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心脉予她 > 第13章 第 13 章

心脉予她 第13章 第 13 章

作者:小林在此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7 14:41:42 来源:文学城

第13章学术会议上的身影:各自领域的闪光

医院里的合作与试探暂告一段落,但两位医生的专业征程从未停歇。不久后,一场汇聚了本市乃至周边区域医学精英的大型学术会议在市会展中心召开。心外科和中医内科自然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分论坛,但巧合的是,会议议程被安排在了同一天,同一栋大楼的不同楼层。

沈聿珩作为心外科的后起之秀和技术标杆,受邀在心外科论坛上做一台高难度微创瓣膜手术的专题报告。她穿着一身剪裁得体的深色西装套裙,头发一丝不苟地挽起,站在巨大的LED屏幕前。屏幕上播放着她的手术录像剪辑,画面精准、清晰,每一个动作都冷静利落,堪称艺术。

她的演讲语言简洁、逻辑严密,全程用数据和手术效果说话,几乎没有任何冗余的修辞。台下坐满了同行和前辈,她面对提问对答如流,观点犀利,偶尔甚至有些不留情面,却总能切中要害,令人信服。她是无影灯下的女王,在这个由技术和理性构筑的领域里,散发着耀眼而冰冷的光芒。掌声响起时,她微微颔首,表情依旧淡然,仿佛这只是又一次常规操作。

而与此同时,在楼上的中医论坛,气氛则截然不同。

顾清涵也受邀做了一个简短发言,主题是“中医药在急重症辅助治疗中的思考与实践——附一例危重心衰病案分析”。她穿着素雅的改良中式旗袍外套,搭配浅色长裤,气质温婉却自信。

她没有播放惊心动魄的手术视频,而是展示了患者舌象、脉象记录的对比图,以及中药方剂组成和随证加减的分析。她讲述的语言不像沈聿珩那样冷硬,而是如潺潺流水,引经据典,从《内经》谈到现代药理研究,将中医的整体观、辨证论治思想融入到一个具体的、成功的现代医院救治案例中。

她坦然承认中医药在急重症领域通常是辅助角色,也强调了与现代医学监测手段协同的重要性。但当讲到如何通过四诊合参判断患者“阳气暴脱”的危象,以及如何通过针药结合为手术创造条件、术后又如何调理脾胃促进康复时,她的眼中闪烁着一种笃定而动人的光彩。那是一种源于数千年文化积淀的自信和从容。

台下的一些老中医频频点头表示赞许,一些年轻的西医听众则面露好奇和思索。她的发言或许没有引发雷动的掌声,却带来了一种深沉的、引人回味的氛围。

会议中途茶歇,人流涌动。

沈聿珩刚从心外科论坛出来,想透透气,却在咖啡厅遇到了几位相识的专家,正在热议刚才中医论坛的一个病例。

“……那个案例很有启发性啊,虽然机理说不清,但效果是实实在在的。尤其是术前那个针刺稳定血压的思路,很大胆,但也确实起到了作用。”一位年长的内科教授说道。

“是啊,没想到中医院现在的年轻医生也这么敢干,而且思路很清晰,不是那种故弄玄虚的。”另一位附和道,“叫顾……顾清涵是吧?讲得不错,有理有据。”

沈聿珩端着咖啡,脚步微微一顿。她听到了顾清涵的名字,也听到了这些资深同行带着认可的讨论。一种难以言喻的、微妙的感觉掠过心头。那是一种……自己认可的事物,也开始被更广泛圈子认可的奇异共鸣感。

她下意识地抬眼望去,正好看到顾清涵也从楼上下来,正被几位同行围着交流,她侧耳倾听,不时微笑着点头回应,态度谦和而专注。

那一刻,站在人群之外的沈聿珩,看到了一个与在医院里稍显不同的顾清涵。不再是那个需要向她解释、争取机会的合作者,而是一个在自己领域内从容不迫、发光发热的学者,一个正在被更多人看到的优秀医生。

她们的目光穿过攒动的人群,短暂地相遇。

没有言语,甚至没有点头示意。

但沈聿珩清晰地感觉到,自己内心深处某种坚硬的、划分界限的东西,又松动了一点点。

她看到的不再只是一个“中医”,而是一个和她一样,在自己的战场上努力、优秀、并且开始崭露头角的——同行者。

会议继续,她们各自回到属于自己的论坛,继续汲取知识,交流观点。

但那个在学术会议上短暂交汇的身影,却在彼此心中都留下了更清晰、更立体、也更富吸引力的印记。她们在各自的轨道上闪耀着,而光芒,已经开始隐约照见彼此。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