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烟雨江城 > 第21章 共结连理

烟雨江城 第21章 共结连理

作者:春秋晚君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8 04:31:27 来源:文学城

临近中午,宋府厅堂内早已摆开宴席,佳肴琳琅,香气氤氲。为迎接宋延裕与杨知清归来,厨下精心备了江城风味的时令菜肴,八宝鸭、清蒸鱼、莲藕炖排骨,热气袅袅,映着满堂笑语。一家人围坐一桌,杯盏交错,谈笑风生,其乐融融。宋老爷难得展颜,连饮了两盏酒,宋夫人更是不停为杨知清布菜,温情满溢。

午膳方毕,茶香初沸,宋延裕却忽然起身,神色庄重,牵起杨知清的手,立于堂中。满座微静,众人皆知,必有要事。

“爹,娘,”他声音沉稳,字字清晰,“我今日携知清归来,不仅为探望家人,更是为——迎娶她为妻,与她共结连理,共度余生。”

他顿了顿,目光坚定地望向双亲:“这不是一时冲动。我与知清在南京求学时相识,彼此知心,志趣相投,共读共思,共忧共喜。我们有共同的志向,也有共同的信念。今日归来,是郑重地向您们禀告:我们决定携手一生,不负彼此,不负此心。”

说罢,他紧紧握住杨知清的手,二人相视一眼,眼中有光,有坚定,更有深藏的柔情。

宋夫人闻言,眼眶微热,轻轻点头,与贺易斓对视一笑——她们早已看出这两人情意笃厚,自然无异议。宋延庚亦含笑颔首,作为长兄,他欣慰于弟弟的成熟与担当。

然而,宋老爷眉头微蹙,手中茶盏轻放,声音沉稳:“延裕,婚姻非儿戏,乃人生大事。你既言深情,可曾问过杨小姐的父母?可曾行过三书六礼?礼法不可废,家风不可轻。”

堂中一时寂静。杨知清却并未退缩,她上前半步,姿态端方,目光坦然:“伯父所虑极是。知清自当敬重。只是……我爹娘早逝,自幼承蒙南京舅父收留,视如己出。舅父开明,知我志在求学,便送我入校读书,从未因女子之身而轻视。”

她声音清亮,不卑不亢:“虽非名门闺秀,但知清自幼读书明理,守身持正,未曾有愧于心,亦未曾有辱家门。此番随延裕归来,一为见长辈,二为明心意。三为成姻缘。”

她顿了顿,唇角微扬,露出一抹温静笑意:“舅父早已知晓此事,我亦曾带延裕登门拜见。舅父见他品性端方,志向高远,甚为满意,亲口应允我们结为连理,并嘱咐我‘既择良人,便当共守。”

字字如珠玉落盘,清越而坚定。满座皆静,继而悄然动容。

宋老爷凝视她良久,忽而轻叹一声,嘴角微扬:“倒是个有胆识、有风骨的姑娘。”

一旁宋夫人早已按捺不住,笑盈盈地起身,轻轻拍了拍宋老爷的肩:“老爷,您瞧瞧,这头一回见孩子,就这般盘问,可别把人家姑娘吓着了。”

又转头对杨知清柔声道:“孩子,别怕,延裕父亲虽严,却是极重情义之人。你这般坦荡大方,他心里早就欢喜了,只是不肯轻易表露罢了。”

“是,伯母。”杨知清轻轻应声,眉眼温婉,却依旧挺直脊背,不卑不亢。

宋延裕始终未松开她的手,指尖相扣,掌心温热,仿佛在无声诉说:我们二人共同面对风雨。

阳光自雕花窗棂斜洒而入,落在二人交握的手上,也落在满堂温情之中。这一刻,宋府的厅堂,不再只是礼法规矩的殿堂,更成了爱与理解、传统与新思交融之地。

“好!”宋老爷蓦然朗声一笑,目光如炬,转向宋夫人,语气中带着几分释然与慨然:“夫人,如今时局动荡,山河不安,孩子们既有携手共进、风雨同舟的决心,我这做父亲的,又何忍横加阻拦?只愿他们此生平安顺遂,心意不改,便已足矣!”

宋夫人眼中泛起温润的光,连连点头,笑意如春水漾开:“那我这就请人翻看黄历,挑个吉祥的日子。易斓,咱们娘俩好好筹办,务必让婚礼体面、喜庆、热热闹闹的!”

话音未落,满堂生春,厅中顿时暖意融融,如春风拂过庭院,连檐角的风铃也仿佛应和着这欢喜,叮咚作响。

几日之后,宋府张灯结彩,红绸高挂,鞭炮声声震落晨露,喜乐悠扬穿云而去。宋延裕与杨知清的婚礼在众人的祝福中隆重举行。朱砂红烛映照下,二人行礼如仪,目光交汇间,是无需言语的坚定与深情。

于宋延裕而言,这场婚礼,远非一场旧俗的仪式。它是他与知清并肩而立的誓约,是两颗灵魂在时代洪流中彼此确认的印记。他们以红绸为笔,以岁月为纸,写下对新思想的坚守,对未来的无畏。这不仅是一场结合,更是一次启程——迎向未知的风雨,迎向理想的光芒,迎向那属于他们、也属于这个时代的崭新篇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