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先婚后爱养妈妈[七零] > 第87章 第 87 章

先婚后爱养妈妈[七零] 第87章 第 87 章

作者:林爱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4 21:32:37 来源:文学城

第87章

红色卡纸,因为没有好好展平放着,被包裹禁锢有了弯曲的折痕。

A4纸大小的金色麦穗和齿轮环绕纹饰的边框,上边的‘革命牺牲军人家属光荣纪念证’字样让安词眼眶骤然一红。

哪怕灵魂换了,来自未来的安词见到这样的东西,依旧会因为先辈的牺牲热泪盈眶。

上边有宋君培的详细信息,还有公章。

上边的编号,哪怕是上了一层保护的软膜,安词抚摸上去的时候依旧能感觉到轻微的凸起。

安词问:“这一层膜,是奶奶弄的吗?”

安老太太飞快地看了一眼又立马收回视线:“不是。”

不是安老太太弄的,也不可能是公家弄的,所以很大概率是安词的亲生母亲安兰的手笔。

安老太太又看了眼,发现她一直拿着那张烈士证明不松手,忍不住提醒:“下边还有其他东西,都是组织送来的,我只看了眼,没动。”

甚至没看完,急匆匆地就把那张烈士证明放下,再次把包裹系好。

往后每次翻到这包裹最多也只是移了移位置,没有再次打开。

安词闻言把烈士证明放下,开始查看其他东西。

东西真不多,除了不知为何放在最上层的烈士证明,就剩下一个长方形的盒子。

铁盒,拿起来的时候内部发出细微的声响,但不是撞到盒子内壁的声音,而是物品碰撞发出的闷响。

倒是没生锈,不过还是稍微费了点力才把盖子打开。

里边东西不多,每一样还都用布包着,盒子内壁都做了软包,所以才没有碰撞内壁发出的声响。

安词扣了扣盖子上的软包,不知道是什么粘贴手段,这两下竟是没扣下来。

没再理会,而是翻看被布包裹的东西。

银镯子,小小的,应该是为安词准备的,不知道是出自安兰还是宋君培之手。

勋章,1枚,2枚,3枚,4枚。有两枚安词认识,放置的时候不小心弄反了,发现背后刻有宋君培的名字和日期。

安词微微一怔,上次她拿到的时候没发现这些,是脏污还是锈了?

手上的这一枚倒是保存得很好,如果把这一层膜去掉,应该就跟新的一样。

从烈士证明到勋章,安兰很努力了,努力保护这些能够证明宋君培的东西,保护他的荣誉。

但她确实在生下安词当天自杀,安词甚至能够想象当时她情绪上的崩溃。

一一检查勋章,安词开始拆其他东西。

一些小玩意,安词看不出用途,也不知道有什么意义。

把里边的东西都拿出来,摆在炕上,安词看了一会又一一包起来,再次放好。

烈士证明依旧放到包裹里,不过没有随意放置,而是围着长方形铁盒放着,系的时候也没有很紧,尽可能减少折痕的出现。

安词抬头看着早就已经装好东西却假装在那忙碌的安老太太:“奶奶,不,应该是外婆,这些东西我能收着吗?”

安老太太头也不回:“你18了,该给你了。”

安词勾唇一笑:“谢谢奶奶。”

东西到手,她可以离开了。

不过现在不是提离开的时候,至少要等晚上正大光明地跟他们道别,免得出什么幺蛾子。

安词欢欢喜喜地把东西收到自己的破麻袋里。

破麻袋装的东西本来就不多,一些特产和补品什么的都已经分了,只剩下她专门带着的满是补丁的衣服。

她把这个包裹放在最中间,不是最底层也不是最上层,虽然可能会压一些,但只有放中间才能让她安心。

安老太太看她开心的模样,忽而说:“虽然阿兰是你的亲生母亲,但...”

安词很没有礼貌地打断她的话:“我知道的,奶奶。”

安老太太看着她那笑容,最终只是点头,没说什么。

安词没有任何欺骗老人家的良心不安。

安老太太有午睡的习惯,安词赶紧把东西都收好,然后躺着一起睡。

别说,虽然早上她起得晚,但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心中的大石落地,她还是睡着了,奶奶什么时候起来离开都不知道。

等她醒来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三点半,看了眼时间后就把腕表收起来,这东西可不能外显。

她出了房间,堂屋没人,院子里也没人,想了想又转了回去,轻轻敲了敲阿翠嫂子的房门。

没有回音,安词转身离开。

安词这次没有闲逛,而是有目的地去找原身的朋友。

毕竟在村子里住了那么久,村子里很多人去过最远的地方可能就是镇上,因此原身的朋友们对她的到来很是欢迎。

就跟早上闲逛的目的一样,安词找这些人也是为了散播一些关于自己的事,势必要坐实自己不是不想回这里下乡,而是宝市知青办为了指标调整了她的下乡地点这件事。

不过这些人和村子里的叔婶不太一样,能够更深入地聊一些事情,她也需要借她们的口说一些同龄好友之间的悄悄话。

比如,原本下乡的安置费用已经被安排好,不过因为她下乡的地点有了更改,所以这笔钱没有给她父母。

还比如,知青办给的被子也已经被预定,只是跟安置费用一样,最后是她自己用了。

安词好像完全不懂这些背后的含义一样,开口说:“南方的活虽然苦了一点,但冬天短,那被子团起来也是够新知青过冬的。”

她当然不缺被子,她说的话其实也没有太大的水分,哪怕现在这个时间点,乐江大队冬天的温度比未来冬天的温度要低,但团一团,新知青确实能凭借那一床被子过冬。

安词两个发小对视一眼,都没说什么。

说什么?她们都已经长大,知道一些话,尤其是破坏家庭和谐的话是不能说的,说了可能就成罪人。

安词自己没有察觉,她家人的计划因为知青办调度落空,事情没有发生,她们现在说可能会引起不快,吃力不讨好。

为了避免出现误会,她们转移话题,询问其他情况。

比如南市怎么样?那边乡下好不好?吃的怎么样?种的什么东西?这些完全没接触,从未听说过的信息,对她们来说都是增长见识。

安词在‘好友’要做饭的时候告辞:“大伯母去秦老家帮忙了,我也要回去做饭。”

另外一个‘好友’也起身:“我也该回去了。”

出了门,分道扬镳,安词甚至在想这可能是她们的最后一面,因此忍不住回头又看了眼,然后笑着挥手道别。

安词回到家的时候看到安老大爷和安老太太都坐在院子里,看到安词回来安老太太伸手招了招,跟召唤小狗一样把安词招了过去。

“奶奶。”安词乐呵呵的,心情很不错。

安老太太问:“去找文芳她们了?”

“嗯,碰到了小草,然后跟小草一起去找文芳聊天。”

安老太太点头:“你难得回来一次,趁现在有空是该跟她们聊聊天。”

安词觉得这话不太对劲:“是聊了不少,不过都是她们问我在南市的事。”

安老大爷不由得看了看她,却也没开口。

这一眼,让安词有了询问的心思。

“怎么了吗?”

安老太太沉吟一声,说:“文芳那孩子,在小草家的牵线下,跟秦老的孙子相看了。”

安词沉默一瞬,秦老的地位不低,因此他的儿子和孙子们都有出息,都是在大队或者公社里担任一些职务。

而且能跟秦老成为亲戚,对女方家来说也是顶顶有面子的事。

明白他们想说什么的安词随口一句:“文芳没说,她跟哪个孙子相看的?”

安老大爷这时候开口:“德贵家的老五。原本是相看老四的,后来跟老五看对眼了。”

相看老四跟老五看对眼?

本就认识的人,怎么可能出现这样的乌龙?

看破不说破。

而现在,安家二老打起了还没结婚的老四的主意,这是有意让她相看嫁过去?

安词心底嗤笑。

哪怕不是同一届,但毕竟一个村子,谁还不知道谁?

德贵叔家的老四是什么货色她是知道的,虽然算不上多差,但好的也只是占了秦老的孙子这个身份,跟江秦亿比起来那是完全没得比的,或者说整个村子里,甚至是宝市她认识的人里,就没一个比得上江秦亿的。

要说二老起了坏心思那肯定不是,但他们想要让安词跟德贵叔家的老四相看定然也有私心。

约莫就是看‘秦草家的牵线’德贵叔家的老五,想起自己跟秦草也是朋友,所以想要秦草也给牵线,跟秦老攀上点关系。

为了避免坏了之后的计划,安词暂时不能暴露自己已经结婚的事,所以她需要想个理由拒绝。

她装作没听出他们的意思:“那德贵叔家的老四还单着?我记得,他跟秀西堂姐同龄?他们熟吗?”

一个问题把二老干沉默,这让安词猜到其中肯定有内情。

也对,这么好的亲事,他们肯定想过大伯家的女儿,秀东堂姐已经嫁了,第一个想到的肯定是秀西堂姐。

但现在他们来问自己,有意让自己去相看,这说明秀西堂姐那边行不通。

不知道是谁没看上谁。

安老大爷抽了口焊烟:“去做饭吧。”

没回答直接打发自己去做饭?看来内情不简单。

不过安词不好跟二老打听,她还有更在意的事,不能因为打听八卦引火烧身,所以她乖乖去厨房做饭。

院子里,二老沉默许久,最后安老太太开口询问:“老头子,我平日里偏心吗?”

安老大爷沉默,他知道老伴不需要他回答。

果然,安老太太继续说:“要不是感觉到我偏心,安词怎么会问秀西?”

秀西和德贵家的老四真没什么关系,也没相看过,只是今天下午跟老头子聊了聊,安老太太觉得得给女儿唯一的孩子找一门好亲事,想来想去,德贵家的老四最适合。

秦老的后人,在队里有活干,妯娌是安词的朋友,相处起来应该不差。

她跟老头子一下午都在合计这件事,从各个方面思考德贵家的老四到底是否值得托付,但是安词的反应就跟给安老太太浇了一盆冷水一样让她清醒过来。

安老太太叹气:“那孩子,以前不会这样。终究是有怨气。”

安老大爷也是这么认为,但他不能把话说出口。

要是顺着老伴的话说下去,她胡思乱想之下情况肯定变得更糟糕。

所以他说:“别多想,可能就是因为秀西和德贵家的老四是同学,所以随口问一问。”

安词没偷听,想要安安稳稳过今晚的她正认真做饭。

不知道是哪朵花回来摘了菜放在厨房,倒是省了她不少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