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悟离拉庄永快步离开洗手间,在门外撞上一个小小身影。
钟肆拉住他:“师兄,没事吧?”
安悟离看看钟肆,又回头看庄永,当下明了。
这两个人是把自己当成需要保护的对象了。
有些好笑,又有些暖心,安悟离摇摇头:“回去了。”
钟肆担忧的看向庄永:“庄哥?里面怎么了?”
“你们老板……”庄永摇头,“以后请你帮忙盯着点,你自己也要小心。”
“好,我明白了。”
庄永快速追上安悟离,乘电梯离开。走出餐厅大门,安悟离突然停住,庄永差点撞上。
“怎么了?”他赶忙问。
安悟离回头看他,眼睛里闪着亮晶晶。
是哭了吗?庄永突然紧张,却见对方又转回去,示意他抬头。
“下雪了。”
安悟离在很少见到雪的南方长大,来桦京多年,偶尔遇到雪天,却也只是囿于工作或通勤。
这是他第一次看到雪下起来的瞬间,感受第一片雪落在脸上。
几分钟前的事件已然被冲进下水道,安悟离重新回望天空,眼里没有杂念。
雪不大,最初落下的几片像是试探。在得到安悟离的正面反馈后,雪才决定为他安静柔和的下一场,像被揉碎的星光,在光柱里慵懒的打着旋儿。
一片雪花落上安悟离颤抖的睫毛,融成细碎水光,映出眸中清亮。庄永张嘴想说些什么,突然发现自己呼出的气息凝成小团白雾,缓缓散开。
他无声笑笑,安静陪伴。
雪静静铺洒。
并行一段路,拐上一条小径,车灯、路灯与楼宇的灯光都被挡在世界外,只剩两个人,和发梢与肩背上逐渐累积的白色幻羽。
“原来下雪,这么……安静。”
安悟离突然说。
也不总是这样,庄永心想。在他长大的西北,雪总是和北风一起降临,整夜整夜的呼号。
但他没有这样说,只是轻声提醒:“也不算安静。你听。”
脚步停下,四目相对,安悟离听到了。
他听到雪花栖上外套的声音,像小巧的精灵结束疲累的飞行,终于降落休息,发出娇嗔的叹气。
他听到庄永清晰的呼吸,每次呼气,都会带出一小团温白水汽,迷住他的眼,让他更想看清楚水汽后面的双唇。
他听到自己的心跳,是平稳有力的,也是急迫脆弱的,像意识到了什么,像在期待着什么。
寂静之下,有种子破雪萌动。
周末,安悟离难得完整休两天。他一分钟都没有浪费。
把庄永真正做到了“物”尽其用。
中间宇飞打来一次电话,语气诚恳的为自己酒后失态道歉,安悟离只说了一句:“希望宇总说到做到,别再影响我们的合作关系”,就挂掉电话投身某人怀抱之中。
“你和他有故事。”庄永肯定的说。
“略复杂,但肯定不是我和你这样的关系。”安悟离咬住他的嘴,对他的分心表示不满。
“这么喜欢、唔、咬人……”庄永的话说到一半就被吞掉。
也不知道谁是狗。
周日晚十点,卧室衣橱旁,安悟离打包封闭开发的行李。
这种封闭开发马拉松的形式最早在互联网圈盛行,原名为黑客马拉松,程序员、设计师、产品经理们集中起来,专注的全身心解决一个问题或完成一个项目雏形,期间饿了吃会场提供的食物,困了在地上铺个睡袋钻进去。
这种形式很快被基因相似的行业学到,逐步转化为目标更明确、条件更舒适的封闭开发马拉松,宇晶航天每年都会举办至少一次。将某个课题下各分系统的主要团队汇聚在一处,吃住全由公司处理,大家专注用最高效的方式快速寻找、尝试、验证多个方法,最终完成攻关。
这当然累。但安悟离的设计是,封闭开发持续多少天,参加者在结束后就能连休多少天。而且提供的后勤保障绝对一流。所以对员工们来说,参加封闭开发并没有被强迫出差加班的抵触情绪,相反,大家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因为这种经历在结束时能给人巨大的成就感,这比任何药物都更让人上瘾。
安悟离按照一周的时间打包衣物。他预计这次至少需要两周,不过封闭的地方有洗衣房。
庄永端着一盘草莓,自己吃一颗,见缝插针往他嘴里喂一颗。
偶尔有汁水从嘴角滑下,庄永会凑上前,用舌尖偷走草莓的甜。
安悟离酝酿了一个周末的问题,终于还是决定直白的问出来。
“你那晚和我同事们觥筹交错,对调查有帮助吗?”
庄永又拿了一颗草莓塞进他嘴里,微笑道:“有。帮助很大。”
“那么短的时间?你和每个人都只聊过几分钟吧?”
“嗯,几分钟够了,所有人都信息都在这里。”庄永放下盘子,用手指了指脑袋。
“这么厉害?”
“套话而已。许工的孩子去国外念书,是真的拿到了全奖。孙姐老公的公司终于下来一笔贷款,确实与近期银行风向有关。老张的母亲在排队等肾,不过费用方面似乎……是你们老板自己帮他出的钱。”
提到老板,两人安静了几秒。
安悟离先打破了沉默:“他人确实不完美,但本性不坏。”
“嗯。你对他还挺维护。”
“那倒没有,我还是挺烦他的。”
庄永想起两人在凉夏度过的那一晚,第二天早上,安悟离就是被老板的电话叫走。
那时他提起老板的语气,似乎确实挺烦。
庄永没想提周五晚上的事情,成年人,很多事情不用当面说,没想到安悟离却先开了口:“那晚的事,你别多想,他不是真的有意,他只是……”
庄永没有追问,静静看着他。
“他只是……不甘心。”
“不甘心什么?”
不甘心他的恋人早已死去,我却能够继续为梦想努力。
安悟离摇摇头,用一个深吻结束了对话。
周一清晨,安悟离拉着行李箱离开,没让庄永送他。
他先让司机送自己上机场高速,然后停在机场的一家酒店。
酒店后院角落停着的一辆大巴上,已经坐着包括钟肆在内的几名同事。安悟离上去之后,又等了近一小时,大巴车被陆续赶来的同事塞满。
车门关闭,大巴启动。
车子远离机场,在城郊的道路上朝开发区驶去。
宇晶航天的封闭开发马拉松,地点就选在公司的厂房。但为了行程保密,他们特意多做了一趟集体去机场的动作,防止有竞争对手或外部势力跟踪破坏。
这次马拉松要攻关的课题直接决定宇晶下一阶段的成败。
厂房顶层一直封闭,对外宣称尚未完成开发。但其实这里功能丰富,包括综合会议室、住宿区、餐饮区、实验区等。除了攻关组的成员,甚至还配备了一位专门的做饭阿姨和保健医师。
所有人这段时间的对外通讯都关闭,除非有来自紧急联系人的紧急事务,可以通过专门的通信专员来传递。
这是安悟离说服宇飞一定要设计的空间。以前在系统里工作时有天然的硬件保密屏障,但在商业公司,没有那么严格的保密空间,因此必须要给自己划出一块区域。
一共26人,全部入住后正好到了中午,集体在餐饮区结束午餐后,就正式来到综合会议室开始攻关马拉松。
综合会议室面积将近500平米,会议室中央摆有几排独立的桌椅,还有几张大小不一的会议桌,每张桌子前都有巨大的屏幕可以投屏,方便人们自己工作或集中讨论。
会议室靠近四面墙的地方则摆放着茶水台、零食台、躺椅、电动按摩椅等,方便累了的人简单休息。如果有人需要好好睡一觉,可以去住宿区的单人睡眠舱。住宿区还有淋浴间、洗衣房之类的设施。
马拉松由钟肆主持,主要任务是基于上次成功的仿真验证,将她设计开发的二级火箭进行自适应轨迹优化AI与星驰三号火箭全数据对接。
通过记录火箭的全部数据检索,并分析其中的重点数据变化趋势,钟肆的AI可以在3毫秒的时间内算出接下来10秒内最理想的火箭运行轨迹。这是第一步。
第二步则是基于AI算出的理想运行轨迹,对火箭运行过程中的轨迹调整系统发出指令,确保火箭能在0.5秒内执行轨迹调整指令。
在超高速穿越大气层时,1秒的误差可能导致火箭表面温度上升几百度,如果不幸到达材料的燃点,那爆炸几乎不能避免。
仿真验证中,连接星驰三号模型的只有32条柔性带,32个数据点。
而真正的星驰三号,一共有1396条数据检索。每条检索代表火箭的实时情况。大到推进剂的余量,小到分布在箭体上的10个温度传感器发来的各部位温度。这些数据汇总在一起,共同呈现了火箭在任一时刻下的完整状态。
每条数据都要手动对接,又相互影响。有一个参数错误,就会导致整组数据紊乱。
马拉松的第一步,就是钟肆和8名传感组的同事,在24小时内,将所有数据检索完成手动输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