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小家小业 > 第1章 第 1 章

小家小业 第1章 第 1 章

作者:写作秃然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3-13 10:00:13 来源:文学城

第1章

莫非迷迷糊糊醒来,有些烦躁地拍了一把胯间,从稻草床上慢慢坐起。

此刻才到凌晨,离第一声鸡叫都还早,林间最勤劳的鸟雀也在酣睡,荒野更是寂静无声。

发了会儿呆,他才拉过床头的薄袄,一边穿一边摸黑趿上草鞋。

穿戴就绪,又弓身掀开厚厚的草帘走了出去。

草棚外寒气扑面而来,视线所及均是雾蒙蒙的。

天幕低垂,远近林木、草野与屋舍影影绰绰,都笼在浓烟迷雾之中。

莫非略顿了顿,轻车熟路绕到睡觉的棚后,在离得不远的一处坑边解开裤子。

热滚滚的尿液带走了身上的暖气,他不由自主打了个抖。

今日要赶去县城卖些零碎,挣几个饭钱,所以起得特别早。

东西昨个晚上就已备好,洗漱过后,莫非背上筐拎着桶,摸黑出了院子,往山脚下走去。

荒郊野外就他一户,说是“院子”,其实抬脚就能进来,也无所谓锁不锁门,反正家里家外没一样值钱货。

穿林翻石走了刻把钟进入瓦山村,又轻手轻脚穿过瓦山村踏上小瓦径,此时村里传来第一声鸡鸣。

天下太平已久,常平县只是个全县人口不足十万的小县,又远离关隘和峡口,官老爷并未实施宵禁。

很多像他这样的乡人贫者,挑担背篓到县城卖土货的,官府也并对他们抽税。当然,如果是推了满满一车的,兵士们必定要翻看一二了。

莫非马不停蹄赶到相熟的杏雨饭庄。

天还冷,饭庄只做中、晚两顿生意,门开得晚些。到四五月往后,就是寅时开门,卖些早点粥水,一直卖到十月,才重新只管中晚饭。

大门口两个伙计正在搬米粮,莫非喊着“刘哥!毛哥!忙着呢”,赶紧将手上一直拎着的木桶放在阶上,上去帮忙搂了一大袋粮。

其中一位伙计喘着气说:“你这力气能抵上我们两个人了。”

“嗐,乡下把式人,就力气大点。”莫非一边说一边跟着二人从边上小巷进入饭庄侧门,把东西放在后厨门边,之后入仓就不再跟进去了。

拍了拍身上,他和两位伙计点点头,“哥哥你们接着忙,我去瞧瞧葛掌柜可在。”

重新从巷口出来,就见一位身着褐色直裰,罩着棉马甲,头戴**帽的六旬男子正在扒他的桶盖往里瞧。

桶里装的是莫非昨晚才去水潭捞的鱼虾,都是些寸许长的青虾、成人中指一般大的溪石斑。

草垫一掀开,里头立马像开了锅似的,各各活蹦乱跳起来,水花四溅,男子被蹦了一脸的水。

莫非快步上前:“葛掌柜,您早啊!刚捞的,鲜活着呢!”

葛掌柜随手用袖子擦着脸,笑呵呵说:“是挺鲜活的。”

莫非又放下身上的筐子,掏出椿芽苗递给他看:“还有这个芽苗,昨晚才摘的,瞧着好似不够水灵,味道还实在的很,您闻闻……”

“嗯,有点冲鼻。你这芽苗摘的有点晚,早好几天就有人送来了。”

“家里春耕翻地,忙活好几天了。今天来县城买玉米种,想着怎么也不能走空手路不是?”

“也想种玉米了?那可是个好东西。”葛掌柜示意他将椿芽苗放回筐里,“小青菜你也别去集上了,这东西再水嫩也卖不上几个大钱,四文都给我吧。这么些东西,一并算你六十文,可行?”

莫非来时路上就有成算了:这时节,新鲜的小鱼虾十几、二十文一斤差不多,桶里也就是两斤上下,两人是老打交道的,不必算得那么精细。而椿芽苗往年卖得早的和肉一个价,现下其实不晚几天,这一大把有两斤,一起十六文也还好。

于是他说:“那行,省了我老多事,我就连筐子都放您这儿了。”

“呵呵,到柜上来现结给你。”葛掌柜转身往店里走,又回头招呼小伙计:“把筐子放到后厨去,拿个盆把鱼虾腾出来。”

莫非跟上去,赶紧说:“还是连桶一起拿去吧,小鱼虾不宜倒换。我把桶放这几天,家里头现在也不等用。”

鱼虾倒腾得不新鲜了,会影响他下次再来。

“行行,一并拿走。”掌柜走进柜内,慢慢提笔在账簿上记下几行字,又数出六十个大钱递给莫菲:“你数数。”

“不必不必,我给手印按上。”莫菲接过钱,看都没看径直收进内袋,然后伸手在账簿上按了手印。

他用力紧了紧腰带,“小子这就走了,掌柜您忙着。”

葛掌柜点点头,并不与他多言语。

出得门来,莫非左右望望,决定去一趟集市。

玉米种其实也不必在县里买,他地少又还是荒的,今年只打算种半亩,已经和相熟的村里人说好匀他几斤种子,比集上买还能便宜一些。

早市已经接近尾声,看着还热闹,却是卖的多,买客少了。

三三两两的买客和挑箩担筐的农人,或高兴或愁苦,一部分收拾着准备回家,也有那不卖光不走人的,继续大声吆喝,“鸡仔鸡仔,三文两只,壮壮实实好养活!现下买家去,中秋就能吃上蛋喽喂!”

“新鲜的水芹菜,三文一斤,不多了诶!包圆算您十文啦!”

“千层布鞋,底儿厚,面儿亮,八文一双,包走千里不坏!”

有人手头不宽裕,等着最后捡便宜,就蹲在人家摊边磨叽着不肯走,摊主又恨又不能赶,喊出来的话里几乎带了杀气。

莫非听着好笑,他环顾一圈,看了片刻,打算买双布鞋。

他一年四季穿的都是自编草鞋,一是没人给做布鞋,二则之前年纪小,脚年年长,买鞋不划算。这两年瞧着脚好像不长了,买双布鞋,冷时穿也舒服些。

还没走近鞋摊,就听集北面传来一阵叫嚷声。

他个子高出别人许多,再垫垫脚仰头望去,视线轻易就越过别人的脑瓜儿——只见不远处一个蓬头汉子挥着巴掌在打婆娘。

那婆娘不躲不闪,尽管被打得歪歪倒倒,仍极力弓背护着怀里哇哇大哭的幼子。

这样的事情,无论在村里还是县城都屡见不鲜,不过片刻功夫,那边就围起了一大圈人。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围着,有笑的,有骂的,也有嘴上劝架的,就是没人上前去拉。

莫非呆了呆,却不想上去凑热闹,若说拉架,更是不想招麻烦。鞋也没心思买了,他转身朝城门口走去。

喧闹声被远远抛在后面,心头却不能平静。

遥想十几年前,阿爷还在世,一年也要来县城送几回他编的篾器,总要带着他一起。

祖孙也是半夜出门,阿爷推着装了满满的大车,幼年的他用小木棍叉着几只小篮子边搓眼边跟在后面,走累了就上车坐一坐。

到了县城,阿爷去杂货铺送篾器,他则在门口捡个位置一边啃馒头一边等。

有一次,爷孙俩也见到个汉子在打婆娘,阿爷语重心长的对他说:“大宝,家和万事兴,家里好了,你才能吃饱穿暖。你爹活计重,对你们不打不骂的,你要体谅他,今后可不能不懂事!”

他低头轻轻“嗯”了一声......

尽管当时才五岁,他却听懂了阿爷话里的意思。

莫家祖上一直子嗣艰难,从他高祖的父亲往上起,能数得着的都是单传。

到他阿爷莫老根这一辈,原本上头还有个哥哥,可惜到了十多岁还是没养住,只留莫老根一个男丁和他的一个妹子。

再后来,莫老根娶妻戚氏。戚氏是个易孕的体格,七八年里连怀六胎,可惜一个没留住。直至十年后,千辛万苦保胎,才生下了莫非的父亲——莫丰收。此时,莫老根夫妻都已年过三十,曾祖父母花甲之年才当上爷奶,莫丰收这一根独苗苗,被全家看得跟眼珠子一般。

据说戚氏后来又怀过,仍是一个没保住。

而到了莫丰收这一代,头一任妻子就是莫非的亲娘,她比戚氏更艰难,成亲五年才开怀!更让人心酸的是,年轻的妇人生产时因血崩而亡了,只有莫非命大,被戚氏当机立断狠心扯出来,居然活了!

原以为又是一门独苗的命,可莫老根夫妻不忍儿子年纪轻轻就打光棍,于是与戚氏娘家的堂嫂一番商议,将堂侄女戚染花急急的接了进来做续弦,对外说是为照顾才出生的他。

谁料想,半个月后继母小戚氏就发现有了身孕,整日头晕嗜睡自顾无暇,于是他又被抱回爷奶房间,由阿奶大戚氏看顾。

十个月后,小戚氏生下莫丰收的第二个儿子——莫二宝。

从此,彼时还叫莫大宝的莫非,变成了继母眼中多余的那个。

父亲莫丰收本就不喜欢他,从来都是视而不见。阿奶需要帮忙照顾更小的孙儿,对他也不再亲近。只有阿爷,颇为爱惜。

可阿爷农务繁重,不得时时在家,于是多数时候,他只能默默缩在屋角里,在一家人的余光中学会走路,学会自己吃饭。

小戚氏和她表姑姑戚氏一样,都是易孕的身子,可在子嗣这块,她的命比戚氏要好得多。

时隔一年半后,小戚氏又生下一对龙凤胎儿女,在莫非将要五岁时又添了一个三弟。

进门五年生养四个,其中三个是儿子,且个个壮实活泼,谁不说小戚氏旺子旺家?

仗着这点,小戚氏对他的恶意越发明显起来,日常克扣他的吃食和衣物,不让他靠近下面弟妹,在阿爷看不见的地方无故推搡和挠掐他,喊他“短命生的”......

阿奶和父亲对此视若无睹,阿爷口拙又老实,身为公爹也不好教训儿媳妇,只能尽量把他带在身边。

若日子就这样过下去,他也能忍受。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章 第 1 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