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向李世民直播我在贞观摸鱼 > 第16章 第 16 章

向李世民直播我在贞观摸鱼 第16章 第 16 章

作者:荔景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6 21:16:19 来源:文学城

李世民迫不及待想要知道更多,但很可惜少年只是自顾自吐槽而不是讲课,嘀嘀咕咕一通之后便不打算深入下去。

【算了,那奥斯曼帝国都是五六百年后的事,土耳其什么的更远了,抽象不抽象得也不关我的事了。曾经我还梦想周游世界呢,现在也没得玩了。还是继续刷视频吧,也只能在视频里过过瘾了。】

大概是知道少年的性格,这一次李世民并未有太多失望。

不过他也并不打算束手就擒,听之任之,少年和系统是能听见他和朝臣们的对话的,甚至还会在心中评价一番,他们又能不能不动声色的引导一番少年的思维呢?

毕竟继续让少年这么思维发散下去虽然也偶尔能给他带来不同视角的惊喜,但更多的则是冗杂的不知道有没有用的信息。

李世民向来敢想敢干,当即大声询问朝臣。

“说完了内政,外交方面也得准备起来了,众卿对突厥、西域还有更远的波斯等国可有什么看法?众卿认为除突厥之外哪些国家对大唐有威胁,哪些国家又适合帮扶一把?”

房玄龄、长孙无忌等人可谓是人精中的人精,更何况他们还十分了解李世民,瞬间便明白了皇帝的用意,于是也纷纷高声回答。

“臣等以为首要的心腹大患还是那东突厥,东突厥的颉利早就对我大唐虎视眈眈,他肯定会不断搞事的。更何况一旦到了冬天,突厥人缺衣少食之时必会南下侵扰我大唐百姓,臣以为大唐定然要早做防备啊!”

“西域都是些小国,也都算老实,如今大唐百废待兴可以先按照之前的政策,安抚住那些小国。”

“臣以为那些小国虽小,但却贪得无厌,首鼠两端,经常同时向大唐和突厥两头进贡,臣以为还是得多敲打为好啊!”

……

总之朝堂之上众人可谓是讨论得十分激烈,声音也极大,不仅能让大殿中的人都能听见,甚至连殿外不远处的人都能听见议事声。

当然众臣子虽然是配合李世民演戏,但对于政事的讨论却并不是胡言乱语,而是认真讨论。

以至于部分听不到“天音”,见不到光屏的臣子们见了也不觉得有异,只以为他们是在商讨政事。

李世民一边思考着朝臣的汇报,一边则在分心听少年是否有开口评价。

只可惜少年显然又沉浸在了动画片的剧情之中,不发一言。

李世民在心中叹了口气,看来这个少年真是没什么野心,对政事那是一点不关心啊!

罢了,如今他能从“天音”那探听到了那么多的消息,已经是上天垂怜,他不该太贪心了。

就在李世民决定只专心跟朝臣们商议政事之时,少年的声音却在这时响起。

【咦,二凤他们竟然现在就讨论起了该如何把控域各国,可真是有远见,未雨绸缪呢!我以为他现在才刚登基,应该会更加注重内政来着?】

李世民:……本来朕也是这样打算的,但谁叫你提前预告了突厥兵临渭水呢?

大概是之前少年实在是表现得对政事兴趣缺缺,如今虽被他们的讨论吸引了一些注意力,李世民对他继续深入讲述下去也不报什么希望。

然而这一次出乎他意料的是少年竟是真继续讲了下去,虽然依旧是以调侃的语气。

【不过想想也正常,毕竟贞观君臣都是一堆猛人,要是他们不走一步看十步,怕是也做不到那些在后世人看来都十分逆天的功绩了。】

【特别是二凤,他登基不到二十天,突厥人就兵临渭水,他只能被迫与突厥人签订渭水之盟,这样的盟约对弱宋来讲可能是可以去“泰山封禅”的大功绩,但对于李二来讲却被他视作是奇耻大辱,自此之后可谓是时刻谋划着要打回突厥,一雪前耻。】

事情虽还没有发生,李世民光想到那一幕便觉得不能呼吸,深以为耻。

哪怕他心中清楚那时的自己肯定是综合考虑后做出的最佳选择,但他依旧觉得自己还是太弱了。

怎么能没有提前料到颉利发兵,早早做出准备呢?他在东突厥安插了那么多的探子也都竟然没提前传回消息。

幸好如今天音显现,让他提前知道了东突厥的阴谋,有了防备,必不会向原本那么屈辱。

但哪怕是这样,他也会如同天音中的自己那般谋划对东突厥的报复之战。

当然,如今大唐国力尚且衰微,虽然他有信心也从天音口中知晓了自己会创造一个盛世,但那也不知道得多少年之后了。

想到这,李世民叹了口气。

罢了,他该知足了,毕竟大唐终究还是灭亡了东、西突厥不是?

然而这时,少年却为他带来一个惊人消息。

【二凤有这样的心性,也难怪他能够在贞观四年就打败东突厥,还将颉利抓到长安,李渊这个鸡贼的老头子更是还让颉利当众表演舞,成了长安舞王!】

【而西域诸国也因为这次灭亡东突厥之战,高昌、康国等二十多国共同为大唐皇帝上尊号“天可汗”。】

李世民心头一颤,睁大眼睛,甚至都忘了继续“表演”听朝臣的汇报!

果然是他自己打败了东突厥,被天下共尊“天可汗”!

而且时间仅用了四年,远比他料想的最快时间还要快上许多!

一时间李世民只觉得心潮彭拜,他就知道自己不可能咽下那口气!

朝臣们也不禁停下口中的话,满眼震惊地望向御座上的皇帝陛下。

陛下竟然用四年时间就解决了东突厥!还活捉了颉利?!

而且天音之前不还提过未来四年大唐都是天灾不断吗?竟然还能发兵剿灭东突厥?

虽然他们知道他们的陛下是战无不胜的天策上将,但这速度也着实是惊人了些。

当然朝臣们也心知这定然不是李世民一个人的功劳,但作为皇帝的他定然是把控整场战局的最关键人物。

别的不说,没有他首肯,将军也不可能出征。

更何况以李世民在军事上的才华,他定然不会只是下答出征命令的皇帝,哪怕他没有御驾亲征,但也定然制定了最基本的作战框架。

于是所有人望向李世民的眼神都仿佛在说,陛下,您是如何做到的?

而被众人望着的李世民,骄傲的同时心中也有些莫名。

好吧,其实他也不甚清楚是自己如何做到的。

当然他还是有些许猜测,他作战向来会抓时机,不动则已,一动便会是致命一击,所以才能打出那么多在外人看来十分不可思议的仗。

大唐能对突厥这么快便实施报复性的灭国之战,除了大唐休养生息后的国力上升外,恐怕突厥内部也出了极大的问题,被他抓住了机会。

李世民在心中猜测着,而很快他的猜测便被少年证实。

【当然李二能这么快拿下东突厥还是有一点机遇在身的,贞观前四年天灾不断,虽对大唐的百姓过得困苦无比,但对于草原上的突厥人来讲更是艰难百倍。】

【若说中原地区的农民靠天吃饭,但农业还能靠家中的余粮,靠兴建的水利设施补救一些,但草原上的牧民就更加看老天眼色了。一场大雪,一场干旱,一次气温骤降,便会使草原本就脆弱的生态平衡被打破,导致牲畜和牧民大量死亡。】

【大概也是因为这般不稳定的环境,所以游牧民族养成了一旦发生天灾就南下强夺汉人农民的习惯,因为他们知道汉人农民过得再怎么惨也比他们要好得多。】

【当然东突厥作为一方霸主,底子极厚,按道理不至于因为几场天灾就要亡国了,然而谁叫东突厥碰上颉利这么个大奇葩,竟然在这个时候搞起了改革!】

【东突厥虽然看似是个庞大帝国,但是实际上作为可汗的颉利能控制的也不过只有直属于自己的部落罢了,集权程度远不如秦以后实现中原王朝,颉利对中原皇帝的“说一不二”简直是打心底里羡慕。】

听到这李世民眉头一跳,颉利那个老小子竟然这么羡慕这么羡慕中原皇帝的大一统权势!

早知道的话,他肯定要利用一二。

此刻他已经猜到颉利会进行哪方面的改革,而那些改革又会导致哪些问题了。

改革对于一个国家向来是九死一生,除了帝王有坚定的决心,也需要天意成全。

但显然在天灾之时,改革无异于自找死路。

只是李世民心中也生出疑问,颉利是一个恐怕连汉字都不认识几个的突厥人,他不可能也不会疯到自己搞改革,定然有汉人臣子配合他,又会是谁呢?

少年也很快回答了他疑惑。

【这时他还碰上了因隋末战乱从中原逃跑到东突厥的汉人赵德言,赵德言十分会揣摩上意,很快被颉利重用,并且为颉利制定了类似中原集权话的改革措施,然而这一改就出了大事!】

【首先加强中央集权,这便削弱了其他部落酋长的权力,得罪了大小贵族。而后又倡导突厥效仿中原礼教,然而这却大大脱离游牧社会的实际。】

【颉利这人还十分自大,他的侄子突利可汗因为常常被颉利羞辱,还被强令征讨叛乱的薛延陀部失败,直接愤而率部降唐。薛延陀、铁勒各部也联合起来反抗突厥,推举夷男为真珠可汗,投靠了大唐。】

【当然颉利最逆天的还是天灾导致财政收入锐减,颉利不仅不去赈灾救济灾民,反倒还增加税收,导致底层民众破产,甚至卖妻卖子,进一步丧失了民心。】

【而反观大唐,虽然也受了灾,但是朝廷救灾给力,影响比突厥小得多,李世民在渭水之盟后更是进行军事改革,操练出了一只精兵强将。虽然李世民因登上皇位无法御驾亲征,但唐朝还有个同级别的李靖这位军神,优秀将领更是不计其数。】

听到这,贞观君臣基本上已经明白为何大唐能在短短四年内成功反击,果然大多数国家本质上都亡于自身,而不是外力。

只是他们的心情却并不特别轻松,君王昏庸,几年内便可以葬送大好江山啊!

这般想着,臣子们又都望向了李世民。

李世民很快感受到了朝臣的目光,心中一阵无奈,他又不是颉利,定然不会如此。

但他很快又有些不自信,多少帝王年轻时英明神武,年老时便开始昏庸。

而且之前天音说大唐只控制了突厥几十年,如果从贞观四年算起,那距离他去世的时间帕耶不远了,该不会其中也有他的问题吧……

这般想着,李世民四年灭东突厥的兴奋荡然无存,只在心中暗暗发誓,他一定不能重蹈颉利覆辙,不然东突厥的下场就是大唐的下场!

殿内气氛沉闷之时,少年接下来的话却是十分轻快。

【说起来赵德言究竟是不是李二派去的间谍啊,不然这人做的事真是太抽象了,可以获封为搞垮突厥第一大功臣!而他在东突厥灭国之战后就消失不见再无记载,真的很像间谍做完任务就换个身份隐姓埋名。。】

【而且李二还有一个经常被众人忽略的优点,那就是信息面极大,情报工作极好,想要做到这点肯定派了大量的间谍,只可惜史书上没有记载,没有给“英雄”留下名字,李二凤你是不是怕丢了自己圣君的名头故意的!】

李世民嘴角一抽,果然少年正经不了多久。

不过那赵言德真不是他派的,在这之前他都没听说过这个人。

当然现在他知道赵德言这么个“人才”了,定然会尽快将人送到颉利面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