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盐雪辞 > 第17章 第十七章 裂痕微光

盐雪辞 第17章 第十七章 裂痕微光

作者:柒壹陆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1 12:32:41 来源:文学城

扬州城的柳絮漫天飞舞,黏在沈府的朱漆大门上,如同散不去的愁绪。

沈如澜站在书房窗前,手中捏着那封被退回的短笺,指尖轻轻摩挲着纸面,纸上“日后恐不便再叨扰”几个字,像细小的针,反复刺着她的心神。

窗外的牡丹开得正盛,雍容华贵,却映得她眼底一片清冷——她能掌控盐市的风云,能压制府内的流言,却唯独无法抚平苏墨卿心中的裂痕。

“少爷,苏姑娘还是不肯见吗?”容嬷嬷端着一杯温热的参茶走进来,见沈如澜依旧望着窗外发呆,轻声问道。

沈如澜转过身,将短笺放在桌案上,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涩意:“不必了。她既有顾虑,我便不再强求。”

她深知苏墨卿的骄傲,被流言中伤的滋味,绝非一句“抱歉”就能抹平。强行靠近,只会让她更加为难。

她沉吟片刻,对容嬷嬷道:“去库房取些银子来——苏姑娘之前为府里画了五幅扇面、三幅挂轴,按约定的润笔,再加三成,算清楚后,让沈福亲自送去。记住,只谈画酬,不提其他,务必客气周到,不要让她觉得是施舍。”

容嬷嬷心中叹息,点头应道:“是,老奴这就去办。”她知道,这是沈如澜能想到的、最不伤害苏墨卿自尊的补偿方式。

沈福带着银子来到苏家小院时,苏墨卿正坐在画案前,对着一幅未完成的《墨兰图》发呆。

听到沈福说明来意,她沉默了片刻,最终还是收下了银子,却转身从柜子里取出一个包裹,递给沈福:“沈管家,烦请你将这个交给你家少爷。这是之前少爷赠予的颜料样本,我并未使用,无功不受禄,实在不敢心安,还请少爷收回。”

沈福接过包裹,只觉得手中沉甸甸的,不仅是颜料的重量,更是两位年轻人之间难以言说的隔阂。

他张了张嘴,想再说些什么,却见苏墨卿已经转过身,重新看向画案,显然不愿再谈,只能躬身道:“苏姑娘放心,小的定会将东西交给少爷。”

沈福回到沈府,将包裹和苏墨卿的话转达给沈如澜。

沈如澜打开包裹,看着里面几盒包装完好的西洋颜料,颜色鲜亮如初,心中五味杂陈。

她沉默良久,最终将颜料锁进了书桌的抽屉深处,连同那份未曾说出口的关心,一起封存。

桌案上的银子还散发着淡淡的铜腥味,却再也暖不透两人之间那道无形的裂痕。

扬州城外的运河码头,漕帮的船只往来如梭,搬运工们扛着货物,吆喝着号子,一派繁忙景象。

漕帮刘三爷站在码头的瞭望台上,看着远处驶来的永盛镖局的镖船,眉头微微皱起——自从望江楼宴席后,他虽安分了许多,但手下几个年轻头目,却对沈家日益依赖永盛镖局颇有不满。

“三爷,您看!又是永盛镖局的船!”一个名叫张彪的头目走到刘三爷身边,语气带着几分不满,“咱们漕帮在运河上经营了几十年,凭什么沈家的货,越来越多交给永盛镖局?这不是抢咱们的饭碗吗?”

刘三爷瞥了张彪一眼,冷冷道:“沈少爷既然选择永盛镖局,自然有他的道理。咱们做好自己的事就行,别没事找事。”

张彪却不服气:“三爷,您就是太谨慎了!沈家现在虽然势大,但咱们漕帮也不是好欺负的!不如给永盛镖局一点颜色看看,让他们知道,运河上的规矩,还是咱们说了算!”

刘三爷沉默不语,心中却有些动摇——他也不甘心漕帮的地位被永盛镖局撼动。

张彪见刘三爷不反对,心中暗自得意,开始暗中策划,准备给永盛镖局的镖船制造些麻烦。

几日后,林潇押着一批沈家的丝绸,从苏州返回扬州。

船行至运河支流的黑水荡时,突然遇到几艘漕帮的小船拦路。

小船上的漕帮子弟故意将石块扔进水中,激起的水花溅了镖船一身,还大声嘲讽:“永盛镖局的镖师怎么都跟娘们似的?这么慢的速度,怕是连货物都护不住吧!”

林潇知道这是漕帮故意刁难,强压下心中的怒火,下令镖师们保持冷静,不要与漕帮子弟冲突。

她亲自走到船头,对着小船上的漕帮子弟道:“各位兄弟,我们是永盛镖局的,押着沈家的货回扬州。还请各位行个方便,不要耽误了行程。”

“方便?”张彪从一艘小船上站起来,冷笑一声,“这运河是咱们漕帮的地盘,想过这里,就得按咱们的规矩来!要么留下一半货物当‘过路费’,要么就绕路走!”

林潇心中一怒,却也知道不能硬碰硬——黑水荡水流湍急,若是真的冲突起来,镖船恐会受损。

她强忍着怒火,对张彪道:“过路费的规矩,我从未听过。若是各位不肯让路,那我们只能等沈府的人来处理了。”

张彪见林潇态度强硬,又怕真的惊动沈府,只能悻悻地挥了挥手,让小船让开道路:“算你们运气好!下次再敢这么嚣张,别怪我们不客气!”

镖船顺利通过黑水荡后,林潇立刻让人快马加鞭,将漕帮刁难的事禀报给沈如澜。

沈如澜得知消息后,并未发怒,只是淡淡道:“知道了。你记下刁难你们的人的模样和名字,下次再遇到,不必冲突,直接回报即可。”

她心中已有计较——刘三爷若是管不住手下,她不介意帮他管管。

京中传来的消息,如同给了曹家沉重一击——针对曹家亏空织造府公款的弹劾,终于引起了皇帝的重视。

皇帝虽未下令严惩,却下旨申饬了曹瑾的父亲,收回了他管理内务府采买的一部分职权,并责令曹家在三个月内填补亏空,否则将交由刑部查办。

消息传到曹府别院时,曹瑾正在与几个往日巴结他的盐商喝酒。

听到消息的瞬间,他手中的酒杯 “哐当” 一声掉在地上,摔得粉碎。

“不可能!这不可能!”曹瑾猛地站起来,脸色惨白,“我父亲在朝中经营多年,怎么会这么容易就失势?一定是沈如澜!是他在背后搞鬼!”

往日围着他阿谀奉承的盐商们,见曹瑾失势,脸色瞬间变了,纷纷借口有事,匆匆离去,只留下曹瑾一个人呆坐在原地。

曹瑾看着空荡荡的客厅,心中充满了怨恨与绝望。

他想起自己之前在扬州盐市的野心,想起自己试图吞并沈家产业的计划,如今却成了一场笑话——沈家不仅毫发无损,反而越来越强,而他自己,却成了人人避之不及的失势子弟。

“沈如澜!我不会放过你的!”曹瑾一拳砸在桌案上,眼中满是血丝,“就算曹家失势,我也要让你付出代价!”

他开始四处联络昔日的旧部,试图筹集银子填补亏空,同时寻找报复沈如澜的机会。

但他不知道,沈如澜早已派人盯着他的动向,他的一举一动,都在沈如澜的掌控之中。

.

暮春的雨斜斜地打在苏家小院的青瓦上,溅起细碎的水花,也打湿了窗棂上那幅未完成的《墨兰图》。

苏墨卿坐在父亲的病榻旁,手中握着一方温热的帕子,正轻轻为苏文远擦拭额头的虚汗。

苏文远的呼吸越来越微弱,胸膛的起伏也愈发平缓,原本因沈如澜暗中送来的药材而稍有起色的脸色,此刻又恢复了蜡黄,连嘴唇都泛着淡淡的青灰。

前些日子他还能勉强在院内走动走动,与苏墨卿说几句话,今日却连坐起身、睁眼都变得困难,只能偶尔发出几声微弱的喘息。

“爹,您再撑撑,大夫说您的身子已经好多了,再过些时日就能下床了。”苏墨卿强忍着泪水,声音带着一丝颤抖。

她知道这话连自己都骗不了——父亲的病本就是沉疴,之前的“好转”不过是回光返照,是身体在耗尽最后一丝力气支撑。

苏文远缓缓睁开眼,浑浊的目光落在女儿布满血丝的眼上,嘴唇动了动,却发不出声音。他伸出手,想要抚摸女儿的头发,指尖却只在半空中颤抖了几下,便无力地垂落。

苏墨卿连忙握住父亲的手,那双手曾经温暖而有力,如今却枯瘦如柴,冰冷得让人心疼。她将父亲的手贴在自己的脸颊上,试图用自己的体温温暖他,泪水却再也忍不住,顺着脸颊滑落,滴在父亲的手背上。

“卿儿……”苏文远终于发出了微弱的声音,气息断断续续,“爹……对不起你……这辈子……没让你过上好日子……还拖累你……”

“爹,您别这么说!” 苏墨卿泪如雨下,紧紧握着父亲的手,“是女儿没用,没能治好您的病,没能让您过上安稳的生活……”

“傻孩子……”苏文远轻轻抚摸着女儿的头发,眼中满是心疼,“爹知道……你心里苦……沈家……那是盐商巨富,门槛太高……不是咱们这样的人家能攀的……沈少爷……虽看着是个好人……但……身份悬殊……流言蜚语……你若是真嫁过去……怕是要受委屈……”

他顿了顿,剧烈地咳嗽起来,每一次咳嗽都像是要将五脏六腑都咳出来,脸色也变得更加难看。

苏墨卿连忙为他顺气,心中却像被刀割一样疼——她知道父亲放心不下自己,放心不下她与沈如澜的关系,即便在弥留之际,还在为她的未来担忧。

苏文远咳了许久,才渐渐平息下来,他喘着粗气,继续道:“但……爹也看出来了……沈少爷……与那些只认钱的商贾不同……他对你……似有几分真心……若……若他真能待你好……你……你往后……总要有个依靠……别像爹一样……一辈子清贫,还连累你……”

话未说完,苏文远的手便无力地垂了下去,眼睛永远地闭上了。

窗外的雨还在下,淅淅沥沥的雨声与苏墨卿悲痛的哭声交织在一起,在寂静的小院里回荡。

父亲临终的话语,像一颗种子,悄然落在了她心底——她第一次开始认真思考,抛开世俗的偏见和身份的悬殊,沈如澜,究竟值不值得她托付终身?

苏文远去世的消息,很快便传到了沈府。

沈如澜得知后,心中一痛——她虽与苏文远未曾谋面,却也知道他是个正直的读书人,更重要的是,他是苏墨卿唯一的亲人。

“苏姑娘现在怎么样了?”沈如澜对沈福问道,语气带着几分担忧。

沈福躬身道:“回少爷,苏姑娘悲痛欲绝,家中无其他亲人,连办理丧事的银子都没有,只能靠邻里帮忙,甚是可怜。”

沈如澜沉默片刻,对沈福道:“你去‘墨香斋’找陈掌柜,让他以‘预付未来画作酬劳’的名义,给苏姑娘送去五百两银子。告诉陈掌柜,就说苏姑娘画艺精湛,小店愿意提前投资,日后苏姑娘只需多画些好画回报即可。切记,不要提及沈家,也不要让苏姑娘觉得是我在帮忙。”

沈福明白沈如澜的用意——苏墨卿性格骄傲,若是直接送银子,她定然不会接受;而以 “预付画酬” 的名义,既能帮她解决燃眉之急,又能维护她的自尊。

“是,老奴这就去办!”沈福躬身应道,立刻前往 “墨香斋”。

陈掌柜本就与苏家相熟,又得了沈如澜的吩咐,立刻带着五百两银子来到苏家小院。

他看着跪在灵前的苏墨卿,叹了口气,将银子递过去:“苏姑娘,节哀顺变。你父亲是个好人,不该走得这么早。这五百两银子,是小店预付给你的画酬,你也知道,你的画在扬州很受欢迎,小店提前投资,日后你多画些好画补偿小店便是。你先拿着银子,好好安葬你父亲,其他的事,日后再说。”

苏墨卿看着那沉甸甸的银子,心中瞬间明白了——这哪里是 “预付画酬”,分明是沈如澜的暗中相助。

她想起父亲临终的话,想起沈如澜一次次的维护与帮助,泪水再次模糊了双眼。

这一次,她没有拒绝,而是接过银子,对着陈掌柜深深一礼:“多谢陈掌柜,也多谢……那位好心人。这份恩情,苏墨卿记下了。”

苏墨卿用沈如澜暗中送来的银子,体面地安葬了父亲,随后便闭门守孝,不再与外界往来。

沈如澜尊重她的哀思,没有再派人打扰,只是暗中吩咐苏家附近的邻里,多关照苏墨卿的生活——若是她有需要,便及时通报沈府。

扬州城似乎进入了一段短暂的平静期:

沈家的生意蒸蒸日上,与西洋商人的贸易赚得盆满钵满,盐市的秩序也在沈如澜的维护下井然有序。

盐运使司的赵德贤,见沈府势大,又无把柄可抓,暂时收起了算计,专注于从其他盐商身上捞取好处。

曹瑾困于曹家的亏空,自顾不暇,暂时无力对沈府发难;漕帮的刘三爷,在沈如澜暗中派人敲打后,也加强了对下属的约束,运河上的摩擦渐渐平息。

但沈如澜知道,这平静只是暂时的。

赵德贤的贪婪不会消失,曹瑾的怨恨不会化解,漕帮的野心也不会熄灭,扬州盐市的暗涌,从未停止。

她时常会站在藏书阁的窗口,望向苏家小院的方向。

那里曾有过墨香缭绕的宁静,如今却只剩下紧闭的院门和寂静的街巷。

她知道,她与苏墨卿之间的那道裂痕,或许需要时间的沉淀,或许需要一个合适的契机,才能慢慢弥合。

.

窗外的柳絮渐渐散去,夏日的蝉鸣开始响起。

沈如澜轻轻翻开桌上的《清明上河图》摹本,目光落在画中繁华的市井景象上,心中却想着那个在清贫小院中守孝的女子。

她不知道未来会有多少风雨,但她知道,她会等——等苏墨卿走出悲痛,等那道裂痕慢慢愈合,也在等一个机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