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小家小业 > 第17章 第 17 章

小家小业 第17章 第 17 章

作者:写作秃然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3-17 13:05:56 来源:文学城

第17章

第二天一早,姑奶奶饭都没吃就带着孙子走了。

而莫家的桌边,莫二宝嗦着一根鸡骨架,笑嘻嘻的对立在门外的莫非说:“想出去,门儿都没有!烂在我家地里做肥,坟山都别想上去。”

他的话不用说就知是从谁嘴里学来的。

那一刻,莫非无怒无惧,他沉着脸拎起门口的板凳就抄到了莫二宝的脑袋上,板凳继而飞上了饭桌,砸得碗盘叮里哐啷一通脆响。

后面的事混乱不堪,那对夫妻丢下人事不知的莫二宝,一齐朝他扑了过来。

莫丰收力气大,将他仰面按在地上,而他狠狠咬住莫丰收的胳膊,手里死拽着对方的一大把头发。

而戚染花咬牙切齿伸腿来踢,却反被他挺腰踹了好几脚,屋里嚷声哭声一片。

最后戚染花捂着腰,拎起炖鸡的大钵朝他脑袋狠狠砸下。

昏过去之前,他只清晰地听到戚老太的柔声细语:“小宝不怕,阿奶把鸡肉捡起来,洗洗还能吃。”

他们都以为他死了,莫丰收拽着他的两条腿往外拖,不知是打算拉去田里烂,还是丢去山上喂野兽,被路过的莫清澄看见了。

于是,他被莫清澄背到库房,脑袋抹了厚厚的灰,摊在稻草堆里听天由命。

村长家几人时不时来一趟,也有看热闹的立在门外叹息几声,没人敢动他,更没人给请医问药。

莫丰收夫妻和戚老太从未出现。

也是他命不该绝,两天后居然睁开了眼。

盯着库房门上的对联“祖祖辈辈希富贵,子子孙孙望平安”,莫非迷迷糊糊想,“非”这个字真是好极了,坐在车上,还有两排尖刺保护着......

等到他能张嘴说出话,村长召集了乡亲在库房门口商议,也拉了莫丰收夫妻到场。他问及村众,戚染花虐杀继子是否需要报官?

戚染花当然不服,辩解说是继子顽劣,打杀幼弟在先,又对父母动手,自家儿子同样头破血流,何况莫非也并没有死。

村民们也是模糊不语,在他们看来,做父母的打孩子,官府还能管?哪怕戚染花是继室,可莫丰收总是正经老子,他打自己儿子不是天经地义么?

更何况,山沟沟里的乡巴人,哪个不怕与官差打交道?他们许多人一辈子能见过最大的“官”就是交税粮和服徭时的差役,随便哪个张张嘴就能把他们吓得心惊胆战。

如今,马上要收秋税了,家家急得焦头烂额,生怕差役提前上门,谁想为这点“小事”主动招惹官老爷来?

村长沉默片刻后,对戚染花说:“既是如此,他也吃到教训了,你们把他接回去吧。都是儿子,养这么大了,不容易啊!再过几年不就是家里的一把好手?”

戚染花撇头不应,推了莫丰收出来说话。

莫丰收吊着一只胳膊,另一只手按着头皮,冷硬地说:“小畜生忤逆不孝,是个刑克父母的煞神,与兄弟子女也不利,若留下他,我莫家必定会家破人亡。这次没打死,算他命大,但我们只当他是死了的。你们要是觉得可怜,就自己接家去,不用跟我夫妻讲!养好了是你们的本事,我们也决计不会纠缠。若是村长硬要我带他回去,那也是当即打死,绝无虚话!”

谁敢接手!

他血葫芦般在库房躺了几天,村里可是不少人都去瞧过的,现在看着醒了,哪个敢说以后一点事没有?哪怕不给他找大夫开药,光在家躺着养伤,谁又有哪闲心思?一天两天,一年两年,吃喝嚼用总得出吧?

即便养好了,今后怎么办?谁家还能分他几亩田地不成?

若他还是这样不服管教,哪个又敢指望他养老?

当时莫非年纪小,处境微妙,村里无论大人小孩,和他接触的都不多,可以说,大家对他的认知,都来自戚染花的嘴。什么自私霸道,什么不服管教,没一个好词。

而且想一想,莫丰收家里躺了一个二宝,夫妻俩,一个吊着胳膊,一个勾腰捂胸,都是受伤不轻的模样,这可都是莫非打的!他才十岁!

事实摆在眼前,这小子确实是个硬茬!

莫村长脸色也是十分犹豫,嘴唇张翕几次,始终开不了口。

眼见众人如此,戚染花更是冷笑着,火上浇油又说一句:“当家的说他是个煞神,你们别不信,只看看哪个与他亲近,哪个就死得早!接回家了,切记小心些,别怪我们没提醒!”

此话一出,现场更是死寂,再心软的人,也紧闭了嘴。

连莫村长夫妻也捏起拳头,不敢去看莫非。

莫非的命硬防克之说,不是没人私下谈论过,是真还是假,谁敢去试呢?

鸦雀无声中,莫非颤巍巍开口,说既是莫家当他死了,那就当莫大宝已死吧,他一个人独活,往后莫家也不要来找他。

莫丰收夫妻自是巴不得,这结果虽说没有他真的死了好,但总算以后不碍眼了。往好了想,说不定今日过后他还是病死了呢,那时就与他们无关了。

最终,在村长与村中众人的作证下,莫非除名出户,莫家无需分他任何家财,只把北边山脚还块未开出来的荒地归他,其它衣物用品等一概没有。双方今后再无瓜葛,莫丰收夫妻生老病死无需莫非负担,莫非也不得再找他们索要丁点儿家产。

这场纷争以莫清萍在瓦山村簿上记下“某某年某月某日莫丰收原配子莫大宝病亡”、“某某年某月某日乞儿莫非,年十岁,流落至此,落户瓦山村北坡”收尾。

自此莫非就开始了新的生活,戚染花也如愿以偿将莫二宝改成了莫大宝。

而四年后的二月尾,戚老太重病将死,姑奶奶再次登门送她最后一程。

戚老太哆哆嗦嗦拉过刚满十岁的莫世财,话已说不出口,但谁都明白,她是想给心爱的小孙子求个前程。

许是看透了儿子儿媳的冷漠,晓得她一闭眼,小孙儿留在这个家,迟早要被磋磨死,于是她只得巴望着小姑子能伸把手。

莫兰花也许是看在去世的哥哥面上,也许是成全戚老太一片慈爱之心,亦或是可怜一旁哭得半死的莫世财,戚戚然点了头。

奈何戚染花坚持自己的想法,等戚老太上了山,她把莫三财推到莫兰花面前,假仁假义地说:“姑奶奶心好!侄儿侄媳不懂事,您莫和我一般见识!如今,娘已放心去了,侄媳却不能赖您,真丢个娇养的小儿过去,岂不是害姑奶奶难做人?您就带这个大些的去吧,家里做过几年活,手脚也利索,比小的强。”

事已至此,莫兰花也捏着鼻子认了。她冷冷地看了戚染花片刻,又瞥过一旁点头默认的亲侄儿,最终带着改名的莫三财去了林铺镇。

彼时,北山脚的荒地已能种上东西,莫非算是落下了脚。

对于戚老太的死,他只在挖地的间隙远远望过去一眼,头都未磕一个,更别提什么伤心落泪了。

澄子还在默默念着“太坏了太坏了,真是太坏了”,盘算着明日如何把莫非的猜测从自己口中说出,震撼家里的人。

莫非将往事丢到脑后,听到身边嘀嘀咕咕的声音,心情不由大好。

有时真是羡慕莫清澄,父母双双健在,慈爱公正,兄弟姊妹和睦友善,大事不用担,小事不用愁,哪怕受累,心里也是快活轻松的。

他打了个哈欠:“澄子哥,小河村要是今天水车不够,怎么办?我们还要住下吗?”

莫清澄也收了脑中乱想,回他:“不能的,他们才多点田。何况往年也借过,没听说一天不够的。”

“哦,他们村怎么不自己做个水车?”

“一个水车做起来起码要这个数。”说到小河村,莫清澄来了劲,他比了个“二”又比了个“十”的手势,“木料还不好找,他们人少凑不上呢。”

他想了想,又说:“估计硬凑也能凑上,就是用得少,又借得到,不想费这个钱吧。也是没旱得厉害,哪年要是大旱了,水车借不到,看他们怎么办?离河那么近,就该备一个,小旱一样能用的,不然单靠肩挑?”

肩挑真的很累,莫非都不敢深想。

也不知小河村的人家,往年要不要挑水,那个“冬冬”家,挑水又是哪个去的?

自己去了小河村,是像在瓦山村一样,板着脸好呢,还是跟澄子哥一样,嬉皮笑脸的好?

哎呀,太难了!

想这些干什么呢?别人来不来,关你什么事?还板脸笑脸的,又没哪个认识你!

他摆摆头,赶紧换个话题:“我们去了用不用干活的?真的看着就行?”

“饭都不管我们,还给他们干活?你可别傻,老老实实跟我坐着!”莫清澄对小河村真是一肚子火。

“哦。”

“我要去姐夫家打个招呼,你要不要一起?我姐夫你认识吧?旧年插秧,好像你俩都在。哈哈,你这小子!当时可把我姐夫吓坏了,你话也不说,下田就干活,插完两畦就跑...... 他回来说,当是自己插错田了呢!”

莫非也好笑,那会清早路过村长家的水田,见一个生人在插秧,当时隐约猜到是村长的大女婿,于是就下去帮忙,也不知道要和人说什么,只得闷头不理。

“不了吧,我上门去,他们还不定要怎么招呼呢,太麻烦了,家里今日必定很忙的。”

“也是。那我也不去了,反正隔三差五就能见的。”澄子随意得很。

姐姐家离得近就是好,一年到头不晓得要上多少回门,不差这一次。

“我和你说,昨天车水塘,拉起好些鲫子,有条大的,足有一尺长!好几个小子差点打起来,最后被清河得手了。”他又开始扯七扯八自顾自话。

莫非心不在焉听着,越接近小河村,他的心越乱。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7章 第 17 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