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星绒宇宙 > 第19章 第 19 章

星绒宇宙 第19章 第 19 章

作者:猫爪上的星空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5 17:25:31 来源:文学城

第十九章:故园新枝

秋意渐深,苏州老城区却迎来了一场别样的"春天"。

市文化局与规划部门联合推出的"老城新生"历史街区改造项目正式启动,首批试点选定了平江路沿线几处颇具代表性的明清宅邸。沈伊颜接到官方邀请函时,正俯身于绣绷前,调试着《新·穹宇》上一片星云的色泽。

邮件是林小雨先看到的,点开附件后,少女几乎雀跃着将平板电脑递到她眼前:"师父!快看!是政府项目!邀请我们为平江路的'听枫园'创作一组苏绣屏风!"

信函措辞严谨而恳切,盛赞沈伊颜在非遗创新领域的探索,尤其是《穹宇》系列所展现的"传统技艺对话当代宇宙观的非凡魄力",并希望她能以此为灵感,为听枫园这座以精巧木雕和幽静庭院闻名的古宅,创作一组主题屏风,成为连接历史与未来的视觉焦点。

喜悦之后是沉甸甸的压力。听枫园虽非顶级园林,却是许多老苏州心中的一颗明珠。将带有明显现代感的"宇宙"主题苏绣置于其中,无疑是一次大胆的冒险。成功了,便是为古老宅邸点亮新的光芒;若是不伦不类,则可能招致"破坏古韵"的批评。

她凝视着邀请函,指尖无意识地捻着一枚银色丝线,陷入了长久的沉思。几天后,一个秋阳和暖的下午,沈伊颜独自一人来到了听枫园。项目尚未正式动工,园子暂不对外开放。她婉拒了工作人员陪同,只想一个人感受这座园子的"呼吸"。

她缓步穿过带卷棚顶的轿厅,指尖拂过冰纹棂格窗。经藕香榭,步入主庭院,但见湖石错落,枫叶初染,一池残荷勾勒出疏朗的线条。她在厅堂前的石阶上坐下,闭上眼睛,任由秋风拂过面颊。

时光在这里仿佛流速变缓。她听到了树叶的沙沙声,远处隐约的吴侬软语,甚至仿佛听到了百年前,生活于此的人们的轻声细语。这不是浩瀚无垠的宇宙,这是一个被粉墙黛瓦温柔包裹的、充满人间烟火气的微观世界。

一个念头如电光石火般掠过脑海。

宇宙,并非只有星空。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这座园子本身,就是一个自成体系的宇宙。它有它的星辰——那些漏窗中透出的光点;有它的星河——蜿蜒的走廊与流水;有它的云霞——四季变幻的花木;更有它的脉搏——一代代人在此留下的生活印记与情感温度。

她所要做的,不是将外部的浩瀚宇宙生硬地搬进来,而是用针线,解读和放大这座园子自身的宇宙。

灵感瞬间奔涌。她立刻打开随身速写本,铅笔飞快地勾勒起来。不再是遥远的星云轨迹,而是庭中枫叶的脉络,水中游鱼的姿态,窗棂的几何构图,假山石的皴擦纹理……她要将这些最"听枫园"的元素,用苏绣的语言,尤其是最体现传统精粹的套针、戗针、平针等技法,极致地表现出来。但在构图和色彩上,则打破传统折枝花鸟的范式,采用更现代、更具构成感的布局,并巧妙融入少许金属丝线或微光丝线,仿佛为古老园景注入一束来自当下的目光。

接下来的日子,工作室化身为一个狂热的创作工场。设计画稿反复修改。沈伊颜几乎住在了工作室,与林小雨以及另一位资深绣娘一起,筛选丝线,试验针法。

最大的挑战在于如何既保持苏绣的细腻温润,又能体现出现代设计的力度与空间感。为了表现枫叶的绚烂,她不仅用了传统的抢针晕色,更创新性地将极细的金属丝与丝线合股捻绕,再以稀疏的"虚针"绣出,使叶片在不同光线下能折射出微妙光芒。为了表现池水的光影,她大胆运用了以往多用于绣制天空的"擞和针",只是将丝线劈得更为纤细,色彩过渡更为精妙。

林小雨看着师父近乎痴狂的状态,既敬佩又担忧。但她也没闲着,一个更大胆的计划在她心中酝酿。她征得沈伊颜同意后,开始悄悄准备——架设高清摄像头,调试灯光,申请直播账号。

屏风主体——"听枫园宇宙"系列共四幅,分别以"光"、"影"、"声"、"息"为主题。当沈伊颜终于在特制的浅米色亚光缎面上落下第一针时,林小雨的直播计划也悄然启动了。

起初,沈伊颜对直播极为抗拒。"创作需要绝对安静和专注,那不是表演。"

"师父,"林小雨难得地坚持,"您不是在表演,您只是在记录。让外面的人看看,真正的苏绣是怎么一针一线来的。而且,只是侧后方机位,不拍您的正脸,不影响您。"

沈伊颜最终默许了。

于是,一个名为"苏绣·时光修复师"的直播间,在一个周一的清晨悄然开启。画面里,只有一只纤手,一枚银针,万千丝线,以及一幅逐渐成型的精美绣面。没有音乐,没有解说,只有偶尔极轻微的丝线摩擦声和呼吸声。

林小雨担任幕后解说,但只在评论区用文字回答一些问题,介绍针法、丝线和设计理念。

奇迹般地,这种极致的"静"反而形成了一种强大的吸引力。第一天,观众只有几十人。第二天,几百人。到了周末,当沈伊颜开始绣制那幅表现阳光穿过枫叶、投下光斑的"光之宇宙"时,直播间人数悄然破万。

人们被那难以想象的精细工艺所震撼:一根丝线被劈成十六股甚至更细,针脚细密到肉眼难以分辨,色彩的过渡自然如天际流云。他们更被那份极致的沉静与专注所打动。

【弹幕1:天啊,这真的是刺绣吗?我感觉在看微距摄影!】

【弹幕2:主播的手好稳,心好静,我看着看着感觉自己焦虑症都好了...】

【弹幕3:这是什么针法?求科普!太美了!】

【弹幕4:原来苏绣可以这么现代!想去看实物!】

然而,也不乏质疑的声音。一条刺眼的评论跳了出来:【弹幕5:绣这么慢是作秀吧?几个小时就绣那么一小片,效率太低,骗流量的!】

林小雨看到这条,气得立刻就要打字回怼。沈伊颜却仿佛有所感应,头也没抬,只是极轻地摇了一下头,目光依旧沉静地落在绣面上。她没有受到任何影响,只是更专注地运针,下一针落得愈发精准、稳定,将那枫叶边缘的光晕绣得愈发灵动自然。她用行动,无声地回应了所有的质疑。

订单咨询开始像雪花一样飘进工作室的邮箱和后台。不再是以往零散的团扇、小手帕订单,而是来自高端酒店、文化机构、甚至海外画廊的屏风、艺术画定制询单。

林小雨激动又谨慎地处理着这一切。工作室的生存压力,似乎在悄然缓解。

沈伊颜对此并非全然不知,但她刻意不去过多关注。她全身心沉浸在"听枫园"的宇宙里。只有当每日工作结束,林小雨才会兴奋地跟她汇报今天的"战绩"。

一天深夜,沈伊颜终于完成了"光之宇宙"的最后一针。她仔细剪断丝线,后退两步,在灯光下端详着自己的作品。

浅米色的缎面上,枫叶的绚烂不是静止的,仿佛在秋风中微微颤动,光斑跳跃闪烁,甚至能感受到那份暖意。传统技法的底蕴支撑起了画面的骨肉,而现代的设计理念和一丝不易察觉的创新材料,则赋予了它呼吸和灵魂。

守艺,不是墨守成规;创新,不是抛弃根本。

外婆的"根"与"芽",或许就是这个意思。她感觉自己触摸到了那个平衡点。

一股强烈的分享欲涌上心头。她拿起手机,调整角度,拍下了在灯光下流光溢彩的绣面。她打开与卿湫然的聊天窗口,那里最后一条信息,还是他数日前发来的一个"一切安好"的加密代码符号。

她将照片发送过去,指尖在输入框停顿良久,千言万语在心中翻涌,最终只凝练成一句:

"我的宇宙,正在地上生根。"

她知道他此刻大概率无法收到,但这句宣告,于她而言,是一次重要的自我确认。

信息发送成功。她放下手机,长吁一口气,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踏实与力量。

窗外,苏州城的灯火温柔闪烁。她的宇宙,从未远离星空,却终于在这片生养她的土地上,扎下了坚实的根须,发出了充满希望的新枝。

而网络的另一端,关于"苏绣·时光修复师"的热度仍在持续发酵。林小雨看着不断增长的关注度和订单咨询,眼中闪烁着兴奋与野心的光芒。她知道,这只是开始。

一场由她掀起的风潮,正悄然成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