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盐雪辞 > 第19章 第十九章 千里援手

盐雪辞 第19章 第十九章 千里援手

作者:柒壹陆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1 12:32:41 来源:文学城

秋。

镇江府瓜洲镇的桂花漫山遍野地开了,金黄的花瓣落在青石板路上,踩上去满是清甜的香气。

苏墨卿提着食盒,沿着蜿蜒的山路走向李学士府——食盒里是她早起熬的莲子羹,老学士近日偶感风寒,她想着给老先生补补身子。

李学士府的朱门紧闭,门楣上“翰林第”的匾额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

苏墨卿刚走到门口,就见管家匆匆迎了出来,神色慌张地说道:“苏姑娘,您可来了!府里出事了!”

苏墨卿心中一紧,连忙问道:“管家,出什么事了?是老先生的身体不舒服吗?”

“不是老先生!是少爷!”管家叹了口气,压低声音道,“昨日傍晚,县衙的差役突然上门,说少爷通匪,不由分说就把少爷带走了!老先生急火攻心,一病不起,现在还在卧房里躺着呢!”

“通匪?”苏墨卿脸色骤变,“李少爷为人正直,怎么可能通匪?这里面一定有误会!”

她快步走进府中,直奔老学士的卧房。

卧房里弥漫着浓重的药味,老学士躺在床上,面色苍白,呼吸微弱,李夫人坐在床边,不停地抹着眼泪。

“老先生!”苏墨卿走到床边,轻声唤道。

老学士缓缓睁开眼睛,看到苏墨卿,眼中闪过一丝光亮,却又很快黯淡下去,虚弱地说道:“苏姑娘……让你见笑了……家门不幸啊……”

“老先生,您别着急,”苏墨卿握着老学士的手,轻声安慰道,“李少爷的为人,我们都清楚,通匪之事定是污蔑。您先好好养病,我去县衙问问情况,看看能不能想办法把少爷救出来。”

老学士摇了摇头,叹了口气:“没用的……是镇上的张豪强搞的鬼。我们家有一片祖传的林地,张豪强想强买,我们不肯,他就怀恨在心,买通了县衙的人,诬陷我儿通匪……这世道,有钱有势就能颠倒黑白啊……”

苏墨卿心中一沉。她没想到,看似平静的瓜洲镇,竟有如此嚣张的豪强。

她虽有心帮忙,却只是一个无依无靠的西席,在这陌生的地方,连能求助的人都没有。

接下来的几日,苏墨卿四处奔走——她去县衙求见县令,却被差役拦在门外,连面都见不到;她去镇上找士绅帮忙,可张豪强在瓜洲镇势力庞大,没人敢得罪他;她甚至想过写状纸递到镇江府,却连递状纸的门路都没有。

更让她心惊的是,张豪强似乎察觉到了她的动作,竟派了几个家奴来李学士府恐吓。

那几个家奴堵在府门口,指着苏墨卿的鼻子骂道:“你这个外来的丫头片子,少多管闲事!再敢给李家人跑腿,小心我们对你不客气!”

苏墨卿强压下心中的恐惧,冷冷地看着他们:“光天化日之下,你们竟敢如此嚣张!就不怕官府追究吗?”

“官府?”一个家奴冷笑一声,“我们家老爷跟县衙的王大人是拜把子兄弟,就算把你抓起来,也没人敢管!识相的就赶紧滚,别等我们动手!”

.

李学士府

老学士的病情越来越重,李夫人整日以泪洗面,府中的下人也开始人心惶惶。

苏墨卿看着眼前的困境,心中充满了无力感——她明明知道李少爷是被冤枉的,却什么都做不了。

夜深人静时,苏墨卿坐在灯下,看着桌上的纸笔,突然想起了远在扬州的陈掌柜。

陈掌柜为人和善,又与沈家有往来,或许……或许他能帮忙?

她犹豫了良久——她本不想再与扬州有牵扯,更不想再麻烦沈如澜。

可如今,李学士府陷入绝境,她若不求助,李少爷恐怕真的会被冤枉入狱,老学士也会性命不保。

最终,她还是提起笔,写下了一封信。

信中,她详细描述了李学士府的困境,却刻意没有提及沈如澜,只希望陈掌柜能帮忙想想办法。

写完信后,她连夜将信交给邮差,叮嘱他务必尽快送到扬州“墨香斋”。

看着邮差远去的背影,苏墨卿心中充满了忐忑——她不知道这封信能否带来希望,也不知道等待她的,会是什么。

三日后,扬州沈府。

沈如澜正在书房与西洋商人洽谈玻璃器皿的进口事宜,沈福突然拿着一封信走进来,低声道:“少爷,‘墨香斋’的陈掌柜派人送来一封信,说是关于苏姑娘的急事。”

沈如澜心中一紧,立刻结束了洽谈,让西洋商人先去偏厅等候。

她接过信,展开一看,苏墨卿清秀的字迹映入眼帘——信中详细描述了张豪强强买林地不成,诬陷李少爷通匪,以及家奴恐吓的经过,字里行间满是焦急与无助。

“张豪强……”沈如澜低声念着这个名字,眼中闪过一丝厉色。

她没想到,苏墨卿刚在瓜洲镇安定下来,就遇到了这样的麻烦。

张豪强不仅欺压士绅,还敢恐吓苏墨卿,简直是胆大包天!

她立刻起身,对沈福道:“备轿!去盐运司衙门!”

沈福愣了一下,连忙道:“少爷,现在去盐运司?赵大人那边……”

“不必多言,按我说的做!”沈如澜语气坚定。

她知道,张豪强与盐务无关,但他的家族与赵德贤的下属——镇江府盐务巡检王大人有姻亲关系。

赵德贤近日正因曹家倒台的事惶惶不可终日,想与沈家结盟自保,此刻去找他,他定然不敢推辞。

半个时辰后,沈府的轿子停在了盐运司衙门门口。

沈如澜下轿,不等门房通报,便径直走进了赵德贤的书房。

赵德贤正在书房中来回踱步,思索着如何应对朝廷可能的清查,见沈如澜突然来访,连忙上前,脸上堆起笑容:“沈少爷今日怎么有空光临?快请坐!”

沈如澜没有落座,而是直接开门见山:“赵大人,今日前来,是有一事想与大人商议。听闻镇江府瓜洲镇有个张豪强,横行乡里,强买士绅林地不成,竟诬陷士绅之子通匪,还派家奴恐吓,惊扰了京中致仕的李学士。如此行径,不仅扰乱地方治安,恐还会影响大人的官声。不知大人可知此事?”

赵德贤心中一咯噔。他当然知道张豪强,张豪强的亲家——王巡检还是他提拔的。

但他更清楚,沈如澜此刻提起此事,绝非简单的“商议”。

他近日正因曹家的事想讨好沈如澜,岂会为了一个小小的张豪强得罪她?

“竟有此事?”赵德贤立刻装作愤怒的样子,拍了一下桌子,“本官竟不知下属之地有如此嚣张之徒!沈少爷放心,本官即刻派人彻查!若情况属实,定严惩不贷,绝不姑息!”

沈如澜看着赵德贤的表演,心中冷笑,面上却依旧平静:“如此便多谢赵大人了。李学士是京中致仕的老臣,若是此事传到京城,恐对大人不利。还望大人尽快处理,不要拖延。”

“那是自然!那是自然!”赵德贤连连点头,“本官这就下令,让镇江府知府亲自督办此案,定给李学士和沈少爷一个交代!”

沈如澜满意地点了点头,起身道:“既如此,那本官就不打扰大人处理公务了。告辞。”

看着沈如澜离去的背影,赵德贤擦了擦额头上的冷汗——幸好他识时务,没有得罪沈如澜,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他立刻叫来师爷,下令道:“立刻给镇江府知府写信,让他即刻查办张豪强诬陷李学士之子一案,务必查出真相,严惩张豪强!另外,把王巡检也给我叫来,我倒要问问他,怎么管教他的亲家!”

赵德贤的命令如同雷霆,迅速传到了镇江府。

镇江府知府不敢怠慢,亲自带着衙役来到瓜洲镇,彻查张豪强诬陷李少爷一案。

知府大人亲自督办,县衙的人再也不敢偏袒张豪强。

衙役们很快查出,张豪强为了强买林地,不仅买通了县衙的差役,还伪造了李少爷与土匪往来的书信;甚至连王巡检都收了张豪强的好处,暗中包庇。

真相大白后,知府大人立刻下令:将张豪强打入大牢,择日宣判;释放李少爷,并向李学士赔礼道歉;将收受贿赂的县衙差役和王巡检革职查办,押解至镇江府审讯。

消息传到李学士府时,苏墨卿正在给老学士喂药。

老学士听到儿子被释放的消息,激动得老泪纵横,握着苏墨卿的手,哽咽道:“苏姑娘……谢谢你……若不是你,我们家这次真的就完了……”

苏墨卿心中也满是激动,却也清楚,这一切并非她的功劳。

她看着窗外飘落的桂花,心中明白——这背后,定是沈如澜出手相助。他远在扬州,却能如此快速、精准地解决数百里外的麻烦,其能量和手段,再次让她震撼。而他没有直接现身,只是通过赵德贤解决问题,维护了她的尊严,这份细心与体贴,更让她心底冰封的角落,悄然融化。

李少爷回到府中后,亲自上门感谢苏墨卿。

苏墨卿看着一家团聚的场景,心中充满了温暖。

她知道,是时候给沈如澜写一封信了——这一次,她不再刻意保持疏离,而是要好好感谢他的相助。

夜深人静时,苏墨卿坐在灯下,提笔给沈如澜写信。

她详细描述了事件的后续——张豪强被抓,李少爷被释放,老学士病情好转,字里行间满是后怕与感激。

她还在信中写道:“此次之事,若非公子暗中相助,墨卿与李家恐难脱身。公子之恩,墨卿无以为报,唯有铭记于心。”

写完信后,她又仔细检查了一遍,确认没有遗漏,才将信交给邮差。

三日后,沈如澜收到了苏墨卿的信。

她展开信纸,看着字里行间的真情流露,嘴角微微上扬——这是苏墨卿第一次在信中如此直白地表达感激,也是第一次流露出依赖。

她提笔回信,字迹依旧沉稳,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温度:“无事便好。李学士府学风清正,适合安心教学。若再有难处,不必客气,可直接告知。”

她没有提及自己如何说服赵德贤,也没有邀功,只是简单地叮嘱她安心生活。

从那以后,苏墨卿与沈如澜的书信往来渐渐频繁起来。

苏墨卿会在信中跟他分享教学的趣事——孩子们第一次画出完整的兰花时的兴奋,老学士与她探讨诗画时的见解。

沈如澜则会跟她分享扬州的见闻——西洋商人带来的新奇玩意儿,运河上的漕运趣事,甚至是听雪轩里新开的菊花。

她们的书信里,没有身份悬殊的隔阂,没有世俗流言的干扰,只有对诗画的热爱,对生活的感悟,以及那份在文字中慢慢滋生的、细腻而温暖的情感。

苏墨卿会在收到信后,反复阅读,仿佛能从字里行间看到沈如澜写信时的模样。

沈如澜则会将苏墨卿的信小心收好,放在书房的抽屉里,闲暇时拿出来翻看,心中满是平静与温暖。

扬州与瓜洲镇,相隔数百里,却因一封封书信,紧紧联系在一起。

那道曾横亘在两人之间的裂痕,在距离与文字的滋养下,渐渐弥合,长出了新的希望。

深秋的某日,苏墨卿收到了沈如澜的信,信中夹着一片来自扬州的枫叶,枫叶的边缘泛着金黄,叶脉清晰可见。

信中写道:“扬州已入深秋,听雪轩的枫叶红了,想起你曾说过喜欢枫叶,便寄一片给你。瓜洲镇的秋天,应是桂花满径吧?”

苏墨卿握着那片枫叶,放在鼻尖轻嗅,仿佛能闻到扬州深秋的气息。

她走到院中,看着满院的桂花,提笔回信:“瓜洲镇的桂花仍在开放,香气满溢。多谢公子寄来的枫叶,我已将它夹在最喜欢的画谱里。待冬日下雪时,公子若有空,可来瓜洲镇赏雪,墨卿煮茶以待。”

写完信后,她将信和一片压好的桂花一起交给邮差。

看着邮差远去的背影,她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或许,距离与时间,并非都是阻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