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玄衣侯 > 第17章 林乾锐笑谈国公策 纪重珝泣求君王心

玄衣侯 第17章 林乾锐笑谈国公策 纪重珝泣求君王心

作者:长端照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0 10:57:02 来源:文学城

“不迟?”林乾锐意有所指,“徐行那个小人都到燕北去了,再不想对策,还能来得及吗?”

林兴怀一愣,没想到被林乾锐说中了心声,便问道:“老师看来是嘱咐过仲静兄了。”

林乾锐轻笑道:“那是自然,不然你以为他老人家歇得住吗?”

两人走到了敬圣堂。待两人都已落座,小厮上了茶。

“徐行去燕北的事,已然成了定局,挽回不了,你也不要太过自责。”林乾锐喝了一口茶,“现在当务之急,是你尽快把你那个什么‘软硬兼施’办好了。若你真能为国库解困,官家可不会轻易动你。”

“话是这样说没错,借贾资财,纾国困局,我定会尽心尽力,这是不消说的。只是……”

林乾锐问道:“只是什么?”

林兴怀犹豫了一下,继续道:“我知道老师有他的谋划,可我到底担心现今的形势——徐行出任安抚使,可是太子提出来的。若这徐行和太子搅到一起……”

“只要燕北太太平平的,他徐行就算真是太子的人,也不打紧。”林乾锐放下茶盏,“就凭他一个徐行,可惹不起什么风浪。”

林兴怀站起身,“他徐行的确没什么可怕,可二爷别忘了,徐行现今可还是御史中丞。官家派一个御史去燕北,这不是明摆着要把燕北搅个天翻地覆吗?况且这徐行从前为老师效力,知道的可太多了。老师坐得住,我可不能就这样坐以待毙——我这就写信给虞雅怀。”说着,林兴怀便要急匆匆地要走,还是林乾锐站起身劝道:

“着什么急?你也说了,你知道兄长有谋划,既然都清楚了,那还急什么?”

林兴怀忙道:“可情况危急,我不能不替老师考虑啊。”

他并不是真心要替林乾钧考虑,而是担心唇亡齿寒,要是林乾钧出了事,他也逃不了。

“你要真心替兄长考虑,就不该胡乱行事。只要凡事都听国公的,我们自然都没事。”

林兴怀听出他话里有话,追问道:“老师有什么谋划,可否仔细说说?”

林乾锐叹了口气,道:“我的林参政啊,你怎么油盐不进呢?兄长这几日闭门养病,你还看不出来用意吗?”

林兴怀沉吟片刻,叹了口气道:“罢了,既然国公只要我把‘软硬兼施’办好,那我也不多问了。”

“正是此理。”林乾锐赞成地点点头,“给虞雅怀写信的事,国公早就想到了。林参政放心,不会让你出了事的。”

但林乾锐没有想到的是,被林乾钧等人寄予厚望的“借贾资财,纾国困局”非但没有办好,甚至都没能推行下去。

崇文殿外跪满了来谏诤的大臣,无数的朱色朝服,远远看过去,让人心神震颤。

门外当值的太监,既不敢传话,也不敢赶文官们走,只能就这么耗着。大暑的天,地砖比火炉都烫,再这么僵持下去,后果不堪设想。

崇文殿内,纪铭仍在看林兴怀递上来的奏折,还有吏部实施“借贾资财,纾国困局”的具体方略。

安静的大殿之中,只有纪铭时不时翻动纸页的声音。内侍们都屏息等着,无人知晓此刻纪铭的心情,或许下一刻就要暴怒,年轻一些的太监甚至冒出了冷汗。

“符月。”

一旁的符总管应道:“奴婢在。”

纪铭头也不抬地道;“还在吗?”

“回官家……”符月犹豫了一下,“还在。”

纪铭一扔奏折,不耐烦地深呼吸,低声骂道:“哪里养了这么些没用的穷儒!”

殿内的人“唰”的一声,跪下一片。

“罢了。”纪铭收起奏折,“你们都起来吧。和你们又有什么相干?”

就在人们以为纪铭要出去和百官对峙时,纪铭却坐了下来,继续看那几页长篇大论的方略。

“官家……”符月小心翼翼地问道,后面的连都知忙朝他摇头。

“怎么了?”

纪铭的声音里带着怒气,符月不敢再劝,只得改口道:“官家看了这么久公文,想必早口渴了吧。”

“不口渴。”纪铭眼睛仍看着奏折,“他们跪了一上午都不渴,朕也不渴!”

一听说一众文官因反对借商资盈国库闹到了崇文殿,余介林忙到东宫向纪重珝求助。

“殿下!商贾卑贱,唯利是图,岂配与朝廷平起平坐?我大嵩百代基业,先帝从未有向贩夫走卒乞贷之例。此非寻常耻辱,实乃剜国本、抽祖脊!殿下哪怕是看在师徒情分上,也要替老臣向陛下进言啊。”

说着,余介林便泣不成声,到底是上了年纪,一时没站稳,纪重珝忙扶住。

“殿下……”余介林握着纪重珝的手,“林兴怀是奸臣,竟然能提出如此大逆不道的建议,与谋反有何异?我朝枢密院、中书门下、三司,那么多重臣,那日竟然没有一个人敢站出来反驳,当真是我朝之悲哀,朝廷之耻辱。殿下,可千万不能让官家被小人蒙蔽啊。”

纪重珝一时不知该怎么回答,只得先安抚道:“余师傅,你先坐下。”

“殿下!”

余介林震颤而苍老的声音响彻整个东宫,纪重珝突然想起在几天前,他婉拒余介林反对加税,那时的余介林,好像也是这个眼神——泛红的眼眶,浑浊的眼珠看着他,死抓着他的良心。

余介林可能对他很失望,没想到亲手带出来的学生,竟然是个胆小怕事之辈,唯君父是从。

像是没长大的孩子。

“余师傅。”纪重珝沉吟片刻,“我不赞成您的观点。”

余介林皱眉,疑惑道:“这是怎么说?”

纪重珝欲言又止,另一只手也握住了余介林。

“余师傅,您从前教我,要至真至诚。我今日便也和您托底,也是为官家做个解释。”

余介林忙道:“殿下请讲。”

纪重珝深吸一口气,又缓缓吐出,诚恳道:“众人都以为我没什么主意,只知道听官家的话。我也不愿解释什么,也不必解释。但师傅知道我的性情,若是违背我心意的事,就算多少人劝我,我也不会做。”

余介林默默收回了握着纪重珝的手,纪重珝忙伸手再次握住。

“借商济困,我不认为是错的,也不认为有什么耻辱——官家想必也是这么想的。但若是此事引起百官愤懑,那孤也应该劝官家纳谏。”

余介林哽咽,拱手道:“殿下大义。”

崇文殿外,为首的中书舍人江明恕将联名奏疏高举过头顶。林兴怀入殿前,看到江明恕满头大汗、嘴唇干裂的模样,不禁叹了口气,停下了脚步。

同行的户部侍郎一愣,一时不知该走不该走。

“行之,你这是何苦呢?”林兴怀话里并没有落井下石的意思,只是苦口婆心道,“连官家都准了的事,你们在这里闹,不是让官家难堪吗?”

江明恕像没听见似的,反而掷地有声道:“天下安危系于宸衷独断,朝堂得失关乎万民生息。昔日商纣拒谏而鹿台**,秦二世闭言而咸阳血浸;反观文景纳言则四海升平,贞观听谏方有万国来朝。今臣虽肝脑涂地,亦要泣血进言:陛下若肯垂听逆耳忠言,便是苍生之福、社稷之幸!若执意壅蔽视听,恐百年基业毁于一旦!此非为臣等私利,实乃为江山社稷、黎民苍生!恳请陛下纳谏!”

说着,便再次叩地。百官也跟着齐呼:“恳请陛下纳谏!”

那声音响彻云霄,似乎连大地都为之震动。

“你们……”林兴怀指着他们,迟迟说不出一句话。

“这是吵什么?”林兴怀一惊,循声看去——是纪重珝。

纪重珝从正门进来,穿过红衣似血的文官一众。毕竟这些文官是在大热天跪了几个时辰,整个殿前广场都有一股难以名状的气味,夏总管不由得掩鼻。

纪重珝看了他一眼,夏烨忙放下手。

林兴怀忙行礼,“见过太子殿下。”

江明恕和那一众文官却没有行礼。江明恕紧绷着身体,仿佛他已经在坚硬的地砖扎根,犹如松柏。

“若殿下也是来劝臣等回去的,那便无需多言了——臣等今日,就算是在殿前渴死、热死,也要让陛下看到这奏疏。林兴怀之荒唐。世人皆知,臣不信,官家真要听信他的谗言,弃大嵩脸面于不顾。”

林兴怀强压着怒火,也没说什么。

纪重珝则道:“我大嵩有如此忠臣,是官家之幸,也是我朝之幸。”他伸出手,双手接过江明恕手中的奏折。

“殿下!”林兴怀急得上前几步,“殿下,万万不可啊。”

“既然如此,那便由孤来转交官家。”

“殿下。”纪重珝转过身后,林兴怀忙低声劝道,“但愿殿下清楚自己在做什么——这可不是闹意气的时候。”

“孤知道,多谢林参政提醒。”纪重珝礼貌地推开林兴怀,只身走进大殿,殿门外的内侍俯身。

林兴怀“哎呀”一声,也追了进去。

“林参政来了?”

殿内,纪铭听到符月走来通报,头也不抬地问道。

“回官家,是林参政和卢侍郎……”符月面露难色,但还是继续道,“殿下也来了。”

闻言,纪铭写字的手一顿。

“儿臣叩见陛下。”

“臣……”林兴怀等人也要行礼,奈何被纪铭打断。

“让林参政和卢侍郎在偏殿稍候片刻。”纪铭看了看纪重珝,发现他手上拿着奏折,眯了眯眼,“朕有几句话要和朕的儿子说。”

符月应下,忙带着林兴怀和卢侍郎离开了。

“怎么?你那个老师又拜托你了?”纪铭语气里有明显的不快。

纪重珝有三位讲学的老师,分别是许比玉、余介林和韩梓熙。韩梓熙是绝对不可能干这种事的,毕竟那人比谁都懂得趋利避害。而许比玉是大儒,今日来谏诤的也大多是他的学生。

江明恕虽不是学生,但也和许比玉有深交。但许比玉这人却性格很怪,尖酸刻薄是一点,从不理会这些纷争也是一点。许比玉对于纪重珝也很疏远,若不是纪重珝叫他,他从不会主动到东宫去。

这么看下来,纪铭口中的老师,只能是尚书省兼任翰林学士的余介林。

“回官家,无人拜托儿臣,是儿臣自发来请官家纳谏。”

纪铭冷哼一声,“哼,没学到正经的,这些场面话倒是学得很好。朕也不知是该夸你,还是该骂你啊。”

纪重珝并没有顺着他的话说,只是将奏疏高举过头顶,恳切道:“官家,外廷百官已跪三时有余。若再僵持,恐生不测。儿臣斗胆进言:倘真有不测之事,载于史册,后世论及,是谓群臣愚直,还是谓官家拒谏、不纳忠言?愿官家三思。”

“那就把他们赶回去!”纪铭怒道,“反了天了!他们打量着朕念着‘不杀文官’的祖训,便肆意妄为,把朕都不放在眼里了。还说什么是为了我大嵩的脸面,可笑至极!向商人借几个钱,怎么就丢了列祖列宗的脸了?难道要等朕的百姓都饿死,他们才肯罢休?”

“儿臣恳请官家三思!”纪重珝跪地,无畏地看着纪铭,“父皇,儿臣非敢求父皇弃借商资、济国困之策。唯忧今日若拒纳群言,异日臣工必惮于进谏,忠良之心或将渐冷。儿臣是一番苦心,还请父皇明察。”

“明察?”纪铭气极,指着他,“好啊,好啊,你也反了天了。忠良?什么忠良?这帮儒士还真是有本事,能把朕的儿子也煽动起来反对朕了,过几日是不是就要谋反了?”

说的是儒士,却是对着纪重珝——谋反之问,分明问的是纪重珝。纪重珝顿时大脑一片空白,但他强迫自己尽快思考。

至真至诚,这话是余介林教他的。但他配不上这几个字,他从诞生到这偌大的皇宫以来,就和“真”、“诚”二字脱了干系了。

说谎说多了,连纪重珝自己也分不清真假了。或许,他现在就是在说实话。

“父皇!”纪重珝声泪俱下,他的眼睛蓄满了泪,看着纪铭。

纪铭从那双清澈的眼睛里隐约看到了一点自己的影子,他有些动容,别过脸去,不忍看了。

“若父皇疑儿臣有不臣之心,儿臣百喙难辩,唯有一死。然儿臣死前有恳,愿陛下垂听:观百官曝于烈日,不加援手,是为不仁;任群臣在外叩请,不为分忧,是为不忠;见父皇将失青史明君之名,坐视不救,是为不孝。儿臣所为,皆为父皇解烦、为大嵩纾难。若存半分私念,纵受千刀万剐,亦难赎其罪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