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雁城春归 > 第4章 曲有误(三)

雁城春归 第4章 曲有误(三)

作者:枕宋观唐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3-06-13 23:05:26 来源:文学城

大魏的皇城坐落在长安城的中轴线上,皇城由三大宫组成,最中间的是天下第一宫千秋宫,乃帝王居所,据说周回有七十里,其中亭台楼阁无数。千秋宫的正门叫做朱雀门,朱雀门威严高耸,在长安城二十里外的地方就能看到朱雀门。

朱雀门只有在一年一度的正旦朝会,或是除夕、帝王诞辰这样的大日子才会开启,平日里是不开的,若有官员想要入宫,只能走千秋宫左右两侧的宣平门或者宣直门。

这两个宫门也不是想走哪个就走哪个的,除非皇帝有特别的御令,不然官员入宫觐见只能走宣直门,而宗室入宫只能从宣平门进。

乾武二十八年正月初六的亥时,千秋宫的宫门在落下两个时辰后因一道紧急的御令再度开启。开启的是宣平门,这多半意味着,被皇帝急召入宫的,是一位宗亲。

此刻,宣平门外站了一高一矮两个内侍,这两个内侍各提了一盏宫灯,正焦急地伸着脖子向远处张望。

“常侍,您说王上怎么还不到,这都过了一炷香了。”稍矮一些的紧张地询问旁边那个高了自己一头的。

“别急,陛下御令,殿王上会来的。”话是这么说,但是高个子的也拿不准,只要没见着人,他就不能打包票,已经入了冬,夜深路滑,万一路上出了什么事可不得了。那位虽是个王,却也是正正经经的继后嫡子。

矮个子的被冻得不行,他趁着高个子不注意,暗中跺了跺脚,好让自己暖和些。他是个黄门内侍,刚调到宣政殿不久,领的都是些夜里轮值这种十天半月见不着主子一回的差事。不过新来的到哪儿都会受欺负,尤其是在皇城这种拜高踩低的地方,他早已习惯了。

许是动静大了些,被身旁的常侍察觉,常侍歪头看了他一眼,他急忙低下头去老老实实站好。

“觉着冷?”

他摇摇头,不说话。

“快了,掐着时辰算,应当到了。”常侍大约看他年纪小,不忍责备,便稍稍安慰道。

刚说完,远处响起了马车疾驰的声音。

“来了来了,快站好!”常侍拍拍他的后背,他急忙提着灯归位。

疾驰的马车在二人面前稳稳停下,驱车的马夫亮出了玉牌,“荥阳王奉御令入宫见驾,于常侍可是在此等候我家王上?”

“正是。”于常侍不过和这驱车的马夫就打过一次照面,没想到他居然记得自己,顿时面色更加和善,“陛下已在宣政殿等候王上,烦请王上快些吧。”

“有劳常侍等候,”马车的侧帘忽然被掀起,荥阳王从车内探出头,“二位若不嫌弃,可随本王的车架一同入内。”

“这……”于常侍愣了愣,他没想到荥阳王会这么做。

荥阳王拍拍车壁,“不是说皇兄等得急吗,二位上车,我们也能快些到达宣政殿。”

于常侍抬头望了望天,是让陛下等得太久了,于是他低头俯身谢恩,“谢王上恩典。”

小黄门内侍还未来得及反应,就被于常侍拉上了荥阳王的马车,不过二人是断然不敢进内的,只占了车外踏板的一小块地方。

待二人坐稳后,车夫拉起缰绳,马车快速通过了宣平门,疾驰在悄无人烟的皇城宫道上。

平日里哪怕是宗亲,也不能这般在宫道上疾驰,但是陛下催得急,特意嘱咐过荥阳王可乘车架长驱直入。

有了马车代步,平日里需要步行走上半个时辰的宫道,一炷香的功夫也就到了。

荥阳王刘纲走下马车,宣政殿的台阶上立时便有宫人迎上来,“王上总算到了,陛下已然问了好几回。”

“多谢范常侍提醒。”

刘纲整理了一番衣冠,定了定神,大步向着灯火通明的宣政殿走去。

刘纲的身影消失在台阶上,于常侍和小黄门不约而同地擦了擦额角的汗,“总算将王上迎来了,下面就没什么事了吧,我们……”

范常侍高深莫测地摇了摇头,着意提醒道,“回去后别睡得太死,今夜还没完。”

于常侍混沌的目光逐渐清明,清明的瞬间他倒抽一口冷气,“难道?!”

“慎言。”范常侍丢下两个字,往阶上去了。

“于常侍……”小黄门年纪小,资历浅,一时听不懂其中的机锋,“这是何意?”

“嘘!”于常侍将小黄门拉到僻静的角落,叮嘱道,“今夜你无需候值了,回去歇着吧,什么都别问,这事儿,还是钝点的好。”

小黄门不懂,但是他乖巧地点点头,“是,奴晓得了。”

云朔城地处便利富庶的河邑走廊,原是前梁的第二大城,前梁的城,也是中原的风格。所以云朔城是图勒境内少有的建造的十分规整的城。

所谓规整,就是城边有石砌的城墙,城内有砖铺的大道,道两旁还有房屋。房屋也是中原的风格,不是图勒草原上的那种毡房。

燕祁站在云朔高耸的城墙上仰望星空,曾经在她眼中高得连草原上的鹰隼都越不过的城墙,如今被她轻易地登了上来。她不仅站了上来,还能气定神闲地在这里看星星。云朔城的星星和图勒王庭的星星没什么不同,不过就是因着地势的缘故,看着更近了些。

这是燕祁第四次入云朔城。

第一次入云朔是为了借道去长安。那时济曼王为了表示自己愿意延续苏莱曼王和大魏的盟约,接受了王汗大祭司的建议,遣子入侍大魏,表面上说什么学习大魏文化,两邦互通有无,实际上不过是去当人质罢了。哈发塔都王后未曾生育,自然无子可遣,右夫人秦阿是瀚海国公主,膝下倒是有四子二女,但是秦阿怎么会愿意送自己的孩子去大魏,所以这差事就落到了燕祁的头上,那年燕祁三岁。背井离乡的质子连话都说不好,只记得云朔高耸连绵的城墙,和天上飞翔的鹰隼。

第二次是在两年前。燕祁在长安待满了十三年后,左夫人梁潆病了,远在图勒的父汗终于想起了自己最小的孩子,于是向乾武帝提出,能不能送她回图勒探亲,看望她的母亲。乾武帝同意了,不仅派军队护送燕祁到石涧城,还赠了她一大堆礼物,让她带回图勒。然而燕祁过了石涧城,刚入云朔城,就接到了母亲的死讯。同母亲阔别分离十三年,却是连最后一面也没见上。亲探不成了,直接变成了奔丧。丧礼过后,燕祁按照和乾武帝约定的日期启程返回大魏,但是乾武帝命人送来了国书,表示她不必回长安,可以留在图勒。如果乾武帝知道两年后她会亲自带军将他围困合固山,一定不会做这样的决定。

第三次进云朔城是在今年图勒秋祭的时候。图勒奉天敬神,每岁有三次大祭,其中以秋祭最为盛大。秋祭之前,会由大祭司进行占卜,卜出最合适的地点,今岁大祭司卜出地方是云朔城,济曼就带着王庭众臣和王子王女一起来了云朔。

第三次来的时候,燕祁还是王族中最不起眼的一个王子,这一回再来,她已经成了南图勒的新王。

“王汗。”

燕祁的思绪被打断,她回过头去,只见孤臣腰间别着一把配刀,大步流星走了过来。

孤臣是燕祁回到图勒以后无意中从大王子呼图赫特手下救下的死囚,因感念燕祁的救命之恩,愿意为燕祁鞍前马后,担任她的侍从,继位后燕祁便将孤臣封为王汗近卫的统帅。近卫负责保护王汗的安全,只服从于王汗的命令。

“孤臣,可是魏帝给了答复?”燕祁将目光收回,继续抬头看着天上的星星,被孤臣一打岔,她都忘了数到哪颗了。

“还没有,”孤臣欲言又止。

忘了就算了,不数了。

燕祁转过身靠在城墙上,觑了觑孤臣的神色,问道,“你不是有话要说?”

孤臣咬了咬牙,好半天才下定了决心,开口道,“王上,您真的认为魏帝会同意您在国书中提出的要求吗?”

“你指的哪一条?”燕祁将国书的内容从头到尾想了个遍,除了哪一条,应该没什么不正常的吧,她问道,“难道是,和亲那一条?”

孤臣沉默。

那就是这一条了。

不过,关于这一条,她没什么好解释的,明白的人自然会明白,而她相信,她希望那些能够明白的人,一定会明白。

燕祁一只手撑着城墙,看向长安的方向,“他当然不会轻易答应,不然,本王来云朔城干什么?”

孤臣还想问什么,被燕祁一个手势打住。孤臣明了,接下来的话,不是他能够问的了。

宣政殿中灯火通明了一整夜,直到天光大亮,殿门才开启。

荥阳王刘纲跌跌撞撞地从殿中走出,因着没怎么看路,差点被门槛绊倒,幸好一直等候在殿外的几个常侍及时伸手扶了他一把,才让他免于脸着地的悲剧。

许是刘纲的脸色太过惨淡,范常侍忍不住问了一句,“王上可要奴命人送干净的帕子来给您用作擦脸?”

刘纲摆了摆手,“不了不了,本王这就走了,这就回荥阳去了。”

范常侍和于常侍两人交换了下眼色,“哎,那王上您走好,奴扶您下阶,您脚下看着点。”

刘纲在几个常侍的搀扶下上了马车,马车消失在宫道上。

殿内传来了乾武帝的声音,范常侍几个急忙进殿侍奉。

马车出了宣平门,沿着长安宽阔的主干道向城外奔去,车夫一边赶车一边问道,“王上,我们就这样回荥州吗?不先回长安的王府歇息片刻?”

车夫等了许久才等到刘纲开口,声音一听就是充满了疲惫,“走吧,这便快些走吧,回荥州,还有十万火急的事儿等着呢。”

车夫一听哪里还敢耽搁,急忙扬鞭加快了车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