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小家小业 > 第73章 第 73 章

小家小业 第73章 第 73 章

作者:写作秃然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4-12 09:50:32 来源:文学城

第73章

“说来下月便是端午了,要不要我陪你回去看看老子娘......还有你大伯一家?”莫非小心问冬冬。

据之前所见,冬冬与大伯一家还是不错的。

如今他结契到瓦山村,也不知他大伯会怎么想呢。

估计在他们心里,结契是远不如去倒插门了,会不会看不上自己?

至于他父母,虽说结契前想着这样那样防备对方,但那毕竟是亲生爹娘,且还在世的,真说断就断,从情义来讲过于强求了,于世礼上更是让人不耻。

做小辈的多少要吃点亏,莫非心中是有数的。

为了冬冬,为了今后能毫无芥蒂的生活,些许让步不算什么,只守住他的底线便是。

冬冬早止了笑,沉默片刻,坚定地摆摆头:“不去,那边就这样了吧。”

他给莫非添了一筷子菜,接着说:“虽是亲生爹娘,但要我说,咱们只能远着。对他们来说,无论你做什么都没有够的,送吃望喝,给银想金,你脱层皮下来,他们还会嫌薄了。”

他诚恳地看着莫非,“我晓得你是为我着想,真的不必。那些天里,我本打算饿死就算,只是...我娘说,哪怕只剩一口气也要将我抬到别人家去,我才强撑着要自己好起来,不想拖累无辜的人。”

“如今,我真的很庆幸,是他们先卖的我。至于我大伯——也算了,单走他家,我爹娘还不定怎么去攀扯他们呢,倒是害了大伯一家。”

既然要了断,就得断个清楚,断个干净。

“恩!那就不理他们,咱们两个过。”莫非听着就心疼。

虽然心里很早就猜到冬冬经历过什么,只要想到那间漆黑阴暗的小角屋,他就恨极了冬家。

将冬冬搂到腿上,轻轻摸着他瘦骨嶙峋的肩背,“县里估计像往年一样有杂耍看,我带你去玩?咱们买几个糯粽边吃边看。”

幸好自己当初果断下了决心,否则此刻,冬冬也许正在投胎的路上排着队呢。

“你去玩罢,我就不去了,路远,来回要你推着。天还不晓得是雨是热,人多我也怕闹,白拖你不自在。”

“那我顺路买几个粽子回来吃就算了。咱们都在家歇着,杂耍看了好几年,没什么新鲜的。”莫非想想也罢了。

冬冬一看就不是那爱凑热闹的,身子又弱着,若是淋雨生病了或是挤来挤去出点什么差池,他经受不起。

“恩。只是村长那里,咱们要不要送一两提粽子去?往年是怎么的?”

“往年没送过。我以前......哎,别看我和澄子哥有说有笑,但和莫叔他们疏远得很,过节前后更不会路过村里。如今我们结了契,又是他们帮忙的,再不能这样了,我想着......只是怕他们懊恼我,节礼送过去,说不得拿回来的更多。到时再看吧,或是随意送点粽子什么的。”

莫非也头疼这个,以前他单身还好说,今年成了家,按理给长辈送点端午礼也说得过去。可村长过于较真,非要有来有回才安心,倒让莫非为难。

下午的玉米种得也很顺利,莫非又把新撒的玉米和芝麻盖上一层干草,这样保得住水利于出芽。

草是早前就割在这里晒的,低头拖过来就能用。做完这些,这两亩地有好些天都不用管了,偶尔看看就行。

吃过晚饭,歇着还早,莫非从杂物棚抱出许多材料。他要给冬冬编个帽子,再编些家用出来,许久没做,家里存货不多了。

冬冬也搬了小凳坐他旁边,先帮着挑了手上的刺,随后一边看他两手翻飞一边缝几针东西。

针线活其实自己也不在行,只得从简单的发带、腰带做起,拆拆缝缝就当练手。

两人灯下呢喃细语,你说一句他接一句,间或亲一亲,或只对眼笑一笑均是蜜意满满,不亚于几十年的老夫妻了。

......

端午临近时,莫非起了个大早,推着一车酸菜往县城赶。

酸菜之前就送过一次了。

四月二十四那天,他给杏雨饭庄送去四十斤酸菜。

新鲜腌制的菜剁得碎碎加了辣子、蒜末和油渣拌炒熟,光是看着就让人流口水。

送完冬冬就开始坐立不安,于是过了两天后,莫非就又跑了一趟饭庄,想看看酸菜是否有人买。

葛掌柜也正等他,说酸菜卖得不错,吃过的客人赞不绝口,都讲它入口鲜脆,

不像平时吃过的腌菜软趴咸口,许多人吃过还想买一点带走。

当时,饭庄已经卖掉一大半了,让他赶紧再送来,并约定以后每五天送一百斤过去,给他算一文一斤。

生意很小,酸菜里头一多半是水,扣去看得见的本钱,一个月下来,大概能挣二三百文,勉强可以养活一个人了。

往返百里路,前后要跑六趟,三百文算起来,就是莫非的人力和家里的功夫钱。

但这年头,人力能卖出去就不错了。

码头上抗包的苦力,年轻体壮的也才三十文一天,还要天天做才有。

家里种地,其实也是用人力换钱换粮,还没这个划算。

种青菜多简单,长得快又不费功夫,种子几文钱一大包,成本真的低廉。单卖新鲜的,一斤一文在乡下根本无人问津,若是挑到县城卖还要交税,卖一担也不够人工钱的。

对莫非来说,百里的路程虽难走,但在叮叮作响的银钱面前都是小事。

若是每走一里路都有钱拿,他能日夜不歇走下去。

回家同冬冬一说,他也觉得能做。

园里那大片大片的青菜,添点盐醋,费点人工和柴火就能卖出去,怎么不行?何况并不耽误种田地。

他瞬间觉得身子都壮实了三分。

这次,莫非已是第三回送酸菜,也算是熟门熟路了。

交割清楚,结了现钱,他就去集上买些东西过端午。

今日已是五月初三,莫非把那红枣、蛋黄、栗子和白粽子各买了一挂。又去铺里买了六坛三斤装的雄黄酒,几包甜糕,细布粗布各扯了几尺,还买了许多鸡蛋,又特意买了一包中等的烟丝。

他想好了,自己和冬冬能结成契,村长一家功不可没,这头回送礼一定要重些。二十个蛋,两坛酒,两挂粽子,五尺细布,一包糕,一包烟丝,才差不多。

连谢媒带送长辈,完全拿得出手。

而对冬家,夫夫也重新琢磨过,最后是莫非拍的板,一年三节,且先送一回,就从端午礼开始。

姚春梅的编排让他们明白,在乡下,除非他们以后与别人永不往来,不然藐视长辈,不尊不孝的大义能压得他们抬不起头。

之前和冬冬说与那边断了来往的打算,其实并不好。

要像清萍哥说的那样,先礼后兵。

面上我先笑,还要笑得让外人看到,若大家能和和气气,那是再好不过了。但若你不知足,仍给臭脸,那谁也说不出是我的不是来。

所以,礼不能从他们这边坏,名声得先打出去。

莫非早就有过这种想法,心里并不觉得憋屈。

他给冬家安排了十个蛋、两坛酒、一挂粽子,外加五尺粗布。

作为结契的婿子来说,这礼够重了。

到时自己多带一挂粽子和几个蛋,给冬大伯也送一份,让他们知道冬冬过的很好,两方也都安心些。

回去路上,居然遇到了刘麻子。

不知他哪里鬼混回来,身上皱巴巴,臭气熏天。

两人从壑口开始同行,莫非若无其事笑着先打招呼,而刘麻子,自打晓得莫非结契后,估计觉得这小子怪可怜的,不计前嫌接了话,态度也比以前亲近。

一路上,就听刘麻子口沫横飞,吹牛自己到哪里都能吃得开,外面多少多少人喊他麻子哥。

莫非只管点头附和,说笑几句捧着他。

清萍哥说的对,这种混赖,面上就不要得罪了,以往自己一个人也就罢了,如今有冬冬,不得不防。

两人有说有笑一起回村,给路边人看得直纳闷,想着北山脚的这小子莫不是日子过不下去了,也学着刘麻子偷鸡摸狗去了?

莫非自然看出他们在想什么。

说来好笑,瓦山村的这些村民,对他的态度真是变了好几回。

原先年幼,被除户出去,村里人看到他,脸上俱是怜悯之色,还能和蔼地问几句话。随着几个不着调的撩拨他,而他展现出凶狠的、以命相搏之像后,村里人又开始防备他,见面也只冷眼盯着。

再然后,他长大成人,个高体壮了,从村里进出,脸上凶神恶煞似的板着,村民们的防备中又带了惧怕,冷眼也不敢摆在脸色,见面都是低头错过,生怕不慎惹到他,带来灭门之祸。

到后来他结了契,又和颜悦色白白送菜给大伙吃,而且近几年来,也确实没见他对哪个无故动手,大伙的态度又开始转变。

一部分人觉得这后生明辨善恶,不是什么是非不分的人,于是路上见到,也敢笑笑,或是小声招个呼。

还有一部分人,重拾了怜悯,觉得他恐怕是日子要过不下去,想同村里人示好的,那咱们就大度些。

上回他送酸菜去,顺便从县里买了上百斤陈年米糠和杂粮末子回来喂鸡。这种杂粮末本就便宜,陈年的价就更贱了,一斤不到一文,拿回来晒晒混着多多的菜叶,小鸡们能吃两三个月。

当时边上地头里一个婶子非要扒开垫子看,见是几坛子发霉的米糠末子,以为莫非是买回家人吃的,咋着舌只叹可怜。

莫非浅浅解释说家里养了些鸡,是买回去**食的。

可哪个相信?谁见过家徒四壁穷困潦倒的人家,会买几大坛子米糠回去喂鸡?

更有流言说,先前他一人时,还见过去大虎家买肉吃,屋里多了个人后,竟是再没开过荤了......可见已经靠吃糠咽菜,喝风灌水度日了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