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小嘉 > 第24章 落地窗

小嘉 第24章 落地窗

作者:壬可儿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06 17:40:01 来源:文学城

婚后的生活,像一扇为小嘉打开的落地窗。透过这扇窗,他看到了北京城的另一种样貌,那不再是挤地铁时看到的冰冷钢铁洪流,也不是机关大楼里规整肃穆的景象,而是胡同里飘出的饭菜香,是公园里退休老人下棋唱戏的悠闲,是周末与苏禾一起逛菜市场时感受到的浓郁烟火气。

他们在单位附近租了一个一居室,面积不大,但朝南,阳光能洒满大半个房间。苏禾用巧手布置,便宜的布艺沙发,绿植,墙上挂着她拍的风景照,小小的家被她经营得温馨而富有生机。这里不再是他那个仅用于栖身的地下室,而是一个真正的“家”,有等待的灯光,有热乎的饭菜,有可以分享喜怒哀乐的伴侣。

苏禾像一缕阳光,不仅照亮了他的生活,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的心境。她带他去听音乐会(买最便宜的票),看话剧,逼着他读小说和诗歌,嘲笑他起草文件时不自觉带出的“官腔”。在她的“改造”下,小嘉身上那层因过早承担生活重压而形成的坚硬外壳,似乎一点点变得柔软。他脸上开始有了更多的笑容,偶尔也会和苏禾开一些笨拙的玩笑。

工作上也迎来了新的变化。由于在基层情况分析和政策建议方面展现出的能力,他被抽调参与一个关于乡村振兴的跨部门调研课题组。这意味着更多的出差,更繁重的任务,但也意味着他的视野不再局限于处室的那一方天地。

他随着课题组去了中西部的几个省份,走访了不同类型的村庄。他看到了一些在政策扶持下焕发活力的样板村,也看到了更多像他家乡一样,在时代浪潮中艰难转型、留守着老人和儿童的普通乃至凋敝的村庄。那些熟悉的贫困景象,那些与父亲面容相似的、沉默的农村中年人的脸庞,一次次撞击着他的心。

在一次关于农村养老保障的研讨会上,当与会专家们引经据典、争论不休时,小嘉看着投影仪上冰冷的数据图表,脑海里浮现的却是父亲瘫痪在床的身影,是母亲佝偻着粘鞋底的侧影,是爷爷沉默劈柴的姿势。他忍不住打断了讨论,没有引用任何理论,只是平静地讲述了父亲——一个早期农民工,如何从满怀希望外出,到伤病缠身归来,最终成为家庭和乡村双重养老压力承载者的真实故事。

“……政策设计,是否考虑过这一代人的历史债务?我们追求的,不应只是数字上的覆盖率,更应该是他们晚景中,能真正触摸到的尊严。”他的声音不高,却因为承载着真实的重量,让会场有了片刻的寂静。

带队领导看了他一眼,目光复杂。会后,领导找他谈话,没有批评他的“冲动”,只是说:“基层情况复杂,感性认知很重要,但最终还是要落到可操作的政策建议上。你的视角很独特,但要学会用更‘建设性’的方式表达。”

小嘉明白领导的意思。他再次感受到了“瓷器店”的规则无处不在。但他也隐约感觉到,这一次,他的发言并非全无价值。至少,他将一个活生生的、沉重的样本,带到了那群习惯于宏观叙事的人面前。

调研结束后,他主笔撰写了报告中关于“农村历史遗留问题与特殊群体保障”的章节。他尽可能用严谨、客观的语言,将父亲的个案转化为一类群体的缩影,并提出了几条具体而微的政策调整建议。

报告上交后,如他所料,并未立刻引起什么波澜。但他自己心里清楚,这次经历对他而言,是一次重要的淬炼。他不再仅仅是一个被动适应规则的执行者,他开始尝试,如何将自己源自土地的感受与伤痛,与宏观的政策框架相结合,如何让个人的“看见”,转化为一种更具普遍意义的“洞见”。

回到北京的那个晚上,苏禾做了一桌他爱吃的菜。窗外华灯初上,城市的灯火透过明亮的玻璃窗,温暖而安宁。小嘉看着在厨房忙碌的苏禾的背影,看着这个承载了他疲惫也给予他力量的小小港湾,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绪。

这扇“落地窗”,让他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也让他更清晰地看到了自己来路的坎坷与肩上未卸的责任。他搂住苏禾的腰,把下巴轻轻搁在她肩上。

“怎么了?”苏禾侧头问。

“没什么,”小嘉轻声说,“就是觉得,路还很长。”

但这一次,说出这句话时,他心中不再只是沉重,还有了一丝与前路博弈的笃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