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掀桌!本将军不奉诏 > 第14章 凤栖寨-14

掀桌!本将军不奉诏 第14章 凤栖寨-14

作者:沐泽步步生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30 14:18:36 来源:文学城

数日过去,在秘密调养下,楚无锋坠崖落水时受的伤已然好了大半,精神也恢复了许多;终于,她不必在众人面前用铠甲、披风来遮掩伤痕了。

某日正午时分,一飞骑风尘仆仆地赶来。使者下马后通报说,有诏书送来,请楚无锋带着其它将领出来接旨。

楚无锋心中隐隐不安,但还是按例带着副将,前往营前接旨。

传旨使者朗声念道: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昔日贼寨作乱,朕命汝领兵入山,讨剿匪患。时至今日,闻汝已破其守军,余寇潜藏,地方暂得安宁,近日已无匪徒下山、为非作歹。

然情势险恶,两任督军俱亡,朕甚为痛惜,亦深知汝孤军奋战,功劳卓著。

大局初定,剿匪之事可暂且交由新任统领,以压制探查为主,静待清剿之机。汝可携副将回朝述职,以图后策。

特召汝即日赴京,面授嘉勉,共议战略;百官将备礼相迎,以褒忠勇之臣。

钦此。】

楚无锋深吸一口气,接过诏书,低头谢了恩。

副将对这几日的凶险并不知情,一下乐开了花:“哈哈……将军,你我终于能回京城了!我母亲腿脚不好,我已多年未能奉养陪伴……”

楚无锋只笑着应了几句,又遣人安置了传旨使者。一切安排妥当后,她便以清点行囊为借口,回到了中军大帐。

帘子一放下,她便如脱了全身力气般,坐倒在案前,额边渗出一片冷汗。

她知道,此番旨意令她回京必然是凶多吉少,十有**是死局。

她独坐在营帐中,心绪翻涌,开始盘点眼下所有的可能和不可能。

她在心中筹谋着:

目前,她手中有铁甲军,虽然只有千数,但毕竟都是跟她从边关杀出来的老兵;

凤栖寨可以联络,也算有交情,她们有兵力,还有一些物资;

此处山势,易守难攻,只要封锁山口,再连同山寨布防,便如铁桶一般。

她甚至起了更大的妄念:若能重夺边关旧部,调兵进山……

有那么一瞬间,她想过……干脆反了。但理智很快叫她打住了这个念头。

凤栖寨当真可靠吗?她们确实救了自己一命,可终究立场未明。她不敢保证,也不能保证。

铁甲军会不会跟她赌命?这千余人是与她在边关出生入死不假,可是真让这些人抵上母父亲族,去随她反了,怕是也难。

更何况,就算撑过这几日,这些人的粮草又该从何处来?朝中男皇帝派来更多兵力,又当如何应对?

一旦开战,便是万劫不复;现在掀桌,显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她心中的念头逐渐清明:此刻,最希望她反的,恐怕正是那位男皇帝了。

只要她起兵,便可名正言顺以“谋逆”之罪讨伐;如此,既不必再借凤栖寨之手打压她的军力,也无需再派遣督军暗下杀手。

她若动了,反而是自投罗网,落入局中;可若不动,又该如何保全自己?

无锋的胸口像是压了一块千钧巨石,喘不过气来。

------------------------------------------------------

帐外的天光逐渐暗了下来。楚无锋仍然坐在案前,面前摊着那道诏书,一动不动。

帘子被轻轻掀开,阿石端着食盒走了进来。她没说话,只默默将饭菜一一摆好在案前:两碗热腾腾的粟米饭,几样简单的小菜,还有一碗温热的羊汤。

她略低着头,偷偷用余光观察着楚无锋。

楚无锋依旧不动,也不言语;于是,阿石也在她对面坐了下来。

她也不开口劝无锋,也不动筷,只看着她。汤碗中热气升腾,帐中静得出奇,只能听见帐外兵士们来回行走的脚步声、谈话声。

终于,阿石轻声道:“你很久没吃东西了,会饿。”

楚无锋怔了一下,摇摇头:“我不饿。阿石,你吃吧。”

阿石语气仍旧平淡,但眼神很固执:“你不吃,我就不吃。”

楚无锋无奈地笑了一下,心知拗不过她,只好缓缓拿起筷子,夹了一些清炒野菜送入口中,慢慢嚼了。

阿石自己则端起碗喝了一口羊汤,又递给楚无锋:“趁热。”

楚无锋接过来喝了少许,索然无味。她突然低声开口问道:“阿石,如果那天,我被杀了……”

还没说完,阿石已经斩钉截铁地打断了她:“不会。”

楚无锋愣住了:“为什么?”

阿石扭头看着她:“因为你是楚无锋。”

楚无锋握着筷子的手轻轻一顿。

阿石又继续说:“何况,还有我。我的职责是保护你,谁要杀你,我自会先杀她。”

楚无锋听了她的话,望着案上的饭菜怔愣许久。最后,她终于笑了,对阿石说:“好,我不会轻易死。”

阿石不再回话了,她正专注于碗里的粟米饭,吃得很香。

饭后,楚无锋清点着案上的文书卷。烛火跳跃,照亮一摞摞密密麻麻的军报、调令、书信。她仔细查阅着,包好需要留存的,而其余的则统统烧掉。

突然,一张略显陈旧的纸页从夹缝中滑出,落在地上。

她伸手拾起,只见那是一幅画像。纸张已经有些发黄,边角磨损,但内容却很清晰:描绘的是几位盛装女子,仪态端方;左上角用小楷题着她们的身份。

楚无锋微微蹙眉,这是在京城中将军府居住的女眷们。

这其中应当有她的母亲。但她认不出究竟是哪一位。她只知道,自己的母亲在生她时便因难产去世了;没有人愿意总提起那位早逝的女子,大家都默契地闭口不谈。

自从记事起,她就被带出了京城将军府,在边关军营中随军队生活,与风沙为伴。是炊事营的嬷嬷们喂她米粥、教她生存之道,那些粗手粗脚的女人,比将军府里的亲眷更像她的家人。

前任男将军,也就是她名义上的父亲,并未给予她多少疼惜照顾。他只是默许她在军营活下来,仅此而已。

不过楚无锋一直觉得这样也好。没有那些繁复的规训、看似温情实则束缚的呵护,她得以在战场上磨砺出自己的爪牙:她能拿起刀剑,能骑马冲锋,不必按大虞对女人的期许活着。

她靠天生的机灵、力量与坚韧,一点点赢得了前辈们的认可,在战场上搏出了一片天地,立下了功勋。

后来,前将军战死。她顺理成章地受封镇国将军,得以短暂地重返京城;但也不过是每隔几年述职时,才回去在将军府落脚,短住数日。

将军府的门户于她而言,仿佛只是个遥远的名号。若论感情,她与将军府中的人,实在算不得亲厚。

但她仍握着那张画像,久久放不下。她在反复衡量那条险路的代价与结局。

她喃喃自语着:“终究是我的亲人……若我真的起兵,怕是她们第一个遭殃。”

她重新把那张画像夹回文书中。

------------------------------------------------------

次日,楚无锋召集了自己亲自挑选的男亲兵十余人。

她站在营帐前,看着这些肃立的身影,心中隐隐泛起一丝苦涩。她想念自己当年那支亲兵队里每个人的脸,那支只因为全是女人就被迫遣散的队伍。

眼前这些人虽然表现尚可,也信得过,但终归是男子,总是在能力上有所欠缺。

楚无锋快速分派了任务:

两人乔装为车夫、马夫,随主队同行,负责暗中警戒刺客,并提前安排备用马匹、鞍具;

三人扮作商贩,远远缀着归京车队,在附近游走,一旦发现异常便以暗号相报;

再遣两人为前锋探子,另走捷径入京,先一步探查将军府状况与京中局势;

两名亲兵则带上她的密信,昼夜兼程赶往边关旧部。信中提到了自己被召回京城,请求旧部暗中观望;

剩余数人继续轮班守卫,随行护送车队。

计划明日便出发。

一切安排停当,无锋遣散了众人,令其各自收拾行囊去了。

与此同时,阿石已经到了山下的村寨。她穿了一身粗布衣裳,提着竹篮,扮作村民的样子。

一群小孩正蹲在地上敲石块玩儿。阿石凑过去,从口袋里摸出两枚铜板,碰了碰,声音清脆,引得孩子们纷纷转头。

“你们谁最先背会这首歌,这些铜板就给谁。”

“北风冷,铁甲寒,

镇国将军守边关。

不怕刀,不避箭,

只愿皇恩护八方。”

孩子们叽叽喳喳围过来,很快便重复着背起来。几个机灵的早早背完,扑上来讨铜板。阿石笑着分给她们,又拍拍一个大眼睛小姑娘的头:“谁要是能教会更多人,一会儿还有更多铜板。”

孩子们欢呼着四散开去,转头便开始唱给妹妹弟弟听。

童谣的曲调简单上口,不过半个时辰,便能听到巷子口、树荫下、溪边,都有孩童稚嫩的嗓音:“只愿皇恩护八方……”

安排妥了村中童谣,阿石又转到了最热闹的茶楼。几位游走四方的说书先生正围坐着喝茶,谈论着近日朝局、各地趣闻。

阿石走上前,抱拳作揖,将几本写好的戏文恭敬地放在桌上,又递上一袋沉甸甸的银子。

“各位好,这是新写的戏本子,讲的是镇国将军楚无锋,如何奉旨征战、守卫边疆的故事。若您们愿意带着四处讲讲,银子自然不会少。”

那些说书人翻了几页,觉得通俗顺口,而忠臣报国的戏码又受众颇广,便答应了下来。

做完这一切,阿石又悄悄溜出了村子,沿着无人的山路返回军营。

这些戏文与童谣,是她和楚无锋连夜准备的退路,或者说,“前路”:她们要为楚无锋立一个“忠臣牌坊”。庙堂之外,百姓之口无人能封;街谈巷议之中,也必将流传着“楚将军忠烈护国”的故事。

若男皇帝真要动她,也需先掂一下这“牌坊”的分量有几斤几两。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4章 凤栖寨-14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