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掀桌!本将军不奉诏 > 第16章 荔阳学堂案-1

掀桌!本将军不奉诏 第16章 荔阳学堂案-1

作者:沐泽步步生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30 14:18:36 来源:文学城

队伍出发三日后,便已行至博陵江边。正要渡江时,天色突变。

炎夏的万里晴空不知何时积聚起了厚重的乌云,雷声滚滚而来。不多时,大雨便倾盆而下。

道路泥泞,江水暴涨,原定的渡江计划只好暂时中断。楚无锋命车队寻了个地势高些的地方扎营,想等雨势稍歇再做打算。

她暗暗盘算着,夏季降水本就常见,且博陵江向来无水患,此地地势也不刁钻,顶多三日便能继续上路。谁知天姥不作美,暴雨接连下了两天。

“启禀将军,上游传来消息,年前刚加固的堤坝已经被冲毁,旁边村子中百余口居民皆流离失所。”

“将军,探子来报,前面通往封龙镇的石桥被江水冲塌了,官府说最少要十日方能同行。”

“将军,博陵江下游沿岸的不少田地都被淹了,能渡江的铁索桥也被雨水冲断了……”

楚无锋与阿石并肩,戴着斗笠、披着蓑衣站在江边,看大江东逝水;二人皆神色凝重,误了行程倒是小事,只是不知这浪花间要淘尽多少无辜性命。

二人皆心知肚明,这样的雨势虽猛,但也远不至于毁了堤坝。虞朝的水利工程年年都要花费大量银两,却被一场大雨浇出了原型,想来是贪墨成风,层层盘剥而致。

雨停之后,附近可以渡江的几座桥都被冲毁了,修缮需要时日,前行暂时无望。楚无锋只好命亲兵放出了信鸽,修书一封向京城告罪,请求男皇帝谅解耽误行程之事,宽限几日。

在旷野间对着断桥、大江扎营苦等,也不是个办法。于是,她们打算沿江寻一处城镇,等待桥梁修缮,同时稍作休整、购置物资。

楚无锋研究了地图,敲定了附近一座富庶些的小县城,叫做“荔阳县”的,可以暂且落脚。次日清晨,一行人便又出发了。

马车轮在泥地上滚动,一路拖拽着沉重的水声。无锋与阿石在车中对坐,摇摇晃晃。

车外隐约传来流民的哭声。

阿石破例先开了口:“她们在哭。”

楚无锋闭着眼睛,后仰靠在垫子上,点点头。

阿石试探着继续问:“我们要不要……”

楚无锋睁开双眼:“不能在这里。”

阿石点点头:“也是,奉诏回京,不能引人注意。”

楚无锋沉重地叹了口气:

“不仅是因为这个……我们在江边驻扎这些时日,所剩的粮草也有限。你给了第一口,后面便有成百上千张嘴……不是贪婪,她们只是想活下去。

“这样规模的赈灾,不是个人该做的事情……所以,我佩服应遥。她有赈天下的野心……啊,说远了。”

阿石托着腮,没接话。外头又传来孩童的哭喊声,细细碎碎。

楚无锋看出她的心事,又劝慰道:

“不过,我已经吩咐了亲兵中扮作商贩左右游走的那三人,留意灾民中的妇孺,暗暗留下些钱粮,不要留名,不要宣扬……你放心,我们已经尽力了。”

阿石长出一口气,又点点头。

午后,荔阳县的城门已近在眼前。这里向来富庶,所处的地势高些,又离博陵江有些距离,所以县城中民众的生活并未受到太多影响。

楚无锋早已写好了文书,说明了自己的身份:领命剿匪归来的将军,现下奉天子之命回京,因为道路受阻,望暂驻此地十日;还写明了所带亲兵人数、马车数量云云。她将文书盖上将军印,命副将持此书前往县衙求见。

不多时,城门自内缓缓开启。两队衙役步出,其中间是一名身穿红色官袍、年约五旬的中年男子,头戴乌纱,身旁跟着一名似乎是主簿的男子。

那红袍男子作揖道:“下官乃荔阳县县令张复,携主簿李修,恭迎将军大驾!”

楚无锋连忙还了礼,张县令走上前来,二人寒暄了几句。

而随行的李主簿则暗中观察着这队人马。他细细打量了片刻,像是终于确定了楚无锋治军严格、亲兵皆循规蹈矩,这才放下心,吩咐身旁衙役道:“速将驿馆备好,方便将军与随行将士歇息,不得怠慢。”

张县令面色恭敬地侧过身,伸手道:“请吧,将军。”

十几名亲兵与马车从大门入城,在衙役引导下,从主街一路行至城北的驿馆。那驿馆原本为朝廷差役的留驻之所,虽然不奢华,却也干净肃整,院中松柏苍翠,两列厢房足以安顿一行人。

李主簿亲自分发了钥匙,交代了马厩的位置,又安排了被褥、膳食、炉灶、水源……一切都井井有条。楚无锋在心中暗自称道:能胜任主簿一职的,果然是心细如发之人。

张县令则在驿馆外躬身邀请道:“将军远道而来,风尘仆仆,下官已于县衙设茶,略表薄意。请将军移步。”

楚无锋微微颔首:“有劳张大人了。”

她携了副将与阿石随行,其余亲兵则留守驿馆,稍作休整。

她们在县令和主簿的指引下,登上了另一辆马车。车子穿过街巷,行至不远处的县衙中。大门早已敞开,堂中陈设素净,厅上烛火明亮。座位已经设好了,酒水与茶点也整整齐齐地摆在案上。

张县令态度恭谨,亲自引她们上座。

楚无锋坐在正对大门的席位,阿石与副将则分坐在她左右。

张县令端起酒杯,恭敬道:“下官久仰楚将军大名。今日楚将军驾临,实乃本县之幸。小小县城,粮秣器具有限,若有招待不周之处,还望将军宽恕。”

楚无锋也端起杯回敬,微微颔首道:“张大人客气了。此番回京乃奉诏在身,怎料突降雨水,道路受阻,这才突然到贵县来。已是不速之客了,怎敢再有更多打扰。”

主簿在一旁应道:“楚将军言重了。本县百姓多感念将军镇守边疆之恩,如今能亲眼见到您的风采,心中自是安稳,哪里会觉得添扰?”

张县令点头附和道:“是极是极。楚将军护国安疆,护民有方,百姓仰望。若将军有差遣之处,荔阳县衙自当竭力以赴,绝不敢慢待。”

楚无锋道:“承蒙贵县接纳安置,本将已是感恩之极,定会铭记于心。”

几人寒暄了一阵,气氛十分融洽。

酒足饭饱,张县令亲自送将军一行返回驿馆,又遣人送来几坛井水、几篓柴火等,全都搬进院内。

楚无锋谢过县令,命人收下这些物资,又道:“本将定按制驻扎,不扰城中事务。若有不便之处,还请张大人明言。”

张县令连声道“不敢”,再三作揖,这才告退。

------------------------------------------------------

此番本来是休整的大好时机,但楚无锋却因心中烦闷,也无心休息消遣。

奉诏回京,前途如何,谁也不知道。男皇帝已经对她有了忌惮之心,甚至欲取她性命;她也不再有边关大军的兵权,手头只有一支亲兵……

驿馆内的床榻上,楚无锋一闭上眼,纷杂的思绪便涌入大脑。

夜深了,阿石已经在旁边睡熟了。无锋给她掖了掖被角,自己又转过身去,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次日清晨,驿馆外刚刚响起鸡鸣声时,楚无锋便已穿好了常服,命人不必随行,只带了阿石一起,打算去城中逛逛。

荔阳县并不大,街巷却很繁华。晨光洒在青石板街道上,照着沿街的茶馆、药铺、民房……颇具市井生活气息。

时间推移,人声渐起。商贩走街串巷、大声吆喝,学童朗声背书,说书人在茶馆讲着故事……楚无锋身处此间,难得觉得心中松快一些;阿石很少见到这样的烟火气,更是好奇心大起,四处看来看去。

二人正走着,突然听到前面起了喧哗的声音。街角围了一群人,指指点点。

楚无锋停住脚步,眺望了一下:“好像是官府在抓人。”

阿石问道:“要去看吗?”

楚无锋犹豫了一下,摇摇头,压低了声音说道:“罢了……我们奉旨回京,形势未明,还是少惹是非为妙;这样的乱子,我们避开些吧。”

她们正欲绕过这圈人,突然见人群从中分开来,几名小吏押着几名年轻女子走出来;后面跟着一群女童,眼神惊惧,也被官兵推搡着往外走。

二人对视一眼,默契地停住了脚步,一同向人群中望去:只见里面是一处不起眼的宅院,院门敞开,几个官兵正在里面翻箱倒柜地搜查,院内的地上隐约可见散落着一些书本、纸笔等。

楚无锋找了个面善的长者,模仿着本地人说话的腔调,打听道:“这是怎么回事啊,老人家?怎么那么小的孩子都给抓起来了?”

那人左右看了看,确认官吏没注意到自己,凑近楚无锋,低声道:“听说这儿是违规学堂,专门教女子读书的,被人举报了。”

又有一名挑扁担的师傅,听到了她们的对话,靠过来叹道:“唉……咱们大虞的律例啊,不许女子读书,连家里的私塾都要查,更何况这样公然设馆讲学……”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6章 荔阳学堂案-1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