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砚边雪 > 第4章 风暴前夕最后安宁

砚边雪 第4章 风暴前夕最后安宁

作者:言予依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6-14 18:08:53 来源:文学城

城郊庄园的那场恶斗,让萧景寒与慕云归深切意识到,李莱福及其党羽势力盘根错节,若想将其连根拔起,高正雄手中的兵权支持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在高府,萧景寒面色凝重,言辞恳切地分析着局势:“高将军,如今李莱福借新赋税政策,疯狂敛财,朝堂之上异己尽除,已然形成尾大不掉之势。百姓苦不堪言,若任由其发展,国家根基动摇,将军您手握重兵,又怎能独善其身?此时若能与我们携手,他日必定是力挽狂澜的肱骨之臣,名垂青史。”

高正雄坐在主位上,神色阴晴不定。他深知萧景寒所言非虚,但站边一事关乎身家性命,容不得半点草率。沉默良久,他缓缓开口:“萧殿下,此事重大,容本将军三思。李莱福在朝中势力庞大,党羽众多,贸然行事,稍有不慎便是万劫不复之地。”

慕伝归见状,补充道:“高将军,我们并非毫无准备。如今已有不少正直之士暗中支持殿下,只要将军愿意加入,我们里应外合,定能打破李莱福的阴谋。况且,将军您一向忠义,怎能眼睁睁看着国家陷入危难?”

高正雄沉思片刻,起身踱步,最终停下,目光坚定地看着萧景寒与慕云归:“萧殿下,慕公子,容我三日内给二位答复。在此期间,还望二位不要泄露今日之事。”

萧景寒与慕云归对视一眼,皆看到对方眼中的无奈与期待,只得点头告辞。

另一边,澹台清月在回府途中,偶然遇到了吴冰。吴冰依旧是那副柔弱模样,在丫鬟的搀扶下漫步街头。她看到澹台清月,眼中顿时亮起惊喜的光芒,快步走上前,微微福身道:“澹台姑娘,真是巧呀。”

澹台清月看着吴冰,想起上次在茶楼的相遇,心中竟生出一丝亲切之感,微微点头,清冷地回应:“冰冰,身体可好?”吴冰轻轻点头,脸上浮现出一抹红晕,说道:“多谢姑娘挂念,今日感觉好了许多,便出来走走。”

两人寒暄几句后,澹台清月不知为何,竟不自觉地将近日朝堂的乱象简略说了些给吴冰听,末了叹道:“局势复杂,各方势力纠葛不清。”吴冰微微皱眉,眼中满是担忧,说道:“没想到朝堂竟如此混乱,百姓们定是受苦了。澹台姑娘,你与慕公子、萧殿下他们如此费心,真是辛苦了。”

说着,吴冰从袖中掏出一个精致的荷包,递向澹台清月,轻声道:“这是我亲手绣的荷包,虽不值钱,但希望能给澹台姑娘带来些许慰藉。我虽体弱,不能帮姑娘做大事,但若有能出力的地方,定会全力以赴。”

澹台清月心中一动,清冷的面容缓和了几分,接过荷包,说道:“有心了。”

吴冰低头沉思片刻,说道:“冰冰,我听闻李莱福与御史中丞刘正风素有嫌隙,刘大人为人刚正,或许可从他处入手,寻找李莱福的罪证。”

澹台清月眼睛一亮,平日里清冷的神色也难掩一丝兴奋,说道:“这消息重要,我设法接触他。”

吴冰微微一笑,说道:“能帮到冰冰就好。若还有需要,冰冰尽管开口。”

此时,天色渐晚,两人互道珍重后分别。

澹台清月回府后,立刻着手准备与御史中丞刘正风接触的事宜。她深知,刘正风在朝中以刚正不阿著称,一直对李莱福的所作所为颇为不满,但因李莱福势力庞大,一直隐忍未发。若能说动他出面弹劾李莱福,必能在朝堂上掀起一阵风浪。

澹台清月先是修书一封,言辞恳切地表达了希望与刘正风一叙的意愿,并暗示了自己掌握了一些关于李莱福的不利证据。随后,她派府中最得力的亲信将信件秘密送往刘府。

与此同时,萧景寒与慕云归回到王府后,也在紧张地商讨下一步计划。

慕云归说道:“殿下,高正雄虽未立刻答应,但也未拒绝,这三日我们需有所行动,让他看到我们的决心与实力,方能坚定他站边的决心。”

萧景寒点头,沉思道:“你说得没错。我打算暗中联络朝中其他对李莱福不满的官员,形成一股强大的舆论压力,即便高正雄不答应,我们也能在朝堂上与李莱福一争高下。”

慕云归眼中闪过一丝忧虑:“殿下,此举虽能壮大声势,但也可能打草惊蛇,让李莱福提前有所防备。”

萧景寒冷笑一声:“他李莱福早已防备我们,如今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况且,我们若不主动出击,等他彻底巩固势力,我们便再无机会。”

商议已定,萧景寒与慕云归立刻着手行动。萧景寒凭借皇子的身份,秘密召见了几位与他交情深厚且对李莱福行径不满的官员,向他们透露了自己的计划。这些官员听闻后,纷纷表示愿意支持,但也都担忧李莱福的报复。

萧景寒安抚道:“诸位大人无需担忧,如今局势危急,若我们再不团结起来,国家将陷入万劫不复之地。本殿下定会护诸位周全,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定能扳倒李莱福。”

而慕云归则利用自己在江湖中的人脉,收集李莱福及其党羽的罪证。他派出数支精干的队伍,分别前往各地,调查李莱福在商业、土地兼并等方面的不法行为。

三日之期很快临近,高正雄那边依旧没有传来消息。萧景寒与慕云归心中焦急,但表面上依旧镇定自若。

就在第三天傍晚,高府的管家突然秘密来访,带来了高正雄的口信:“高将军请二位今晚二更到城郊清风亭一叙。”

萧景寒与慕云归对视一眼,心中明白,高正雄的答复即将揭晓,这将是决定他们能否成功扳倒李莱福的重要一刻。

与此同时,澹台清月也收到了刘正风的回信,信中约定明日在城郊一处别苑见面。澹台清月深知,与刘正风的会面同样至关重要,她必须精心准备,确保能说服刘正风与他们合作。

当晚,二更时分,萧景寒与慕云归身着便服,悄悄来到城郊清风亭。月光如水,洒在亭中,四周静谧无声。

不一会儿,远处传来一阵轻微的脚步声,高正雄在两名亲信的陪同下,出现在亭中。

萧景寒率先开口:“高将军,不知这三日考虑得如何?”

高正雄看着萧景寒,神色严肃:“萧殿下,这三日我多方打听,也权衡了利弊。李莱福确实罪大恶极,若不除之,国家难安。本将军愿意追随殿下,共讨奸贼。”

萧景寒心中大喜,但仍不动声色地说道:“高将军深明大义,本殿下感激不尽。待事成之后,定不会亏待将军。”

高正雄抱拳行礼:“殿下言重了,我只是为了国家和百姓。如今既已决定,不知殿下有何计划?”

萧景寒与慕伝归相视一笑,随后详细地向高正雄阐述了他们的计划。计划分为三步:第一步,由慕云归继续收集李莱福及其党羽的罪证,确保证据确凿,无可辩驳;第二步,待证据完备后,由刘正风出面,在朝堂上弹劾李莱福,引发舆论关注;第三步,高正雄率领他的军队,在京城外待命,以防李莱福狗急跳墙,发动兵变。

高正雄听完后,点头表示赞同:“殿下此计甚妙,但需注意行动要隐秘,一旦泄露,后果不堪设想。”

三人又详细商讨了一些细节,直到深夜才各自散去。

第二天,澹台清月精心准备后,准时来到城郊别苑与刘正风会面。

刘正风见到澹台清月,微微皱眉:“澹台姑娘,你信中所言可是真的?你真有李莱福的罪证?”

澹台清月神色镇定,从袖中拿出一叠文件,递给刘正风:“刘大人,这是我们收集到的部分证据,足以证明李莱福贪污受贿、结党营私。”

刘正风接过文件,仔细翻阅,越看脸色越凝重:“没想到李莱福竟如此胆大妄为,这些证据若属实,定能将他扳倒。”

澹台清月说道:“刘大人,这些证据千真万确。如今我们需要您出面弹劾李莱福,您在朝中德高望重,由您出面,定能引起陛下的重视。”

刘正风沉思片刻,说道:“此事非同小可,李莱福在朝中党羽众多,我若贸然弹劾,恐怕会遭到他们的报复。”

澹台清月微微一笑:“刘大人放心,如今萧殿下与慕公子已联合了不少朝中正直之士,定会全力支持您。而且,高正雄将军也已答应与我们合作,李莱福翻不起大浪。”

刘正风听闻高正雄也参与其中,心中一震,权衡利弊后,终于下定决心:“好,既然如此,我便拼上这把老骨头,与李莱福斗一斗。”

澹台清月心中大喜,说道:“刘大人深明大义,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定能还朝堂一片清明。”

两人又商议了弹劾的具体事宜,包括何时上奏、如何在朝堂上应对李莱福及其党羽的反驳等。

从别苑出来后,澹台清月心情格外舒畅。她深知,扳倒李莱福的计划正一步步朝着成功迈进。但她也明白,李莱福绝非善类,必然会拼死反击,接下来的斗争将会更加激烈。

回到府中,澹台清月立刻将与刘正风会面的情况告知了萧景寒与慕伝归。三人又再次商讨了应对各种突发情况的策略,确保计划万无一失。

然而,他们不知道的是,李莱福的眼线早已察觉到了他们的一些异动。李莱福坐在丞相府的书房中,面色阴沉地听着手下的汇报。

“大人,萧景寒、慕伝归和澹台清月近日频繁往来,似乎在谋划着什么。而且,高正雄与刘正风也与他们有所接触。”手下小心翼翼地说道。

李莱福冷哼一声:“哼,他们以为联合起来就能扳倒我?简直痴心妄想。传我命令,密切监视他们的一举一动,一旦有任何风吹草动,立刻向我汇报。”

“是,大人。”手下领命而去。

李莱福靠在椅背上,眼中闪过一丝狠厉:“慕伝归,好一个暮伝归!我倒要看看谁才能笑到最后,哼!”

随着各方势力逐渐表明立场,一场围绕着扳倒丞相李莱福的权谋大戏,已悄然进入了白热化的筹备阶段。然而,正如暴风雨来临前看似平静的海面,实则暗流汹涌,各方势力的每一个细微举动,都可能成为引发这场风暴的导火索。

萧景寒、慕伝归和澹台清月三人,在得知刘霞徕与高正雄加入阵营后,并未有丝毫懈怠,反而加快了行动的步伐。萧景寒在王府密室中,与慕云归、澹台清月再次商讨计划细节。

“如今刘大人答应出面弹劾,高将军也愿意领军在外策应,但李莱福在朝中经营多年,党羽众多,一旦弹劾开始,他必定会全力反扑。我们必须做好万全准备,绝不能有任何疏漏。”萧景寒神色凝重,眼中透露出坚定与决绝。

慕伝归点头表示赞同,他摊开手中收集到的罪证,说道:“这些时日,我已让江湖中的朋友全力搜集李莱福及其党羽的罪证,目前已整理出厚厚一叠,从贪污受贿到结党营私,再到滥用职权,桩桩件件,铁证如山。但我们还需考虑,如何在朝堂上以最有力的方式呈现这些证据,让李莱福无法狡辩。”

澹台清月轻抚着手中的茶杯,清冷的面容上没有太多表情,她思索片刻后说道:“我们不仅要考虑证据的呈现,还要考虑陛下的态度。陛下虽对李莱福的一些行为有所耳闻,但一直未采取行动,想必也有他的顾虑。我们需设法让陛下相信,扳倒李莱福是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而非党派之争。”

萧景寒微微皱眉,陷入沉思:“清月所言极是。陛下向来忌惮朝中大臣权力过大,担心引发朝局动荡。我们需在弹劾时,着重强调李莱福的行为已严重威胁到国家根基,让陛下不得不出手。”

三人又围绕着如何引导陛下的态度,以及在朝堂辩论中如何应对李莱福党羽的反驳,展开了详细的讨论。不知不觉,已过了数个时辰。

与此同时,李莱福的党羽们察觉到了一些异样,他们私下里开始频繁联络。一位李莱福阵营的官员在自家书房中,面色阴沉地对几个心腹说道:“最近萧景寒、慕云归他们和高正雄、刘霞徕走得很近,恐怕要对丞相不利。虽说丞相大人不在,但我们也不能坐以待毙。”

其中一个心腹谄媚地说:“大人,您有何高见?咱们得赶紧想个法子应对啊。”

这位官员思索片刻,说道:“你们立刻去散布谣言,就说萧景寒意图谋反,联合高正雄拥兵自重,想夺皇位。把水搅浑,让陛下对他们心生猜忌。另外,密切盯着刘霞徕,一旦发现他有弹劾丞相的举动,马上通知我,我们要想办法在朝堂上给他使绊子。”

“是,大人!”心腹们领命匆匆而去。

而在御史中丞刘霞徕的府中,他也在为即将到来的弹劾做着最后的准备。他深知,此次弹劾李莱福,是一场生死较量,若不能成功,自己必将万劫不复。

“老爷,李莱福党羽众多,此次弹劾恐怕困难重重,您真的决定要这么做吗?”刘霞徕的管家忧心忡忡地问道。

刘霞徕面色坚毅:“我意已决。李莱福祸乱朝纲,贪污**,若不将他扳倒,国家将永无宁日。我身为御史中丞,职责所在,怎能坐视不管?”

管家无奈地叹了口气:“老爷,您一定要小心啊。李莱福的党羽恐怕会使出各种手段来对付您。”

刘霞徕拍了拍管家的肩膀:“我知道。你去安排一下,让家中老小近日尽量减少外出,以防不测。”

管家点头称是,转身去安排了。刘霞徕看着管家离去的背影,心中暗暗发誓:“李莱福,我定要将你绳之以法,还朝堂一片清明。”

在这紧张的氛围中,时间悄然流逝。很快,到了上朝的日子。刘霞徕怀揣着弹劾李莱福的奏章,早早地来到了朝堂之上。他的心中既充满了紧张与担忧,又带着一丝对正义的执着与坚定。

萧景寒、慕伝归和澹台清月也在暗中关注着朝堂上的一举一动。他们深知,今天,将是决定这场权谋斗争胜负的关键一天。

朝堂之上,百官林立,气氛庄严肃穆。皇帝坐在龙椅上,目光扫过群臣,缓缓说道:“今日早朝,众卿有何事要奏?”

刘霞徕深吸一口气,出列躬身说道:“陛下,臣有本奏。”

皇帝微微点头:“刘爱卿,有何事但说无妨。”

刘霞徕从怀中掏出奏章,高举过头顶:“陛下,臣弹劾丞相李莱福,他贪污受贿、结党营私、滥用职权,致使朝纲混乱,民不聊生。恳请陛下彻查李莱福,以正国法。”

此言一出,朝堂上顿时一片哗然。众大臣纷纷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此时,李莱福的党羽们虽然没有李莱福在场主持,但依旧按照之前商量好的策略行动起来。一位党羽站出来,大声说道:“陛下,刘霞徕这是血口喷人。丞相大人一心为国,兢兢业业,从未有过任何不法行为。刘霞徕此举,分明是受他人指使,意图污蔑丞相,扰乱朝纲。”

皇帝眉头微皱,看向刘霞徕:“刘爱卿,你弹劾丞相,可有证据?”

刘霞徕不慌不忙,从袖中拿出一叠文件,递给一旁的太监,由太监呈给皇帝:“陛下,这是臣收集到的李莱福的罪证,上面详细记录了他贪污受贿的金额、时间、地点,以及与他勾结的党羽名单。请陛下过目。”

皇帝接过文件,仔细翻阅,脸色越来越难看。看完之后,他将文件重重地摔在龙案上:“李莱福,哼……”虽然李莱福不在朝堂,但皇帝的愤怒之情溢于言表。

这时,李莱福的党羽又纷纷出列,为其求情。

“陛下,丞相大人一向忠心耿耿,定是遭人陷害,请陛下明察。”

“是啊,陛下,此时贸然彻查丞相,恐会引起朝局动荡,请陛下三思。”

皇帝看着朝堂上争吵的群臣,心中犹豫不决。他深知李莱福在朝中势力庞大,若贸然处置,确实可能引发朝局动荡;但刘霞徕所呈的证据,又让他不得不重视。

萧景寒见此情形,出列说道:“陛下,李莱福的罪行已然昭然若揭,若不加以惩处,何以服众?何以安天下?还望陛下当机立断,彻查李莱福,以正国法,以安民心。”

慕云归也跟着出列:“陛下,刘大人所呈证据确凿,李莱福的行为已严重威胁到国家的稳定和百姓的生计。若不及时制止,后果不堪设想。”

皇帝沉思片刻,缓缓说道:“此事关乎重大,容朕再考虑考虑。退朝。”

说罢,皇帝起身离开朝堂。众大臣见状,也纷纷散去。

刘霞徕看着皇帝离去的背影,心中有些失落。他知道,皇帝的态度至关重要,若皇帝不下定决心,这场弹劾恐怕难以取得成功。但他并未气馁,他坚信,正义终将战胜邪恶,李莱福的罪行一定会得到应有的惩处。

回到府中,刘霞徕立刻召集自己的心腹幕僚,商讨下一步的计划。他深知,虽然今天在朝堂上未能让皇帝立刻做出决定,但他们不能就此放弃,必须想办法让皇帝下定决心彻查李莱福。

“各位,今日朝堂上的情况大家也看到了。李莱福的党羽极力阻拦,皇帝也有所顾虑。我们必须想出一个万全之策,让皇帝意识到李莱福的危害,坚定他彻查的决心。”刘霞徕坐在主位上,目光坚定地看着众人。

一位幕僚思索片刻后说道:“大人,我们是否可以发动一些在民间有影响力的人士,让他们联名上书,请求皇帝彻查李莱福。这样既能让皇帝看到民间的呼声,也能给皇帝施加一定的压力。”

刘霞徕眼睛一亮:“此计甚好。你立刻去安排,联络那些在民间德高望重的人士,让他们尽快联名上书。同时,我们也要继续收集李莱福的罪证,确保证据更加充分,让李莱福无可辩驳。”

“是,大人!”幕僚们纷纷领命,各自去执行任务。

与此同时,萧景寒和慕云归回到王府后,也在商讨应对之策。

“景寒,今日朝堂上皇帝的态度犹豫不决,李莱福的党羽又百般阻拦,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办?”慕云归忧心忡忡地问道。

萧景寒沉思片刻,说道:“我们一方面要配合刘大人,协助他发动民间力量,给皇帝施加压力;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利用高将军的影响力,让军中一些将领也向皇帝表明态度,支持彻查李莱福。这样内外施压,或许能让皇帝下定决心。”

慕伝归点头表示赞同:“好,我这就去联络江湖中的朋友,让他们帮忙发动民间力量。同时,你也尽快和高将军沟通,让他安排军中将领行动。”

“好,事不宜迟,我们立刻行动。”萧景寒说道。

而澹台清月回到府中后,也没有闲着。她利用澹台家在朝堂和江湖中的人脉,开始秘密调查李莱福党羽的其他罪行。她深知,要想彻底扳倒李莱福,仅仅依靠目前的证据还不够,必须深挖他党羽的问题,让他们无法在朝堂上兴风作浪。

呃…对不起哈写到一半脑袋突然就没灵感了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章 风暴前夕最后安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