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心脉予她 > 第56章 第 56 章

心脉予她 第56章 第 56 章

作者:小林在此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3 13:37:16 来源:文学城

第56章重要的突破:合作论文的发表

在沈聿珩科学方法论的重塑下,顾清涵那个一度陷入僵局的科研课题,如同被注入了全新的生命力,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高效推进。细胞实验的阳性结果给予了她们初步的信心,随后展开的动物实验更是进展顺利。

沈聿珩设计的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成功复制了微循环障碍。在给予顾清涵的经验方干预后,一系列客观数据呈现出令人振奋的趋势:与模型组相比,中药干预组的心肌梗死面积显著缩小,心肌组织中检测到的炎症因子水平明显下降,组织切片染色显示心肌毛细血管密度得到改善,甚至心脏超声显示的心功能指标也有优于对照组的恢复趋势。

每一个数据的出炉,都伴随着一阵小小的喜悦和更深的期待。顾清涵几乎泡在了实验室,跟着沈聿珩和研究生们学习各种仪器操作、数据分析软件的使用。她不再对那些冰冷的数字和图表感到隔阂,反而像是解锁了新技能的孩子,充满好奇和兴奋地看着古老方剂的效应被一点点量化、可视化。

沈聿珩则发挥着她的绝对优势,严格把控着实验的每一个环节,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她带着顾清涵一起分析结果,解读数据背后的生理病理意义,将“活血化瘀”与“改善微循环灌注”、“减轻炎症反应”、“促进血管修复”等现代医学概念精准地对应起来。

当所有数据收集、整理、统计分析完毕,那幅用科学语言描绘出的药效图谱已然清晰无比、证据链完整扎实。

接下来,便是论文的撰写。这又是一次思维模式的碰撞与融合。

沈聿珩主导论文的框架:摘要、引言、方法、结果、讨论,每一个部分都严格遵循SCI论文的规范。她负责撰写方法学部分(其严谨细致令人叹为观止)和结果的数据呈现(图表专业精美),并负责讨论部分中关于机制探讨的科学逻辑推演。

顾清涵则负责在引言中融入中医理论对“胸痹心痛”(对应心肌缺血)的认识和辨证思路,在方法中详细说明方药组成、配伍、煎制方法,并在讨论中从中医整体观的角度解读综合疗效,阐述“活血不忘益气”、“化瘀兼以清热”的中医治疗思想。

她们坐在电脑前,逐字逐句地推敲。有时为了一个术语的准确翻译(如“瘀血”究竟用“blood stasis”还是“blood stagnation”更贴切),会争论半天;有时为了在讨论中平衡中西医的阐释视角,会反复修改,力求既不失科学严谨,又能体现中医特色。

这个过程甚至比做实验更耗神,却也让她们对彼此的专业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尊重。沈聿珩惊叹于中医理论体系的自洽与精妙,顾清涵则折服于科学表达的清晰与力量。

数易其稿后,一篇题为《基于中西医结合策略的活血化瘀方剂改善心肌微循环障碍的药效学与机制研究》的论文终于完成。它既有现代药理学研究的深度和严谨,又保留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灵魂,配图精美,数据扎实,论述清晰。

这一次,她们选择投递了一本在心脑血管领域影响因子更高、也更权威的国际期刊。

等待审稿的过程依旧焦灼,但两人的心态已与上次不同。她们对这篇倾注了无数心血的论文充满信心,那不仅仅是一篇学术文章,更是她们两人智慧、汗水与彼此成就的结晶。

好消息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传来。沈聿珩的邮箱收到了编辑发来的“Accept with minor revision”(接受,需小幅修改)的邮件!审稿人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该研究“为传统中药的现代化应用提供了出色的范例”、“设计严谨、数据充分、讨论深入”,仅提出了一些格式和表述上的细小修改意见。

“通过了!”沈聿珩看到邮件,第一时间抓起手机打给了顾清涵,向来冷静的声音里带着难以抑制的激动和上扬的语调。

电话那头沉默了两秒,随即爆发出顾清涵难以置信的、带着哭腔的欢呼:“真的吗?!天哪!沈主任!我们成功了!”她激动得语无伦次,几乎要跳起来。

这种巨大的、共享的喜悦,瞬间通过电波将两人紧密地连接在一起。

她们连夜根据审稿意见完成了修改,提交返回。不久,论文正式在线发表。

这篇论文的发表,在院内乃至本市的医学圈里都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它不仅标志着顾清涵个人科研生涯的重大突破,更标志着医院在中西医结合基础研究领域迈上了新的台阶。院长在周会上再次点名表扬,称之为“我院中西医深度融合的典范之作”。

而对于沈聿珩和顾清涵而言,其意义远不止于此。

下班后,她们又一次来到了那家熟悉的私房菜馆。没有点酒,只要了一壶清茶。

“恭喜你,顾医生。”沈聿珩举起茶杯,眼神明亮,带着清晰的赞赏和喜悦,“这是你应得的突破。”

“恭喜你,沈主任。”顾清涵也举起杯,眼圈微红,笑容却灿烂无比,“没有你,我做不到。真的……谢谢你。”她的感谢真挚而深沉,包含了千言万语。

茶杯轻轻相碰,发出清脆的响声。两人相视而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这篇论文,如同一座丰碑,记录着她们如何携手将看似不可能的难题攻克。它证明了两种医学体系不仅可以临床互补,更能在科研的深层次实现融合与创新。

对顾清涵而言,它意味着瓶颈的突破,意味着她找到了让古老医学焕发新生的路径,更意味着身边这个人的无可替代。

对沈聿珩而言,它意味着一次成功的探索,意味着她用自己的方式,帮助并见证了在意之人的成长与闪耀,这种成就感,甚至不亚于她完成一台高难度手术。

重要的突破,源于智慧的碰撞,成于不懈的坚持,最终盛开在彼此毫无保留的信任与支持之中。

它不仅仅是一篇论文的发表,更是两人关系在专业维度上一次质的飞跃,为她们的情感,增添了又一份沉甸甸的、共同奋斗的厚重底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