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住在我们这边,我们没有时间照顾她。”
“我们的女儿都要读高三了,要参加高考的,你们让她待在我们这边,我们也不管的。”
“出钱,让她有口饭吃可以,但是她不能待在我们这边。”
“她不待在你们这边待在哪里,你也有女儿,她们两个人都是女孩子,她们可以住在一起的。”
“你们这边有三间房间,就算你们大儿子从乡下回来,也有地方住。”
“都是亲戚,你们别太狠心。”
“就你们家孩子要参加高考吗?我们家孩子也在读书啊。”
……
这是一九八二年八月初,小巷子的一户人家院子里,有妇人在那边吵吵嚷嚷的。
李玉茹探出头,这是她的家。她的妈正在院子里战斗,她妈跟她的三婶婶在那边争吵。还有一个十来岁的孩子,那个孩子是李玉茹的表妹,她要来城里参加中考,她的亲妈是李玉茹的姑姑。
李老太太有三个孩子,她是李老爷子的续弦,李大伯父是原配的孩子。李父排行第二,李三叔叔,李四姑姑,这三个人是李老太太的亲生孩子。李老太太夫妻跟着李三叔叔生活在一起,没有跟着李父。
早年,李四姑姑下乡当知青,在乡下生孩子。在知青可以回城之后,李四姑姑早在乡下成家,也就没有回城,但是她设法让女儿落户在城里。李四姑姑怀孕的时候没有好好补充营养,身体不大好。李四姑姑就这么一个女儿,她给女儿取名叫杨晓慧,希望女儿以后能很聪慧。
孩子要在城里中考,李四姑姑夫妻的家又没有在南城,李四姑姑就只能让娘家帮着照顾孩子。
这不,李四姑姑把人送到李老太太的面前,李三婶婶不愿意让杨晓慧待在自家,干脆就把孩子送到李父这边。
李父李母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大儿子下乡当知青,暂且还没有回来,二儿子在理发店做学徒。李玉茹的大哥今年二十三周岁左右,她大哥就是运气不好,要是她大哥晚出生两三年的话,她大哥就能不用下乡当知青。
有时候,这就是一个人的命,再感慨都没有用。
这一会儿,李四姑姑母女看到李母跟李三婶婶在那边争吵,她们的脸色不大好看。
“妈,我们回去。”杨晓慧年纪小,只觉得自己的脸面被人踩在脚底下,十分难堪。杨晓慧不愿意继续留在这边,她拉扯着李四姑姑的衣角,要让李四姑姑带着她回去。
“等等。”李四姑姑红着眼睛,她不可能带着女儿回去乡下。女儿的户口在南城,女儿就应该在南城参加中考,李四姑姑想自己这一辈子已经没有用了,自己只能待在乡下,但是自己的女儿还年轻。
孩子还小,哪里懂得乡下城里的差别,李四姑姑不能让女儿跟他们一样一起待在乡下,她得要让女儿留在南城。
“孩子的户口在你们那边,她跟着你们合适。”李母冷着一张脸,她就是不愿意照顾杨晓慧,咋啦,杨晓慧又不是她的亲生女儿。李母不能让杨晓慧来挤占自己亲生儿女的生存空间,出钱可以,其他的都免谈。
“她户口在我们那边,她就更该跟着你们生活。”李三婶婶道,“她在我们那边就只能睡在过道,在你们这边,她还能跟你女儿睡在一间房间。”
李三婶婶死咬着房间的事情,要是她退让了,杨晓慧中考完还要读高中,这意味着杨晓慧要在他们家待好几年。这可不行,李三婶婶想着自己养着公公婆婆了,不能多一个杨晓慧。李三婶婶夫妻有三个儿子,家里四间房间,李老爷子夫妻一间,李三叔叔夫妻一间,大儿子睡一间,二儿子跟三儿子睡在一间。
其实,李老太太夫妻不需要多花李三婶婶夫妻的钱,他们有退休金,还有做一些事情,他们还能反过来给李三婶婶夫妻钱。
这一片地区原先属于城郊村落,随着城市的发展,加上南城大学就在附近,这边区域慢慢地就变成城区。
李家几兄弟的房子都是早年自建的房子,李大伯父、李父分别各自建了房子,李三叔叔夫妻跟着李老太太夫妻,住的房子也更大一些。几家的房子距离很近,最远的也不到十分钟的路程,走路就能到。
由于李大伯父是李老太太的继子,李三婶婶也就没有想着把杨晓慧送到李大伯父那边。
李老太太慢悠悠地走过来,她要跟着老三家的一起生活,自然不想得罪老三一家子。李老太太这才十分墨迹,走路特别慢,就是想着让李母跟李三婶婶先说一说。李大伯母听人说了这边的情形,她赶紧关上门,不敢出来,生怕那些人到时候把杨晓慧送到她这边来。
“决定好了吗?”李老太太问。
“妈。”李四姑姑噗通一声跪在了地上,她还拉着杨晓慧一起跪下来,“妈,我就晓慧这么一个女儿,我在乡下没有关系,不能让她跟着我毁了一辈子。我们可以给钱的,晓慧在城里的花费,我们会负责的,我们一定会负责的。”
杨晓慧不甘不愿地跪着,她看着她妈在那边磕头,她发誓等她以后长大了,她一定要让这些人知道她的厉害。
“四妹他们出钱,我们家也出一部分钱。”李母道,“这孩子的日常开支也就不用你们出,爸妈的养老钱,我们也照样每个月出。如果你们非得要让杨晓慧留在这边,爸妈的养老钱,我们就不给了。”
“这不行!”李三婶婶不可能不让李母夫妻不给公公婆婆的养老钱,她在那边算,怎么样才更加划算,“要让她待在我们那边也行,按照你们说的,四妹得出钱,你们也得出钱,爸妈的养老钱,你们不能不给。大哥大嫂那边是不是也得给一点?”
“大哥大嫂那边,我不知道,你们去问问大哥大嫂,他们要是愿意给就给,不愿意给,我们也没有办法。”李母道。
只要杨晓慧别留在自家,这就行了。
李母回头准备去屋子里拿钱,她看到李玉茹探头,她拽着李玉茹进屋,这事情跟自己的女儿没有关系,女儿就不要凑上去了。
“妈,你们这是商量好了?”李玉茹问。
“商量好了。”李母道,“你安安心心准备高考,不用想那些乱糟糟的事情。”
“嗯。”李玉茹点点头。
李母拿了钱出去,她把钱交给李三婶婶,李三婶婶这才愿意离开。
李四姑姑从地上起来,她松了一口气,她知道这一件事情成了,她不用再把女儿带回去乡下。李四姑姑夫妻就这么一个女儿,他们夫妻总被别人嘲笑说他们只有一个女儿,说以后没有人给他们养老送终,杨晓慧要是待在乡下的话,她也得面对那些流言蜚语。李四姑姑不想让自己的女儿受苦,她得让女儿过上如意舒心的生活。
“妈。”杨晓慧看着她妈那么卑微的样子,她就心疼。凭什么这些人待在城里,自己的亲妈就只能待在乡下,这些人还要这么对待自己跟自己的亲妈。
杨晓慧红着眼睛都要哭了,是被气得要哭了。李四姑姑拉着女儿的手,轻轻地拍拍女儿的手,让女儿不要去说别的话,李四姑姑又伸手擦擦女儿的眼角。这事情好不容易定下来,也就算解决了,要是女儿还非得去说,别人只会觉得女儿是一个刺头,他们就更不愿意让杨晓慧留下来。
李老太太等人离开,杨晓慧离开之前又看了一眼李母家的院子,自己又不是皮球,这些人把自己踢来踢去。杨晓慧想等自己长大有出息了,这些人都别想沾自己的光,自己一定不可能对他们好的。
在李老太太等人离开之后,李玉茹探头,她看到杨晓慧回头瞪了她一眼。李玉茹翻白眼,杨晓慧瞪她没有用的。
“妈,三婶婶他们会不会还把表妹送过来?”李玉茹问。
“送过来,就给他们送过去。”李母道,“你别傻乎乎地想跟杨晓慧住在一起,她在乡下那么多年,也不知道她的脾气是怎么样的。但是你看她刚刚的眼神有多么凶狠,她就不是一个善茬。让她留在家里,我们还得多管管她,她没有回家吃饭,得去找她,她没有早早回家睡觉,还得去找她。你都要高三了,不能让她耽误你的高考。”
李母又不是傻蛋,能花一点钱解决的事情,就不要让人留在家里,“你爷爷奶奶还挺精神的,他们还能管一管杨晓慧。”
李老太太夫妻平时没有少补贴三房的,李母心里清楚,只是没有去戳破,这种事情也没有什么好说的。
李母不去李大伯母那边,李三婶婶过去了,李四姑姑跟李大伯父是同父异母的亲兄妹,大房必须也得出一些钱。李三婶婶不愿意吃亏,既然杨晓慧注定得留在他们家,那么他们就得设法多弄一点钱,别什么东西都没有拿到,还弄得里外不是人。
而李大伯母不愿意开门,她装作自己没有在家。这没有用,李大伯父走路回来了。当李老太太跟李大伯父说了李四姑姑女儿的事情,李大伯父得知李父一家出了钱,那他这个当大哥的也愿意出钱。
“不,不能出这个钱。”李大伯母听到自己男人的声音,连忙从屋子里出来,她见大家都转头看向她,又有点气弱,“给,也是可以给的,但是不能给那么多,我们只能给二房的一半。你们愿意要就拿着,不愿意要,那就拉倒。都不是一个亲妈生的,一半一半的,怎么还好意思来找我们要钱!”
预收:年代文养老[八零]
一句话简介:吃瓜看热闹日常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章 争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