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本能?
陆启渊有客人,唐小泥鳅自觉回避,除了刚穿越时认识的李达、魏清轩,也就贺维爵、郑银子等人知道他住在这里,平日里拜访陆府的主要还是这座宅院主人的同僚与下属。
要么是来商议朝中要务,要么是来汇报工作,偶尔还有几位拿着书信捧着金银求办事找门路的,反正没一个闲人。
唐阙千对这种场合向来是避之不及,有多远躲多远,生怕跑慢了听到什么不该听的。
那些朝堂纷争、权力博弈,跟他一个六百年后穿越过来的小透明有什么关系?
只要抱紧陆大人的大腿,心血来潮提供些新奇的小玩意儿,确保自己生活质量不会下降就行了。
然而,所谓怕什么,来什么。
彼时,外出归来的陶小旗正接替陆启渊守着他,跟他唠嗑。
“鱼儿,我发现你不是一般的挑嘴,饼子、粽子偏咸口,豆腐脑、点心和奶茶却一定要甜的,但是早上喝牛乳的时候又不让放糖,口味换得比翻书还快。”
“有么?”唐阙千装傻,“大概属鱼的都是杂食动物吧。”
其实内心里,他猜可能和原身有关。
自己是个糖粉爱好者,嗜甜如命,那喜欢吃咸粽子、咸芝麻饼的应该是这具身体残留的记忆触发的本能。
唐阙千住到陆府以后,陶咏暗地里将宋娘子接来和他见了一面,两人聊了许多,虽然宋娘子哭哭啼啼的,有些话听不清,但唐阙千还是了解到,在“自己”快饿死的时候,就是靠宋娘子和烧火婆子投喂的硬饼撑下来的,当然,也有过节时的咸粽子。
因为家里穷,宋娘子没钱包肉或者蛋黄,只能化开粗盐,蒸一笼最简单不过的盐水粽,但那也是原身难得一尝的美味了,是他最深刻的记忆之一。
唐阙千甚至怀疑这份记忆影响了自己,因为当初魏清轩拿给他那枚红枣粽子的时候,他第一反应居然不是“好饿、好想吃”,而是“可惜了,为什么不是咸的”。
这是在他过去二十二年后世生活里,完全没有发生过的事。
他那个年代,网购发达,别说传统的甜粽子、咸粽子,就是水果粽、巧克力粽等稀奇古怪的口味也层出不穷,唐阙千不喜欢黏糊糊的东西,粽子和茶叶一样,到他嘴里都一个味儿,过完节就不会再碰,自然也不会想念。
可与宋娘子见面的那天,当他听到这个小插曲的时候,竟鬼使神差的说了这么一句话:“二娘,我想吃你包的咸水粽。”
仿佛一个放不下的执念,让他惦念了许久,现在终于可以表达出来了。
后来,宋娘子就时不时送来咸粽子和咸饼子,直到市面上买不到粽叶,又换了荷叶来包,再后来,手里有了钱,也可能是陆启渊特意吩咐过,粽子里包了馅料,饼子也撒了芝麻,成为他的日常伙食之一。
唐阙千曾专门留意过,认真品尝的话,他其实对这两样食物并没有特别的喜好,全当自己在吃饭团和普通烧饼。
可当他放空思想的时候,这具身体则会表现出不一样的渴望,简直可以用狼吞虎咽来形容。
“鱼儿、鱼儿,想什么呢?”
肩膀被人轻拍,唐阙千回神,“怎么了?”
“大人传话过来,问你见不见?”陶咏显然已经问过不止一次,说得有点急,“国子监司业宁大人登门拜访,对陆大人前几日奏章里提及的东西感兴趣,想见见那设计出‘课程表’和‘考卷’的人,你……”
“不见可以么?”
唐阙千几乎是立刻就想拒绝,“陶哥,你也知道,我字都认不全,哪敢在宁大人这样的学问大家面前班门弄斧?”
陶咏气笑了,“我看你设计考题的时候挺开心啊,生怕哥哥们能考过似的,还整了个‘阅读理解’出来,我们平时都不敢乱猜上官心思,你倒好,让我们写考卷里。”
唐泥鳅尬笑,“我那不是……不是为了、为了让大伙儿多动脑,多用心,更好的理解上意才好办事嘛~”
陶咏翻了个白眼,“我看你就是故意想我们难受、不好过,乐在其中!”
“呵呵~”
唐阙千还想推辞,然而,陶咏并不想让他蒙混过关,揉揉他的鱼脑壳,说道:“陆大人特意交代,宁大人是带着诚意来的,他为人和善,品性高洁,是难得的正人君子,在朝堂上人缘也不错,与他交好你不亏。”
“这……”
唐阙千知道陶咏说得没错,而且也相信陆启渊,连锦衣卫指挥使都能夸一声“好”的人,能差到哪里去呢?
但不知为何,心里总是毛毛的,听见这个名字的时候就感觉很不舒服。
难道又跟“原身”有关?
按说他同一品大员贺维爵都能处成忘年交,敢在披着马甲的永明帝面前装模作样,实不该对一个听都没听过的司业有所顾忌。
可这股莫名的排斥感却挥之不去,就像冥冥中有个声音在提醒他离这个人远一点。
他犹豫着,手指无意识地抠着衣角,脑子里飞速盘算该找个什么理由才能既不驳了陆启渊的面子,又能顺理成章地躲掉这次会面。
“陶哥,我在你们面前疯惯了,那种开口闭口‘之乎者也’的人我实在不会应付,”他苦着脸可怜兮兮道:“宁大人那样的人物,想必以前见的都是谈吐不凡、胸有丘壑的大才子,我这副样子,去了岂不是给陆大人丢脸?”
陶咏却不吃他这套,抱着胳膊好整以暇地看着他:“放心,大人早就想到了,他说你这性子最是真性情,比起那些只会掉书袋的酸儒有趣多了。宁司业虽然看着严肃,实则最欣赏有灵气的年轻人,你只管放开了去,就算说错话也无妨,有大人在呢。”
看来这人还不得不见了?
唐阙千很无奈,“那我换身衣服?”
“早给你准备好了。”说完,便拉着他到屏风后边帮他更衣。
等待了近两盏茶的功夫,唐阙千才出现在会客的东厢房院外,又磨蹭了好一会儿,才在陶咏的帮扶下走到两人面前。
“陆大人?”
陆启渊应了一声,有些疑惑,自家小鱼儿什么时候变斯文了?平日里跟只泼猴似的,就算眼瞎看不见也喜欢火急火燎的到处撒欢,仗着身边的陶小旗武功高,根本不怕自己磕了碰了,哪有今日这般拘谨?
唐阙千确定他的位置后,小心翼翼走过来,站在他身旁,因为看不见,还悄悄拉住了他的衣袖。
陆启渊更不解了,他顺着那轻轻的拉扯力道侧过脸,只见少年低垂着眼眸,长长的睫毛在眼下投出一小片阴影,显得比往日少了几分跳脱,多了几分惹人怜爱的乖巧。
事出反常必有妖,陆启渊不动声色,轻拍少年后背,像是无声的安抚与支持,“阿千,这位是国子监司业宁明秋宁大人,快见过宁大人。”
“草民唐阙千,见过宁大人。”声音小到几乎听不见。
宁明秋将这一幕看在眼里,背在身后的手紧了紧,唇边微不可察地漾起一抹笑意,开口时却语气淡然:“陆大人,这位便是唐小友?”
陆启渊点头,目光落在唐阙千身上时不自觉柔和几分:“正是。他有些怕生,宁大人见笑了。”
“无妨。”宁明秋道:“子业突然造访,没提前打声招呼,原是我唐突了。唐小友是璞玉之才,无需在意这些虚礼。”
唐阙千感到对方的视线落在自己脸上,那目光并不锐利,却带着一种审视的意味,让他浑身不自在。
“我在祭酒那里见到陛下送来的考卷,听闻是唐小友设计的?卷子上题目新颖,看似简单,实则考察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比之以往的死记硬背,不知高明了多少,字里行间透着一股不同于寻常的灵气与锐气,当时便觉此人才思不凡,今日一见,果然是年少有为。”
唐阙千不知该如何应答,便低着头,扯了扯陆启渊的衣袖,而他家陆大人也不负众望的开始打圆场。
“宁大人谬赞。阿千不过是一时兴起,胡乱捣鼓出来的,能入宁大人的眼,已是他的福气。”顿了顿,话锋一转,“宁大人今日登门,只是为了见见他?”
宁明秋正色道:“是,子业想向唐小友请教一二,不知小友设计这考卷时,是如何构思的,以往的考卷多局限于解题、破题、承题等形式,而这份考卷却跳出了固有的框架,让人眼前为之一亮。若能知晓其中的思路,或许对往后的科举取士改革有所启发。”
唐阙千听了这话,心里咯噔一下。
来了来了,该来的还是来了!他哪里知道为什么六百年后要这么考?当时不过是觉得好玩,想折腾折腾工坊里即将招收的孩子们罢了,怕他们精力旺盛,给大人添乱。
现在被宁明秋这么一问,总不能说自己是闲得无聊,没事找事吧?
唐阙千脑子飞速转动,试图想出一个合理的解释,可越着急,脑子里越是一片空白,连句完整的话都说不出来。
就在这时,陆启渊又开口了:“宁大人有所不知,阿千不识字,却对整人看别人出糗有极大的兴趣。他设计这些题目的初衷,不过是因为我总在他耳边说锦衣卫这好那好,选人时更是严格挑选、精益求精,他便想着为难一下本使手下弟兄。孩子心性,倒没想到能让宁大人觉得对科举改革有所启发,实是愧不敢当。”
“这样啊……”
宁明秋深深看了唐阙千一眼,忽然笑道:“我还以为这样‘跨时代’的东西,是唐小友经过深思熟虑才设计出来的,没想到竟藏着这般孩子气的缘由,倒也有趣。”
跨时代?
唐阙千惊讶的睁大了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