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拉·图尔伯爵对条播机模型的热情远超沃尔夫冈的预期。这位老贵族仿佛发现了新大陆,几乎每天都会邀请莫扎特父子到他的庄园,不仅让他的工匠们按照沃尔夫冈的图纸和讲解(沃尔夫冈以“设想”和“推演”的口吻)打造全尺寸的试验机,还兴致勃勃地与沃尔夫冈讨论其他“奇思妙想”。
沃尔夫冈趁热打铁,将注意力转向了另一个生产效率的瓶颈——谷物脱粒。当前普遍依赖连枷击打或牲畜踩踏,效率低,损耗大,且受天气制约。
在一次下午茶的闲聊中,他“无意间”用桌上的餐盘和一把勺子做演示:“伯爵先生,您看,如果能让这些麦穗(他用一些弯曲的小树枝代替)在一个转动的、带有凸起条纹的圆筒上快速通过,是不是比一下下敲打更容易让谷粒脱落?” 他简单地勾勒了滚筒式脱粒机的基本原理。
德·拉·图尔伯爵的眼睛再次亮了起来。他立刻召来工匠,将这个新的“游戏”也列入试验清单。沃尔夫冈则谨慎地提醒,需要注意滚筒的转速、条纹的疏密以及防止秸秆缠绕等“小问题”,这些建议都基于他对摩擦力和机械效率的直觉理解,让工匠们啧啧称奇。
与此同时,沃尔夫冈并没有忘记他的“音乐绩效”。巴黎的沙龙需要轻松、悦耳、又能展现技巧的作品。于是,在某个为德·拉·图尔伯爵的宾客演奏的夜晚,他即兴发挥,以一首当时在法国流行的、名为《妈妈,请听我说》(Ah! vous dirai-je, Maman)的朴素民谣为主题,进行了一系列精巧而迷人的变奏。
这首即兴之作,旋律简单明快,易于接受,而变奏部分则充分展示了他对和声、节奏和演奏技巧的掌控力,从优雅的装饰音到复杂的对位,从欢快的舞曲风格到略带忧郁的慢板,将一首简单的童谣演绎得色彩斑斓,妙趣横生。这就是后来闻名于世的《小星星变奏曲》的提前问世。
宾客们被深深吸引,他们喜爱这首曲子既有平民化的亲切,又有艺术化的升华。列奥波尔得迅速意识到这首曲子的价值,当晚就督促儿子将乐谱完整记录下来。这首变奏曲很快在巴黎的音乐爱好者中流传开来,成为沃尔夫冈·莫扎特在巴黎的又一个标志性成就。
音乐绩效与实用发明,在巴黎这个舞台上,形成了奇妙的互补。音乐为他赢得了更广泛的声誉和宠爱,使得他的那些“机械游戏”被视为天才无害的、甚至令人赞赏的侧面;而这些“机械游戏”又反过来加深了他在权贵(如德·拉·图尔伯爵)心中的分量,让他们觉得他不仅仅是个娱乐提供者,更是一个值得尊重和投资的智慧个体。
离开巴黎的前夜,德·拉·图尔伯爵郑重地对列奥波尔得表示,他将全力推进条播机和脱粒机的试验,并承诺无论结果如何,都会与远在萨尔茨堡的沃尔夫冈保持通信,告知进展。他甚至暗示,如果这些机器证明有效,他或许会动用自己的影响力,为“年轻的发明家莫扎特先生”争取一些来自宫廷的、音乐之外的认可。
回程的马车上,列奥波尔得心情复杂。巴黎之行在音乐上是巨大的成功,《小星星变奏曲》这样的作品必将广为流传。儿子的发明才能也获得了重要人物的青睐,这无疑是好事。但他看着身边虽然疲惫却眼神沉静的儿子,第一次清晰地感觉到,这个他一手发掘和培养的天才,其思想和能力的边界,似乎早已超出了他所能理解和掌控的范围。沃尔夫冈不再仅仅是他羽翼下的神童,更像是一个拥有独立意志和未知航向的合作者。
沃尔夫冈则靠着车厢,闭目养神。脑中清晰地更新着进度:
莫扎特业绩进度: 55% (《小星星变奏曲》完成并成功推广,巴黎音乐圈影响力巩固。)
个人理想准备度:25% (条播机、脱粒机项目由权贵接手进入实践检验阶段,与实权派建立了基于共同利益(农业改进)的稳固联系,跨领域实践取得突破性进展。)
他知道,撒下的种子已经开始发芽。音乐是华丽的花园,供人观赏;而这些关于生产的发明,才是深埋地下,未来可能长成参天大树的根茎。巴黎之行,不仅收获了掌声,更为他真正渴望探索的领域,撬开了一道坚实的缝隙。前方的路,似乎更宽广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