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绣春台 > 第6章 生悲

绣春台 第6章 生悲

作者:廿爻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5-29 05:14:11 来源:文学城

又是一日晨。

夫君同母亲不在家中,绣娘似乎轻快了不少。

她昨夜睡得极早,可做的绣活却比往日还多些。

绣娘将几匹绣仔细地折好,置入编筐。

小山似的绣布缓缓坍瘪,现出缕鸦色的布绸。

绣娘扫了眼,伸手将其取出。

是那日萧公子交与她的荷包,沉甸甸的。

只那之后家中琐事冗杂,她竟一直未腾出空来存好。

这会时间充裕,绣娘索性决定一齐将夫君的脩金理好,以便日后拿取。

只是数着数着,绣娘面色却愈发惨白。

黑色的荷包中,最上覆着的确为铜钱不假,可绣娘却拣出了足足上百枚不止。

但那荷包底处依旧满当当的。

绣娘好奇的捻出一粒沉底的碎银。

可才取出一瞧,她却不由倒吸了口凉气。

那哪是什么碎银?分明就是粒金子。

她匆匆拢合了荷包。

心跳若擂鼓,待好不容易平复下来,绣娘才又将拣出的几百枚铜钱放了回去。

…萧公子,果然不是一般人。

绣娘垂眸,小心地又将这几日新赚的银钱收至新绣的荷包。

这几日挣来的钱,已足以凑齐夫君的脩金。

至于萧公子的那只荷包…

绣娘将绣匹收好,又把那只鸦色的荷包仔细压在了绣中。

她猜,大抵是萧公子粗心…给拿错了。

待会送绣的时候,便一并还回去吧。

*

绣娘煮了两份素面。

一份送与萧公子,做日前其出手相救助的谢礼。

至于另一份…

绣娘看向手中那枚新绣的荷包,沉甸甸,装得是夫君所需的脩金。

她想起那日刘大娘的话。

刘大娘劝她,应多与夫君去镇上瞧瞧。

绣娘想,确有些道理。

她终日枯守家中,痴痴盼着夫君归来。

而夫君每日亦如行尸走肉般踏进家门,同她敷衍几句,便木然用饭、入眠。

按部就班的生活,早已冲散了彼此之间的感情。

从前,夫君虽吃不得苦,却愿为她吊一顶高高的秋千。

她也不必忧心、忙碌。

累的时候,只需躲进夫君温暖的怀中。

但不知从何时起,她们似乎便再也回不到从前。

可绣娘迟钝,竟现下才有所发觉。

所以绣娘想,她应当去做些什么。

但她能做的,或许只有为远在书塾的夫君筹措束脩,按时送去。

以及…为他煮一份滋味平淡的素面。

思绪沉重,绣娘垂首,缓步走往萧公子住处。

不远处的线铺未开,但隐约透出许话音,绣娘未听清。

她叩响了面前的木门。

没有回应。

线铺处,又传来几道低低的交谈。

“要我说,那男人真就不是个东西!”

铺里,刘大娘恨恨骂道。

于对侧坐的是她女儿,也是镇上茶肆的老板,刘嫣嫣。

刘嫣嫣嗑了口瓜子,道:“可不,吃绣儿姐用绣儿姐,得了提拔呀,第一个就踹了绣儿姐!”

说着,她忍不住翻了个大白眼。

“镇上也尽是些傻的,竟还管那般禽兽称作什么…清隽书生?”

刘大娘叹了声,却叮嘱她,“绣儿午时来乡里送绣,你可千万别说漏了嘴。”

刘嫣嫣当即瞪圆了眼睛,“还不告诉绣儿姐!看着她被当猴耍?”

刘大娘斥她:“你绣儿姐日日忙成什么样?你说了痛快,可她能承受的住吗?”

刘嫣嫣想起绣娘那副弱不禁风的模样,啧了声,便也不再还嘴。

屋外,绣娘听得不真切,只觉刘大娘家中一贯热闹。

她正出着神,欲抬手再敲几下时,面前木门却忽地被拉开。

男人身形高大,这会立于门内,拢下的影将绣娘罩了个严严实实。

绣娘抬眸,对上那双极锐的眼,身子不经意缩了下。

她回过神,忙将怀中抱着的饭箩同衾单一并递去。

“萧公子,这是您的绣…和谢礼。”

绣娘说的小心翼翼,生怕他会嫌弃。

他似乎才睡醒,鸦发披散,偶有几处翘起,眉眼间也多了几分倦意。

可惜面上依旧覆着冷巾。

想来方才他迟迟未开门,应是去戴面巾了。

萧珏将其接过,嗓音低哑,“多谢。”

只他说完,目光似乎扫过绣娘腰侧,眯紧了一瞬。

绣娘另只手,正拎着要送去给夫君的那份素面。

绣娘则以为萧珏是要关门,便又唤了他一声,“您等等。”

萧珏便站定在原地。

只瞧她蹲下身,将背上筐摘下,自其中取出只鸦色的荷包。

绣娘将其递给萧珏,“您上次给我的绣钱给多了…而且,这里面似乎还有您的贵重之物。”

她垂眸,悄悄的想。

足足一捧的碎金,都能去镇上购户不错的宅院了吧。

却还是又道:“里头装的东西我未动,您查查,若是没差,我便先走了。”

萧珏看了眼荷包,没接。

“你不要绣钱?”

绣娘望着他怀中的竹匣,摇了摇头。

“公子出手相救于我,一匹绣,便当还您的恩情。”

可她却有些心虚。

或许,她只是怕这位公子瞧不上自己煮的素面,以绣相抵,只是想换自己能安心。

萧珏似是沉吟片刻。

绣娘有些紧张。

下一秒,萧珏却只将她递来的手轻轻抵了回去。

绣娘愕然,却听他道:“你收着便是,送出去的东西,没有收回来的道理。”

男人眉眼疏淡,似在说件无关痛痒的事。

绣娘来不及开口,便听他又道:“我还有事忙,便不送了。”

说罢,面前木门竟已被掩合。

绣娘捧着那只荷包,愣愣站在原地。

*

对于这笔天降横财,绣娘不知该喜该忧。

她将荷包仔细地收入筐中,捧着饭箩,坐往前去镇上的渡船。

渡口的船夫瞧绣娘面生,心底好奇,但瞧着她又不似爱说话的模样,便只自顾自吆喝着船歌。

距绣娘上次来镇中,确已隔有足足两年。

这几年,随着朝廷愈加重视,这会儿绣娘沿湖远远地望去,镇上瞧着,却已较当初繁华太多。

两年前,绣娘曾随夫君一同来寻书塾。

虽已过去许久,但她依稀还记得该如何走。

沈知奕未来到此处时,便已是她二人曾经居住那处的童生。

可惜二人家底微薄,不足以支撑沈知奕去往更好的府学,最终只能屈居于乡中书塾。

沈家又是自京中流出的破落户,沈知奕从小锦衣玉食,受不得自己日后会沦为粗鄙的乡人,便一心专研于修习。

乡试每逢三年一举,上一次乡试时,沈知奕本就才入学一年不足,更遑论同京中国子监的优生争取名次。

明年,会是他第二次参试。

绣娘望着怀中的饭箩,有些出神。

她相信,沈知奕是能够出人头地的。

只是不知为何,心底总隐隐涌出丝不安。

离镇口愈近,这种感觉,好似就愈强烈。

绣娘摇了摇头,强迫自己不去多想。

登上渡口,一路沿着记忆中的方向摸索,绣娘隐约瞧见了那处书塾。

前门额匾好似刷了新漆,瞧着颇有朝气。

绣娘寻了位欲往里走的学子,问道:“姑娘,能问您下,可认得沈知奕公子吗?”

闻言,那姑娘上下打量她一眼,狐疑道:“怎么,你找沈公子有事?”

绣娘一噎,嗫嚅半晌才开口:“我…是沈公子的家人,来为他送些东西。”

虽已成婚,但绣娘今年也不过二十二岁。

她肤色极白,五官秀致,却穿得颇素,肩上还背了个破筐,瞧着便不似镇中人。

那姑娘打量她许久,嗤笑了声,“…倒是不知公子除去母亲外,竟还有其它家人。”

绣娘面色一白,咬了咬唇,没接话。

夫君平日忙碌,无暇同旁人提及她,是正常的。

见绣娘没甚反应,那姑娘似也觉得无趣,便道:“行了,跟我来吧。”

绣娘张了张唇,却见那姑娘已抬步走远,只得跟上前去。

她其实是想托人替她送给夫君的。

但这会左右已经跟了进来,绣娘便也不再多言。

书塾不大,学子也不算多,这会绣娘跟着姑娘一路穿行,已近乎抵至讲堂。

院中路旁花树恣意盛放,踏在石板路间,偶会踩着些许花泥。

两年前,绣娘随夫君来此入塾时,也正值春。

那年她还未做绣,夫君穿的还是自绣铺定做的春衫,绣娘依稀记得,是竹色。

夫君颀长的身形立在梨树下,因在等她,细碎的梨花落满了肩头。

见绣娘出来,便笑着,捻下一缕落花,别至她耳畔。

回想起那时,绣娘眼眶竟有些泛酸。

恰有风过,卷起阵花香,零零碎碎的花瓣飘落,连同绣娘的思绪一并被挟去。

待止息后,前头便见棵扬洒的梨树,树下立着两道影,隐隐绰绰,瞧不大清。

绣娘跟着姑娘步子,又往前走了些许。

梨树下,公子青衣婉约,身姿修长。

他墨发未束,只闲散于周身,同几缕被风携起的青丝交织在一起。

于他怀中,是一道极为明艳的、姝色的影。

少女抬眸,踮起脚尖,于公子鼻尖处蜻蜓点水般落下一吻。

公子眉眼含笑,撷下支花,轻别在少女耳畔,回以更深情的一吻。

前头带路的姑娘已见怪不怪。

沈公子日前得了提拔,即将赴往京师。以他的才能,想必用不了几年便能平步青云。

陈香茹本就与沈知奕互生情愫,近来陈里正也有意将女儿许配给沈公子,于同游眼中,二人早已是一对夫妻。

姑娘停下步子,抬手指去,“公子就在前头,树下那位便是…”

说着,她回眸,欲看向绣娘。

但尚未回过头来,却听见“咚”的一声闷响。

姑娘蹙眉望去,只瞧见绣娘正呆愣在原地,一双眸泛着红,本就了无血色的唇,这会儿也几近透明。

绣娘身形颤抖,只定定地望着花树下。

她手中捧着的饭箩不知何时已落到了地上。

素面掺着土,和成泥,碾入几许飘落的碎花,升腾起惨淡的雾气。

就像绣娘那颗被践踏于泥泞间的真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