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燕赵旧时约 > 第34章 残生

燕赵旧时约 第34章 残生

作者:雾里看蛙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5-10 23:24:39 来源:文学城

奉命前来督刑的内侍一直候在院外,闻声音静了下来,颤抖着双腿走进小院,见到石世的尸身心内松了一口气,观石闵神色,大着胆子指了指身后小黄门手中托盘,“殿下,这刘氏……”

他还未说完,石闵的目光便如霹雳雷光射来,吓得内侍双腿一软下跪请罪。待石闵离去,他才颤颤巍巍从地上爬起回宫复命。

石遵闻言,“你说什么?刘氏未死?”

乐平王苞挑眉向义阳王鉴耸耸肩,意思:看,我说得没错吧!

石遵正是心烦之时,石闵虽扶持他登基,但随着他龙登九五,也发现这个从龙之臣愈发难以控制,今他竟抗旨不遵,未取刘氏性命。此等妖姬祸国殃民,倘石闵再为刘氏所迷,岂非他日一大祸害?

他的心思,义阳王鉴只作不知,如今正是石闵得意之时,他懒得为一刘氏去得罪他。

乐平王苞难得有眼色一回,上前道:“陛下,臣有一计,可为陛下除此祸害。”

石遵一笑,上前俯耳。

一夜过去,信婉迟迟没有接应到刘阐一行,只有数十条尸首被人从建贤寺拖出丢入了乱葬岗,她心灰意乱,想去乱葬岗中查看,在石闵安排的眼线察觉之前,一人快步前来将她引入了暗巷内。

“蒲将军?”信婉神色一怔,认出对方形貌。

蒲健摘下风帽,冲她微微颔首。他本是想来打探刘长嫣消息,却在街口看到这娘子行迹可疑,仔细观察认出正是当初在邺宫所见刘长嫣身边之人。

蒲氏一族虽受石闵打压,蒲健想要知道建贤寺内中事却是不难,想到这里,信婉牵住他的衣袖,“将军可知寺内中事?”

蒲健眼底布满血丝,有些默然,在信婉渴求的目光中,将打探所得告知了她。

闻知石世夭亡,信婉肝肠寸断,坚毅的一双眼睛热泪密布,她颤抖着又问:“那......那些前去营救的人呢?”

蒲健如实告知,信婉气色愈发不好,他并不知刘阐尚在人间,何敢想到那批营救的人中竟还有前赵太原王?

此地不是久叙之地,信婉擦去泪水,带他去了城西众人落脚的破庙。

蒲健没想到这里不仅有吐谷浑使者,还有国朝佛门大师。

法重正在佛像下打坐,木提与乐蓁等人已经等候信婉许久,见她领着蒲健一脸灰败归来,心知事情不妙。

信婉简单介绍了众人,道:“事到如今,我们只有走最后一步了。”

乐蓁视死如归,“我去!”

“不行,你不会武功,去了也是白死!”

“信婉阿姊,算我求你了,让我去吧!”乐蓁心痛跪在了她的面前,任凭怎么信婉怎么劝说都不肯起来,哭道:“我自小服侍十娘子,上邽城破的时候,她不顾自己安危一直将我护在身边,邺宫也是我执意要跟她去的。我这条命一直是十娘子的,是呼延家的,她临终之前我曾经向她保证会好好照顾公主、照顾小主子,现今小主子未能保成,我万死难辞其咎,又怎能放任公主不管。这些年,事事都是阿姊你挡在公主身前,我所做的事微乎其微,今公主蒙难,正是乐蓁尽忠之时,怎能退缩?”

“阿蓁……”

乐蓁摇摇头,“阿姊不必愧疚,我是心甘情愿的。你常年跟随公主身边,石闵等人多是识得你的,建贤寺你去不得。况且你有一身武艺,活着还能保护公主,还能送她离开,倘换成我,我可能连自己都保护不好,又何况公主?你便当是在为赵国、为公主尽忠吧,我能做好的,相信我。”

信婉肝肠寸断,在她渴求的目光中慢慢点了头。

木提一叹,道:“乐娘子忠义,我等定竭力将太妃带往沙洲。有可汗与阏氏庇护,定令太妃安享晚年。”

信婉摇摇头,“多谢使者,使者能助我等,我等感激不尽。只我主子尚有未了之愿,我等便不去吐谷浑了,倘被石遵发觉,前往沙洲索人,于襄国公主亦是麻烦。”

一直沉默的蒲健问:“那你们打算去往何处?”

“辽东!”

蒲健眼皮一跳,想到旧事,乱了心神。

夜中,宫中诏令请武兴公石闵入宫赐宴。他兴致缺缺,奈何石遵亲自相诏,不得不从,便于寺中换了朝服。

他近日一直歇于此处,寺中女尼也早习以为常,听安令首之命为其准备了沐浴热汤。

寻常时候,安令首皆会亲自带人送汤过来,今日却是两个面生的女尼,石闵问:“你们主持呢?”

两个女尼正是青春年少,观石闵俊美风流之态,虽是佛门中人,亦免不得少艾有羞,低头回了住持正在午课,不便前来。其实她们心里也奇怪,不过送个热汤,何须住持前来,她们虽是出家人,到底男女有别。

石闵未言,挥退了二人,沐浴更衣后起身前往邺宫。

临出门时,正遇安令首带着法重、法和与一个女尼前往刘长嫣的小院,三人于廊前驻足对其施礼。

石闵问:“听人说,你正在午课?”

安令首神色如常,“是的,久不见法和与法重师侄,与其坐而论道,便把时辰忘了。”

石闵的眼睛淡淡在法和与法重身上扫过,问:“你带他们去哪里?”

安令首道:“刘太妃精神似不大好,殿下不是常嘱托贫尼与其讲经?她在宫中时与两位师侄相交甚好,贫尼带二位师侄过去,想是能慰其心肠。”

石闵不疑有他,放几人前去。待行至几步,他又叫住几人,饶是法和已成得道高僧,一颗心在此刻也被狠狠揪起,他看法重一眼,法重古井无波,心道这回可要被他这个小师弟害死了。

石闵绕过二人,指了指女尼手中食盒,“这是什么?”

法重面无表情道:“皆是刘檀越爱吃的寺中糕点。”

他信手打开食盒,几样点心一览无余展现在石闵眼前。

石闵意味不明地一笑,“她一朝废后,不信佛道,何以是你佛家檀越?难道还指望修得五功德不成?”

“刘檀越不信佛道,却常年布施,怜悯僧众,五功德自可得之。”

石闵大笑,“和尚是在诳孤吗?她是名远四方,却非众生叹誉,矫诏杀臣不能称于众中无所惭愧,名位已失则无敬仰欢悦,智慧有些,却算不得出众人之上,唯一可得者,恐也只剩了个命终之后生天之上,何敢称五功德?”

法重依旧古井无波,“出家人不打诳语。”

石闵深觉这和尚有趣,他拂袖出门去,“出家人不打诳语,更不应过问红尘中事。师父记住此言便好!”

安令首心觉不妙,待几人入静室内,室外防守果然调动加重,可见石闵起了疑心。

她虽早已做好了准备,可乍然接受他不相信她这一事实,心底还是有些悲凉。

刘长嫣昏昏沉沉躺在榻上,乐蓁摘下尼帽,上前唤了她几声,迟迟不见她醒来,哭道:“三位师傅,这可如何是好?”

法重上前,拨开她的檀口,将一枚黑色药丸喂入她的口中,苦涩的味道令刘长嫣皱起眉头,她在睡梦中慢慢咽下,气息逐渐平稳。

安令首道:“娘子莫急,贫尼自有退路。”她躬身掀起眠床及地长褥,推开脚踏,软毯之下,正现出一条漆黑密道。

乐蓁眼前一亮,“事不宜迟,三位师傅快带公主走吧!”

“可是你……”法重欲言又止。

乐蓁摇摇头,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只要公主好,奴婢便好。”

安令首道:“两位师侄放心,待平安送出刘檀越,贫尼自有办法与武兴公周旋,救乐娘子性命。”

法重点点头,与法和上前抬起刘长嫣,一前一后将其送入密道。

正当几人忙于撤离时,室外忽然传来内侍宣旨,石遵有诏:着即赐死刘长嫣!

安令首闻言大骇,忙出门为几人争取时间,道:“刘太妃病重,武兴公殿下下令让其于寺中好生修养,何以有赐死诏书?”

“大胆!”内侍呵斥,“陛下有令,刘氏矫先帝诏书,谋害先燕王,论罪当诛!武兴公殿下纵有大权,何敢忤逆陛下?”

安令首心神慌乱,石闵方才出门,这赐死诏书即达,想是石遵心中生疑,故意将其支开来取刘长嫣性命。她情急之中想着应对之法,不妨身后浓烟冒出,静室起火,迅速烧起满室火光。

她与传诏内侍皆骇然,忙叫士兵前去救火。

火光中,一声凄厉嘶喊响彻云天:“石遵杀吾儿,夺吾性命,吾母子二人死后必有雷震宫廷,烈火焚銮,以雪我母子之冤。”

慌乱救火的禁卫闻声皆踟蹰,因那泣血诅咒心生恐惧。

火光照亮安令首动容的一双眼睛,她知道那是乐蓁的声音。

石闵的亲信在得知宫中降下谕旨时,就抢先一步去了宫中寻石闵,石遵兄弟几人与石闵宴饮正酣,他闻讯一脚踹开身前几案,不顾石遵喊叫,公然当着文武大臣的面离开大殿,一路策马出了宫闱,疯狂奔向建贤寺。

平安坊中,一众王公子弟聚马游走。

蒲坚信马由缰,与几人诉着闲话,远远望见自御门奔袭而来的快马时,嘴角一冷,悄然给了一位交好的世家公子一个眼神?

那世家公子甚有眼色,对身旁同游的一位清秀少年道:“二郎,那不是武兴公殿下吗?这般快马着急,是要去往何处?”

石胤已经多日不见父亲,闻言立马来了精神。早前父亲在外纳了外室,经久不入家门,母亲为此寒灯冷坐,独自愁思,好容易平定邺中,父亲得陛下重用,家中水涨船高,父亲又一头扎入建贤寺那女尼那里,母亲哪里还坐得住?整日以泪洗面。

石胤素来受宠,亦知孝道,已是寻了父亲几日了。尊父帏内之事他做儿子的不好多言,但总能请他回去见见母亲。想到这里,他立刻驱马赶了上去。

蒲坚摸摸马背鬃毛,跟同伴佯称家中有事,悄无声息退出人群。

那厢,石胤正拦了石闵叙话,见是爱子,石闵也耐住了性子,谎称一句有急务就要奔走,石胤好容易寻到父亲,哪里肯依,他自小就得石闵宠爱,索性大着胆子拦住父亲回府看看祖母和母亲。

石闵正是性急,一时怒极,一鞭子抽在了石胤脸上,“滚开!”

石胤年岁不大,何曾见过父亲对他这般疾言厉色,当即泪下,同行的一众王公子弟正策马过来,见父子起了冲突,纷纷围上来说和,劝武兴公息怒云云。

暗巷里,蒲坚佯装疼痛般揉揉自己的俊脸。他就不信,石闵能打自己儿子,还能把这些王公子弟全揍了!

眼见仇人吃瘪,他顿时心情大好,哼着小调便回了府。

熊熊烈火染红天际,也映红法重和蒲健的一双眼睛。二人默然将刘长嫣抱上马车,蒲健郑重将一封通关文书交到法重手中,他最后看那沉睡的女子一眼,对信婉一行道:“余下路途艰险,有劳信娘子和诸位师傅一行了。”

信婉和法重对他郑重拜别,与释道安和法和一行踏上行路。

一行人入幽州后分别,法重拜别了相伴二十载的师父、师兄弟,一路向北长行而去。

法和叹口气,背起包裹,随释道安向着相反方向开始未知的传道远行。

石闵赶至建贤寺时,静室已是一片灰烬狼藉。

“怎么回事?这是怎么回事?”他厉声质问,如一头即将发狂的猛兽。

安令首尤是往常从容闲静模样,淡淡将事情的经过告诉了他。

“石遵、石苞。”他咬牙切齿地从唇间呼出这两个名字,眼中皆是杀意。他早就应该想到,今日之事不是巧合。盈天大火映红他的双眼,他望着遍地残迹,很久后问:“清弋,你说她真的就这么死了吗?”

安令首没有回答,双手合十对他一礼,淡然离去。今夜过后,她依旧是世人眼中思致渊深、神照详远的安令首。曾经她以为,此生青灯古佛,匪惮勤苦,可得修立,便是她于人世所幸所终。直到那年,风流不羁的少年自她身前打马而过,遥遥低眉一笑,令她动了毕生未撼之念,她便开始质疑,少时所立不羁人间之愿可是因不曾亲见红尘之故。现在这红尘她见过了,也确实不念了。

刘长嫣母子死后,石遵即下诏尊生母郑氏为皇太后,立妃张氏为皇后,因其无子,以故燕王斌子衍为皇太子,以义阳王鉴为侍中、太傅,沛王冲为太保,乐平王苞为大司马,汝阴王琨为大将军,石闵为都督中外诸军事、辅国大将军。

五月甲午,邺中忽起暴风拔树,震雷倾天,雨雹瓢泼不止,大如盂升。雷击宫廷,晖华殿火灾大起,及诸门观阁荡然无馀,乘舆服御烧者太半,金石皆尽,大火连绵月余乃灭。

宫内谣言遍传,皆言刘氏母子索命,那日火场中刘氏临死的诅咒传遍邺城,诸王公皆心绪不安,石遵连日不能安寝,即命内外戒严,以安人心。

时沛王冲镇蓟城,闻石遵杀石世自立,对其僚佐道:“石世受先帝之命,石遵辄废而杀之,罪莫大焉!便是其敕内外戒严,孤也要亲讨之。”

于是留宁北将军沐坚戍守幽州,沛王冲亲率众五万自蓟南下,传檄燕、赵,所在云集,比至常山,拥众十馀万。石遵闻讯不安,忙下诏安抚,沛王冲行军至苑乡,遇石遵来使赦书,道:“皆吾弟也,死者不可复追,何苦互相残杀,吾归便是了!”

其将陈暹道:“彭城王篡弑自尊,罪大不赦!王上即便北还,臣也要南辕讨个说法。待臣平定京师,擒彭城王,再奉迎王上大驾。”

沛公冲心生不忍,乃率兵继续前进。

石遵遣王擢再以书送沛王冲,沛王冲不听。武兴公石闵力主征战,与李农等率精卒十万讨之,战于平棘,沛王冲大败,赐死,坑其士卒三万余人。

至此,石赵陷入石闵专权时代,皇室内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