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惜玉【林黛玉】 > 第13章 登科

惜玉【林黛玉】 第13章 登科

作者:是正经作者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3-06-19 01:42:41 来源:文学城

镇平王府每日都会接到许多官员拜贴,近日犹甚。

先前说过,此次春闱由墨封全权负责,而自古的科举考试,谁为主负责人,将来录取的考生也为其门生。

春闱一发榜,墨封的门生瞬间多了好几百。

墨封国事繁忙,一个一个见不过来,便派人在品轩楼设宴,一并宴请众新科进士。

品轩楼是天下闻名的大茶楼,前朝有一名学子,曾在此楼题下《登科后》一诗: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此诗将莘莘学子们金榜题名后的欣喜之情表现地生动无比,故此扬名万里,后有许多文人墨客来京都时,都要来此楼看一看,效仿前人在壁上题诗作词。

品轩楼的东家就此改弦易张,重新装潢品轩楼,以清雅幽静为先,布置雅间,设立画壁,各处陈放屏风、文竹、玉兰、笔墨纸砚等一应受文人钟情的物什……

而后,这里每月都要举办几次文会雅集,聘请京中名士主持,渐渐地,各地文人都以有资格参加品轩楼文会雅集为荣。

一众举人进士收到王府的宴帖,喜不自胜,来的一个赛一个的早。

李士桢也是如此,他早早的就收拾齐整,坐着轿子往品轩楼赶去。

谁知才到朱雀街,马车就停了下来,轿夫道:“公子,前方有禁卫军守着,过不去了。”

他下车往前一瞧,只见一队佩刀的金甲侍卫守在街头,来来往往的百姓见状,有绕道而行的,有远远站着不敢接近,看热闹的。

其中,有一青衿学子拿着烫金的请帖走到跟前,那为首的侍卫头领细细看了帖子,手一扬,众侍卫让开了一条道,放他进去了。

李士桢见状,也掏出帖子照样学样,进去后,走了没多久,就到了品轩楼门口,门口处同样站着两个佩刀侍卫,再次核验完他的请帖,才放他进去。

外面查的严,里面氛围却很轻松。

说是卯时开始的筵席,未到寅时中,座下的学子就全来齐了,左右也无事可干,便你敬我一杯酒,我敬你一杯酒,三三两两的交谈起来。

等到卯时二刻,先是一个戴着双翅帽的长史官进来,脸上带着令人如沐春风的微笑,道:“王爷就快来了,诸位学子快入座吧。”

他这么一说,众人忙回到各自席位,跪坐在案桌前,大堂内立刻鸦雀无声了。

长史官出去后,少时,墨封穿着一身玄色便衣出现在大门口,身后只跟着随云一人。

他淡淡的免了众人的叩拜,抬步走到高处主位,坐下来。

有人不禁倒抽口冷气,似是想不到权柄在握的镇平王这般年轻俊美。

但又通身的凛凛贵气,让人丝毫不敢小觑。

“起宴吧。”

墨封扬了扬手,紧接着,一个个侍女捧着美酒佳肴云罗而入,香烟袅袅升起,古筝声频渐。

墨封饮尽一杯酒道:“本王有事耽搁,来晚了,还请诸位莫怪。”

众人端起酒杯,纷纷道:“不敢不敢。”

酒过三巡,墨封笑道:“诸位学子,未来皆是国之栋梁,今日来此,何不攥写诗文,各抒己志,日后也好传作佳话。”

这是要临场考试的意思。

底下的新科进士听罢,立刻有人欢喜有人愁。

愁的不是这场临时来的考试,他们来赴宴,早都提前准备了写好的几首诗文,以期在这场宴会上展露头角,得镇平王青眼。

愁的时,自己没压中题目。

而李士桢就属于其中之一,依照以往惯例,他知道在此次琼林宴上,王爷大概率会出题考校他们。

或许是让他们对如今的士风提出自己的看法,春闱考题不就是?

可没想到是让写一首言志诗。

诗好写,但这志不好言。

往大了说吧,此时寸功未立,恐会遭人攻讦,给王爷落一个夸夸其谈的印象,往小了说吧,又显得没有进取心,没有新科进士的朝气。

他这般犹豫,半晌未动笔墨,却早有人写好诗文,呈了上去。

李士桢听罢同科的诗文,更觉汗颜。

只见那诗写道:

“游山五岳东道主,拥书百城镇平王。

万人丛中一握手,使我衣袖三年香。”

这马屁拍的,真是半点儿不留痕迹。

在座有不服的,起身怼道:“这位同科的诗写的确实不错,但王爷是让抒发自己的志向,敢问这位同科,你这首诗中哪里体现了自己的志向呢?”

写诗的那人拱手回道:“诗中后两句便是,“握”字表示,我愿从今以后,不遗余力的追随王爷,“香”字则寓意着,建功立业,名垂青史,这位同科不懂吗?”

“言之无物。”

“同科既有高论,何不让大家看看你的大作?”

…………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的辩论起来。

既是文会,按规矩,座次上无论高低贵贱,都可以随意各抒己见,辩论辩到动手打架也是常有的事。

今天镇平王在此,一众文人进士为了表现自己,更是吵到不可开交,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呈现出白热化的状态。

墨封微笑的听了半晌,将座下诸进士的心性摸的差不多了,抬手制住众人,道:“今日宴会,大家各展才华,本王甚悦之,往你们以后能继续褒此热情,为国效力,今日就到此为止吧。”

他起身拍了拍下袍,抬步离开。

众进士也都一一散了,李士桢整理好衣裳正要走,一个身着银甲银盔的俊秀男子走过来,他一眼就认出这是方才跟在镇平王身后的禁军首领随云。

他忙俯身行礼:“随将军。”

随云道:“李进士请随我来。”

莫非是镇平王要见他?

李士桢怀揣着一颗忐忑不安的心同随云进了三楼的雅间包厢,珍珠帘子一掀开,果真是镇平王。

李士桢一撩下袍,俯首就拜。

“起来吧,”墨封语气不急不慢道:“你可知本王为何要单独召见你?”

这……他还真猜不出来。

李士桢诚惶诚恐道:“学生愚钝。”

墨封道:“你方才在席间,为何从始至终一句话也不说?”

李士桢露出一丝苦笑。

他也想说呀,可这次春闱,一甲三人,二甲十九人,三甲的同进士有二百左右,同进士位次太低,没有资格来赴王爷的宴,所以总共能来参加这次琼林宴的一共有二十一名新科进士。

而他排在吊稍尾,二甲第十六名,在一众新科进士中,实在不够看。

别人争长论短,以期在王爷面前表现自己,他则不敢冒进,只求四平八稳,不出什么差错。

他思前想后,拱手回道:“素闻王爷才智过人,王爷既在宴上,学生岂敢班门弄斧?”

墨封一晒,道:“你的诗写的倒也有趣。”

李士桢脸一红,别人的诗都是写自己如何如何大展宏图的,只有他着实摸不清王爷之意,揣度再三,提笔写了一首《新妇》: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诗的内容,是说新娘不知自己打扮能否讨公婆欢心,所以洞房夜偷偷问夫婿,自己画的眉毛合不合适。

其中,以新妇比喻自己,以公婆比喻王爷,以夫婿比喻在席的其他同科进士。

里面表达意思很明显,翻译成大白话就是:我怕写出来的言志诗不能让王爷满意,所以先不写,暂且看看其他同科的表现,以后好跟着改进。

墨封微微一笑,开门见山道:“本王看了你的考卷,你针砭时弊,痛斥如今虚华奢糜的世风,写得很不错,但有一点引起了本王的好奇之心,你也是世族大家出身,为何会有这般见地?”

李士桢不笨,自己能让手握重权的镇平王单独召见,绝不单单是因为好奇。

电光石火间,他将所有的可能性都过了一遍,猛的心念一动,这次春闱的前二甲进士似乎有一大半都非世家出身,还有,这次的考题,也是针对世家大族的。

先前他有些许猜测,但不敢深想,如今却……

那么,他接下来的回话就至关重要了。

李士桢俯身一拜道:“启禀王爷,臣名为李家之后,实为已故太医姜演之子,先皇在位时,边城发生瘟疫,臣父奉圣明前往救治百姓,岂料蛮夷进犯,臣父不幸丧生,后来,臣被李家认为义子,改名李士桢。”

严格来说,他和李家是互惠互利的关系,他读书用功,少年时就有秀才功名,祖上三代行医,名声也好,却吃亏在无人在朝中运作,而李家虽是百年世家,有关系有人脉,后代却不争气。

不得不说,李士桢一朝进士及第,李家这宝是压对了。不过,既是互惠互利的关系,没了利益,关系自然也不会长久。

墨封轻扯了扯唇角,“你倒是深明大义,不知将来有何打算?”

李士桢忙拱手行礼:“但凭王爷差遣。”

这就是投诚了。

墨封微颔首,道:“扬州府空出一布政使的职位,本王欲外派你前去补缺,你可有意?”

“臣定不负王爷厚爱。”李士桢眼睛一亮,立即跪地叩拜。

只是,前些天还听说,各省官员已满,新科进士要领实职,得等两年后的官员评比了。

所以,他这算是破格提拔吗……

墨封看他想问又不敢问的样子,轻笑道:“你先回去准备吧。”

李士桢走后,墨封出神的望着远处,食指在椅背上轻轻叩击着。

也不知道,他家呆呆怎样了?

派去贾府的人说她很好,都长肉了,可终究只有自己亲眼看看才能放心。

文中诗作,第一首出自孟郊的《登科后》

第二首诗,化用龚自珍的《投宋于庭翔凤》

第三首诗,出自朱庆馀的《近试上张水部》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3章 登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