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科幻灵异 > 星动琅琊 > 第5章 墨试惊鸿

星动琅琊 第5章 墨试惊鸿

作者:秦浥尘 分类:科幻灵异 更新时间:2025-11-09 12:34:34 来源:文学城

十五日后。

琅琊山脚下,已是人声鼎沸。

来自大雍各州郡的士子,或青衫博带,或锦衣华服,或布衣草履,皆汇聚于此。车马辚辚,仆从如云,将山门前那片巨大的青石广场挤得水泄不通。空气中弥漫着墨香、汗味,以及一种名为“野心”的躁动气息。

琅琊书院,每三年一开山门,收录弟子不过百人。能踏入此门者,无异于鲤鱼跃过龙门,前程似锦。无数双眼睛盯着那蜿蜒而上的千级石阶,眼神炙热,仿佛那上面铺着的不是青石,而是通往权力与学识巅峰的金光大道。

林微熹站在人群边缘,一身洗得发白的蓝色布衫,略显宽大,衬得她身形愈发单薄清瘦。脸上依旧带着些许刻意涂抹的暗沉,掩去了过于出众的容貌,只留下一双沉静如水的眸子,冷静地观察着这片喧嚣。

她用的是那神秘斗篷人给予的玉牌,化名“林希”,籍贯填的是南方一个偏远小县。身份文牒是沿途用仅剩的铜钱,找了个手艺蹩脚的匠人伪造的,勉强能糊弄过去。这半月,她风餐露宿,靠着那几块硬饼和野果溪水,才终于赶在最后时限抵达。

她的目光掠过那些被仆役前呼后拥的世家子弟,掠过那些紧张得不停背诵经义的寒门学子,最终落在了山门处。

那里设着几张长案,数名身着玄色窄袖书院服、神色肃穆的年轻执事正在核验身份文书,发放号牌。程序看似简单,但那几名执事眼神锐利,动作干练,偶尔抬眼扫视申请人时,目光如电,带着一种审视与挑剔。

不仅仅是核对身份,更像是在进行最初的、无声的筛选。

“下一个!”一名面容冷峻的执事扬声喊道。

林微熹深吸一口气,排开身前几人,走上前去,将那份粗糙的假文牒和那枚温润的“瑯”字玉牌,一同放在了案上。

那冷面执事拿起文牒,扫了一眼,眉头几不可察地蹙了一下,显然看出了些许不妥。但他没有立刻发作,而是又拿起了那枚玉牌。指尖触碰到玉牌的瞬间,他的眼神微微一凝,仔细翻看片刻,甚至指腹在那“瑯”字的刻痕上轻轻摩挲了一下。

他抬起头,第一次正眼打量林微熹。眼前的少年身形单薄,面色不佳,衣着寒酸,但那双眼睛……太过平静,也太过深邃,与这幅落魄形象格格不入。

“林希?”执事的声音依旧冷淡,却少了几分之前的程式化。

“是。”林微熹微微颔首,声音刻意压低,带着少年人变声期的些许沙哑。

执事沉默了片刻,似乎在权衡什么。最终,他将玉牌递还给林微熹,却将那份假文牒随手丢到了一旁盛放废弃物的竹筐里。

“玉牌为凭,无需此物。”他淡淡道,取过一枚木质号牌,在上面刻下一个数字,“丙字柒佰叁拾壹号。持此号牌,入‘墨韵堂’等候。记住,书院之内,只认才学,不认出身。但若有不端之行,立逐出山,永不收录!”

最后一句,带着森然的警告意味。

林微熹接过号牌,心中明了。那玉牌果然非同一般,直接免去了身份核查的麻烦。她躬身一礼,不再多言,随着指引的人流,走向山门内那座气势恢宏、匾额上写着“墨韵堂”的大殿。

大殿极其宽阔,足以容纳上千人。内部陈设简洁,只有一排排低矮的案几和蒲团。已有数百士子按照号牌区域落座,无人交谈,气氛凝重得如同结冰。空气中只有衣料摩擦的窸窣声和偶尔压抑的咳嗽声。

林微熹找到丙字区域,在自己的蒲团上跪坐下来,眼观鼻,鼻观心,如同老僧入定。但她的感知力早已如同无形的蛛网,悄然蔓延开来。

她左侧是一名衣着华贵的胖子,手指白皙肥短,不停地捻动着腰间玉佩,眼神飘忽,额角有细汗渗出,显然内心极度紧张且准备不足。

右前方是一名瘦削的青衫书生,背脊挺得笔直,双手紧紧攥着衣角,嘴唇无声地翕动,似乎在默诵经文,典型的寒门学子,将此次考试视为唯一出路,压力巨大。

斜对角,则是一名神色倨傲的锦袍青年,嘴角噙着一丝若有若无的冷笑,目光偶尔扫过周围紧张的士子,带着毫不掩饰的轻蔑。他案几旁放着一个精致的紫檀木书箱,两名书童打扮的少年垂手侍立其后,气派非凡。此人,必定出身显赫,且对自身实力极为自信。

众生百态,尽收眼底。

“铛——”

一声清越的钟鸣响起,回荡在墨韵堂内,压下了所有细微的声响。

一名身着深紫色长老服、面容清癯、目光如鹰隼的老者,在一众玄衣执事的簇拥下,缓步走入大殿,立于最前方的高台之上。他并未开口,只是用那锐利的目光缓缓扫过全场,凡是被他目光触及的士子,无不下意识地低下头或挺直了背脊。

无形的威压,弥漫开来。

“老夫,书院考功长老,郑玄。”老者的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带着金石之音,传入每个人耳中,“今日入院初试,考较经义策论。试题唯一,作答时间,一个时辰。”

他微微抬手,身旁一名执事展开一卷帛书,朗声宣读:

“问:天下之治,在于礼乎?在于法乎?试申论之。”

题目一出,大殿内顿时响起一片倒吸冷气之声和细微的骚动!

礼法之争,自古便是儒法两家争论的焦点,亦是历代王朝治国无法绕开的核心命题。此题看似中正平和,实则宏大深邃,极难把握。言礼,恐流于空泛;言法,易陷于酷烈。如何权衡,如何立论,如何引经据典,如何切中时弊,无一不考验着士子的学识、眼界与格局。

林微熹心中亦是微微一动。这道题,对她这个拥有现代思维和千年历史见识的“侧写师”而言,切入点实在太多了。但她立刻警醒,绝不能照搬现代的政治学或法学理论,必须完全立足于这个时代的认知框架,用他们的语言,说出超越他们见识的道理。

这很难。但很有趣。

她闭上眼,迅速在脑中检索着属于这个身体原主那点可怜的经学记忆,以及这半月来她沿途听闻、观察到的关于大雍王朝的政治生态、社会矛盾。同时,前世所学的历史周期律、制度经济学、社会控制理论等知识,作为底层逻辑,开始无声地融入、转化。

郑玄长老冷漠的声音再次响起:“墨韵堂内,所有案几、蒲团、砚台、笔墨,皆由书院统一提供,严禁私携。若有夹带,即刻逐出!”

话音刚落,只见他袖袍似乎无风自动了一下。

下一刻,惊人的一幕发生了!

大殿内所有士子面前,那原本空无一物的矮案上,凭空浮现出淡淡的墨色流光。流光迅速凝聚,化作一张质地奇特、非纸非帛的黑色卷轴,以及一支同样由流光凝聚而成的、笔锋锐利的黑色毛笔。

而那方普通的石砚中,清水自生,无墨自浓,散发出淡淡的松烟香气。

“此乃‘玄墨卷’,‘凝晖笔’,‘无源砚’。”郑玄的声音不带丝毫感情,“意念所至,墨痕自显。时辰一到,墨迹自消。开始吧。”

神通!或者说,是远超常人理解的某种技术!

大殿内响起一片压抑的惊呼。许多士子看着眼前这超乎想象的笔墨,手都有些发抖。

林微熹心中亦是巨震,但更多的是恍然。难怪那斗篷人能有那般神奇的“石板”,这琅琊书院,果然藏着超越这个时代普遍认知的“东西”!这让她对接下来的一切,更加期待。

她收敛心神,不再关注外物。伸出右手,握住了那支“凝晖笔”。笔触微凉,似乎与她的心神有着某种奇异的联系。

她没有立刻下笔,而是再次闭目沉思。

礼?法?

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题。

对于统治者而言,二者皆是工具。礼是内在的道德约束和秩序规范,法是外在的强制手段和行为底线。关键在于,如何让这二者在特定的历史阶段、社会结构下,达到最有效的平衡,实现社会治理成本的最小化和统治效能的最大化。

她回想起路上所见,土地兼并,豪强隐户,胥吏贪墨,边关不宁……这大雍王朝,表面承平,内里已是积弊重重。空谈礼乐,无异于隔靴搔痒;一味严刑峻法,则可能激起民变。

思考停当,她睁开眼,眸光清亮。笔尖轻触玄墨卷。

随着她的意念,漆黑的卷面上,开始浮现出银钩铁画、风骨嶙峋的字迹。她没有采用华丽的骈文,而是以简洁有力的散体,开宗明义:

“臣闻,治大国若烹小鲜。火候未至,强翻则糜;火候过之,则焦灼失味。礼与法,犹盐梅之于鼎鼐,相济则和,相离则败……”

她以烹饪为喻,点明礼法相辅相成之理。接着,笔锋一转,引《礼记》、《韩非子》,却并非简单摘抄,而是直指核心:礼之弊在于“礼不下庶人”,易成世家门阀垄断晋升、固化阶级的工具;法之失在于“法令滋彰,盗贼多有”,若执法不公,律令便成强者欺凌弱者的帮凶。

她结合沿途见闻,隐晦地指出当前大雍“礼僵于上,法弛于下”的困境。提出“礼者,法之魂;法者,礼之骨。魂骨相合,方能立世”。主张“礼当因时而变,纳新学,开民智,使德化自下而上;法须壹刑壹赏,去特权,明赏罚,令权威自上而下”。

她没有提出具体的、惊世骇俗的改革方案,那太过危险。而是在固有的框架内,将问题剖析得极为深刻,并指出了一个看似折中、实则蕴含着“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与“开启民智”等现代思想萌芽的方向。

银色的字迹在黑色卷轴上不断延伸,逻辑严密,层层递进,虽无华丽辞藻,却有一股沉静的力量,直指问题本质。

一个时辰,在凝神静气中飞快流逝。

“铛——”

钟声再鸣。

几乎在钟声响起的刹那,林微熹恰好落下最后一个字。卷轴上的银色字迹瞬间凝固,不再随心意变化。

而她周围,不少士子发出懊恼的叹息,他们的卷轴上,还有些许字迹正在不甘地淡化、消失,显然未能完篇。

高台上的郑玄长老一挥手。

所有士子面前的玄墨卷无风自动,卷合而起,化作一道墨光,飞向高台,没入他宽大的袖袍之中,消失不见。凝晖笔与无源砚也同时消散。

整个过程,无声无息,带着一种近乎道法的神秘。

郑玄面无表情,目光再次扫过下方神色各异的士子,淡淡道:“初试已毕,诸位可至偏殿用些斋饭,静候放榜。榜上有名者,方可参与明日复试。”

说完,不再多言,转身便在一众执事的簇拥下离去。

大殿内的凝重气氛瞬间瓦解,取而代之的是嗡嗡的议论声、叹息声和放松下来的嘈杂。

林微熹缓缓站起身,活动了一下因久跪而有些发麻的双腿。她看了一眼那锦袍青年离去时依旧倨傲的背影,又瞥见那青衫书生惨白着脸、失魂落魄的模样,心中无悲无喜。

她随着人流走出墨韵堂,外面阳光正好,映照着琅琊山的苍翠。

文章已经交了,结果如何,已非她所能控制。

她现在只想找到斋堂,填饱那饥肠辘辘的肚子。

然而,就在她走向偏殿的途中,一名玄衣执事却悄然来到她身边,低声道:“丙字柒佰叁拾壹号,林希?”

林微熹脚步一顿,心中微凛:“是我。”

执事面无表情:“郑长老要见你。随我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