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绣坊深处 > 第1章 第 1 章

绣坊深处 第1章 第 1 章

作者:冬汉彩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19 15:17:03 来源:文学城

暮春的苏州,总被一层化不开的湿雾裹着。

雨丝像极细的银线,从拂晓缠到日暮,把城郭里的青石板浸得发亮,也把锦绣坊后院那座漏风的绣棚,浇得满是潮腥气。

沈清沅坐在绣棚最靠里的角落,背后是块裂了缝的木板,冷风裹着雨星子钻进来,刮得她后颈发僵。

可她指尖的动作却半点没受影响,捏着根银红软丝,针尖刺破素绢的瞬间,连带着把窗外飘进来的雨丝都似要一并绣进布面里。

她面前的乌木绣绷上,一朵半开的白莲正徐徐舒展。

花瓣边缘用的是虚实针,近看能瞧见丝线排列的细巧,远瞧却像凝了层晨露,透着股清润的活气。

更奇的是,若把绢帕翻过来,背面竟也映着朵一模一样的莲。

只是颜色浅了三分,像被晨雾蒙住的影子,连花蕊里的金线都透着股朦胧的柔。

这是沈家传了三代的双面透绣绝技,针脚要藏在两层布面的缝隙里,丝线的配色得精确到同色不同阶,寻常绣娘连看都看不懂,却是沈清沅在这锦绣坊里,唯一能保住自己的依仗。

“清沅,歇会儿吧?这雨下得人心烦,线都滑手。” 旁边的春桃压低了声音,手里的针却没停。

明黄色的丝线在布面上歪歪扭扭地走了个错针,她慌忙要拆,指尖却被针尖扎出个小红点,血珠滴在布上,像朵难看的小痣。

沈清沅终于抬了抬头,把手里的银红丝缠回线轴上。

她的手指很细,指腹上有层薄茧,是常年握针磨出来的,虎口处还留着道浅疤。

她看向春桃,声音很轻,却带着点安抚的稳:“别急,拆的时候用镊子挑着线结,慢些就好。”

春桃点点头,眼眶却有点红。

她攥着沈清沅的袖子,指尖冰凉,话没说出口,目光却往绣棚门口瞟了瞟。

沈清沅顺着她的视线望去,只瞧见雨幕里晃动的竹帘,心里却跟明镜似的。

春桃烦的不是雨,是这雨里藏着的人。

三日前,城南的张万堂派了管家周福来绣坊。

那周福穿着身油亮的锦缎衣裳,手里把玩着个玉扳指,从绣棚这头走到那头,目光像黏腻的蛛网,在每个绣女身上扫过。

直到停在沈清沅身后,看她绣完那方双面莲手帕,他突然笑了,声音又尖又细:“这帕子不错,是谁绣的?”

当时沈清沅没敢抬头,是老嬷忙上前回话:“是我们坊里的绣女,叫沈清沅。”

周福就蹲下来,用玉扳指挑起那方手帕,指腹在绢面上蹭了蹭,目光却落在沈清沅的手上:“手真巧。我们老爷最近正缺个会绣活的,你跟我回府,保准比在这儿强。”

沈清沅当时只觉得指尖发冷,连针都差点捏不住。

张万堂是谁?

苏州城里没人不知道。

他靠着勾结府尹,垄断了半数绣品买卖,不仅压低给绣坊的价钱,还常以选绣女为名,强抢有几分姿色的绣娘做妾。

去年隔壁云绣阁的阿莲,就是被他抢走后,不到三个月就没了消息,后来有人说,是因为阿莲不肯顺从,被他打断了腿,扔去了城外的乱葬岗。

自周福说了那样的话以后,整个锦绣坊的空气就变了味。

绣女们见了沈清沅,要么躲着走,要么就唉声叹气,连老嬷看她的眼神,都多了层化不开的愁。

果然,没等沈清沅把白莲的最后一片花瓣绣完,前院就传来了周福那标志性的尖嗓,像根生锈的针,硬生生扎进绣棚里,“沈清沅呢?我们老爷有话,让她收拾收拾,明日一早就搬去张府。”

绣棚里的针声瞬间停了。

十几个绣女都低着头,手里的丝线缠在针上,乱成一团。

春桃攥着沈清沅的手更紧了,指甲几乎嵌进她的肉里。靠门口的阿翠身子发颤,手里的绣绷哐当一声掉在地上。

去年阿翠的姐姐就是被周福看上,逃了三次,最后还是被抓回去,如今连家都不敢回。

沈清沅深吸了口气,捏着绣针的手紧了紧,指腹蹭过绢面上的白莲,那细腻的触感让她想起母亲还在时的模样。

母亲也是这样,坐在窗前绣双面绣,阳光落在她的发上,连丝线都闪着暖光。她缓缓抬起头,看向门口。

周福正叉着腰站在那里,锦缎衣裳的下摆沾了点雨泥,却丝毫不影响他的嚣张。

他身后跟着两个凶神恶煞的家丁,手里拿着根木棍,眼神里满是不耐烦。

见沈清沅抬头,周福冷笑一声,“我们老爷说了,瞧你这双手巧,进了府就是三姨太,吃穿不愁,不比在这破绣坊里做苦工强?识相点,赶紧收拾东西,别让我们动手。”

“我不嫁。” 沈清沅的声音很轻,却字字清晰,像落在冰面上的石子。

她父母当年就是因为不肯把传家的绣谱卖给张万堂,才被安了个 “通匪” 的罪名,在大堂上被打得皮开肉绽,最后含冤死在牢里。

那时候她才八岁,躲在老嬷身后,看着父母的灵柩被抬走,连最后一面都没敢见。

如今张万堂要她做妾,简直是往她心上捅刀子。

周福愣了下,像是没料到她敢拒绝,随即脸色就沉了下来,“不嫁?你一个孤女,吃着锦绣坊的饭,住着锦绣坊的屋,老爷肯要你,是给你脸!别给脸不要脸!”

他上前一步,粗粝的手就要去拽沈清沅的胳膊,“今天你嫁也得嫁,不嫁也得嫁。”

“周管家慢着。” 一个苍老的声音突然从旁边传来,是绣坊的老嬷。

老嬷手里拿着个竹篮,里面放着刚晒好的丝线,篮子上还沾着水珠。

她脸上堆着笑,皱纹挤在一起,却快步挡在了沈清沅身前,把她护在身后,“您看这孩子,年轻不懂事,说话冲了点,您别跟她一般见识。只是她这几日染了风寒,昨儿还咳了半宿,怕是会过了病气给老爷。不如容她养几日,等病好了,我亲自送她去张府,您看行吗?”

周福瞥了眼老嬷,又低头看了看沈清沅。

沈清沅确实脸色苍白,嘴唇也没什么血色,连眼眶都透着点红。

他琢磨了会儿,觉得也不差这几日,反正这苏州城里,还没人敢跟张万堂作对。他啐了口,唾沫星子溅在地上的雨水里,“算你们识相,就三日,三日后我再来,要是人没准备好,仔细这绣坊的门。” 。

说罢,他甩着袖子,带着家丁骂骂咧咧地走了。

绣棚里的人这才松了口气,阿翠捡绣绷的时候,手还在抖。

春桃眼圈红红地拉着沈清沅:“清沅,这可怎么办啊?张万堂那人…… 他不会放过你的。”

其他绣女也围了过来,七嘴八舌地出主意。

有的说让她逃去乡下,有的说找个媒人赶紧嫁了,还有的叹着气说:“唉,要是当年沈老爷还在,张万堂也不敢这么嚣张。”

沈清沅没说话,只是对着老嬷深深福了福身,“谢老嬷。”

老嬷叹了口气,拍了拍她的手,没多说什么,只是朝她使了个眼色,转身往自己的小耳房走。沈清沅会意,跟在她身后。

老嬷的耳房很小,只有一张床,一个柜子,还有一张小桌。

桌上放着个缺了口的瓷碗,碗里还剩半碗冷掉的粥。

关上门后,老嬷从床底下摸出个布包,布包是用粗麻布做的,边角都磨破了,她把布包塞到沈清沅手里,“这里面有五两银子,是我攒了好几年的,你拿着。还有张地图,是去城西破庙的路,那庙虽然破,却还能遮风挡雨。”

沈清沅捏着布包,只觉得沉甸甸的,不仅是银子的重量,还有老嬷的心意。她愣住了,声音有点发颤:“老嬷,您…… 您为什么要帮我?”

老嬷的眼圈红了,她拉着沈清沅的手,指腹蹭过她虎口的疤,“你爹娘当年救过我的命啊。二十年前,我还是个流落街头的乞婆,快饿死的时候,是你娘给了我一碗热粥,还把我带回府里,教我绣活。后来你爹被张万堂陷害,临死前把你托付给我,说清沅还小,你帮我护着她,别让她再受委屈。我答应了他,就不能食言。”

老嬷说着,从怀里掏出个小巧的铜制绣绷。

绣绷只有巴掌大,边缘被磨得发亮,上面还留着几根没拆干净的丝线,是沈母当年常用的。“这个你拿着,就当是你爹娘陪着你。夜里走的时候,记得走后门,我会把锁撬松。”

沈清沅再也忍不住,眼泪掉了下来。

她重重地给老嬷磕了个头,额头碰到冰冷的地面,却觉得心里暖得发疼,“老嬷大恩,清沅此生不忘。等我以后有能力了,一定回来报答您。”

“快起来,别耽误了时辰。” 老嬷扶她起来,又叮嘱,“城西破庙近来住着个外地来的商人,看着不像坏人,要是实在没去处,或许能求他帮衬一把。只是你要小心,别轻易信人。”

沈清沅把布包和铜绣绷紧紧抱在怀里,点了点头。

她看了眼窗外,雨还在下,天色已经暗了下来,像块沉甸甸的墨布。

回到绣棚,沈清沅把东西藏在床板下,又装作没事人一样坐回绣绷前。

只是这一次,她再也没心思绣活,指尖的丝线总是缠错,心里像压着块石头,又沉又慌。

她能听到绣女们的窃窃私语,能感受到她们担忧的目光,却什么也说不出来,她知道,自己必须逃,不仅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不连累绣坊里的人。

这一夜,雨下得更大了。

风裹着雨,砸在绣棚的竹帘上,发出哗啦啦的响声,像有人在外面敲门。

沈清沅缩在床角,怀里抱着那方双面莲手帕,听着外面的更鼓声。

一更,二更,三更…… 每一声更鼓,都像敲在她的心上。

终于,三更天的最后一声鼓响落下。

沈清沅悄悄爬起来,从床板下摸出布包和铜绣绷,塞进怀里。她没敢点灯,借着窗外的微光,摸索着往后门走。

绣棚里的其他绣女都睡着了,只有春桃翻了个身,嘴里喃喃地说着梦话:“清沅,别去……”

沈清沅的脚步顿了顿,心里一阵发酸,却还是咬着唇,继续往前走。

后门果然没锁,只是虚掩着。老嬷站在门后,手里拿着件蓑衣,见她来,连忙把蓑衣披在她身上,“夜里冷,披着这个。路上小心,别回头。”

沈清沅看着老嬷花白的头发,看着她眼里的不舍,眼泪又差点掉下来。她张了张嘴,想说点什么,却最终只化作一句,“老嬷,您多保重。”

老嬷摆了摆手,催促她快走。

沈清沅咬着唇,最后看了眼锦绣坊的灯火。

那灯火在雨夜里摇曳,像颗微弱的星,然后她转身,冲进了无边的雨幕里。

城西的路很难走。

泥泞的小路被雨水泡得发软,每走一步,绣鞋都会陷进泥里,拔出来时,带着沉甸甸的泥块。冰冷的雨水顺着蓑衣的缝隙往下灌,打湿了她的里衣,冻得她牙齿打颤。

怀里的铜绣绷硌着胸口,有点疼,却让她心里多了点底气,这是她爹娘留下的东西,有它在,就像爹娘在陪着她一样。

她照着老嬷给的地图,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前走。

地图是用粗纸画的,上面用墨笔标着路线,还写着几个字,“过石桥,左转,见老槐树即到。”

走了约莫半个时辰,她终于看到了那座石桥。

石桥是用青石板铺的,桥面上长满了青苔,滑得很。她小心翼翼地走过去,刚想左转,却突然听到身后传来了脚步声。

“站住!谁在那儿?”

是张府的家丁。

沈清沅心里一紧,下意识地躲到了桥洞下。

桥洞很小,只能容下一个人,她屏住呼吸,听着脚步声越来越近。雨水顺着桥洞的缝隙滴下来,落在她的脸上,冰凉刺骨。

“刚才好像看到个人影,怎么没了?” 一个家丁的声音传来。

“管他呢,说不定是只猫。赶紧巡逻,要是让那沈清沅跑了,周管家饶不了我们。” 另一个家丁说。

脚步声渐渐远了。

沈清沅这才松了口气,后背已经被冷汗打湿。她不敢多待,连忙从桥洞下钻出来,继续往前走。

又走了约莫一刻钟,她终于看到了那棵老槐树。老槐树很高,枝桠茂盛,即使在夜里,也能看到它粗壮的树干。

老槐树旁边,就是那座破庙。破庙的门是虚掩着的,门上的漆已经掉光了,露出里面的木头。

沈清沅推开庙门,走了进去。庙里很暗,只有几缕月光从屋顶的破洞里照进来,落在地上的灰尘上。她刚想找个地方坐下,却突然听到身后传来了脚步声。

她心里一紧,猛地转过身,手里紧紧攥着怀里的铜绣绷,这是她现在唯一能用来防身的东西。

月光下,一个男人的身影站在庙门口。

他穿着件玄色长衫,衣角沾了点泥,手里拿着把油纸伞,身姿挺拔。他的脸上没什么表情,唯有一双眼睛,在月光下显得格外深邃,正静静地看着她。

沈清沅的心跳得飞快,她不知道这个人是谁,也不知道他是敌是友。她咬着唇,强撑着不让自己倒下,声音带着点颤抖,“你…… 你是谁?”

男人没说话,只是缓缓走进庙里。他的脚步很轻,落在地上的灰尘上,几乎没有声音。

他走到沈清沅面前,目光落在她怀里的铜绣绷上,又移到她苍白的脸上,最后落在她膝盖上的泥渍和血迹上,刚才在石桥下躲家丁时,她的膝盖不小心磕到了石头,流了点血,现在已经结痂了。

过了好一会儿,男人才开口说话。

他的声音很低,带着点沙哑,却很沉稳,“雨这么大,你一个姑娘家,怎么会在这里?”

沈清沅没敢回答。她不知道这个人是不是张万堂派来的,也不知道自己该不该相信他。她只是紧紧咬着唇,往后退了一步,警惕地看着他。

男人似乎看出了她的警惕,他收起油纸伞,放在门边,然后从怀里掏出一块干净的帕子,递到沈清沅面前:“你的膝盖流血了,先用这个擦擦吧。”

沈清沅看着那块帕子。

帕子是白色的,上面绣着一朵小小的兰草,针脚很细,一看就是上好的绣品。

她犹豫了一下,还是没敢接。她知道,在这乱世里,没有平白无故的好心。

男人见她不接,也没勉强,只是把帕子放在旁边的石头上。他又看了眼沈清沅怀里的铜绣绷,眉头微微皱了一下,像是想起了什么,却没再多问。

他转身走到庙的另一角,找了个相对干净的地方坐下,然后闭上眼睛,像是在休息,又像是在思考什么。

沈清沅看着他的背影,心里稍微松了点气。她走到男人对面的角落里,坐下。怀里的布包和铜绣绷还紧紧地抱着,她不敢放松警惕。

雨还在下,庙里很静,只有雨声和风吹过屋顶破洞的声音。

沈清沅靠在冰冷的墙壁上,觉得又冷又累。她想起了父母,想起了老嬷,想起了锦绣坊里的绣女们,不知道自己以后该去哪里,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躲过张万堂的追捕。

就在这时,她突然听到男人开口了,“你叫什么名字?”

沈清沅愣了一下,犹豫了片刻,还是小声回答:“沈清沅。”

男人 “嗯” 了一声,没再追问。

庙里又恢复了安静。

沈清沅靠在墙上,渐渐觉得眼皮越来越重。

她实在是太累了,连日来的担惊受怕,加上今夜的奔波,让她几乎撑不住了。她闭上眼睛,不知不觉就睡着了。

在她睡着之前,她似乎听到男人又说了一句话,声音很轻,像是在自言自语,“沈家…… 双面绣……”

只是她已经来不及细想,就坠入了梦乡。梦里,她又回到了小时候,母亲坐在窗前绣双面绣,父亲在旁边看书,阳光落在他们身上,暖得像春天的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