更是嚣张跋扈,甚至当街殴打百姓,惹得京中民怨沸腾!”

“陛下,颖州蔡氏仗着晋国公,晋国公一家又仗着背后有皇后、太子,满朝文武谁敢言他半个字?皆是敢怒而不敢言啊陛下!”

“陛下,晋国公身为国舅,理应约束亲眷族人,万不该对族人如此纵容!太子身为未来新君,理应上敬尊长下护子民,万不该对亲近之人如此纵容!”

“陛下,太子对旁人公正严明,丁是丁卯是卯,臣等都看在眼里,但是却对晋国公百般包容。”

“陛下,当日秦王殿下与七殿下曾宴席上弹劾晋国公,陛下虽命太子严查,可最后还是不了了之呀!”

“陛下,天下谁人不知太子殿下仁爱慈孝,只是太子殿下这仁爱慈孝,难道只是对他晋国公吗?难道只有晋国公,只有颖州蔡氏才是太子的子民吗?”

“陛下,容臣说句大不敬的话,这天下总归还是陛下的天下!即便是日后太子登基,那也是新君的天下,那也不是他晋国公的天下!即便是日后太子登基,那这天下也是姓刘,这天下不姓蔡!”

承道帝听着这几位臣子慷慨激昂的谏言,句句言辞犀利;又看着他们呈上来弹劾晋国公的奏折,字字民生哀怨。

承道帝不由得心中愤怒,怒火中烧,将桌上的东西全甩在地上发泄着心中的不满。

他竟不知,太子包庇晋国公已到了如此地步。

他竟不知,晋国公竟如此地胆大包天。

他竟不知,颖州蔡氏一族竟这般为所欲为。

今日若不是有几名大臣拼死进谏,他还要被他的好大儿给蒙在鼓里呢!

承道帝在桌前来回踱步,思考着对策。

跪在最后的三位侍郎,跪在地上瑟瑟发抖,等着准备迎接承道帝的责罚。

户部尚书程显绝望地闭上双眼,在程显的左右两旁是谏议大夫裴纶、谏议大夫袁正,他们二人正视着前方,三人皆是一副英勇就义地姿态,等着被拖下去杖毙的命令。

只是迟迟等不来承道帝的下令,只等到了承道帝让他们退下的命令。

“你们先回去吧。”承道帝挥挥手,便让谏言的这几名臣子退下,承道帝怕晋国公知道是这些人谏言后会加害于他们。

“陛下——”

谏议大夫袁正听道承道帝如是说,怕承道帝又因顾虑到太子,会对晋国公高高举起又轻轻放下,愤然出言道。

“朕自有决断。”承道帝打断袁正的话,随即警告几人:“日所说之事,万不可让其他人知道。”

承道帝面无表情道:“都回去吧。”

“是。”这几个臣子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暗中使了眼色,便一起退下了。

待几人走后,承道帝便喊着让吴善辅进来。

“吴善辅,你去把太子叫过来。”承道帝叫着外面的吴内官,但好一会都未有人应答。

承道帝本就生气,如今无人应答更是火上浇油,便愤怒大喊一声:“吴善辅,你死了不成?朕喊你几声你是听不到吗!”

“回陛下,师傅一早便有事出去了,陛下有什么话交代奴才去办吧,不知奴才能否为陛下效劳。”

吴善辅的徒弟,小太监板儿见师傅不在,陛下又是盛怒,便大着胆子,战战兢兢地进来回话。

“你?”

承道帝冷哼一声,而后才想起来他派吴善辅去悄悄看望二皇子了。

“你叫什么名字?从前怎么从没见过你。”

承道帝见眼前这个小太监说话还算伶俐,开口问道。

板儿回道:“奴才板儿见过陛下。因奴才一直在外殿当差,未曾来过内殿当差,所以陛下不认得奴才。”

承道帝见这小太监并不太畏惧他,反而言语清晰,便调侃道:“吴善辅是你师傅?难怪旁人都不敢进来回话,只有你敢进来。你胆子倒是大。”

板儿已经没了刚才的战栗,垂着头落落大方道:“因为师傅对奴才有知遇之恩,奴才一直感怀在心。陛下是奴才的主子,主子呼唤,奴才必是要应的。”

承道帝看着小太监胆量可佳,又懂得报恩,不由得夸奖道:“好个知恩图报的奴才。”

正好他身边缺个去传话的人,那便他了。

“朕见你如此知恩图报,忠肠义胆,赐你一名,唤作忠义,姓,便跟你师傅姓吧。”承道帝怕这个小太监去东宫传唤太子时无人信服,便给了小太监这份殊荣。

“奴才吴忠义,叩谢陛下赐名。”小太监板儿,不该叫吴忠义了,吴忠义听后重重磕在地上,跪下谢恩。

承道帝脸上微微一笑,道:“忠义,你即刻便去东宫,把太子带过来见朕。”

“记住,别的不必多说。”

“是。”吴忠义领命,带着承道帝的口谕前去东宫传唤太子。

“太子殿下,奴才奉陛下的口谕,传太子殿下进宫。”

太子刘牧见来人是个生面孔,警戒道:“不知公公姓甚名谁?往日来传话的不都是吴善辅吴内官吗?怎么今日换了人?”

太子刘牧心中警铃大作,吴善辅呢?难道父皇知道他暗中找吴善辅传递消息吗?

“奴才吴忠义,今日才得陛下赐名,吴善辅吴内官今日有事,陛下这才命奴才过来。”吴忠义微弓着腰,言语不卑不亢地回道。

“吴公公可知父皇召我何事?”太子心中还是有些不解,想拖延些时间,想着待会问过王太傅后再做决定。

吴忠义并不给太子拖延的机会,催促道:“这事儿奴才怎么知道呢?殿下快些去吧,陛下还在福宁殿等着呢。”

太子别无他法,只得跟着吴忠义去见承道帝。

恰巧这会儿,吴善辅从二皇子处回来,就到福宁殿找承道帝复命,刚将二皇子的情况汇报给承道帝,就看到了吴忠义带着太子来见承道帝。

吴善辅心中疑惑,太子怎么让板儿带过来了?他不在承道帝身边不过半天时间,这半天的时间发生了什么事?

承道帝见太子来了,想着待会要训斥太子,为了给太子留点颜面,便屏退所有宫人,殿内只剩下他们父子二人。

吴善辅和吴忠义便在福宁殿外候着等,此时,吴善辅悄悄把吴忠义叫到一旁,问吴忠义怎么回事。

吴忠义记起承道帝交代不允许像别人透露半个字,因而牙关紧缩,摇头不语。

吴善辅见状狠狠地打了吴忠义几下,压低声音骂道:“小兔崽子,翅膀硬了?连师傅的话也敢不听?”

吴忠义强忍着痛,说道:“师傅别问了,知道多了,对你对我,均无益处。师傅不是曾告诫过徒弟吗,不该说的别说不该问的别问。”

“好小子,倒教育起我来了。”吴善辅冷笑一声,正准备再继续打,好好教训教训吴忠义,突然听到福宁殿内杯盏落地碎裂的声音。

莫不是太子……

自四皇子封为秦王,被承道帝赶出京城后,吴善辅已经把全部身家压到太子身上了,甚至不惜为太子传递消息。

太子可一定不能有事!

吴善辅心中一惊,于是便命吴忠义先顶着,他要去长秋宫去找皇后娘娘,这是他第一次见承道帝对着太子生这么大的气,感觉很是不妙。

不过刚迈出一步,转念又想,不行,他不能走,他得守在这里,看看到底是个什么情况,于是吴善辅找了个小太监去长秋宫给皇后报信。

不料吴善辅话还没交代完,嘎吱一声,福宁殿的宫门打开了。

太子走了出来。

李安禹:

20241018更新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0章 未定(十)群臣死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