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小家小业 > 第6章 第 6 章

小家小业 第6章 第 6 章

作者:写作秃然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3-13 10:00:13 来源:文学城

第6章

离村口还有十几丈远,小瓦径也出现了两条岔路,一条直入瓦山村,村长的家就在村口处不远;另一条条从村东绕过,是去瓦上村的必经之路;

而直入瓦山村那条道的左边有一片小树林,绕过树林,爬上山脚,有条极为隐蔽的小野道,草木遮掩,窄小难行。

这条小道是莫非自己这么些年踩出来的,

他经常去县里卖东西,在村里走来走去太招人眼,只能另辟蹊径。

野道要翻石跳坑,若想带什么东西,只能背着或拎在手上,倒也适合莫非。

瓦山村的房屋多集中在洼地南头,离着瓦山脚有两三百丈远,村后的这片山脚也无处上山,所以其他人并不往这儿来,寻常上山也只从村外山坡上走。

莫非与兰婶招呼一声,目送她下路口进了瓦山村,自己则左拐钻入树林,脸上的笑意逐渐消失。

......

他的小院在洼地最北边缘的高坡上,几乎是贴着瓦山山脚搭的,离村落还有二里多路,日常村人提到他总带着“北山脚”三个字,或是直接叫他“北山脚那个”。

推开稀疏篱枝编成的篱笆门,日头已经只剩一条线了,昏黄的余晖洒在荒野上,小院隐在山脚的黑影里,林间有一两声鸟啼传来,更显得这边寂静极了。

院中三个草棚一字排开,左边的棚子最大,却最简单,只浅浅搭出三个棚面和顶子,里头一堆一堆地塞满了东西,显然是个杂物棚;

中间的棚子略小,长宽不过丈余,修得最为精心,四面厚实,顶子也绑得牢牢的,还用草帘掩着门,是莫非用来睡觉休息的。

最右边的棚子轮廓稍显粗糙,但门、顶俱全,日常烧火做饭就在这儿。

莫非急急走进烧火棚里,白日下肚的几个馒头,一通奔波下来,早不剩什么了。

草棚没有窗,里头黑乎乎的,莫非掏出火折子点起油灯,豆大的灯火晃动着,眼前逐渐清晰起来。

靠近门口有个纵深三尺的火塘,火塘正中摆着一座带锅的小炉子,是他的锅灶。

另有一个大肚罐子灰扑扑立在火塘边,装了半罐往日烧火存下的柴炭。

最里面正对棚口的地方立着个几乎要散架的橱柜,放着一些吃食和钵碗。

莫非将内袋的六十文钱摸出来藏到食橱角落里,又从食橱的馒头筐内拿出两个冻得梆硬的粗粮馒头。

晚饭很简单,将小铁锅上添半瓢水,再横几根筷子,将粗粮馒头架在筷子上,锅下点了几根小柴棒子,水开片刻就能吃。

出门啃了一天的冷食,晚上得吃些热乎的。

莫非没有坐等水开,而是出门绕到后面菜地,就着余晖,娴熟地拔起小青菜。

菜地不大,分做几垄,一垄不过三丈来长,立春时撒了三垄青菜籽,二十天前才掀了保暖的草垫,半吃半卖,如今只剩大半垄了。

青菜长得不大,带根不过五寸来长,地是半砂半土的,疏松得很,用拇指和食指从青菜底部轻轻一托就会连根而起。

拔了一小把,用草垫裹着,又回院里清洗。

这样的草垫他有许多,冬闲和雨季歇在家,就是编些草垫、筐子、篮子等。

瓦山上竹子不多,他基本用的是柳枝、草径和藤蔓之类,手艺也不怎么样,称不上是篾匠。

如今,这些粗糙玩意儿大大小小堆了半个杂物间,铺床垫篓、盖苗保暖,家里用是足够的,用坏了也不可惜。

院子边角有只齐腰高的大缸,盖了木板和草帘,草帘上倒扣着一个木盆和水瓢,一旁还有个木架子,搭着昨日洗干净的衣服和两条旧巾帕。

洗过小青菜,缸里的水也已见底,就着最后一点微光,莫非挑起大水桶快步向远处的小瓦河走去。

北山脚清静、空旷,什么都合他的意,只是有一样,非常不便——整片山脚,没有水沟、水塘。想用水,就得去数里外的小瓦河挑,那可不是什么容易的事。

小瓦河在北山脚这段的河岸,不像瓦山村那边有浅滩和缓坡,而是上下落差近一丈的陡峭乱石,能下脚的地方有限。

莫非拎了个桶小心翼翼下去,打满一桶水又小心翼翼单手拎着爬上岸,再打另一桶,一口气来来回回挑了三担水,将草棚和院中的两个大水缸都装满,还多出半桶,这么些水够他一个人用上十来天的。

那多出的半桶待会冲澡用,奔波一日身上黏腻得很。

做完这些,天已黑透了,而馒头更是热得不能再热。莫非用筷子串着它们,慢慢啃着,将洗过的小青菜丢进开水里烫。吃完粗糙的馒头,喝一碗热乎乎的青菜汤,肚里更舒坦。

饭后,他在昏暗中踏出院门往右走,在自家菜园相邻的地方,有一片规规矩矩的方形空地,两亩大小,地上浅浅画了几条纵横相交长短不一的沟线,空地角落零星堆了点东西,都盖着草席。

黑暗中,这些东西都是朦胧的,可却深深地印在他心里。

这片空地原本也是个坑洼不平的乱石坡,石缝里冒出的草比人还高,他多方探寻查验后,还是决定把这儿当做自己的屋基地。因为相较于其它地方,这片荒坡还略平整些,地上石头也没有特别大的,而且离他的田地都不算远。

那几年,他一有空就来拔草搬石头,手上的血泡破了一层又起一层,为了搬走石头,锄头都挖坏了两把,有些实在挪不动的,就尽力敲碎了再搬。

一个人忙活三年才有了眼前这块平平整整、干干净净的空地。

地上的沟线,是用来做标记的,工具间、主屋、灶屋、杂物间、储存间和院子都规划得清清楚楚,甚至于主屋有几个房间、主厅做多大、卧间哪里摆床,哪里放柜在他心里也已有了清晰的画面。

边上堆着的那些东西,是他经年累月从小瓦河沿河的峭壁下和瓦山脚的石堆里慢慢淘捡,又一筐一筐背回来的板石,打算以后给屋里铺地的。

这一切都是为了他的梦想而准备的。

他五岁起就梦想着做一间自己的屋子,不是村里多数人家那样的坯墙茅顶屋子,而是像富人老爷家那样的,白墙青砖瓷瓦,屋里铺上平展的青石,院落大得能跑骡子,屋前屋后种上各种果树,再挖个大大的地窖,存上吃不完的大米和白面。

这个念头,在莫家后面的那几年里越发的强烈。

只是当他出户多年后,吃饱穿暖了能腾出手做准备时,才发现自己实在是“做梦”!

光是准备屋基就耗费了他极大的精力与时间,再去算算费用更是让人心惊!

十块青砖八文钱,粗粗算起来要两三万块,砖窑还远在一百三十多里外的常青镇,算上搬运的车马和人工嚼用,三十两银子才勉强够;瓷瓦不知要多少,那东西也不便宜,估且算它二十两吧;

木料好弄些,小的不算,大料需由村长带着到里正那里批章缴钱,方可自行上山去砍。

单是几座屋子所需要的梁、柱等需要缴的银钱和做工大概也要五到十两,找里长老爷办事该备些手礼吧,前后一二两银子总是要的;

最后做屋时还要雇人帮忙,工钱、吃喝嚼用、摆酒等也需准备五两银子,其他白灰、砂石、果树、院子的围墙等等他估不出来,且也算五两银子吧。林林总总加一加,他梦想的大屋和院子起码要准备七、八十两银子!这还没算里头摆放的家用家具呢。

他十岁独住,之后好几年都在为基本生存和农具种子等在忙活,根本没有余钱。

从十四五岁开始,田地初成,有了固定收入,他在山上河里、田间地头寻么的各种零碎也能卖些银钱,这才慢慢能存下点钱。

省吃俭用到如今,才攒到十二两多,连砖都买不够,想做青砖房,真的是做大梦了!

经他翻来覆去想了很久,只能把梦做小些:主屋只要主厅和一个卧间,灶屋、院墙就用土砖或石块,自己后面想办法来制,这样青砖就只需六、七千块,准备八两多就该够;瓷瓦换成最简单的青瓦,先算它三两;木料也能省不少,一样算三两;什么果树和地窖,自己去山上和村里淘弄,慢慢挖慢慢栽,一样的。

如此下来呢,雇工的时长和人数会减少很多,加上简单摆酒三两银子大概能行,所有花费浅浅加在一起有二十两就够了。

到时把今年的夏收和秋收全部卖掉,这期间自己再多多出门给人做活,冬闲时应该差不了多少。

这也就意味着,近一年多里不能在别的地方花钱了。

成亲的事想都不能想,据他见识过几户说亲的,聘金少的要七八百文,多的二三两、四五两都有。

除了聘金,还有六礼、家具、喜服、摆酒等等,最少还要四、五两,而且家里多个人,日常家用、年节走礼等各种花销都会上来。

而他的田地就那么点,多个人并不能增加收入,一旦成亲,做屋的事就不知道要推到什么时候去了。

之前他答应兰婶考虑结亲,委实是有些昏了头,应该坚定拒绝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