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都市现言 > 香江旧事[娱乐圈] > 第3章 第3章:全港十八区校际知识比赛

跟着王家夫妇来到了临近苏屋邨的明爱医院之后,护士很快就把三人带到了一个病房里。

“婆婆。”苏韵走过去,轻声喊了一声。

不管是她曾与原身承诺过要代为照顾苏阿婆,抑或是感激苏阿婆前些日子在她病还没好整个人迷迷糊糊时那不眠不休的照顾之恩,苏韵这一声喊得都很是情真意切。

“苏、苏苏啊?婆婆……没什么事……咳……”苏阿婆看样子是想安慰苏韵一下的,只是刚刚开口,就干咳了起来。

“她到底是怎么了?”苏韵一边拿起床头柜上的热水壶给苏阿婆倒水,一边看向旁边的医生和护士。

“别着急,小妹妹,医生会和你们慢慢解释清楚的。”护士柔声安慰了苏韵一下。

“你们是她的家人吗?”医生捧着文件夹上前,目光看向王家夫妇。

“她只有苏苏这个外孙女了……”王师奶沉默了一下,然后又在丈夫的同意眼神里站了出来,“我们两公婆是她多年的邻居,有什么事,你和我们说也是一样的。”

“是啊,医生,麻烦你告诉我,我婆婆到底怎么了?”苏韵也忙开口追问。

医生怜悯地看了床上的苏阿婆和床边的苏韵一眼,心里为这可怜的一老一小暗叹一阵之后,这才缓缓开口解释道:“你们看,她这里长了一个相对明显的肿块,用手摸可以触及骨的膨胀变形,一般来说,这种就是典型的骨肿瘤表现……”

“而骨肿瘤又有良性和恶性之分,良性肿瘤容易根治,预后也良好,如没有影响生活的症状甚至可以不管它;但恶性肿瘤却是发展迅速,危险性很大,需要尽快做手术。”医生说到这里时顿了一下,又在王家夫妇疑惑的目光里补充说明道,“也就是俗称的骨癌。”

最后两个字一出,明显可见王家夫妇顿时就惊得倒吸了一口凉气。

不管是什么年代,大多数人都是闻癌色变的。

“确认了吗?我婆婆真的是……”苏韵追问道。

“目前化验报告是高度疑似,但不管是良性还是恶性,她的情况已经影响到日常生活,是必须要做手术切除的了。”医生回答道。

“那,那做手术要花多少钱啊医生?”王师奶问。

医生想了想,回答道:“如果是良性肿瘤的话,简单的切除手术和恢复治疗最多是两千多点,但如果确认是恶性的话,这就不止是一两次手术的事,后续还有许多恢复治疗和其它的试验疗法,两三万都只不过是起步……你们要做好心理准备。”

听完医生对治疗费用的讲解,在场几人都是一阵窒息。

“算了,我都一把年纪了……”好一会,苏阿婆第一个开口,打破了这番死寂般的氛围。

“阿婶,你怎么可以这样说!”王父立刻就急了,“自小就是你老人家看着我长大,我一直都把你老人家当成我家人一样……”

“就是啊,我们两家人一直都像一家人一样,如今你老人家有事,我们是绝不可能不管的!”王师奶也急急表态。

“我们家里还有多少钱?”王父看向王师奶。

“凑凑应该还能凑出五六百。”王师奶想了一下,开口回答道。

心知王家夫妇都只是工人,赚的本来就不多,而且他们家里孩子又多花销也大……于是苏阿婆摇了摇头:“我知道你们有心了,不过……”

“阿婶,别不过了,医生刚才不是说现在你老人家现在身体底子太差,也还不能直接做手术么?总之,你先放下心好好养好身体,钱这边我们来想办法!”王父咬牙下了决定。

这种人命关天的大事,以苏韵现在的小孩子模样是插不进嘴的,因此她也只能跟在王家夫妇的身边,恋恋不舍地离开了病房。

回到苏屋邨时,电梯和楼梯的门都已经锁上,反正家在三楼,王父也懒得吵醒打瞌睡的看更阿伯,直接带着王师奶和苏韵上楼,轻声对二楼楼道那边喊了两声。

屋邨地方治安欠佳,前些日子附近的屋邨又发生了歹徒伤人案,其操作就是夜晚时分装作路人或访客之类的跟着居民同乘电梯,然后等电梯开动无处救援时,就突然暴起掐住居民脖子,来一趟“箍颈打劫”谋夺钱财。

其性质之恶劣,甚至还有出了人命的先例。

而这时候的皇家警察们又大多是光拿钱不干活的,因此歹徒一日未落网,一众屋邨地方都是人人自危。

苏屋邨的居民有感于此,所以就自发性地组成了屋邨互委会,每晚天黑后不但锁上电梯,并且还安排两个人手持长竹竿在楼道里值夜巡逻,以作维持治安之用。

巡逻的两个人在第一次巡逻完楼层之后,就会分别锁上各层楼梯的镂空铁门,然后就到二楼楼道里坐着歇息,以方便晚归的住户回家。

“哟,这么晚才回来啊?”楼道里巡逻的两个汉子听到声音,赶紧拿钥匙过来开了门,“听说三楼的苏阿婆进医院了?”

屋邨就是这样,谁家有点什么事,不止这一栋楼,就连附近几栋楼都能在一天之内传遍。

王家夫妇简单地说了一下苏阿婆的病情,两个汉子唏嘘了一阵,看向苏韵的目光便更是柔和。

“出去了这么久,苏苏也饿了吧?来,叔叔给你一个小蛋糕吃!”其中一个汉子看苏韵低着头不说话,立刻就从衣服口袋里掏出一个小包装的蛋糕递给她。

“我这里也有一罐可乐,本来是打算今晚巡逻时喝的,来,苏苏,给你。”另一个汉子也拿来了一罐可乐。

两个人都是在拙劣地想用难得的零食饮料来转移苏韵的关注点:也不知道这孩子对这事懂还是不懂,但看她这个低着头的模样,看来是多少还是有点明白的。

当年苏韵的母亲苏清可是茶花楼的一枝花,想不到遇人不淑命途艰苦,留下这孩子孤零零地和苏阿婆相依为命都算了,才没几年,苏阿婆也出了事……

“谢谢叔叔。”苏韵谢过两人的好意,然后就抱着零食饮料看着两个汉子向王家夫妇告状,“哎呀对了,嘉遽嘉祥这对百厌星啊,大概是担心苏苏,刚才穿过楼梯栏杆想要跑出去,被我们抓住送回去了……”

苏韵下意识看了一眼楼梯那边:楼梯之间是钢丝焊成的铁栏杆和镂空铁门,有些调皮捣蛋的孩子夜里睡不着,是会借着矮小的身形穿过钢丝的空隙处跑去别的楼层找朋友玩闹。

“我们知道了,多谢提醒。”王家夫妇和两个守夜的汉子告别之后,就带着苏韵上了三楼。

一开门就看到王嘉遽王嘉祥这两兄弟蹲守在门口眼巴巴地看着,不过今日出了这么一件事,明天还要上班的王家夫妇也没有收拾他们的心思了,只是疲惫地收拾了一下东西,然后就准备去洗漱睡觉。

“苏苏,你怎么了?”看苏韵低着头不说话,王嘉祥急忙凑过来问。

“我在想怎么样赚钱,好给婆婆凑医药费。”沉思中的苏韵抬头。

现在是1972年的话,其实她大概知道一个暴富的机会——香江的73年大股灾。

香江股市史上,最大规模的一场股灾。

在那之前,香江股市曾经经历了一个漫长的“牛市”,又逢73年恰恰是“牛年”,正所谓牛上加牛喜上加喜,全港人民都沉醉在炒股就能暴富发财的梦里,上至达官贵人下至贩夫走卒无一幸免,许多人甚至辞去工作专门投身股市这座“金矿”炒股掘金。

当时的全民炒股热,能疯狂到什么程度?

除了民间那些一夜暴富的人们随意挥洒着大额钞票消费,不止使得鱼翅捞饭、鲍鱼煲粥、老鼠斑做鱼蛋、白兰地漱口这些奢侈行径成真;为了炫富,还有些上头的人会拿着俗称“大牛”的500元面值大额钞票出来,比着赛作为燃料点烟。

闹得久了,甚至还流传出了一个笑话,说是在青山精神病院里,也专门为了那些炒股炒到疯癫的精神病人特别设立了证券交易所……

这种全民疯癫的现象,果不其然遭遇到了股市泡沫的重拳。

股市崩盘之后,数以万计的股民顷刻之间倾家荡产,不少人甚至承受不了财富之梦幻象破灭的结局,而选择了自杀轻生。

至于这一场让人记忆深刻的股灾,则成为了后世许多影视节目的取材材料。

以这场股灾为背景的电视剧《大世代》,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在剧里,男主角的爸爸抱起被丢在一边差点遭遇踩踏事故的可怜小男孩,在喊了几声都没一个人过来认领孩子后,终于在一怒之下拉出了消防龙头,将冷水泼向交易大厅走道上除了炒股之外什么都不顾的疯狂股民。

但疯狂的股民却依然丝毫不为所动的画面,简直是震慑人心。

由此,亦引发了看这部电视剧的苏韵在当年,饶有兴趣地收集了一下相关资料——在看完传说中“置地饮牛奶”世纪收购战以及“香江天线”的黑色幽默之后,不由得更是感叹现实更比戏剧荒诞。

但即使她明明知道年底就可以利用股票大赚特赚,目前也还是有着两个难题:一是炒股所需要的本金和交易账户她都没有,二是……苏阿婆不知道能不能撑到那个时候。

显然她这一番沉思在大人们看来也只是小孩子的异想天开,王师奶和两个王姐姐连忙过来安慰了她一下:“乖了,知道你懂事,不过这事我们大人会想办法的,你放下心去上学吧,快要期末考试了。”

言者无心,听者有意。

明爱医院距离他们所居住的地方不远,走路过去也就十来分钟,昨天有王家夫妇带着认了路,第二天苏韵去医院送苏阿婆做完检查后,就赶紧卡着学校下课的时机,跑回了苏屋邨茶花楼这边。

“快!嘉祥按照你的意思,去办公室缠住郑sir了,你快跟我来!”王嘉遽那大嗓门真不是盖的,老远就听到他在街对面喊了。

茶花楼这边出去不远就是苏屋公交总站,往前过了长发街然后再走一段路,便来到了他们所就读的香江四邑商工总会新会商会学校。

这名字长得有点离谱,一般时候也不会叫全称,而是都将其简称为新会商会学校。

这种一长串校名的原因,则是因为香江的学校分类制度。

香江的小学类型一般分为四个大类:收费的直资小学和私立小学,约小学数量的占10%;余下的则是免费的官立小学和资助小学,约占小学数量的90%。

直资小学享有部分政府补贴,学费中等,最大的特点就是从小学接中学一条龙就读,而且接龙的中学,也是响当当的那几个中学名校,如圣保罗男女中学和拔萃女书院等。

私立小学这边则是完全没有政府补贴,因此收取的学费比较高,但多数也是拥有相应的直属或联系的一条龙中学名校。

可以说,进了这两类小学,除了花费颇多之外,升中学基本是不用愁的了,因此是许多中上阶层家庭的首选学校。

至于官立小学和资助小学,因为绝大部分办学资金都是政府补贴,所以则是按照地区分派学位。虽然学生大多数为中下层阶级家庭的孩子,但在数量够多的情况下,其中就亦不乏升学率高的知名小学,那些挤不进私立和直资的,就会在其中选择升学率高的小学名校就读。

官立小学乃是由教育局管理的公营小学,因此校名多数为“XX官立小学”。

最后的资助小学又称津贴小学,是全香江最多的小学类型,约占小学数量的80%,多数由办学团体向政府申办领取办学津贴,委派校董会负责管理学校。

由于资助小学的校舍是由办学团体负责兴建,因此办学团体拥有学校的命名权,而苏韵所就读的“香江四邑商工总会新会商会学校”,就是典型的资助小学。

当然,也是典型的垃圾学校,校园小校舍小教室少学生少,一个年级就开2个班,一个班50来个学生,其中能考上名牌中学的学生或者知名校友更是一只手就能数完。

跟着王嘉遽来到办公室时,里面除了假装问问题问得一脸苦相的王嘉祥之外,还有一男一女两个明显比他高年级的学生。

“按规矩是四、五、六年级各选一个人参加组队赛,你们现在的心情急我也明白,但小四级原本的人选病了,一时间我也找不到其他人……”

这个时代香江的学校制度沿袭英国教育制度,年级划分称呼与大陆不同,小学为小一至小六级,中学不分初高,只称中一至中五。

一般来说,这个时代大多数人读完中五,再考完与高考性质相近的会考,就会出国深造或者出来社会工作;若是要考大学,才会继续升上去读属于预科的两年中六、中七。

时逢暑假将至,说是四、五、六年级,其实也就是现在的三、四、五年级——六年级的学生大多正在忙着升中学考试或者找出路,不可能抽时间出来参加比赛,所以就往下顺延了一级。

反正决赛在8月中旬,称他们为四、五、六年级亦无不可。

苏韵也是靠着这个原因,以三年级即将升四年级之身勉强搭上了末班车。

“郑sir!苏苏说她病好了,想要参加那个什么全港十八区比赛!”生怕苏韵的名额被人占去,王嘉遽在大门口就开始嚷嚷起来了。

“是全港十八区小学生校际知识比赛。”站着的男学生回头,看到后方是班里那个出名的混子拉着个看起来病歪歪的瘦弱小女孩,脸色顿时有些不好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