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雪落红楼万芳春 > 第251章 一二六上 贺名分双姝访怡红

宝钗听她这样说,睫毛轻轻颤动了一下,似乎不解其意,心里也是有些好笑,便打趣道:“什么‘这里’、‘那里’的?我才来,刚进这里,就看你在这瞧得出神。啧,好个大家女儿、名门闺秀,青天白日的,在人家爷们睡觉的窗子上留神瞧什么呢!”

黛玉这才醒觉,此番宝钗没在屋里,反倒是自己在偷看宝玉睡觉了,脸上也不禁飞红,啐道:“好没正经!”

她一甩手便要走,却被宝钗笑着一把捞住袖子不肯放她。

湘云这时却也从后面厢房绕回来了,见她两人的形容,笑道:“知道你们亲热,也不必就这样时时都拉着手儿,没得叫我们这没人疼的眼热。”

她走上两步,站在窗下自己思索着道:“这也奇了,到处都寻袭人不见。唔,许是她有事出去了,也未可知的。”又笑向宝钗道:“宝姐姐也来了,真是再好没有的。我本来要约齐了咱们三个人一起,刚去了蘅芜苑,莺儿却说姐姐出门去了,可巧就在这遇见了,也算是‘殊途同归’,真真好极了。”

宝钗微笑一颔首,顺手就将黛玉的袖子放开了。

湘云兴高采烈地说完一篇话,这才看到黛玉面上红红的,奇道:“这是怎么了,天也没有热到怎样,好好的站着,林姐姐倒臊起来了。”

黛玉不欲在此话题上多做纠缠,忙拿话岔开道:“咱们既是来‘贺喜’的,总是要找到该贺的人才是。袭人既然不在这里,咱们还不出去寻她呢?便是寻不着,逛一逛也好。”

宝钗有些好笑地看着黛玉,知道她心里不好意思,宝钗是素来不肯为难人的,便也帮着圆场道:“是了,前面几日我才跟妈翻黄历,眼见着这一夏倒要过去了。我瞧着这几日的风景,真正是难得。我才来这里的路上,看见稻香村那一带各色果树上都结了果子,虽是离成熟还早,只是可爱得紧。你们不曾读过‘梨成津向润,瓜熟子相钩’,还有‘芙蓉向日色,倾耳听南鸿’、‘山光渐凝碧,树叶即翻红’,样样都是写晚夏的好风光。可叹咱们守着这样好的园子,竟不去逛一逛,岂不是‘暴殄天物’么。”

宝钗的嗓音温和清晰、不疾不徐,便是信口吟诵也有大家风范,无怪众人都很尊重信服于她。

寻常诗句被她一念,无端便添上一种韵味,惹人深思。

黛玉拍手笑道:“极是,我很愿意逛上一逛。”

湘云的性子本就喜欢热闹,听见她两人这样说,也来了兴致,笑道:“果然这个好!依我看,越发要将大嫂子、二姐姐、三姐姐、四妹妹她们一齐邀了来罢,咱们便作一个‘暮夏游园’。嗳呀,我要跟老太太说去,让今晚上大厨房不必传咱们的饭,只置办些各人爱吃的送进来,再同凤姐姐要上一坛子好酒,咱们吃了好作诗。”

她说得兴起,恨不得立时便要飞了去,便将黛、钗两人一手拉一个,直要向外去。

宝钗忙笑道:“说得这样热闹,那又忙什么。来也来了,虽没见到袭人,连怡红主人竟也不见一见么?人家到底大病初愈,还是怪可怜见儿的。”

湘云头也不回,仍然发力将两人往外扯着,一面笑道:“不见、不见!前一阵子日日来瞧,直瞧得有些生厌了。他又做不得诗、又联不得句,偏偏还罗唣得很,只爱白嘱咐咱们。咱们且去玩,若有了热闹,回来再说给他听,那也罢了。”

黛玉、宝钗无奈,相视一笑,也只好随她去了,只是讲明要各人好好地走、不许拉扯。

湘云便放开手,当先走着,黛玉抿嘴笑着跟上,宝钗落在最末。

宝钗最后回头向宝玉窗上望了一眼,微微蹙眉,眼波低垂,在心中叹了一口气。

在宝玉静养的这些日子,宝钗除与众姐妹日日往怡红院探望外,还要随母亲薛姨妈常常去陪王夫人说话,与她谈笑散闷、排解忧思。

宝钗气度雍容、聪慧敏锐、善解人意,又极擅推敲长辈心思,专拣王夫人爱听的话细细地宽慰她,句句都说到王夫人的心坎里,果然使她大感安慰。

因为是自家姊妹亲眷的缘故,王夫人心里本来就十分属意宝钗,经过这一遭,更添了几分怜爱。

这么几年看下来,她对这个外甥女儿竟是挑不出一点儿毛病,这一程子更是常拉着薛姨妈细数宝钗的好处,又殷殷地叮嘱宝钗不必总来自己这里耽着,有空儿就多去瞧宝玉。

王夫人直言,若有宝钗替自己看着宝玉,世上便再无她不放心的事了。

话既说到这个份儿上了,薛姨妈母女如何不明白?

薛姨妈性情宽和,一生无甚大主意,真正是一个封建教育下三从四德的标准典范——

在家时听从父母兄姐,出嫁后听从丈夫公婆,丈夫公婆亡故后便听从儿女,偏生她这一个女儿却又难得生得比儿子又强出百倍,故而她又格外地听从女儿。

王夫人这两年细细考量了宝钗,薛姨妈又何尝没有细细考量过宝玉?

薛姨妈从旁瞧着,姐姐家里的这个外甥确实是个出色的孩子,论模样、论心地,样样都是好的,两个孩子很登对。论及贾家的门第,那也很配得。

更何况,这边府里如今当家的是自己的亲姐姐和亲外甥女儿,宝丫头嫁过来,必然不会受委屈。

两个孩子年貌相当,且又是亲上加亲,薛姨妈左看右看,这门亲事真挑不出哪里不合心意。

只是……纵使自己同意,并且姐姐暗示完了又明示、明示完了又暗示,可事情成与不成,终究还是要看女儿自己的意思。

那么宝钗心里究竟是什么意思?

其实宝钗自己也不知道。

她虽不知道,但却从未想过要忤逆长辈的意思。

若是姨妈和母亲两个作准了要自己嫁与宝玉,自己自然是要嫁的。

原书中的薛宝钗在“蘅芜君兰言解疑癖”一回中说过:“你当我是谁,我也是个淘气的。从小七八岁上也够个人缠的。”

她这话没有错,曾经七八岁的小宝钗扎两个丫髻,在家时就同兄弟们一处淘气,也惹得大人头痛不已。

宝钗还记得,从前她因偷看**同兄弟们一起在薛家金陵老宅的天井里罚跪,那场景至今每次回想起仍让人不禁要笑。

儿时淘气的记忆都还在,并没有消失。

那淘气被宝钗永远留在了八岁,她却头也不回地向前走了。

从那以后,她开始懂得了这个世界的规则,慢慢地,她变成了规则的一部分。

宝钗在淘气时,淘气得很优秀,在她认同和遵守规则时,也适应得很优秀。

她决心从一个整日胡闹的小姑娘变成了令人称羡的望族闺秀薛宝钗。

人人赞她随分从时、赞她规行矩步、赞她宽和御下、赞她聪明识大体。

她一直都很听话。

未出阁时是这样,将来更是这样。只要对家里有好处,嫁去张家、李家都是一样,那嫁到贾家又有什么分别、又有什么不可以?

宝钗突然想起黛玉半是玩笑、半是认真地对自己说过的一句话——

“我有时竟觉得,姐姐同我们相处时,不大像姐妹,竟是‘同僚’呢。”

黛玉时时都有这种妙语玩笑,当时听到这句话,宝钗不过一笑置之,后面午夜梦回,竟觉得如被一盆冷水兜头浇上来。

贾家那十来个小戏子们被安置在梨香院时,自己随母亲搬到东北方位的屋舍,却仍旧离梨香院不远,常常听见有微风送来她们排演的戏目,咿呀婉转,唱尽多少悲欢离合。

宝钗想,自己竟不是那听戏的人,而是一直身在戏中,只是登台太久了,演着演着,把戏当了真,把自己都忘了。

面上的油彩粉饰太久,便成为了真正的脸。

她突然想起,原来自己对待他人的宽和、周全并非出自友爱,而是源自对待同僚一般的小心翼翼、步步为营。

而在自己还未意识到时,晏儿她却一直都明白。

晏儿啊,真是聪明。

宝钗有时会想,如果晏儿与自己是嫡亲姊妹,那该有多好。

只是偶尔这样想想也好,论理,自己的苦就让自己一个受了也罢了,何苦又拉扯上一个好人。

每当这样想着,宝钗又有些羡慕黛玉了。

她虽然年幼命舛、双亲逝世,可到底身出名门、是清贵之后,连圣上也惦记。又有一个老太太全心全意地心疼她,将她接了来京里好生抚养、过清净无忧的日子。

她没有一个不争气的哥哥,更没有一个盼望自己拉扯的家族。

宝钗心里明白很姨妈的用意,自己也在暗暗经营。

且不论将来自己与宝玉的这桩亲事成与不成,落得一个好名声总是不错的。

连自己的丫头莺儿,宝钗也不露痕迹地让她同茗烟儿的娘叶妈结了一门干亲。

她不能只做一个投奔太太的、亲戚家的小姐,她要一步一步地在贾家站稳脚跟。

湘云今日去蘅芜苑邀宝钗同去相贺袭人的时候,诚如莺儿所说,宝钗确实是出门了。

因特吩咐了不必人跟着,莺儿打量姑娘应是怕才吃了饭会积食,在附近随意逛逛罢了,她单纯娇憨,从不多思多事,一向最听姑娘的吩咐,便也不坚持,安心在家等着。连这一程子紧跟姑娘、就像姑娘的影子一样的鹭儿,也一反常态地没有跟着。

宝钗却是一径去了怡红院。

注:

1. 梨成津向润,瓜熟子相钩。出自宋代宋祁《晚夏西园二首》。

2. 芙蓉向日色,倾耳听南鸿。出自明代薛雍《晚夏》。

3. 山光渐凝碧,树叶即翻红。出自唐代刘得仁《晚夏》。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51章 一二六上 贺名分双姝访怡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