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穿越重生 > 小夫郎他旺夫呀 > 第13章 第 13 章

小夫郎他旺夫呀 第13章 第 13 章

作者:长亭渡 分类:穿越重生 更新时间:2023-04-29 02:09:50 来源:文学城

宋声记忆里原主每次来城里都会去城西的一家大骨汤吃面。这家的面是用熬的大骨头汤煮的,价格便宜,味道也很不错。

虽然今天卖书手上有一些钱,但却不能乱花。对他们来说,一碗大骨头汤面已经是很好的饭了。

去城西的路上,陆清愁眉不展,一脸的担忧。他道:“相公,咱们等会儿吃完饭赶紧回去吧,回去之后你快去看书,以后家里什么事都由我来做,你就专心读书,其他的都不用操心。”

宋声知道陆清是在担心他,毕竟他刚答应了跟李鸿云比考试。若是没发挥好,就要从县学退学了。

县学只收童生,要不然就要花很多钱才能上。像宋声这样的寒门学子,能得到上县学的资格只能先考上童生,若是他从县学里退学,只能去秀才开设的私塾。不仅以后学习资源差,更重要的是给他们老宋家丢人。

本来因为家贫,宋家就总被别人看不起,若是他再从县学退学,张杏花的脊梁骨都能被人戳烂了。

不过宋声竟然答应这个赌约,心里还是有些把握的。

自从他穿过来之后,系统的看了一下原主所学的科目和书籍,他发现他有一个优势,那就是过目不忘。

从前原主十岁时,读书也曾过目不忘,后来不知怎的,这个天赋就没了。如今他穿过来后,他发现他看过一遍的文章,像是在脑海中复刻一般,很清晰。

学堂大考的科目都是根据院试的科目走的,不仅要考儒家经典,还要考律法、算学,只是律法和算学考的分值占比要少一些。宋声觉得这有些像前世学的文理科目,比如历史、化学这种一科五十分,而语数英三科每科分值一百五十分。

县学的学堂一共有四个班,每个班差不多四五十人,加起来一共两百人左右,李鸿云排名差不多在七八十名,原主排名在一百二左右。中间差三四十名,宋声回忆了一下原主平时的答题,发现失分最多的竟然是算学和律学。

景朝的算学都是珠算,而宋声这个从前世穿越过来的人不用算盘就能直接算出答案,以前小时候他还学过珠心算,算起来就更快了。再加上他数学本来就不错,所以算学这一科没什么压力。

而儒家经典中论语、道德经都是基本功,这些需要全文背诵,对于宋声来说,需要背诵的都不是什么难事。四书五经是必考,说是五经,其实也就只有一经考的最为广泛。

律法主要学习《开皇律》、《景德律》,若是以后考上了举人,就有资格去做八品的县丞或者县尉,到时候如需断案,就要熟悉律例。而这两本律例条条框框特别多,主要靠背诵记忆,这是宋声擅长的。

宋声目前的难点主要在于文章断句和释义方面。原主的记忆里对于理解方面的知识有些迟钝,宋声则不同,他可以理解其中意思,只是这书没有标点符号,他断句断不准,就很难理解其中意思。

除此之外,经帖,策论之类的也是重点,占分比重大,也是他近期复习的重点。

想要学习好不光要脑子灵活,还得会学习。巩固自己的长处,及时补救自己的弱项,才能无往不利。

还有一个月的时间,等去了学堂之后,他可以向夫子细细请教一番。

综合所有条件考虑,宋声只要四书五经考的不算太差,把原主的水平发挥出来,进步三四十名是有可能的。

他从来不打无把握的仗,既然应了下来,就已经做好了打算。又不是让他去超越第一名,原主这个名次可进步的空间太大了。

只要他其他科目正常发挥,算学和律学好好考,没理由会输给李鸿云。

陆清想法简单,不懂读书上的事情,只能干着急。

“别担心,等会儿一回家我就去读书好不好?你要相信我,不会输的。”宋声安慰道。

陆清小脸皱巴巴的看着他,点了点头,“你说的大骨汤面是哪一家?咱们走快些。”

宋声循着记忆的路线指了指,“前面拐过去,直走就到了。”

到了那骨汤面的摊子上,宋声点了两大碗骨汤面。

做面摊子的是夫妻俩,原主以前来这里吃过几次面,煮面的老板娘认识他。

面刚端上来,老板娘就打趣道:“你可好一阵没来我这儿吃面了,这还是第一次见你带夫郎来呢!”

宋声笑了笑,解释道:“刚成亲,以后我多带他来吃面。”

老板娘一听宋声说会带夫郎经常来吃面,那就是在说会经常来照顾他们生意,于是立刻眉开眼笑道:“都说新婚的小两口甜蜜的很,果真不假。”

老板娘把面放下就去忙了,宋声把桌上的一碗面推到陆清面前,说道:“今天夫郎辛苦了,快趁热吃。”

陆清一愣,辛苦什么?

随即意识到宋声是在说刚才帮他骂人辛苦了,顿时蹭的一下脸就红了。

他脸皮薄,这还在外面小摊上坐着呢,相公这么说话,旁人听不懂,他却懂了,此时小声磕磕绊绊道:“不、不辛苦。”

骂个人算什么辛苦?而且他就骂了一句,相公又在取笑他了。

大骨汤煮的面不费什么油,大份的面有很多,足够吃饱。汤上面飘着一层油花,里面有两片薄薄的肉片,还撒了一层葱花,看起来卖相很好。

一碗面五文钱,还有两个肉片,面汤是可以免费续的,很划算,来小摊这吃面的人不少。

宋声看陆清这一路上都愁眉不展的,刚才特地逗了他两句。

这会儿面上来了,两人的注意力都放到了面上,都饿了好大一会儿了,肚子从刚才开始就咕噜噜个不停。

前世宋声什么好吃的没吃过,他对美食没有什么追求,好吃就行。如今坐在路边摊上吃着寡淡的大骨面,都觉得是美味。

陆清吃面很慢,筷子刚夹起来的面因为太滑溜,出溜一下又掉进了碗里,面汤溅到了他的脸上。

宋声看到后,伸出一只手在他脸上擦了擦,声音温柔道:“慢点吃,当心些,别溅到眼睛里了。”

隔壁桌坐着吃面的婶子见他们这般亲密的模样,想到自己家里的那位,心里忍不住冒酸水,怎的她的夫君就不会这么体贴?

她跟旁边的婶子低声道:“现在的小夫夫可真是不知羞耻,大庭广众的就在这拉手摸脸,真是有伤风化。”

另外一个婶子道:“可不是嘛,只不过是个哥儿,还当个宝贝似的。”

两个桌子离得近,她们说话宋声自然都听到了,不过他并没有理会她们,而是把碗里的肉片夹了起来,递到了陆清嘴边。

陆清愣了一下,意识到相公这是在喂他吃肉,他刚要拒绝,就听到宋声说:“乖,快吃,我的手举着筷子要夹不住了。”

陆清一听相公举的手累,赶紧张嘴把肉含在了嘴里,脸红的像柿子。刚才那两个婶子说的话他也听到了,正不得劲儿着,相公就给他喂了一块肉。

这不就是在变相的替他撑腰嘛!陆清觉得被甜到了,相公太好了!

这下旁边的两个婶子更酸了,本来她们就没有刻意放低声音,故意说出来就是想让他们收敛一下,没想到对方更过分了,竟然当街喂食。

面摊子的老板娘看到了眉眼带笑,她跟她相公也是一路相濡以沫走过来的,两人很恩爱,从贫寒一无所有的时候相互扶持走到现在,现在在县城开个面摊子维持生计,虽然算不上富裕,但感情很好,日子过得也不错。

看到宋声夫夫俩感情好,她笑着打趣道:“哟,书呆子也知道疼人了。”

宋声笑了笑没说话,陆清红着脸闷头吃面,一大碗面下了肚,浑身都是舒坦的,身心都舒坦。

吃饱饭后宋声还想在城里转转,看看有什么能致富的商机,却被陆清催着回家读书。

吃饱了饭陆清还惦记着他跟人打赌考试的事,宋声无奈,只好先回去了。

不过在回去之前,宋声去了一家杂货铺,他答应过两个侄子侄女儿,要给他们买糖吃的。孩子虽然小,但可不能随意糊弄,还是要言而有信的。

杂货铺里卖的饴糖都是用黍米做的,这是景朝最便宜的糖。然而即便是最便宜的,农家一年到头也吃不上几回。

如果家家户户能天天吃上饴糖,那就是富贵人家,也因此有了“含饴弄孙”的说法。

前朝动乱好多年,百姓过的不安稳,景朝建立之初卖饴糖的都屈指可数,如今这几十年过去,制糖业渐渐发展起来,从饴糖到红糖再到白糖,最贵的就是白糖了。

宋声买了一斤饴糖,出门的时候看到有卖糖葫芦的,他又买了一根糖葫芦。

糖葫芦上面串的不是山楂,而是野果,野果上淋的麦芽糖稀。

“给,吃吧。”宋声把糖葫芦递给了陆清。

陆清惊讶了一下,“给我的?”

“嗯。”宋声道,“快吃吧,上面的糖稀放久了会变硬,就不好吃了。”

陆清轻轻咬了一口,拿到宋声嘴边,嘴里鼓鼓囊囊含糊不清道:“相公也吃。”

宋声不爱吃甜食,只尝了一个就不吃了。俩人迎着日光回宋家村,影子在后面拖的老长。

他们到家的时候,差不多下午四五点钟。如今已是十月底,天气渐冷,白天的时间也短了不少,地里干农活的也都回家的早了些。

宋声刚到家就发现家里气氛不太对劲,大伯二伯在屋檐下蹲着,他爹在堂屋门口站着,还有两个堂哥,一家子的脸色都不太好。

宋声把背筐放下,“奶奶,爹,咋了这是?”

张杏花叹了口气,说道:“刚才里正来通知,今年要开始服徭役了。”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3章 第 13 章(捉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