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行人即至 > 第23章 力排众卿议 兰肃亲点将

行人即至 第23章 力排众卿议 兰肃亲点将

作者:肃水寒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20 17:32:28 来源:文学城

兰澈偷瞄唐冉——这人先是皱眉,继而,欣慰得长叹口气——于是“陵王倒是简单明了。”

“请皇上恩准!”中秋节在长乐碰着上官惠文,套出皇上要其清点皇室家底儿一事后,兰肃就知道这仗呀,打定了!他了解自己父皇,也是个执着的主。

当年与靖国议和不过是不得已而为之,实则一直耿耿于怀——唐冉衣不卸甲,大小战役均亲自领军,一马当先。最后差点儿埋在北境。而之后的相安无事也只因一直未有时机。

如今,且不论这“内乱”的始作俑者是否有外部势力推波助澜而神川又是否参与其中,单说这趁其病要其命的天赐良机,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下,任哪个狩猎者都不可能放过。

“皇上!臣认为不……”荣王还想力争,可这“妥”字还未出口,便被兰澈狠狠地瞪了眼。见此情形,主和派一时无人再发声,都想着观瞧观瞧形势。

兰泽见状,也知道不该再多言,可眼见殿内势头不对,若自己再不出这头,回头等圣旨下了,那北伐可就是板上钉钉了。所以“皇上!臣斗胆犯颜极谏!自与靖定下和平之约以来,两国信守承诺,边境太平。现若兴师北上,等于主动撕毁盟约。届时神川失信于万民,各国谈神川而不屑。试问此后,谁还敢与咱们为伍?!”

恭王审时度势,认为此时应作皇上嘴替。于是“靖虽与咱签下和平条约,但其从未停止对周边小国的连年征讨。如此开疆拓土,其称霸北方之心已然昭然若揭。纵观靖国往日行事,一旦等其统一北方,必定撕毁条约,一路南下,追逐其妄图称霸中原的春秋大梦。”

兰泽也知道兰溱的心思,心想:别光说人靖国,你为追自个儿那妄图继承大统的春秋大梦也够拼得!于是“皇上!大国交往最重信誉,朝令夕改、朝秦暮楚有违大国风范。咱神川百年基业、千年传承,总不能在承和年间成为天下人的笑柄吧?!”

最后一句直接戳中了兰澈,“荣王,平日石渠阁的授课你去了吗?这书……怎么都读到狗肚子里了?!身为皇子,不懂有备无患的治国之道就够磕碜的了,现在居然连老百姓过日子的思而有备也不懂。《左传·襄公》说,《书》曰:居安思危,思而有备,备而无患。看来,你是打从根儿上就不懂啊。未涉足战场、未知三军之事,却在朝堂之上高谈阔论三军之政。荣王!你难道没听过纸上谈兵、祸国殃民吗?!如此露怯,你!”指着兰泽,“才是个笑话!”

扳回此局,兰澈顿觉气顺。“凡我同盟,一国有罪,各国征讨,妄想藉手赦宥……”摇摇头,“难!”

射声校尉沈津(字一成)为荣王伴读,见荣王处于弱势,自是不能袖手旁观。于是“上!《老子》曰:兵者,不祥之器。《尉缭子》曰:兵者,凶器也。而《越绝书》亦云:动作不当,天与其殃。想当年,上您亲自率军北伐靖国,与其签订和平条约,使我北境百姓得以安稳度日。近年来,北境贸易频繁,百姓从中得利,无不感激皇恩浩荡,上您圣明。现如今,西境战事将定,百姓正欢天喜地庆贺四海升平、国泰民安之际,若主动再起征讨……李唐太宗曾言‘土地虽广,好战则人凋。邦国虽安,亟战则人殆。’上!恐引民怨而危及社稷啊!”

兰澈点点头“小沈你刚说《老子》曰:兵者,不祥之器是吧?那然后呢?”

“呃……然后……”沈津心想:完了!撞枪口上了!赶紧“臣学艺不精、读书不灵。臣……”假装挠着头“还真不知道……”

兰澈当然瞧得出这人在装糊涂,于是逗着沈津“故有道者不处!”

“啊?!上您圣明!臣可绝无此意呀!”沈津连忙“认怂”,表明自个儿万没有“你是无道昏君”的隐喻。

兰澈眄了眼沈津,伸长脖子,边找着坐于最后一排的沈立边感叹“沈太常作为掌太学博士之官,这对自个儿子嗣的教育还有待加强呀。”

沈 立,字元礼。位列九卿之首,掌太常寺。司礼乐宗庙祭祀,管教育博士太学。本来今日所议之事不需要其参会,毕竟讲究文明讨伐、礼貌作战的,只有当年泓水边儿上的宋襄公。可沈立却积极要求列席,无非是怕他的好大儿又给他捅出什么娄子。果不出其所料,天公就是这么随人愿。于是赶紧起身上前,一躬到底“老臣教子无方,请皇上降罪。”

兰澈看着沈立,“沈太常为礼法之官、贤良之首。掌博士太学,司文化教育。刚小沈提得内几句《尉缭子》、《老子》、《越绝书》的话,到底该如何理解呀?”

“是!”沈立混迹官场多年,深知为官之道。于是“《尉缭子》曰:兵者,凶器也。然,事必有本,故王者伐暴乱,本仁义焉。《老子》曰:兵者不祥之器,可,不得已而用之。《越绝书》曰:动作不当,天与其殃。但,知此上事,乃可用兵。”

兰澈点点头“小沈,见着了吗?这姜呀,还得是老的辣!”说罢,瞧着殿内众卿家,“尉缭认为,文可视利害、辨安危。武可犯强敌、力攻守。而兵者,要以武为植,以文为种。武为表,文为里。能审此二者,才能知胜败。”说着,指着几位皇子和殿上的一众青年才俊“我神川儿郎应是文武兼备,你们都得向父辈好好学习才是。”转头看回沈立,“这讨伐靖国一事,不知沈太常有何高见呀?”

沈立自是懂得明哲保身的道理,心想这烫手的山芋还是扔给他人为上。于是拱手自嘲“老臣身为太常,对于兵马之事,还不如那赵括能纸上谈个兵呢,着实是……不敢妄言啊!”同时于心里盘算着,这击鼓传花该给谁才能既合理又……“老臣只在担忧,三年西征,朝廷投入颇多。此时若继续北伐……老臣虽为文官,却也知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道理。所谓‘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那可是……”不觉咋舌“花费巨大的天文数字啊。”说着,左顾右盼撒嘛着找人……终于“穆司农,这对咱司农寺可是个考验呀。”

穆慎,字季方,穆鑫之父,神川财政部长。心中骂着:这个老贼!不主和、不主战,想两边儿都不得罪也就罢了,还不忘见缝插针、向同僚捅刀子。不就是前几日太常寺上奏的、想要在京都永安兴建一座堪比齐桓公姜小白他们家稷下学宫的不治而论、百家争鸣、天下第一太学的奏折被自个儿给了“不同意见”嘛。至于吗?!按神川现在的财政状况,再结合皇上制定的五年规划,哪儿有余钱儿给他搞政绩呀!再说了,就算建成了孔子庙,它也不能立孟子像呀!不过,穆司农倒是会自我安慰,想着那些在史书留名、被千载传颂的圣贤,人家靠得是“德”而这人……没有!所以就只能德行不够,业绩来凑。

于是起身,作揖行礼。“沈太常不愧为朝中老臣,不但看问题洞若观火、所言更是直中要害。这国家对外作战啊,确实牵涉众多、花费巨大。而司农寺上下为战前做好充分准备、战时提供及时支援、战后进行妥善抚恤,也是朝乾夕惕、鞠躬尽瘁。所幸!回回都能不负众望、圆满完成任务。”说着,一躬敬天地,二躬敬兰澈,“此乃天佑我神川,君主圣明啊!”

说罢,又信誓旦旦“此次北上,司农寺上下仍将恪尽职守、攻难克艰。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只是……”话锋一转,“还需具体方案给出后,才好做盘算。”意思你们得先讨论出个结果,然后才轮着我。

兰澈书案后听着,差点儿就乐出了声——这脚球接得堪称经典。主打一个不主动、不拒绝、不要脸的同时,又将球踢回了原点。正一脸愁人得瞧着一众魑魅魍魉苦笑之际……

“赵宋司马光有云,‘谋之在多,断之在独。谋之多,可观利害之极致。断之独,可定天下之是非。’上贵为天子,总理天下诸务,应办之事皆可据理独断,断不应为众所阻。”说话之人正是陵王兰肃。

兰肃对着皇上行礼作揖后,接着又转向殿内诸臣,“为人臣子者,应恪守臣节。遇明君,则尽皋夔、稷契之贤能;遇昏君,亦应有龙逄、比干之忠贞。忠君之臣,为君分忧,鞠躬尽瘁,始终一心。”

“陵王此言差矣!孔子云: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孟子云:长君之恶其罪小,逢君之恶其罪大。桀纣所以失天下,因失其民也。为人臣子者,应以江山社稷为己任,如李唐太宗之魏徵,进言直切无隐,才是真正的忠君之臣、为君分忧。”

兰肃白了眼质疑自个儿的魏辽,心话:兰孝瓘(恭王兰溱,字孝瓘)主战,你作为恭王党,不应该和他一个鼻孔出气儿、攻击政敌吗?!本王这次虽说难得,但还是站你们一边儿,你怎么还质疑起本王了?!……突然想起之前上林狩猎,他“误伤”兰溱时,也是魏辽……不觉皱眉,心说怎么哪哪都有你?!看来,是对人不对事呀。这么想着,气儿也就不打一处来。

“魏上林以为只要引经据典、以江山社稷为名,便可坏纲常大义,顶撞犯上了吗?!假借‘直谏’之由,实则图一己虚名、自诩忠臣之士,自古有之。其不过是愿父为瞽瞍,以成己之孝;愿君为桀纣,以成己之忠,以‘君父’之名成就他自个儿罢了。此等君父不顾,唯具盗名邪念之辈,又岂能计及于吏而使其治民生乎?!真乃天理不可容,其罪不可逭啊!”

“陵王此话,较张汤腹诽之罪如何?!”兰溱一脸怒气,将兰肃当初在上林指责魏辽的话原封不动还给这人。

兰肃瞬间摸着鼻子乐,弯腰靠近兰溱,低声道:“这么大人了,怎么还记仇呢……”盯着兰溱瞧得同时于心中感慨:真是……生起气来更觉好看……

兰溱一脸嫌弃地推开兰肃——谁让兰肃那不叫“靠近”,叫“贴”呢。“文远心怀社稷,忠心耿耿,日月可鉴!你身为皇子却罗织大臣,你才天理不容,罪不可逭呢!”

“竖子口无遮拦,还请皇上降罪!”太仆魏蠡不是在为儿子魏辽找补,而是在避祸。所谓神仙打架、凡人遭殃。俩皇子吵架,倒霉的……那肯定是大臣。所以,先下手为强、以退为进。

神川太仆除掌皇家、祭祀、公务的车驾制造、调度及与之相对应的马匹牛羊等牲畜的饲养外,还负责兵甲的制造。所以历任人选都为皇上近臣。于是兰澈一脸“不叫事儿!”得冲魏蠡摆摆手,示意其别往心里去。继而看向兰肃,“关于陵王请兵一事……准奏!”

“臣领旨。”兰肃领命。

兰澈见选帅已定,于是“将领人选,可有打算?”开始点将。

未等兰肃开口,“末将请旨!愿随陵王出征!”

话音未落,“车骑将军西征,所向披靡、战功赫赫,乃国之良将。能得将军随行,必定事半功倍!只是,将军刚率众将士回朝,此时人马劳顿,应休整一段再作征用。”兰肃接话的速度堪称神速,生怕晚一点儿皇上就准了。

虽然兰肃已给刘川戴了一顶大大的高帽,拒绝得婉转再婉转,但还是把刘川惹急了。只见这人难掩的愤怒瞪向兰肃,“朝廷征战,正值用人之际。为将者岂有偃武养息,归马华山的道理?!”

眼见小将军怒发冲冠,动真格得了,兰肃立马儿收起刚才朝堂上怼天怼地的无所畏惧,只小声嘟囔着:“你不累,备不住别人累呢……”

声儿虽小,可刘川是听得真真儿。瞬移到兰肃面前,用教育儿子的口气,“所谓兵者,国之大事,存亡之道。然,命在于将!既然陵王殿下也认可末将,”突然转向皇上,利索行礼,斩钉截铁:“还请皇上点将!”

兰澈眼瞧着小将军一瞪眼,陵王就瞬间收敛脾气的情形,甚觉有趣。而小将军虽有顾忌君臣礼数的动作,可这咄咄逼人的气势怎么看都透着股子逼宫的架势,还真是……大不敬呀。想着教育几句,杀杀其威风可……

眄了眼一旁的唐冉,发现这人正在观察二人,眼神中还带着丝“我看好你”的笑意。于是,不易察觉得轻叹口气,打消了之前的念头。转而抱着双臂瞧着兰肃,“陵王,你怎么说?”

兰肃看着刘川为了自己,不惜犯上的举动,内心从未如此纠结过。要不是在朝堂之上,兰肃定会马上将这人搂个满怀。尤其是又对上其不达目的誓不休的坚定目光……心说:也罢!就……快刀斩乱麻吧!

于是“子玄……将军。将军骁勇,马踏西境、所向披靡。可西、北两地差异巨大,熟悉情况恐费时日。此次征讨,我神川优势就在于靖国新君未稳、朝局动荡,故而,应兵贵神速。”说罢转向皇上,“臣以为,选将还应是熟知北境、知己知彼者为上。”转头看向穆鑫“不知穆将军是否愿随本王出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