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暄风烈烈,山不移 > 第2章 过关,活着就好

暄风烈烈,山不移 第2章 过关,活着就好

作者:字风清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1 20:26:54 来源:文学城

早朝每五日一次,鸡鸣时分文武百官就已经在皇城门口,等待验证身份进城。

今日城门口不似往日那般热闹,所有官员安安静静地递腰牌、接腰牌、进宫。

班房内也是落针可闻,所有人或低头沉思或闭目养神。

这种氛围让一些刚拥有上朝资格的新晋官员出了一头汗,他们聚在一起脊背微弯,紧紧挨着别人试图汲取一些支持和勇气。

代表早朝开始的礼乐响起来,沉寂的众人瞬间复活,快速出门在殿外站到自己的位置上。

“文武百官,分列两班,进——殿——”

百官秩序井然地向宝殿走去,紧张到了极点的头脑反而愈加清醒。每个人面容肃穆恭敬,仪态庄重。

半刻钟后,乐声骤停,殿内外瞬间鸦雀无声,“皇上驾到!”

“臣等参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平身!”

“谢皇上。”

建文帝坐在龙椅上,他年近五旬,一双凤目不怒自威,锐利如鹰的眼神扫视群臣时发出如此感慨,“半个月了,朕还能上朝得见众爱卿,实在幸运。”

殿内百官眼观鼻鼻观心,不敢说话。

和皇帝关系最好的硕王爷李明朗站出来,“皇上日理万机,朝乾夕惕,百姓安居乐业,自得上天庇护,诸邪不敢近。”

不敢动的百官心里直给硕王爷磕头,好人啊。

建文帝笑嗔硕王,“油嘴滑舌。”

李明朗继续夸,“臣所言乃是事实。”

建文帝不曾就此停下,继续施压百官,“废太子已被关禁,众卿以为如何处理?”

随着这一问话,百官一边开动脑瓜揣摩皇帝心意,一边祈祷别问自己,希望有个勇士站出来顶雷。

“老二。”

李连晔(ye)提着心举起笏板站出来,他的眉眼肖似建文帝,紧抿的薄唇透露出他内心的紧张。

离开队列的李连晔毫不犹豫地回道,“臣以为废太子目无法纪尊卑,不敬君父,胆大妄为,当诛!”

他不能有别的回答,他的养母就是淑贵妃,他和大哥很是亲厚,当下重中之重是和废太子切割保全自己。

李连晔紧捏着笏板的双手微微颤抖,他等待着宣判,建文帝没说什么只是让他起来。

回到队列中,李连晔前胸后背汗津津的,但心暂时放下了。

死亡点名再次响起,“暄九。”

李连暄暗啐一声倒霉,“臣以为......”

两三步路的时间他便定下要走的方向,有了主张要杀的,就得有主张不杀的,必须把选项给皇帝摆齐放好。

但为太子说话,他心里还是没底。

李连暄落在御案上的视线向上移了一下,冷不丁和建文帝对视上赶紧移开,“臣以为......废太子罪无可恕,可到底是血脉至亲,还望父皇网开一面。”

建文帝冷声厉喝道:“血脉至亲?网开一面?他的刀指着朕的时候有念血脉之亲了吗?”

站在队列中相貌敦厚气质温和的李连旳(di)身体一抖,为李连暄捏了一把汗。

李连暄很快镇定下来,小心斟酌一字一字慢慢吐出,“但、但是没有证据表明桂城彦起兵是受废太子授意,逆贼之过不应强加废太子。然废太子诅咒今上,罪无可恕。”

“说来说去,转了半天,怎么处置他?你别给朕玩些弯弯绕绕。”

建文帝就盯着他,耐心等着皱眉苦思的李连暄。

“圣心独裁之事,臣不敢多言。但一定要说,依臣之见.....”李连暄抬头看着皇帝小心地给出答案,“不如诛九族?”

李连暄顺从皇帝的态度。建言陡然转向,竟从主张宽恕变成诛九族。

建文帝直接乐出声来了,“没有主见立场,见风起风,听雷下雨。”

“你能不能不要每天都看你那些个臭诗,啊?还诛九族,朕只是废了太子,可没除族,你想诛谁九族?顾头不顾腚!”

李连暄的头更低了,他不太有底气地狡辩,“臣在学。”

“你在学什么?天天跟那些个酸臭诗人混,你能学到什么?”

百官提着心的下降了一段,同时默默为九皇子点了数根香感谢他。

朋友被诋毁,李连暄仗义直言,“他们都是有才之人。”

建文帝嗤之以鼻,“切!有才?真有才,朕怎么没在恩科榜上看到他们?都是些沽名钓誉之辈,你少跟他们玩。”

李连暄不语。

看着这个犟种,建文帝很不耐烦,“退下!”

李连暄两步并一步退回到队列。

建文帝训完不省心的小儿子,给废太子定了生死。

“自太子入主东宫,朕悉心教导,苦心孤诣。然其辜负皇恩,诅咒君父,悖逆纲常,无情无义。朕实不能忍。皇籍除名,赐自尽。孔氏及其子嗣圈禁,永世不得出。”

“皇上圣明。”

活过一关,众人无不暗呼侥幸。

原右相孔竟遥是废太子妃的父亲,他已被罢免逐出京城,“众臣,右相空缺,众爱卿可有举荐?”

一位大臣站出来,“启禀皇上,臣举荐太师纪绍。”

豁,恩养的老骨头要被拉到朝上站着,真是虐待老人。

李连暄笑得太过幸灾乐祸,被建文帝瞪了一眼,瞧不见建文帝的李连暄继续乐。

建文帝安慰自己算了算了,这孩子好歹省心。

盖(ge)天德站出来说了句良心话,“纪太师年纪太大了,不合适。”

就右相位置的人选,朝堂摆脱废太子阴云,争相讨论起来。

早朝一直到卯时末结束,送走皇帝后,站了一个时辰的百官活动活动手脚争相结伴离开宫城前往官署办公。

李连暄站在门口考虑去哪里,李连旳和其他几个兄弟聊完政务走过来问他,“你打算去哪儿?”

“找个好地方玩呗。”回过神来的李连暄讨好地笑着,“五哥,你知道我坐不住。我还是出宫去吧,好久没去寒茶楼了。”

李连旳拉住他拽他去官署,“你给我老实点吧,没事去官署听一听看一看,长点脑子。”

也不至于在朝堂上那么被动。

李连暄很是无奈,“五哥,你就放过我吧。父皇指派我在兵部学习,兵部那点事我都摸清了。”

“就这样?”李连旳反问他,“摸清就够了吗?”

李连暄看了下周边,他低声说道:“五哥,你是让我去拉拢官员吗?”

“你想死?”李连旳瞪着他,“我不是那个意思。我是说你没事干也在官署待着,多听听那些官员怎么处事,学一学。”

拉拢官员,人家会让你拉吗?

那群家伙又没往脑门上贴自己的阵营,万一拉到父皇或是其他人的官员,那不是自找死路。

李连暄知道他的好意,但是他有他的打算。

如果能当皇帝,父皇会教他怎么当皇帝。

如果不能当皇帝,就做个不理朝政的亲王。

所以知道朝政怎么回事就好,如何办事他就不用学了。

尤其是他不太可能当皇帝,那他更不想沾染朝政了。

“好,我知道了。好久没去见芳姨了,五哥,我替咱俩尽孝心去,你去忙吧。”

“哎!”这次李连暄跑得快,李连旳没拉住他。

李连旳的生母刘贵嫔和李连暄的生母容贵嫔是很要好的朋友,但可惜的是容贵嫔早逝。

递了求见的请求,李连暄坐在麟龙殿等待通传。

罗石给李连暄说着这几日他的见闻,“殿下,奴才几日前在龙宸殿看到了司非原。”

司非原,李连暄的启蒙夫子,后任东宫太子詹事,负责东宫所有政务。

李连暄捏着葡萄的手一顿,表情怪异地嘲讽道:“这么多年了,还有圣宠,呵!”

罗石继续说道:“他被施以宫刑,现在龙宸殿伺候,很是奇怪。”

“宫刑?”这倒是让李连暄没有想到,惊讶过后他笑意不明地端起茶盏饮了一口。

“按制来说,罪人行刑之后一般是由专人看管做苦役,可他却在皇宫还离皇上那么近。”皇上也不怕被报复。

“你好奇心太重了!”李连暄告诫他,“父皇身边的某些事,少。”

罗石领悟,司飞远的事不重要,“奴才明白了。”

“启禀九殿下,刘贵嫔传召。皇后娘娘说您不用去凤仪宫请安了。”

“本宫知了。赏你了。”

李连暄将手里的葡萄果盘递给罗石起身,“谢殿下赏赐。”

通传的太监眼红得不行。

李连暄进了未央宫,“儿子拜见母妃。”

“暄儿快起来,坐。”刘贵嫔见到李连暄很高兴,她保养得宜,看上去比同龄人年轻十岁。

气质娴静的她一见到李连暄眼中满是真切的笑意,眼尾处的细纹更添慈色,“今日早朝,你们兄弟忙你们的事就好。不用惦记我这里,本宫不是给你们说过我平安吗。”

“儿子知道。五哥在忙,我无事做。”李连暄看刘贵嫔气色不错,放下心来。

“说起来,按照前几个皇子成婚的年纪,你的婚事也该提上日程了。等你有了王妃,你母亲九泉之下也安心了。”

母妃,这宫里也就芳姨和五哥他们还记得母妃了。

李连暄心里不由得珍惜刘贵嫔的这份情谊,“芳姨和父皇相看就是,您的眼光比母妃还好,您看上的肯定是好姑娘。”

“你这么说,小心你母妃半夜揍你。”刘贵嫔愁的点不在这里,“唉。我想让你尽早成婚,和皇后娘娘说起时,她不太愿意管这事。我又见不到皇上,唉。”

李连暄疑惑问道:“姨母为何这般着急?”

他逗乐说道:“不会是您喜欢的姑娘不愿意吧?唉,也是儿子太差劲了。姨母,您再费费心。看在母妃的面上,您可一定要为儿子筹谋。”

刘贵嫔被他哄得心花怒放,“你呀,尽说胡话。他们不上赶着都是视富贵如无物,哪个会看不上你们这些皇子。”

“你最近去看过你皇祖母吗?”这才是刘贵嫔担心的,皇帝守丧以日易月,皇子可不是,那可是实打实的三年。

李连暄明白了,“这几日还没有去过,前朝事刚平。”

他安慰刘贵嫔,“芳姨不要太急。除非父皇先提起来,不然其他人去说难免会有诅咒之嫌,尤其是风波刚过,父皇正是敏感的时候。三年后,我刚好及冠,根本不算晚。”

“你呀。”那得太后今年死,才不耽误,“你身边有个王妃照顾,我才放心呐。”

“哎——”李连暄宽慰刘贵嫔,“儿子从小就没有王妃,不也有人照顾吗。您莫操心了,顺其自然,”

她能不知道吗,刘贵嫔嗔怪,“你这孩子......”

当今这局势,刘贵嫔确实没法做什么,她挑明地问起来,“你房里除了李苏锦,还有别的女人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