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科幻灵异 > 刑场指证后,我的卧底未婚妻杀了可汗 > 第2章 血书现:残令藏的破绽

入夜的秦楼,烛火摇曳得人心慌。烛油顺着烛台往下滴,在梨花木桌上积起小小的油珠,像一颗颗凝固的泪。

沈砚之坐在书房的梨花木桌前,面前摊着萧策送来的粮草账本。他指尖划过密密麻麻的数字,指腹磨着泛黄的纸页,眉头越皱越紧。账本里每一笔“送往边关”的粮草,最终都流向了西突厥的“黑风营”,而签字人除了李默,还有一个模糊的名字——“苏”,字迹被墨晕染过,却能看出是“苏”字的起笔。

苏卿辞端着一碗姜汤走进来,青瓷碗沿冒着热气,白雾模糊了她的眉眼,映得她脸色稍显红润。她将碗轻轻放在沈砚之面前,指尖碰到他的手腕时,感觉到他皮肤的冰凉,忍不住多停留了一会儿。

“砚之,你的身子还虚着,别熬坏了。”

“不行。”沈砚之抬头,接过姜汤却没喝,目光落在她发间的银簪上——那是他当年在曲江宴上,用三个月俸禄买的“缠枝莲纹银簪”,珍珠簪头曾映着她笑眼弯弯的模样,此刻却蒙着一层灰,像是许久没擦拭过。他指尖轻轻碰了碰簪头,声音沉了些:“李默背后有人,这账本里的‘苏’字,很可能指苏尚书。如果不尽快找到证据,不仅我脱不了罪,连你和苏尚书都可能被卷进来,我们都得死。”

苏卿辞的手微微一顿,托盘上的瓷勺轻轻撞了一下碗沿,发出“叮”的一声脆响,在寂静的书房里格外清晰。她弯腰去捡掉在桌下的帕子,那帕子是她娘生前绣的“玉兰图”,边角已经磨破,是她唯一的念想。沈砚之突然抓住她的手腕,指腹触到她腕间一道浅淡的疤痕——那是她在玉门关外为了躲突厥兵,被碎石划伤的。他声音软了些,却带着追问:“卿卿,你在玉门关外,到底看到了什么?你爹的侍卫张叔,为什么会和突厥人在一起?他手里的锦盒,装的是什么?”

她的身体瞬间僵住,指尖冰凉得像块冰,连帕子都掉在了地上。抬头时,眼底闪过一丝慌乱,像受惊的小鹿,却很快用咳嗽掩饰过去:“我……我记不清了。当时黄沙迷眼,突厥兵追得紧,我躲在断墙后,只看到一个模糊的背影,穿着张叔常穿的藏青色袍子,手里的锦盒是暗红色的。说不定是我看错了,边关穿藏青袍子的人多着呢。”

沈砚之盯着她的眼睛,没有松开手。他认识的苏卿辞,从来不是会畏惧的女子——当年她敢当着满朝文武的面,站在金銮殿上,说“愿嫁沈砚之为妻,不问出身高低,只慕他心有乾坤”;当年她跟着他查“江南盐案”,面对盐商的刀架在脖子上,都没眨过一下眼。怎么会在说起玉门关遇袭场景时,露出这般躲闪的神情?

就在这时,院门外传来急促的敲门声,老仆福伯的声音带着惊慌,还喘着粗气:“先生!不好了!大理寺那边来消息,李默在牢里自杀了!”

沈砚之和苏卿辞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震惊——李默刚被抓,怎么会突然自杀?这里面一定有问题。两人同时起身往门外走,沈砚之顺手拿起挂在门边的披风,披在苏卿辞肩上,还细心地系好了带子:“外面冷,别冻着。”

刚到大理寺天牢,就看到牢门大开,冷风从里面灌出来,带着一股浓重的血腥味。李默趴在地上,头歪向一边,嘴角溢着黑血,染红了身下的稻草。他手边掉着一个空瓷碗,碗里还残留着一点粥渣。牢卒跪在地上,浑身发抖,膝盖都在雪地里跪出了印子:“刚才有个穿着青衣的人,说是尚书府派来的,给李大人送最后一碗粥,还说让他‘走得体面些’。我看他有尚书府的腰牌,就没多想……谁知道会出这种事!”

“粥碗呢?”沈砚之蹲下身,手指碰了碰李默的颈动脉,已经凉透了,连身体都开始发僵。他强压着怒火,声音冷得像冰。

牢卒连忙递过一个青瓷碗,碗沿还沾着黑血。沈砚之凑近闻了闻,碗底残留着淡淡的苦杏仁味——是剧毒□□,见血封喉,根本来不及救。他抬头看向站在牢门口的萧策,萧策刚从边关赶回来,盔甲上还沾着雪,眼神凝重:“有人不想让李默开口,这是想杀人灭口,断了线索。”

萧策点了点头,从怀里掏出一枚玉佩,玉佩是羊脂白玉做的,上面刻着“户部”二字,边缘还刻着一个小小的“林”字。他将玉佩放在沈砚之面前:“这是在李默的囚服夹层里找到的,藏得很隐蔽,是我让人仔细搜才发现的。这是户部官员的专属玉佩,而且刻着‘林’字,应该是户部侍郎林文远的东西。”

沈砚之拿起玉佩,指尖摩挲着上面的纹路。他想起三个月前,曾听大理寺的同僚说过,户部侍郎林文远和李默走得很近,还一起去过几次城外的“望风楼”。他突然想起账本里的一个细节——三个月前,有一批标注“送往边关朔州”的粮草,最终却出现在西突厥的“黑风营”,而签字的人,正是林文远的外甥,当时他还以为是笔误,现在想来,根本就是故意的。

“走,去秦楼书房。”沈砚之突然起身,拉着苏卿辞就往外走。他记得书房的房梁上,有个他小时候藏玩具的暗格,当年他爹告诉他“重要的东西要藏在别人想不到的地方”,现在看来,或许能派上用场。

回到秦楼时,书房的灯还亮着,烛火摇曳,将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沈砚之搬来梯子,爬上房梁,手指在梁上摸索片刻,触到一个油纸包的边角——那是他当年藏的兵书,现在正好用来放证据。他小心翼翼地掏出油纸包,打开一看,里面除了兵书,还有一封折叠整齐的书信,字迹正是李默的,墨色还很新,应该是最近写的。

信里写着:“户部尚书已备好假证,将‘私吞粮草’的罪名全推给沈砚之,待沈砚之伏法,便让苏卿辞‘意外身亡’,永绝后患。苏卿辞实为突厥可汗养女,三年前潜入长安为卧底,若她反水,便用其母的尸骨要挟——其母尸骨藏于城外乱葬岗的‘老槐树下’,此为唯一筹码。”

“卧底?”沈砚之的手猛地一颤,信纸掉在桌上,“哗啦”一声响。苏卿辞凑过去,目光落在“苏卿辞实为突厥卧底”几个字上时,脸色瞬间惨白,像被抽走了所有血色,踉跄着后退一步,撞在身后的书架上,书架上的书哗啦啦掉了一地,砸在她脚边,她却浑然不觉:“不……不是我!我不是卧底!这是假的!是有人故意陷害我!”

沈砚之捡起信纸,目光落在“用其母的尸骨要挟”几个字上,心脏像被一只手攥紧,疼得他喘不过气。他突然想起苏卿辞曾提过,她母亲三年前“病逝”,可苏卿辞每次说起母亲,都只说“娘走得早”,从不说具体的下葬地点,苏尚书也从不许她去祭拜。李默的信里,竟暗示她母亲的尸骨在乱葬岗?他抬头看向苏卿辞,眼神里满是复杂,有疑惑,有心疼,还有一丝不敢置信:“卿卿,你母亲……真的不在了吗?苏尚书有没有带你去祭拜过她?”

苏卿辞的眼泪瞬间掉下来,砸在地上的书页上,晕开一小片水渍。她摇着头,声音带着哭腔,还有一丝自己都没察觉的颤抖:“我不知道……我爹说娘三年前得了肺痨,没熬过去,下葬那天我发着高烧,昏昏沉沉的,等我醒了,他只说已经葬在城外的祖坟了。可我去祖坟找过,根本没有娘的墓碑!我问他,他只说我记错了,还骂我不孝……我总觉得不对劲,可我不敢再问……”

就在这时,书房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萧策的声音带着急促,还夹杂着兵器碰撞的声音:“沈兄!不好了!户部尚书带着兵包围了秦楼,说你私藏钦犯李默的罪证,还想污蔑朝廷命官,要强行搜捕!他手里拿着‘搜查令’,说是陛下临时批的!”

沈砚之脸色一变,他知道户部尚书这是急了,想趁证据没送出去之前,把东西抢回去,甚至杀人灭口。他将信纸和账本塞进怀里,拉着苏卿辞就往书房后的密室走——那密室是他爹当年建的,只有他和苏卿辞知道,里面有密道能通往后门,直通萧策的军营。他推开门,将苏卿辞往里面送:“快躲进去!这里有密道,你顺着密道去萧策的军营,找萧策要‘玄铁令’,他会护着你。等我把证据送到陛下那里,就去找你!”

苏卿辞却站在原地不动,眼泪汪汪地看着他,手指紧紧抓着他的衣袖,不肯松开:“我不走!我要和你一起面对!我不是卧底,我会跟陛下解释清楚,我会证明给所有人看!你一个人去太危险了,户部尚书不会放过你的!”

沈砚之看着她坚定的眼神,心里的疑云又散了些。他抬手擦去她脸上的泪水,指腹轻轻蹭过她的脸颊,语气软了下来,却带着不容拒绝的坚定:“听话,你在这里会碍事。户部尚书要的是我和证据,你走了,他才不会分心对付你。等我查清真相,找到你娘的尸骨,我们就回秦楼,像以前一样,我看书,你绣花,再也不管这些事。快走!”

他将一枚贴身的玉佩塞给她,那是他的“平安佩”,玉上刻着“沈”字,是他出生时娘给的:“拿着这个,萧策认这个信物,看到它就知道是我让你来的。记住,路上别跟任何人说话,尤其是穿尚书府服饰的人,一定要保护好自己。”

苏卿辞接过玉佩,玉的温度带着他的体温,让她心里稍微安定了些。她咬了咬嘴唇,最终还是转身钻进了密室,走之前,她回头看了他一眼,眼神里满是不舍与担忧:“砚之,你一定要平安,我在军营等你。”

沈砚之看着密室的门缓缓关上,深吸一口气,将桌上的烛火吹灭,转身拿起挂在墙上的佩剑,走向书房门口——他知道,接下来的对峙,将决定他们所有人的生死,也决定着长安的安危。

可他没看到,苏卿辞弯腰钻进密室时,从袖中掉出的半块獬豸令,正躺在书桌下。令牌是玄铁做的,边缘的缺角对着左上角,还留着一道浅淡的刀痕,反射着窗外透进来的月光,泛着冷光。她袖中的令牌,究竟是谁的?又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

第一个小谜团解开,新危机立刻上线!沈大人这观察力绝了,不过真正的坑还在后面~下章要去边关了,高能预警!【全文高光场景适配短剧改编】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章 血书现:残令藏的破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