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心声剧透:千古一帝每天都在被蛐蛐 > 第11章 新作物

心声剧透:千古一帝每天都在被蛐蛐 第11章 新作物

作者:和木闲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6 22:31:07 来源:文学城

在大臣视线念念不舍的追随下,尚食局的女官进入殿中,准备将一道道菜收起来。

偏偏一直听到那女官对他们进行道德上的谴责。

【好浪费啊,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我来到这里,就没吃好过,统儿,我也太惨了。】

【浪费可耻,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一句句话砸下来,大臣们面面相觑,唯余空腹茫茫。

乾武帝听着也拉不下脸,轻咳一声,再重复一遍:“爱卿们可真用完了?”

大臣壮起胆子回复:“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臣方觉得臣还可以用一些。”

卫昭没有发觉殿内气氛的尴尬,心中仍在抱怨。

【统儿,我想吃土豆,红薯,玉米了,还有我最爱的辣椒,到底多久才能吃到啊。】

听到女官吐露出新的东西,众人心里不免疑惑,土豆,红薯,玉米,辣椒这些是何物?

除了祝余,他想着他那时继位之后,肯定会选择开海了,并组织人手前往美洲等地寻找新作物。

毕竟,特别是那前三种作物,自己是知道那三种作物的高产,于国于民的利器,甚至可以创造出一个盛世。

宣朝建立后,乾武帝延续了前朝的政策实行海禁,祝余虽不赞成,但却能理解。

一来可以巩固新生的政权,开国之前才经历乱世,人口锐减,需要休养生息;二来国库不足,支撑不了开海后的成本,与其让那些巨豪率先获利,膨胀他们的实力,还不如大家都不要干了;三来也能防止沿海倭寇作乱,保护沿海的百姓,毕竟以国家的海军是没有实力有力打击甚至消灭他们。

但现在已经进行了二十多年的休养生息,祝余认为现在已经可以试探性的放开海禁了。

而且开海之后,扩大海上贸易,将国内的丝绸,瓷器等东西高价一卖,又是一笔庞大的财富。

还有就是海外是真的有金山银山,距离最近的那座岛貌似就有一座大的银山,祝余现在也不要多了,就那些东西的唯一开采权。

如果不给,大胆,身为他们的宗主国,他记得宣朝成立后,他们并没有来表示臣服,这不就师出有名了吗。

至于之后会不会要其他的,他自己也不太确定,毕竟那个地方也是一个好的海运中转站。

【宿主,按照史书记载,永昭三年,赵泽率船队返航,带回许多新作物。】

卫昭眼中带着期翼,心中满是希望。

【那我还需要等多久?】

系统无情戳破了她的幻想,并给予卫昭残酷一击。

【距离土豆这些作物带回来需要十五年,而新作物的传入需要进行本土驯化,至少需要十年时间,而进行大规模推广则需要二十年以上。】

卫昭顿时觉得前路暗淡,未来无光。

乾武帝和大臣们也好奇这些作物有何特点,让这位女官如此关注。

【土豆可是个好作物,产量高又好吃,一亩可达五百至一千斤,仔细耕种产量会更高。而且可以生长在贫瘠的土壤,如山地、丘陵这些地方,可以当成救荒粮,只是营养结构单一,一直吃容易营养不良。】

乾武帝及朝臣听到这土豆的妙处后,眼睛都亮了,至于什么营养结构单一,多吃不好,这完全不是事。

人真的要饿死了,什么都吃得下,树皮,草根这些都是好的了,最常听的还是吃土。

就是那种观音土,长得像面粉,吃下去有饱腹的感觉,吃了排都排不出去,这是真的要死的。

民间有关于观音土的俗话:“吃了观音土,饿了暂时饱,死了坟不好。”

讽刺的是这会吃死人的土被看成了菩萨的恩赐,这是菩萨心生怜悯,施法点化,让山间的白土变成了“面粉”。

对于他们而言,饱死总比饿死好。

相比这土豆简直是上苍的恩赐。

现在他们恨不得就派人去找那个土豆。

【土豆,怎么做都好吃,煎炒蒸煮烤焖炖,各有各的做法,每一种做法都好吃。】

【还有那个红薯,生的熟的都可以吃,比土豆还高产,每亩数千斤,土地要求低,只是跟土豆一样,营养单一,吃多了烧心,而且非常消耗地力,需要轮作或施肥。】

听到红薯比土豆的产量还高,乾武帝和大臣们的眼睛更亮了。

至于那什么营养单一,吃多要烧心,还是那句话,完全就不是事。

吃了能活就是很好了,更别说听那女官的意思,那两样味道还不错,这不是锦上添花吗。

【玉米都好吃,虽然亩产比土豆,红薯低点,但它容易储存,不怕烂,也不挑地,还可以做爆米花吃。】

在场人听得眼睛一个比一个亮,全是好东西啊。

他们真想抓住她的肩膀,把这三个作物的所在地摇出来。

【我还是想吃辣椒了,现在想尝点辣味,只能用茱萸那些来代替,还是红红火火的最适合我。】

你给我们说它们在哪,我们现在就可以去找。

朝臣们在心中呐喊,面上只能装作平淡无波。

【鱼鱼陛下也爱吃那辣椒,称一日不可不吃辣,虽然之后被陈执给骂了。】

祝余摸了摸鼻子,他已经吃了十多年的清淡饮食,多吃点怎么了。

【宿主,现在乾武帝时期实行海禁,是禁止出海的,只能等永昭帝继位,才开放了海禁。】

乾武帝握紧身边的扶手,思索现在的海禁政策是时候该放宽了。

当初之所以颁布海禁的目的已经达到了,政策岂是如此不便之物。

真是阻挡宣朝的进步。

【现代有研究表明,永昭帝在未登基前,还是东部沿海地区的一方割据势力时,就已经往外派遣船队出海,只不过是在永昭元年才开始正式派遣大规模船队远距离出海。】

卫昭眼睛睁大,第一次才知道这两次的不同,永昭帝的光芒太过耀眼,她还不知道宣朝以前有海禁制度。

乾武帝和大臣也感到震惊,没想到十皇子对海运的开发竟如此早。

【宿主,是这样的。宁州是永昭帝的发迹之地,那时的割据势力中,永昭帝是这些割据势力中最有钱的。】

【就得益于他在海外通商,永昭帝是那群割据势力中最会搞经济的。】

【他专门将宁州的一个奉阳建设为港口城市,在那里商船如云,各种商品流向各个商船运往世界各处。】

【无数的白银流向了永昭帝的口袋,壮大了自己的经济实力。】

【这也为永昭帝登基后实行经济改革奠定了基础,毕竟永昭帝是自己打下江山,相当于开国皇帝,宣朝的很多延续的政策都是从永昭帝开始。】

【永昭帝以海外贸易发家,宣朝上层官员比任何都懂的海外的利润空间巨大,这也奠定了宣朝向外开拓进取,昂扬向上的风气。】

【毕竟,世界这块蛋糕真的很大,谁都想来吃一口。】

乾武帝和大臣们也畅想未来的蓝图,看向祝余的眼神充满了赞赏。

十皇子,可谓是明君之资。

【话又说回来,永昭帝派遣赵泽向海外探索时,是有意识地吩咐他们去找寻新作物。】

【史官翟故在《永昭起事录》里曾记载,“永昭元年,赵泽奉天子令,将率舟通寰宇。帝召见于殿,谕之曰:朕观史册,昔张骞通西域携葡萄,胡桃,胡麻诸物而归,丰我华夏。卿今远航,望君效博望遗风,广才海外异产,以广我朝之用。”】

【这段史料就明确说明了永昭帝是有意识的命令赵泽寻找新物产的。】

系统说着,突然感叹。

【永昭帝是真的挺大方的,尤其是有能力的人,赵泽在带土豆,红薯,玉米这些新作物返航后,大受嘉奖,是宣朝第一个以太监之身封侯的。】

【宿主,如果你想躲避延平之乱,抱永昭帝的大腿,最好成为一个有用且好用的人。永昭帝对这类人才是非常宽容的,只要你不触碰他的底线,他都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卫昭盯着地面,哭丧着脸。

【你以为我不想抱他的大腿吗?我现在都不知道拿什么东西投诚,能证明我偌大的价值。】

祝余侧头,用余光打量着她,心想:你不用想用什么东西投诚了,我心里已经为你安排了岗位。

你不是想吃土豆,到时会安排你司农府去种土豆。

农学生,不能浪费了。

有些大臣在听到太监封侯,微微皱了下眉毛,不敢多做表示。

但眼底不屑的依然暴露了他们,一个太监,有什么资格能封侯。

心中觉得十皇子还是太年轻了,怎能让一个太监与他们平起平坐。。

祝余将一切尽收眼底,他以后继位时必要清洗一些人,换些新鲜血液进来。

朝堂众人应该代表了帝王意志,你可以指出帝王行事的缺漏,但不能否定甚至反对帝王的意志。

在封建帝制下,他们唯一的天是皇帝。

他也不能跟卫昭的透露的历史一样发展,等宣朝快亡了,再重新打一遍天下。

虽说会让他对朝堂,军权的掌控力提高。

但乾武帝不会允许,他也不能接受。

一个国家动乱会造成多少家破人亡。

乾武帝坐在高台,注意到了祝余的变化,吾儿帝王之资。

现在已经有了身为帝王的谋算。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逢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绅《悯农》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朱柏庐《治家格言》

吃了观音土,饿了暂时饱,死了坟不好——俗语

张骞被封为博望侯。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1章 新作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