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南风拂槛
晨光熹微,如同最细腻的金粉,透过苏州老宅庭院里那株百年石榴树的繁茂枝叶,温柔地洒落下来,在地面上印下斑驳摇曳的光影。昨夜一场微雨过后,空气格外清新湿润,弥漫着泥土、青草以及不远处角落里几盆茉莉散发的混合幽香。粉墙黛瓦围合出的一方小小天地里,时光的流速似乎都变得缓慢而粘稠。
院子一隅,沈伊颜端坐在她的绣绷前。那副巨大的绣绷已然完成使命,被妥善收起,此刻她面对的是一个小巧精致的绣架。晨光恰好以最佳角度照亮了绷紧的白色缎面。她微微倾身,脖颈弯出一个优美而专注的弧度,眼神凝定在指尖方寸之间。一枚细若毫芒的银针在她纤巧的手指间轻盈穿梭,拉起一道道肉眼几乎难以捕捉的彩色丝线痕迹。她的动作稳定、流畅,带着一种经年累月修炼而来的韵律感。
卿湫然就坐在她身旁不远处的一张藤编小凳上。他今天难得地没有穿着那些线条冷硬、风格严谨的工装或衬衫,而是换上了一件质地柔软的浅灰色羊绒衫,使他周身那种惯常的冷冽感淡化了不少,添了几分居家的温和。他修长的手指此刻没有触碰任何精密的仪器或冰冷的键盘,而是耐心地处理着一束极其纤细的彩色丝线。令人惊讶的是,他那双惯于进行微米级操作、稳定得能执行"太空微创手术"的手,在分丝劈线这种极需耐心和细致的事情上,竟也显得异常熟练和灵巧。他将一根丝线精准地劈成十六分之一甚至更细,动作有条不紊。他偶尔会抬眼看一看身旁全神贯注的沈伊颜,目光落在她微微颤动的睫毛和抿起的唇角,眼神深处便会掠过一丝难以察觉的柔光,如同平静湖面投入一颗微小的石子,荡开圈圈涟漪,旋即又恢复成一片沉静的深潭。
两人之间的那张老榆木小几上,放着两只白瓷盖碗。碗中是卿湫然一早起来泡好的碧螺春,此刻正氤氲着袅袅热气,茶香清雅,与院中的花草气息交融在一起。这是他渐渐融入她生活节奏的又一个微小证明。
沈伊颜正在完成的,是一幅名为《南风知我意》的新作。尺寸不大,却极为精巧。绣面上,一个穿着现代航天服的男子和一个身着传统苏绣旗袍的女子,正并肩坐在一道苏式园林典型的月亮门上。他们的姿态放松而亲近,仿佛刚结束一场愉快的交谈,正一同仰望着浩瀚的星空。而那片星空,其星图脉络来自卿湫然不久前成功修复的一颗高分辨率遥感卫星传回的最新测绘数据,是真实宇宙某个角落的精准映射。星辰用极细的银线、夜光丝和深浅不一的蓝紫色丝线绣成,深邃而璀璨。月亮门的轮廓用工笔般的滚针勾勒,圆润流畅,航天服的质感用掺了金属丝的线表现出冷峻的光泽,而绣娘旗袍的柔软则通过传统丝线的晕色完美体现。理性与感性,科技与艺术,过去与未来,在这小小的绣面上达成了奇妙而和谐的统一。
最后一针落下,是一个极其微小的"蹦针",恰到好处地点亮了北极星的核心。沈伊颜轻轻吁了一口气,一直紧绷的肩线微微放松下来。她没有立刻抬头,而是用指尖极轻地拂过绣面上并肩而坐的两个小人,嘴角不自觉地上扬,形成一个温暖而满足的弧度。
"完成了?"卿湫然的声音在一旁响起,低沉而温和。
"嗯。"沈伊颜这才抬起头,转向他,眼中带着完成作品后特有的亮光,"刚好收针。"
卿湫然放下手中理好的丝线,身体微微前倾,更仔细地端详那幅绣品。他的目光一如既往地带着分析性的审视,但充满了欣赏与一种近乎虔诚的认真。他看到了星图的精确,也看到了针法的灵动,更看到了那种将两者完美融合在一起的、独属于沈伊颜的创造力与情感温度。
"这次叫什么?"他问,声音里含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期待。
沈伊颜的指尖轻轻点过绣面下方一处预留的空白处,微微一笑,目光清亮地看着他:"就叫《南风知我意》。"
卿湫然闻言,微微一怔。这个名字像是一股暖流,瞬间涌入他的心田。他想起西北戈壁上那场关于金星与星河的对话,想起她曾说"理性与感性是宇宙的经纬",想起她在他最焦虑紧绷的时候,用她的方式教会他接纳动态的平衡。南风知意,吹梦西洲。她一直都知道,一直都用最温柔的方式懂得他的一切。
他沉默了片刻,眼底情绪翻涌,最终化为一片深邃的柔情。他放下手中所有的东西,伸出手,温热的手掌轻轻覆盖在她那只刚刚放下针、还带着些许凉意的手上。他的指腹有常年操作精密仪器留下的薄茧,摩擦着她的皮肤,带来一种粗粝而真实的触感。
"嗯,"他注视着她的眼睛,声音低沉而肯定,每个字都带着千钧的重量,"我知。"
简单的三个字,胜过千言万语。我知你意,知你心,知我们一路走来的不易与最终的契合。
沈伊颜的心尖猛地一颤,如同被最温柔的羽尖掠过。她反手握住他的手,指尖嵌入他的指缝,与他十指紧紧相扣。无需再多言语,一种深沉的、饱含理解与支持的暖流在他们交握的双手间无声传递。
空气中漂浮着细微的尘埃,在光柱里如同微型的星旋,缓慢舞动。茶香、花香、丝线的味道混合成一种令人安心的气息。
"下午顾工要来苏州分院做技术交流,"卿湫然摩挲着她的手背,忽然开口,语气恢复了平日里的平稳,却依旧带着暖意,"他点名说想尝尝你上次提过的桂花糖藕,还想看看你的工作室。"
沈伊颜眼中闪过惊喜:"顾工要來?太好了。我让知微帮我们留一份观前街最地道的那家。"
"嗯。"卿湫然点头,"他还说,上次我托他帮忙找的,关于古籍记载里传统织物防蛀处理方法的资料,有些眉目了,正好带过来给你参考。"
这又是一个他默默将她的事放在心上的例证。沈伊颜心中暖意更盛。
"对了,"她又想起一事,语气轻快起来,"小雨前几天不是一直在折腾那个短视频账号吗?她剪了一条我们之前修复那幅清末'百子图'缂丝屏风的过程视频,没想到反响特别好,还有很多专业人士留言讨论针法。甚至有人通过平台联系,想问我们是否收徒,或者接一些小型文物机构的协作修复项目。"
卿湫然认真听着。"这是好事。用新的工具做有价值的事,你找到了平衡点。"他肯定道。
"其实最初我也很抗拒,总觉得吵嚷。"沈伊颜坦诚道,目光扫过院子里沐浴在阳光下的花草,"但现在觉得,只要核心的东西不变,让更多人看到、喜欢,甚至愿意来学,这门手艺才能真正活下去。就像这道月亮门,"她指了指绣面,"它在那里,本身是静止的,但透过它看到的天空、四季,遇到的人、发生的事,才是它生命力的来源。"
卿湫然顺着她的目光看向那幅绣品,又看向眼前真实的院落,若有所思。她的比喻总是如此生动而富有哲理。
南风拂过庭院,带来更多茉莉的浓郁香气,吹动了石榴树的叶子,沙沙作响,也轻轻掀起了绣架旁摊开着的一本古籍书页,那上面画着各种复杂的苏绣针法图解。
卿湫然忽然松开她的手,起身走到那本摊开的书前,弯腰仔细看了片刻,然后指着其中一种名为"冰纹针"的复杂针法,抬头看向沈伊颜,眼神里带着一种纯粹技术探讨的好奇:"这种针法的交错逻辑,很像我们处理复合材料微观结构裂纹扩展的有限元分析模型。下一次如果你要表现星云边缘的那种扩散和湮灭感,或许可以尝试引入这种算法生成的随机分布路径作为针法走向的参考?"
沈伊颜闻言先是一愣,随即忍俊不禁,笑眼弯弯。看,这就是卿湫然,即使是在最温情脉脉的时刻,他大脑中那部分属于工程师的思维也永远不会下线。
"卿博士,"她笑着摇头,语气里满是揶揄却又带着无比的欣赏,"你这算不算是用'有限元'来给我写情诗?"
卿湫然显然没料到她会这么解读,耳根微微泛红,但神色依旧镇定。他推了推并不存在的眼镜,一本正经地回答:"如果数学模型能帮助你更好地创造美,那它就是最准确的情诗。"
这句话成功让沈伊颜的笑声如同清泉般流淌出来,洒满了整个晨光中的小院。她拿起绣篮里一小缕他刚才劈好的、泛着珍珠光泽的新型复合丝线,在指尖捻了捻,笑道:"那好,下次绣'量子纠缠',就拜托卿博士提供数学模型了。"
"可以。"他毫不犹豫地点头,仿佛接下了一个至关重要的科研任务,眼神无比认真,"需要哪种耦合模型?自旋还是轨道?"
这下,连旁边趴在石桌上打盹的大橘猫都似乎被这对话惊醒,懒洋洋地掀开眼皮,瞥了他们一眼,又漠不关心地继续睡去。
沈伊颜笑得更欢了。她放下丝线,重新端起那杯温度恰好的碧螺春,递到卿湫然面前:"好了,我的大工程师,先喝杯茶吧。你的'量子纠缠'模型我们稍后再议。"
卿湫然接过茶杯,指尖与她短暂相触。他看着她笑得微红的脸颊和亮晶晶的眼睛,唇角也终于抑制不住地向上扬起一个清晰的弧度。他低头呷了一口茶,清香的茶汤润过喉咙,也润泽了心田。
阳光正好,南风拂槛。航天员与绣娘并肩坐在绣绷上的月亮门里,望着同一片真实与意象交织的星空。而绣绷之外,他帮她分丝劈线,探讨着科学与艺术交融的无限可能。
他看着她和他们共同规划的未来,第一次觉得,那些冗长的、冰冷的计算公式,原来也可以谱写出如此动人的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