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羡的父亲,在他的生活里,一直是一个模糊的影子。
他记得最清楚的,是三岁那年,父亲背着行李出门打工的样子。那天,天还没亮,父亲就起床了,妈妈给他做了一碗鸡蛋面,父亲吃得很香。吃完面,父亲蹲下身,抱了抱他,用粗糙的大手摸了摸他的头,说:“羡羡,爸爸要去外地打工了,你要好好听妈妈和爷爷奶奶的话,好好学习。”
陈羡似懂非懂地点点头,看着父亲背着行李,走出了家门。他想跟着父亲一起去,可被妈妈拉住了。妈妈抱着他,看着父亲的背影,眼泪掉了下来。
从那以后,父亲就很少回家了,一年到头,只有过年的时候才会回来一次,而且每次都匆匆忙忙,待不了几天就走。
他对父亲的印象,停留在那张放在铁盒子里的黑白照片上。照片上的父亲穿着蓝色工装,笑得有些拘谨,眼神里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
他无数次在夜里偷偷想,父亲在外地过得好不好?有没有想他?有没有想妈妈和爷爷?他甚至幻想过,如果父亲在身边,是不是就不会有人欺负他了?是不是就能保护他和妈妈了?是不是奶奶就不会对他那么暴力了?
可这些幻想,终究只是幻想。父亲的电话很少,每次打来,都是妈妈接,聊的也都是家里的开销、庄稼的收成,很少会让他接电话。偶尔接一次,他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只能对着电话那头,小声地喊一句“爸爸”,然后就陷入沉默,听着父亲在那头说“好好学习”“听妈妈的话”,然后就是妈妈接过电话,继续聊着那些他听不懂的话题。
有一次,学校开家长会,班主任要求父母必须有一个参加。陈羡犹豫了很久,还是告诉了妈妈。妈妈皱着眉,面露难色:“那天餐馆忙,我可能抽不开身。”
陈羡小声说:“那……能让爸爸回来吗?”
妈妈的脸色沉了下来:“你爸爸在外地打工,回来一趟要花多少钱?就开个家长会,有什么大不了的?你自己去跟老师说一声,就说爸爸妈妈都没时间。”
陈羡的心里一阵失落。他想让父亲回来,想让父亲看看他的学校,想让父亲知道他在学校里的情况,可妈妈的话,让他的希望破灭了。
那天的家长会,陈羡是唯一一个没有家长参加的学生。班主任看他的眼神带着一丝同情,让他在教室后面坐着。看着其他同学和父母说说笑笑,陈羡的心里像被掏空了一块。他低着头,手指紧紧攥着衣角,直到家长会结束,才独自默默地走回家。
回到家,妈妈已经回来了,正在择菜。陈羡站在门口,小声说:“妈妈,今天家长会,就我一个人没有家长来。”
妈妈头也没抬:“知道了,下次我尽量抽时间。”
可“下次”永远是下次,之后的家长会,陈羡依旧是独自面对。
他渐渐不再期待父亲的归来,也不再奢望妈妈的理解。他把所有的心事都藏在心里,像一只受伤的小兽,找了个没人的角落,独自舔舐伤口。
他开始变得更加沉默,更加孤僻。他不知道,父亲的缺席,对他的成长造成了多大的影响。他缺少父爱,缺少安全感,缺少被保护的感觉,这些都让他变得怯懦、敏感、自卑。
他多么希望,父亲能在他被人欺负的时候,站出来保护他;多么希望,父亲能在他委屈难过的时候,安慰他;多么希望,父亲能在他迷茫无助的时候,指引他。
可这些,都只是他的奢望。父亲远在外地,为了生活奔波,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关心他的成长和感受。
他想,或许,父亲也有自己的难处,也有自己的无奈。他不能怪父亲,只能怪自己命不好,生在这样一个家庭里。
他的心里,那个渴望父爱的角落,一直是空的。他想,或许,这辈子,他都得不到父亲的关爱和保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