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绣春照阙千 > 第35章 书生

绣春照阙千 第35章 书生

作者:浅陌花开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15 01:32:20 来源:文学城

第三十五章书生

京城西郊,如意工坊。

“织布?”

宋迎秋正捧着账册核对近日收支,被姐姐宋咏春叫到一旁,“好好的,怎么又想起来要织布了?后边仓库里堆着前日刚运来的布料,零头都没用完呢。”

宋咏春笑盈盈道:“是小千送口信来,特意吩咐的,娘已经让今夏去张罗了,说不准下午就能把纺车架好,我回头还得分几个人过去。”

听到是弟弟唐阙千的主意,宋迎秋便不反对了,只有些好奇,“他想要什么样儿的布啊?市面上没有嘛?还用自己织?布行张老板给的价格很实惠呢。”

“纱布,说是市面上的不合心意,想让自家工坊试做一些,具体要求写纸上了,等会儿你自去娘那里看吧。”宋咏春道:“刚好,我还想着娘子们天天盯着口罩缝,也累眼睛,打算让她们再做点其他事,轮换着来,这下好了,既能让她们换换手艺,不至于太单调,也可以让眼睛休息,免得一个个干上几年都成瞎子了。”

宋迎秋听了,微微点头,笑道:“姐姐考虑得周全,我这就去娘那儿看看,小千到底写了什么稀奇要求。”

姐妹俩去找宋娘子,宋今夏则带着人,拎着吃食去了离这儿不远的木场——“福来工坊”。

还未靠近,远远就听见徐玮徐总旗在骂骂咧咧的不知道跟谁生气,宋今夏遮嘴轻笑,等那边声音低些了,才甜甜的喊了一声:“徐大哥——”

徐玮顿时消音,手忙脚乱的整理自己的着装。

“二……二姑娘,你怎么来了?”

那模样,活像做了什么亏心事被逮了个正着,与方才骂骂咧咧的样子判若两人。

宋今夏走近了,反而客气起来,“见过徐大人、宁大人。”

“诶,啊,姑娘免、免礼,无需行礼,呃,客气,太客气了。”徐玮险些连话都不会说了,被实在看不下去的宁继昌推了一把才忙不迭地回礼,“不知姑娘前来,所为何事?”

宋今夏抿嘴一笑,将手中食盒递上,“今日工坊做了些点心,娘让我给各位送来,权当慰劳大家辛苦劳作。”

徐玮接过食盒时手指微颤,险些打翻,宁继昌在旁暗笑,却见宋今夏目光扫过场中堆放的木料,“徐大哥,这批木材可还够用?若我临时想要间大房子,可有余?”

“够、够用!”徐玮挺直腰板,“木料一直在往这边送,便是姑娘要十座‘如意工坊’也使得!”

话音未落,场中突然传来“轰隆”一声巨响,两人转头望去,只见刚搭好的木架塌了半边,几个工匠正手忙脚乱地扶正。

宋今夏笑道:“徐大人今日火气大,原是这木架不听话呢。”

徐玮老脸一红,“让二姑娘见笑了,定是那帮小子手笨!”

他转身便要喝骂,却被宋今夏拦住,“徐大人莫急,建房如绣花,急不得的,我有正事和您说呢。”

听宋家二娘子说要一间大房子充当织布间,徐玮二话没说就让工头吴不顺去选合适的木板房,并安排人稍后送去,连宋今夏准备下山去买的纺车也全都包揽了。

“姑娘不用四处张罗了,我们这里木匠多,肯定有人做过那织布用的纺车,你要多少?我让他们准备准备。”徐玮道。

宋今夏报了个数,徐玮拍着胸脯表示没问题,最晚明日傍晚给她们送过去,两人又闲聊了几句,宋二娘子才告辞,临走时,极为迅速的丢了一样东西给他,然后红着脸跑走了。

宁继昌见状,作势要抢,徐玮眼疾手快的躲开了,“去去去!监你的工去!”

“徐兄,我就看一眼,二姑娘给你什么了?是荷包不?”

徐玮宝贝似的将那物什往怀里一揣,瞪了眼宁继昌,“才不是!少在这儿起哄!”

宁继昌哪肯罢休,缠着徐玮非要看看,徐玮被他缠得没法,左右看了看,见周围人都散开了在忙自己的事儿,没人注意他们,这才小心翼翼地将那物什从怀里掏了出来。

却是个精致的香囊,上面绣着几朵淡雅的小花,针脚细密,一看就是出自心灵手巧之人之手。

宁继昌一脸“你有福了”的表情,“好香!二姑娘这手艺,真是没话说,徐兄,你……”

徐玮耳根泛红,忙又将香囊收了回去,“去你的!少在这儿乱说,二姑娘不过是看在我帮忙的份儿上,送个香囊以表谢意罢了。”

宁继昌却道:“哟哟哟,那怎么不送我啊啧啧啧,我看啊,人家二姑娘八成是对你有意,徐兄,你可得把握住机会啊~”

徐玮被他说得心头一荡,随即又摇了摇头,“别瞎说,二姑娘她爹虽然进去了,但是弟弟又得了指挥使的青眼,我哪能高攀得起?”

宁继昌拍拍他的肩膀,笑道:“徐兄莫要妄自菲薄,先不说她娘被赶出家门后,带着她们三姐妹改姓,跟唐家人彻底断了干系。单说她弟弟,那唐阙千即使能脱罪又怎样?还能自己跑去当户部侍郎不成?听李大人话里的意思,这辈子能从诏狱出来,安安稳稳的过日子就该烧高香了,哪有什么前途?算起来还是她高攀了你呢。”

徐玮闻言,心中虽有几分意动,却还是皱眉道:“继昌,莫要如此议论他人,唐小公子心怀大志,日后必有作为。二姑娘冰清玉洁,温柔贤淑,岂是我们可以随意评说的?”

宁继昌见他如此认真,也收起了玩笑之色,道:“徐兄所言极是,是我失言了,不过,徐兄,你当真对二姑娘无意?”

徐玮沉默片刻,叹了口气道:“不瞒你说,二姑娘蕙质兰心,我自是心动,只是,我徐玮不过一介武夫,恐难给她幸福。”

宁继昌闻言,哈哈一笑,“徐兄此言差矣,二姑娘若是看重这些,便不会送你香囊了,依我看,你二人倒是般配得很。”

徐玮被他一说,心中也活泛起来,两人又闲聊几句,才回到工坊里。

自第一座木屋送进宫后,永明帝便对这活动木板房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下令让陆启渊尽可能的多造些样式出来,以供日后兵部、工部选用。

陆启渊没怠慢,将造房子的事交给了手下千户郑鸿飞,郑鸿飞亦明白自家大人的意思,想也没想就找来了百户李达,将这差事交托下去。

李达却不像同僚王敏那样,隐藏身份来当这个木工坊的掌柜,而是大大方方地直接亮相,生怕别人不知道这工坊是属于他们锦衣卫的,更有意无意的向做工的工匠们暗示,那天天让他们吃得好喝得好睡得好的“贵人”是谁。

这都是唐阙千的意思,李达也同陶咏一样,不明白小鱼儿为何要在这些人中为陛下刷声望,但他并未敷衍对待,反而执行的相当利索。

两座工坊刚开始并不被人看好,因为在乱葬岗附近,许多人都觉得晦气,如果不是实在走投无路了,真没人想来,哪怕工匠和女娘们回去后同周围人说这里待遇极好,大多数人也只会认为是他们在背地里做一些和死人有关的活计,所以才吃的好些罢了。

可随着时间推移,一些走投无路的人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来了之后,就彻底改变了看法。

这里不仅每日三餐管饱,晚上还有干净的床铺可以休息,比起之前风餐露宿、食不果腹的日子,简直像天堂一般,就算真的建在乱葬岗上,他们这些大活人火气旺,也不害怕,更何况还离着那地儿远着呢。

慢慢地,来的人越来越多,徐玮和宁继昌甚至在排队报名的人里看到几名穷书生。

当然,他们没穿一般学子喜欢的襕衫和儒巾,那打扮……怎么说呢,算了,不说了,给人家留点面子,只能说换身衣服就想逃过锦衣卫的火眼金睛,怎么可能?

看在几人勇气可嘉的份儿上,徐、宁二人才没当面笑出声。

后来单独把他们请出去,才知道,这几人之所以跑这里来碰运气,只是因为嘴馋了。

“小生原先是住庙里的,听后院做活的刘木匠说……说他同乡隔三岔五的让人往家里送鸡腿、送肉干……小生实在是、是……”一位姓颜的书生涨红了脸,头也低得几乎要贴到地上,“小生实在是馋得紧,又、又拉不下脸去偷去抢,听闻此处有肉吃,便厚着脸皮来了,想看看有没有什么我能做的活……”

“我们不缺账房先生,也用不着你们抄文书画图样,不过刚好需要几个识文断字的。”脾气相对较好的宁继昌说道:“上官下了命令,要在这里给那些做工的人开个‘扫盲班’,每天收工后,用过晚膳,让他们学一个时辰,你们可愿教?”

几人相互对视一眼,那姓颜的书生被推出来做代表,“自是愿意,工坊善待百姓,想来也不会亏待我们,只是不知需要我们教些什么?实不相瞒,吾等虽有些学问,但实在不会教人,不然也不至于找不着出路,住到寺庙里去。”

他们这种外地来的穷书生,盘缠花完后大多只能靠写话本维持生计。有些写得好的,或许还能得些赏银,可更多的则是石沉大海,连个回音都没有。

教小孩认字吧,普通人家不需要,也请不起。大户人家没门路,人家家里外出采买的仆从都不把他们放眼里。

这里可是京城,最不缺的就是读书人。

甚至连路边支个摊子,帮人代写书信,都鲜少有人问津。

偶尔有那么一两个,给的银钱也少得可怜,别说吃肉了,想吃顿饱饭都难,他们还要省下钱买笔墨纸砚呢。

石墨笔虽好,却不能拿来考试,偶尔写篇文章,想请名师指点,还是得用毛笔沾了墨规规矩矩写出来才算尊重,不然这篇文章的下场大概率不是出现在某位大人的桌案上,而是茅厕里。

现下,他们几人实在是天天窝在庙里吃素粥、吃硬面饼子吃的快吐了,才鼓起勇气跑来西郊。

原先想着不暴露身份,寻些轻便的活计,毕竟是读书人,传出去和流氓贱籍抢饭吃不光彩,可既然被认出来,也就不装了,只想请二位总旗别四处宣扬就好。

没想到,对方竟然告知他们,不但愿意收下他们,让他们有份体面的工作,还要给他们辟个安静院子让他们白天安心读书,准备来年的科考。

天、天底下竟还有这种好事?!莫不是饿过头了,脑袋发晕,在做白日梦?!

“先教他们会写自己的名字,能看懂简单的契书即可,”宁总旗说道:“后续再教什么,看上边安排,我家大人说过,这事有人负责,不劳几位公子费心。”

“住宿全免,但要爱惜屋子,不可损坏,不然造价赔偿,实不相瞒,这些木屋将来是要给兵部用的,先借你们住几日而已,木材用得都是好料,万一烧了,怕是得把你们老家的祖屋赔进去,当然,我们也会安排人负责巡检,确保你们的安全。”

“另外,每日餐食同我们吃的一样,不想外出,就让书童拿着牌子来领,有什么忌口的提前说。教的好,每日还可再加一顿下午茶,至于月钱……放心,定会让诸位满意。”

以颜祁之为首的几名书生差点吓跪了,他们来之前觉得能吃一顿饱饭就已是天大的恩赐,谁能想到,不仅住宿问题解决了,竟还有月钱可拿?

众人皆愣在原地,半晌才回过神来,面面相觑,眼中满是难以置信。

“和章,这、这里边不会有什么……误会吧?”有人悄悄拉了拉颜书生的衣角。

嘴上说着“误会”,但其实是“阴谋”的代名词,身为读书人,本就跟锦衣卫有着天然的对立关系,要不是走投无路,也不会拉下脸来跑锦衣卫的地盘上讨这口饭吃。

可讨饭归讨饭,被正式聘用甚至住在这里就是另一回事儿了。

万一日后高中,吏部选官,跟锦衣卫亲近的人绝对是第一批被雪藏或派去偏远蛮荒之地的炮灰,在圈子里也会被打上鹰犬爪牙的走狗等烙印,可能一辈子都无法翻身了。

想到这儿,众人心中皆是沉甸甸的,原本的欣喜和激动也淡了几分。

颜祁之皱眉,另一名书生思考半响,开口道:“诸位,依我看,咱们还是得谨慎些,这锦衣卫的差事,怕不是那么好当的。”

其他书生听了,也纷纷点头附和,一时间,气氛变得凝重起来。

徐玮和宁继昌对视一眼,相互看到了对方眼中的不屑与轻视。

瞧这些酸儒的穷逼样儿,当自己是块宝不成

也不看看自己什么境地,还端着读书人的架子,也不嫌累得慌。

要不是上边发话,若有读书人来投,优先照顾他们,这教书的活儿,自有他们锦衣卫包揽。李大人说了,又不指望那些工匠们去参加科考,会认识几个大字即可,搞不好他们教的比这些酸儒还好呢,至少不会教出榆木脑袋来。

两人并不催促,当看猴戏一般在旁看他们争执。

没多久,书生便分成了两派,一派主张接受锦衣卫的安排,毕竟现在形势所迫,能有个差事养家糊口已是不错;另一派则坚决反对,认为与锦衣卫扯上关系会玷污读书人的清名,日后即便高中也难有作为。

双方争执不下,后来还是宁继昌出面,说天色不早,该用午膳了,反正现在他们回去肯定是赶不上饭点了,不如先用膳?等用完膳再接着吵……呸,接着辩,辩论还是辩经随他们的便。

众人一想,确实是这样,庙里每日只提供两餐,并且讲究过午不食,他们现在不吃点东西,就得饿到明天早上了。

就算有人心里打定主意不会留下,也抵不过腹中饥饿带来的动摇——中午给吃肉不?

于是,原本反对声最激烈的几个书生也渐渐沉默了下来,不再言语。

宁继昌见状,嘴角微微上扬,“那诸位就随我来吧,我们这边统一在‘食堂’用膳。”

徐玮暗自翻了个白眼,要不是今日心情好,怎么也得呛这帮酸儒几句,摸摸怀里的香囊,忍了。

来到食堂,颜祁之等人脸上露出惊讶与错愕的表情。

知道的,这里是工坊匠人用膳的地方,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到了哪家酒楼呢。

宽敞明亮不说,桌椅板凳也摆放的整整齐齐,餐具归纳在一处,工匠们排着队取用。

前方空地居然架着三口大锅,每个锅里的菜品都不一样,大伙儿喜欢吃什么就停下要一勺,可以单要一种,也可以好几样混起来,不讲究,最后选自己喜欢的主食,再端走一碗汤。

“居然是鸡腿?!”书生甲的眼珠子几乎要瞪出来,“还有猪肉粉条炖白菜?唯一的素菜是烧茄子?我是不是眼花了?”

“白馒头?那边是白面馒头?我在惠安寺才能吃上豆面做的馒头,其他几处都是粗面杂粮做的面疙瘩。”书生乙口水都快流下来了。

“豆腐蛋花汤……”书生丙捂着咕噜噜直叫的肚子,有些怨念,“好大的蛋花……”

徐、宁二人并未点明他们的身份,让他们站在来应聘的队伍里,等工匠们打完饭了便轮到他们了。

说辞也一样,反正下山也赶不上饭点了,不如就留在这里,吃完饭再走,过意不去的等会儿帮忙收拾东西即可。

还有这种好事?没招上也让人吃饱饭?

排颜祁之前边的后生小小声和旁人说:“别多想,就能吃这么一次,大人们眼睛亮着呢,哪会真让咱们天天来这儿吃白食,不过是告诉大伙儿,想留下,就亮出真本事,自有好吃好喝供应着。不想出力气,耍滑头的,可得足足挨上十鞭子再被赶出去。”

“你怎么知道啊?”

“我家邻居,有名的泼皮,前几日就是让他爹背回来的,闹事也不看地方,活该被抽的下不了床。”

“旁边那些木屋是给谁住的?我看外边晾的衣服不像是那几位大人的……”

“自然是给做工的人住的,你有本事留下,你也能住进去。”

“真的假的……”

“不信你问那些坐着吃饭的,顺便和你们说一声,仔细看,大人们都还没吃呢。”

“人家吃过了吧?也不知道吃的啥。”

“平头百姓都吃这么好了,总旗大人怎么也得啃只烧鹅吧?”

“呵~你们就等着瞧吧,保准一会儿吓得都不敢吱声。”

颜祁之听了有些好奇,这人话里的意思莫不是说两位总旗大人的伙食还不如他们?

轮到自己这群书生的时候,掌勺大厨也没特意关照或者刁难,依旧是满满的来上一勺,或是夹一只鸡腿放他们碗里。

食堂空间大,所有人都坐下也绰绰有余,等这些新来的也端上碗,准备开始吃饭的时候,那些带刀持枪的小兵才和他们的上官开始排队。

看到这一幕,颜祁之等人全都傻眼了。

尤其是亲眼见到徐、宁两位总旗大人排在最后,端起铁锅倒汤底的时候,更是惊得无法言语。

这他奶奶的,还是锦衣卫大官么?你们杀人不眨眼时的气度呢?你们蛮横不讲理时的威风呢?

都哪去了?

平日里见着他们这些小人物,哪个不是鼻孔朝天、盛气凌人?如今倒好,与他们这些平头百姓一同排队打饭就算了,还排在后边,没半点架子,甚至脸上没半分不耐烦的表情,这还是他们印象中那高高在上的锦衣卫么?

一时间,众人皆面面相觑,心中满是错愕与不解。

“徐大人,够不够吃啊?早上还剩俩包子你要不?”掌勺大厨竟不是讨好的端出什么大鱼大肉,而是在用冷包子打发人。

“徐大人胃不好,得吃热乎的,我这里多个馒头,徐大人,接着。”工匠里,有位三指老者,捏起桌上的馒头就往那边扔。

徐玮接住,顺势塞进嘴里,“谢了。”

然后,端着餐盘坐到自己亲兵的那一桌,老者也坐下,继续喝自己的汤,仿佛方才那一幕不过是寻常日子里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一件小事。

颜祁之感觉自己的眼角在抽,他低头匆匆吃了两口,忍不住看向旁边,自己的同乡好友也恰好看过来,两人心照不宣的又看向徐玮和工匠们,见那些人脸上并无异色。

这真不是在演戏?

午膳过后,工匠们回屋休息,新来的负责打扫卫生,最少要歇半个时辰以后才会重新开工。

“你们可以趴这里休息,也能去后边上茅厕,但不准乱跑乱逛,若被我发现谁不守规矩,就别怪爷爷不跟你们客气了。”

徐玮咽下嘴里的馒头,目光扫过在场众人,声音虽不算严厉,却自有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新来的工匠们连忙点头,表示会遵守规矩,还未被正式招进来的也不敢放肆,一时间,工坊内安静了下来,只余下此起彼伏的呼噜声。

陆府

唐阙千戴着小眼镜从一堆文书中冒出头来,接过陶咏递上的条子。

“真有人愿意留下?不是你们绑来凑数的吧?”

陶咏没好气道:“哥哥我辛辛苦苦找人去庙里搞宣传,在那帮书生耳旁煽风点火,你居然还质疑我?”

唐阙千嘿嘿一笑,“这不是您任务完成的太过圆满,我倍感惊讶嘛~”

陶咏又翻了个白眼,才道:“剩下三个,分别是来自安阳的沈效友、来自太原的颜祁之和林九安,身家清白,祖上三代没犯过事,为人……不那么迂腐。”

“都是北地的?”唐阙千问道:“他们可知,一旦被正式聘用,以后身上可就打上北镇抚司的烙印了,无论是官途还是人生轨迹,都将与锦衣卫紧密相连,再难脱身?”

就算日后想“洗白”也没机会了,在旁人眼中,他们就是异类,即便自身并无恶行,也会被无形孤立,很难再被当作普通生员去对待。

陶咏点了点头,凑近了些,压低声音道:“沈效友是安阳沈家的旁支,本不算大富大贵,但也衣食无忧,可惜,家乡发大水的时候将家里几亩薄田都淹了,房子也冲毁大半,本家不但不出手帮扶,还趁机侵吞了他们家仅剩的那点产业,我看他从知道工坊背靠锦衣卫时就想来投奔了,也是他鼓动其他几人来碰运气的,不过今日一直是颜祁之在说话,他躲后边,除了最后决定留下来,几乎没吭过声。”

哟~有意思~

唐小鱼儿挑眉,“这人更适合放在暗处啊,摆明面上浪费了。”

“我也这么觉得,是个人才。”陶咏道。

“那颜祁之又如何?”

“族里有人做过县令,他爹是个秀才,算书香世家吧,但是一直挺穷的。去年爹没了,老娘也重病缠身,花了一大笔银子,后来把家里能卖的都卖了,才凑够来京城的盘缠。”陶咏觉得这就是一普通书生,实在没什么可说的,便接着讲下一位,“林九安是他同乡,文章不如他,家资和他半斤八两,不过这人心思活,暗地里搞些低买高卖的小买卖,可惜本钱少,没人脉,胆子也不够大,赚不了多少钱,勉强够维持他二人温饱。”

听起来也不错,于是最后拍板,让颜祁之和林九安负责教人识字,沈效友另作安排,那就不是唐阙千能管的了。

晚上陆启渊回来时,手上拿着工部尚书托他转交的驴皮垫片。

“贺大人明日要来?”

唐小鱼儿对这位忘年交的感官不错,先前看不见也就算了,现在说什么也要好好瞧瞧对方的模样。

不想,陆启渊却突发奇想,要他继续装瞎子。

啊咧?

这又是要唱哪一出?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5章 书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