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南风的管家在西洲待了三天。
三天里,他按照苏南风的吩咐,用带回来的银两,买下了苏家茶园周边的大片山地,并雇佣了洲上的闲散劳力,开始开垦新的茶园。
他还请来了最好的工匠,重新修缮了沈家的染坊和苏家的老宅。
整个西洲,都因为这件事,沸腾了。
所有人都知道,沈知意这个默默无闻的染坊姑娘,一夜之间,成了西洲最大的“地主”,成了西洲茶未来的主人。
有羡慕的,有嫉妒的,但更多的人,是发自内心的敬佩。
他们都看在眼里,这个姑娘,这五年,吃了多少苦。
这是她应得的。
沈知意没有被这突如其来的财富冲昏头脑。
她谢绝了管家留下帮忙的好意,亲自打理起一切。
她用那笔钱,改善了西洲的码头,修了路。她请回了那些因为生计而出外打工的年轻人,教他们如何种茶,如何制茶。
她把苏南风的《茶经》,和自己这些年的心得,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每一个人。
她告诉他们,西洲茶的根,在这片土地,也在这片土地上每一个人的手里。
西洲,又恢复了往日的热闹,甚至比以前,更有生机。
茶坊的炒茶声,染坊的漂洗声,孩子们的嬉笑声,交织在一起,成了一首动听的曲调。
沈知意的生活,似乎没什么变化。
她还是住在自己的染坊里,每天染布,织布。
只是,她会花更多的时间,在茶园里。
她会走遍每一片新开垦的茶山,看茶树的生长,感受土壤的温度。
她还是会把自己的心得,写在那本《茶经》上。
那本书,越来越厚,越来越满。
每年清明,她都会把最好的一批新茶,精心包装好,寄去京城。
包裹里,没有信,只有茶。
但她知道,他会懂。
京城,“西洲居”。
苏南风收到她寄来的茶,会屏退所有人,一个人,在茶室里,静静地品尝。
每一口茶,都是故乡的消息。
他能从茶香里,品出那一年,西洲的雨水是多还是少。
他能从回甘里,品出那一年,西洲的阳光是烈还是柔。
他也能从那独特的韵味里,品出她的心情。
他把“西洲居”彻底改了。
他不再追求华丽的装饰和繁琐的茶艺表演。
茶馆里,只卖一种茶,就是沈知意寄来的西洲茶。
他在墙上,挂上了西洲的风物画。画里有江水,有茶园,有染坊,还有一个在织机前忙碌的,女子的背影。
他会亲自给每一位客人讲茶。
讲西洲的水土,讲西洲的人,讲西洲茶那独特的,“根”的味道。
他告诉他们,这种味道,是一个叫沈知意的姑娘,用她的青春和坚守,换来的。
很多人不远万里,来到京城,只为听他讲这个故事,品一杯真正的西洲茶。
“西洲居”,成了京城一个传奇般的存在。
苏南风也成了一个传奇。
人们说,他不像个商人,更像个诗人,一个用茶来写诗的诗人。
他终身未娶。
有人问他为何。
他只是笑笑,指着墙上那幅画,说:“我的心,留在了那里。”
……
又是一个春天。
沈知意站在西洲最高的山坡上,看着满山遍野的茶树,绿意盎然,生机勃勃。
江风吹来,带着湿润的水汽和清新的茶香。
她知道,在遥远的京城,有一个人,正等着她的茶。
她也知道,她的等待,她的守护,都有了最好的归宿。
她笑了。
笑得云淡风轻,却又无比满足。
西洲有茶,名曰相思。
一盏敬过往,一盏敬远方。
他们,一个在江头,一个在江尾。
共饮一江水,相望于江湖。
这,或许就是最好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