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几何脑子里立刻闪过手册里的类似案例,他清了清嗓子,按照培训的话术,用一种自信而神秘的语调回答:“女士您好,感谢致电点子公司。关于图书馆约会,常规话题比如书籍、电影都太乏味了。我建议您采用‘神秘共鸣法’:您可以提前悄悄观察他正在看什么书,然后快速用手机查阅该书最冷门、最艰涩的一个理论或段落。在适当时候,假装不经意地提起,并表现出极大的困惑,问他‘这个问题我一直想不明白,你觉得呢?’。这会立刻激发他的表达欲和成就感,觉得您是个有深度又需要他帮助的女孩,好感度倍增!”
电话那头的女孩将信将疑:“啊?这……这能行吗?要是他也不知道怎么办?”
宋几何笃定地说:“放心,根据我们的数据分析,95%的男性在异性面前,尤其是感兴趣的异性面前,无法抗拒展示自己知识面的诱惑。即使他不知道,也会想办法圆过去,这同样是互动的好机会。祝您约会成功!”
女孩道谢后挂了电话。宋几何长舒一口气,感觉后背都出汗了。这主意听起来有点扯,但似乎……逻辑上能自洽?他忐忑地看了一眼系统反馈,屏幕上显示“客户满意度:四星(满分五星)”,后面还有个备注:“主意很新奇,我试试看!”
首战告捷!宋几何顿时信心大增。看来,这套“颠覆常规”的方法论,真的有效!
紧接着,第二个电话进来。一位大妈声音洪亮:
“喂!点子公司吗?我家楼下新开了个广场舞队,音响震天响,吵得我老伴心脏病都要犯了!找她们理论好几次了,根本不理,还说我们老古董!你们有什么办法没?”
宋几何飞速浏览手册,灵感迸发:“阿姨您好!硬碰硬肯定不行。我建议您采用‘融入瓦解术’:您和老伴,明天就去加入她们的广场舞队!而且要跳得比谁都投入,比谁都热情!主动帮她们买水、擦汗、拉拢队员。等您混成队伍里的‘核心骨干’后,再提议‘为了不影响更多邻居,咱们把音响调小点,或者换个方向’,或者‘我发现河边有个地方音响效果更好还不扰民’。从内部攻破,兵不血刃!”
大妈在电话那头沉默了好几秒,然后爆发出响亮的大笑:“哈哈哈!小伙子你这主意太损了!不过……好像真有点道理!行,我跟我老伴商量商量,就当锻炼身体了!”
电话挂断,满意度直接五星!还附带评论:“这小伙子脑子活络!下次还找他!”
宋几何彻底放开了。他开始享受这种天马行空、为人“排忧解难”的感觉。一个个电话接进来,他的“灵感”如黄河泛滥一发不可收拾:
·客户问:“老板总让我加班,还不给加班费,怎么委婉提?”
·宋几何答:“下次加班时,您就在公司群里实时直播您的加班动态:‘凌晨两点,为公司前程奋斗,精神奕奕!’配图泡面。或者,给老板发一封邮件,标题是‘关于优化工作效率以避免不必要的额外工时成本的建议’,正文委婉提及加班对健康和个人生活的影响,并抄送HR。”
·客户问:“女朋友总嫌我直男审美,送礼物总被吐槽,怎么办?”
·宋几何答:“下次送礼,别送实物了。送她一个‘盲盒承诺’,比如‘本承诺券可兑换:一次你指东我绝不往西的绝对服从日’、‘一次你说了算的旅行目的地选择权’。既有新意,又显得您用心。”
·客户问:“合租的室友总是不洗碗,堆在水池里发臭,怎么说都没用?”
·宋几何答:“买一套最丑、最破、碗沿还带缺口的餐具,专门给他用。或者,在他堆起的脏碗旁,贴一张‘出租位:招租爱干净蟑螂一家’的搞笑纸条。用魔法打败魔法。”
日子一天天过去,宋几何完全沉浸在这种“灵感顾问”的角色中。他的工位满意度评分节节攀升,甚至偶尔还能收到客户点名表扬。他感觉自己找到了用武之地,那种被需要、被认可的感觉,稍稍冲淡了失业和失恋的阴霾。他甚至开始觉得金笃魁说他“毛毛躁躁”、“想法太多”,或许并不是缺点,而是未被发掘的潜能!
当然,他给出的主意,绝大多数都带着一股浓浓的“馊味”,看似机灵,实则往往忽略了人情世故的复杂性和潜在的风险。那个图书馆约会的女孩,后来有没有真的用“冷门理论”搭讪成功?那位去“融入”广场舞队的大妈,是否真的能调低音响?这些后续,宋几何不得而知。他沉浸在每一个电话被接起、每一个问题被“解决”、每一个满意度评分带来的即时成就感中……
深夜的圣保罗医院,静得仿佛一座被时间遗忘的白色迷宫。走廊里的廊灯散发着昏黄的光晕,将墙壁映照出一种类似陈年旧纸的暗黄色泽,平添了几分岁月的沉淀感。空气里弥漫的消毒水气味似乎也随着夜色变浓而沉淀下来变得稀薄又陈旧,还混杂着某种更深沉的、属于药物的苦涩与衰败的气息,丝丝缕缕地钻入鼻腔,让人莫名生出一种压抑感。
女护工正低着头,全神贯注地擦拭着护士站前台的台面。她的动作轻柔得近乎无声,抹布在光洁的塑料表面缓缓划过,只留下一道转瞬即逝的水痕。束在脑后的黑发柔顺服帖,偶尔有几缕不听话地滑落到脸颊旁,她便用戴着淡蓝色橡胶手套的手背轻轻将其掠回耳后,侧脸的线条在灯光与阴影的交错中显得格外柔和静谧,宛如一幅定格的素描画。
“叮——”
一声清脆的电梯提示音打破了走廊的沉寂,电梯门随之无声地滑开。韦奚珃从里面走了出来,脸上带着掩饰不住的加班后的倦容,眼下有着淡淡的青黑,他一眼就看到了正在忙碌的女护工,出于平日里的礼貌习惯,他微微点了点头,客气地打了声招呼:“辛苦了。”
女护工闻声抬起头,脸上立刻浮现出那种程式化的微笑——温和中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疏离,既不失礼貌,又保持着距离。
“不辛苦。”她轻声回应,声音轻柔得像羽毛拂过水面,在寂静的走廊里漾开一圈微不可闻的涟漪。说完,她便又低下头,继续手中的擦拭工作,仿佛刚才的对话只是一次再寻常不过的短暂交集,并未在她心中留下任何波澜。
韦奚珃本已迈开脚步准备离开,目光却在不经意间扫过她抬起的脸庞时微微顿住了。一种模糊的熟悉感悄然袭来,就像指尖不经意间掠过蛛网,虽细微却不容忽视。他下意识地又多看了一眼。
她的肌肤光滑得近乎透明,在昏黄的灯光下泛着冷瓷般的温润光泽;那两弯眉毛生得极好,浓淡适宜,如同远山含黛,透着自然的灵气;嘴唇的轮廓饱满而清晰,色泽是健康的淡粉……这张脸,漂亮得有些醒目,但那种熟悉感并非源于单纯的欣赏,而是来自记忆深处的某种勾连,像是在哪里见过,却又一时想不起来。
在哪里见过呢?
他快速在脑海中检索着可能的线索。是医院新来的同事?某个来办理手续的患者家属?还是某次会议上偶然瞥见的面孔?
一时之间,脑海中一片空白,毫无头绪。那种感觉飘忽不定,如同水中月、镜中花,看得见轮廓,却抓不住实质。韦奚珃向来不是喜欢刨根问底的人,尤其对方只是一个面生的护工,不值得过多探究。他压下心头那点莫名的异样,没有再多说什么,只是默不作声地收回目光,继续朝着医院大门的方向走去,将身后的寂静与那个低头忙碌的身影一同留在了长廊深处。
女护工在他转身之后,擦拭的动作没有丝毫停顿或变化,仿佛刚才的对话和那短暂的注视都未曾发生过。她依旧专注于眼前的一方台面,直到将其擦拭得一尘不染,连一丝指纹的痕迹都找不到才停下。
韦奚珃走出医院的自动玻璃门,深夜的凉意带着草木的清新瞬间包裹了他,让他打了个轻颤。他深吸一口气,裹紧了身上的外套,快步走向停车场。坐进驾驶室,关上车门的瞬间,密闭的空间将外界的声响彻底隔绝,只剩下自己平稳的呼吸声。
他习惯性地抬眼看了一眼医院大门的方向,准备发动汽车离开。
就在这一刹那,像是有一根无形的针猝然刺入记忆的某个角落——一个尘封已久、几乎被遗忘的画面,猛地在脑海中跳了出来!
不是在日常生活的交集,而是在……很多年前军区医院内部系统的某个加密通告里?或者是一次高层会议上传达的简报附件中?具体的情境已经模糊不清,但那个名字和那张照片,却异常清晰地浮现出来——
关澜悦。
那个名字后面跟着的是简短而冰冷的讯息:间谍之花陨落……涉嫌叛逃在中环路11号线……被击毙。
他还记得,当时那则内部通报附件里附带了一张遇难者的证件照。照片是黑白的,印刷质量也很一般,但足以看清面容。
此刻,韦奚珃的呼吸骤然屏住,心脏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攥紧了。
那张照片上的脸——白皙的肌肤,浓密的眉毛,饱满的嘴唇,如瀑的秀发,标准的鹅蛋脸——五官轮廓,眉眼间的神韵……竟然与刚才那个在护士站前擦拭台面的女护工的脸,高度地、惊人地重合了!
“不正是……”
他下意识地低语出声,声音在安静的车厢里显得格外干涩而突兀。一股寒意毫无征兆地从尾椎骨窜起,顺着脊椎瞬间蔓延至全身,让他忍不住打了个寒颤。
他猛地回头,透过后车窗,望向那座在夜色中矗立的、灯火阑珊的圣保罗医院大门。白色的建筑在沉沉的黑暗中像一个巨大的、沉默的谜团,藏着无数不为人知的秘密。
是她吗?
这个念头刚一冒出来,就被他自己强行摁了下去。
不不不!怎么可能!
韦奚珃用力摇了摇头,试图驱散这荒诞不经的想法。关澜悦,那是多少年前的事情了?官方早就确认那个人已经死了。一个已经死亡多年的人,怎么可能出现在这里,还成了一个年轻的护工?这简直是天方夜谭。
应该是巧合。世界这么大,长得相像的人太多了。一定是自己加班太晚,头脑不清醒,才会产生这种荒谬的联想。
他转回身,双手紧紧握住方向盘,指节因为用力而微微发白。他拼命说服自己,这只是疲劳导致的错觉,是记忆开的一个恶劣玩笑。
可是,记忆中那张黑白证件照上,那张平静却难掩英气的面容,和刚才灯光下女护工那张鲜活却透着一种诡异平静的脸,总是在他脑海中反复交错、重叠,挥之不去。
一切都显得扑朔迷离……
一种难以言喻的困惑和一丝若有若无的不安,像冰冷的藤蔓,悄悄缠绕上他的心头。他最终还是没有选择深究,只是带着这个未解的疑问,发动了汽车。引擎的轰鸣声打破了深夜的宁静,车子缓缓驶离停车场,车灯划破浓重的黑暗将医院的轮廓远远抛在身后。但那个关于“相似”的谜题,却像一粒被无意间埋下的种子,在这个寂静的深夜里,悄然落进了他的心底。
叶馨蒙回到宿舍,反手锁好门,室内重新陷入一片只属于她一人的静谧。她并没有立刻开始工作,而是先走到窗边,再次确认窗帘拉得严丝合缝,隔绝了所有外部视线。然后,她走到书桌前,打开了那台老式收音机。
旋钮转动,熟悉的电台声音流淌出来,是夜间谈话节目,主持人和嘉宾正讨论着一个不痛不痒的社会话题。叶馨蒙调到她重点监控的那个频率,将音量调到恰好能听清细节又不至于扰民的程度。
她凝神静气,侧耳倾听了将近二十分钟。
一切正常。
只有清晰的节目音频和微弱的、属于正常广播范围的背景底噪。那个诡异的、带有明确脉冲节奏感的“滋滋”声,暂时并没有出现。
叶馨蒙脸上没有丝毫失望的表情,反而像是确认了什么,轻轻关掉了收音机。猎手需要极大的耐心,信号的间歇性出现本就在预料之中。果然过了十多分钟,来了。“滋滋……”
大约0点左右,录音完毕。她开始分析已有的“猎物”痕迹。
她清理好书桌,如同进行一场庄严的仪式,然后将所需的工具一一摆放整齐:多个笔记本和不同颜色的笔:这是她的主战场。几个崭新的硬皮笔记本,一盒包含黑、红、蓝、绿在内的多种颜色水笔。一把带秒针的手表:表盘清晰,秒针移动平稳,用于精确捕捉脉冲时长。一把透明直尺:用于在纸上画出规整、精确的时间轴。手机开启飞行模式,仅使用本地录音功能,这是她的“辅助记忆库”。她不会依赖软件分析但需要它能忠实回放记录下的音频片段,供她反复核对。
工具准备就绪,叶馨蒙深吸一口气,眼神变得无比专注,开始了正式的破译工作。第一步,首先建立时间轴和符号系统。
她打开一个空白笔记本,用直尺和铅笔,在页面顶端画下一条长长的水平线作为时间基准轴。然后,以厘米为单位,每隔一厘米做一个精细的标记,代表5秒的时间间隔。这样,整页纸可以记录下相当长一段信号的时间流。接着在这个笔记本的扉页,清晰地定义了自己的一套符号系统,这是破译的“密码本”。
脉冲时长:短脉冲(凭听觉和经验判断,持续时间约在0.1至0.3秒之间):在时间轴对应位置,用一个清晰的点(·)或短竖线(|)表示。她决定主要使用长脉冲(持续时间约0.5至0.9秒):用一道横线(—)表示。由于暂时未发现中间时长的脉冲,故只定义这两种基本单位。)
关于频率/音高变化,使用黑色笔记录脉冲符号。显著低音(沉闷的“嗡嗡”感),在该脉冲符号上方或下方,用蓝色笔轻轻标注一个(低)或简单画个向下的箭头↓。显著高音(尖锐的“嘶嘶”感):用红色笔标注(高)或向上箭头↑。(其他音高无显著变化或难以判断时,则不特别标注。)
静默间隔即脉冲之间的停顿。她用空格自然表示。并在空白处用铅笔小字注明该次静默的大致时长(如“间隔约2秒”)
第二步:转录与分析已有记录。
她拿出上次记录的那些零散的、写在便签纸上的原始符号。现在,她要将这些碎片化的信息系统化地转录到时间轴笔记本上。她打开手机的录音回放功能,戴上耳机,将播放速度调到慢速(如0.5倍速),以便更精确地分辨每个脉冲的起止。
操作开始,定位起点即找到录音中信号首次出现的时间点,在时间轴的对应位置做一个标记(T=0)逐秒聆听与标记:从T=0开始,以5秒为一个观察单元,按下秒表计时。耳机里传来:“滋——”(这个声音持续了约0.7秒)。
她立刻在时间轴对应位置画下一道横线(—)。同时,她回忆并核对笔记,这个长脉冲的音调似乎偏低?她回放这一小段,确认感知无误,于是在横线下方用蓝色笔标注了一个小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