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西京别记 > 第18章 纳姬

西京别记 第18章 纳姬

作者:梧宇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5-14 12:40:03 来源:文学城

刘陵是三月中来侯府的,转眼间就在这儿住到了五月上,这时节天气逐渐变得炎热,蛇虫鼠蚁也多了起来,世人常在本月初五进行避邪禳灾的活动。

古语有云:“是月也,日长至,阴阳争,死生分。”[1]

五月作为阴阳转换之月,是许多人心目中的“恶月”,许多事情都不被允许在五月初五这天做。

例如赴任、盖屋、产子等活动皆为人所避讳。刘陵自然也不例外,所幸她的宅院已经装点完成,只等过两天就可以乔迁新居。[2]

当然,刘陵多在平阳侯府住一日,卫子夫就要多侍奉一日,虽然刘陵说过不需要她做什么,但又怎能真的每天无所事事呢。

对于那些力所能及的差事,卫子夫并没有什么反感之心,她只忧心于自己的琴艺。

因近来一直侍奉在翁主左右,疏于练琴。她很担心自己回去后会跟不上师傅训习的进度,毕竟这东西一天不练,退步多少只有自己知道。

卫子夫这份担心若是让殷乐师知道了,一定会劝她不必多虑,因为目前平阳府里真的没有谁的琴艺能赶得上她。

这个事实卫子夫心里也清楚,但她并未因此而放松对自己的要求。

试问平阳侯府的女乐哪个不是百里挑一,又有哪个是没天份的?再不济,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她知道宫中女乐的技艺更在侯府之上。

与之相比,卫子夫最多只占了个熟能生巧的优势。她自认已是讨得了天大的便宜,既如此,那就更要加倍勤勉,毕竟音律不仅是她的爱好,还是她最能倚仗的本领。

不过为人奴婢者,是没有自己的时间的,向来是主人让你干什么,你就要干什么,没有选择的余地。

可能昨日还命你当庭献艺,今日就改成铺床叠被,到明日还不知要怎么样呢。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卫子夫很认同这句话,因为对她来说,是在其位,就要谋其政。

做歌女就练习好技艺,做嫔妃就侍奉好皇帝,做皇后就管理好后宫,如今公主叫她去伺候刘陵,她便也妥帖地侍奉着刘陵。

所以,纵使再急切地期盼回归原来的位置,子夫也没懈怠当下的差事。

这日初五,刘陵带着自己的两个贴身婢女成恩和常荣去找阳信公主闲话,卫子夫则是同剩下的婢女一起洒扫屋里屋外。

几个女孩子臂上都缠着五色丝绳,这是主人为应习俗赐下的,府上人人都得带,个别的还带了不止一条。[3]

卫子夫正是如此,除了臂上缠着的丝绳外,她手腕间还有一条五色丝长命缕。卫媪给自己和她的孩子们一人编了一个,她就爱做这些小玩意。

地面和陈设都洒扫完成了,只剩下一个桃符还没挂到门上,因为卫子夫的身材在众女间较为高挑,所以这个任务就落到了她头上。[4]

她脚踩着一张小几,挂桃符的手一抬,半截袖子就落了下来,露出了系在腕间的丝绳。

彩色的长命缕在日光的照耀下显出斑斓的光泽,煞是好看。

恰逢刘陵带出去的两个侍婢中的成恩回来取东西,瞧了个正着。

成恩对这漂亮的手绳起了兴趣,可还没等看清是怎么个编织法,就先看清了手绳主人的脸。

是卫子夫!

她心中一慌,忙道:“屋内屋外有那么些奴婢,何须你伸手,快下来!”

“下来吧。”她上前握住卫子夫的手,带着些许讨好意味的将她从几上扶了下来。

卫子夫觉得有点不对劲,不过还是摆出了一副受宠若惊的样子,“多谢成恩阿姊。”

成恩笑道:“谢什么。”她语气柔和,可转头对着屋内的其他女婢却是厉声呵斥道:“翁主不是说过不必叫子夫做这些事,你们都当耳旁风吗!”

众女婢被训得抬不起头,哆哆嗦嗦连大气都不敢出。

卫子夫见这情景,心下不忍,遂主动开口道:“是我自己要做的,您莫要责怪她们,大家一同侍奉翁主,我没那么多事。”

唉!

成恩无奈了。她记得这人刚来时,因为与这群奴婢不熟悉,没少受冷落,今天自己为她出头,反倒是错了。

事实上,卫子夫向来是不爱关注旁人对自己有什么看法的,这次也一样。

她认为,自己初来乍到,融入不进是很正常的,反正共事的时间不会很长,犯不着多事。

成恩此时也琢磨清了她的脾性,挥挥手让女婢们都回到原来的位置,自己则是走进内室去拿翁主吩咐要的东西。

她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裙裾摆动间不带起一丝尘埃。

但卫子夫能清晰地感知到,女婢们因成恩刚才的行为,与自己的隔阂变的更深了。

她们不敢再让自己做什么,只都安安静静、本本分分的做自己的事情,一时间针落可闻。

卫子夫不喜欢这样的氛围,但没办法。她闲坐在一边,观察外边日头的移动变化,待到月升日落,才得以归去。

支撑着疲惫的精神到家,一家人其乐融融的画面让她稍感安慰,但再一眼,她就发现了今天的卫少儿有些不寻常。

她感觉二姊一直在偷偷看自己,像是有什么话想说似的,无论是在吃饭还是洗漱,少儿的目光始终如影随形。

卫子夫不能理解姐姐的行为,她忍了忍,终是没忍住,问:“二姊,你是有什么事想交代我吗?”

“我……”

少儿的神色有些犹豫,还隐约透着点兴奋,她牵过卫子夫的手,“跟我来。”

她带着小妹出了门,等确定四下无人,才小声道:“今天公主与君侯招待翁主,我侍奉左右,听他们谈到了你。”

“谈到我?”子夫愕然,“我有什么值得谈及的。”

卫少儿不自觉地用手搔了骚侧脸,说:“我也没太听清,大概是翁主说想带你走。”实是这三位说话的时屏退了左右,少儿想听也听不见,不过她胆子大,扒着门缝侧耳才算知悉了个大概。

卫子夫听罢,秀丽的双眉微微蹙起,心想:真是一个坏消息。但她没忘了卫少儿脸上那一闪而过的喜色,所以又问:“只是如此吗?”

“呃……”少儿语气迟疑,她定定地看了妹妹一眼,斟酌道:“我听翁主说,若是公主能把你送给她,她会脱了你的奴籍,再将你送给她的兄长淮南王太子为姬。”

“什么!”卫子夫震惊。

少儿忙抬手捂住了她的嘴,“小声点。”

她叹息道:“我连阿母都没告诉,现在跟你说,就是希望你能自己事先拿个主意。”

“我……”

少儿的心是好的,可子夫能有什么主意。如今事情的走向完全在意料之外,也没什么经验可以依凭,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卫子夫内心沉郁,复杂的情绪如潮水般一波一波的涌上来,几乎要将她溺毙其中。

过了好一会儿,她单手捂脸,声音闷闷的,“我知道了。”

她现在终于明白今天成恩为什么要做那些奇怪的事了,敢情是把她当半个主人来对待呢,荒诞的简直令人发笑。

一旁的少儿看妹妹不是很高兴的样子,劝慰道:“你也别太愁,只一个脱离奴籍就是多少女奴想都不敢想的。”

“再者,你若是能得宠,咱们家就算否极泰来了,全脱了奴籍也指日可待。”

少儿说话时的语气含着满满的期待,似乎是在畅想着一个美好的未来,卫子夫不忍心戳破她的美梦,只能苦笑。

元狩元年,那是十七年后了,那一年,淮南王刘安心怀谋逆的事情败露,皇帝派当时任廷尉的张汤亲赴淮南国审查罪证。

在张汤的穷治下,淮南王刘安意图谋反一事罪证确凿。

最终,刘安自杀身亡,他的王后以及共同参与谋逆计划的臣子和宾客皆被屠戮殆尽,几日之间,淮南国的王宫就死了千余人。

作为刘安的太子和最宠爱的女儿,刘迁和刘陵自然不会被放过,尤其是刘迁,若不是他与雷被结怨,只怕淮南王的不臣之心还不能那么快地被发觉。

今天之前,卫子夫从未想过自己会与这家人扯上任何关系。她若真予刘迁为妾,到时怕是会同这些人一样,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

抬头望向漆黑的天幕,卫子夫下定了决心,她绝不能任由自己落到那个境地。

与此同时,平阳府里公主的寝居灯火通明。

阳信跪坐在铜镜前,身后的侍女为她脱下钗环首饰,平阳侯曹时则是坐在不远处,有一搭没一搭地陪她聊天。

说是聊天,可大多数时侯也不过是阳信问,曹时答罢了。虽出身于封邑万户的功臣之家,但平阳侯一向很尊敬自己这个贵为长公主的妻子,觉得她很有智慧。

阳信也一样,纵然曹时不是她喜欢的那种男人,但为人有礼有节,也没什么骄奢淫逸的坏作风,她勉强还算满意。

二人的感情虽称不上如胶似漆,但也相敬如宾,从未别过苗头。

阳信:“今天刘陵提的那个事,你怎么看?”

曹时稍稍思索了一下,道:“一个女婢而已,全凭公主做主吧。”

又是这句话,自嫁给曹时后,阳信都听烦了。

她哽了一下,只觉得和丈夫压根儿聊不到一块去。夫妻俩相对无言,还好一人及时出现,缓解了此间尴尬的气氛。

这人便公主的傅母林宫,阳信一见她便笑着让她入座,平阳侯也颇为尊敬道:“您来了。”

“是,君侯。我刚从世子那回来,世子现下已经睡着了。”

“好。”平阳侯颔首道:“您与公主说话,我先走一步。”说罢,他将目光投向公主,在得到淡淡的一声“嗯”后,就离开了。

阳信瞟了一眼曹时刚才坐的地方,“你看他,永远是这副没主见的样子。”

林宫委婉劝道:“一家人有一个拿主意的就是了,君侯事事顺您心意也是好的。”

阳信摇头轻笑,转移了话题,“说来,我还真没想到刘陵竟会如此看重一个小歌女。”

林宫接过女婢递上的篦子,慈爱地梳理起了阳信的头发,“公主不也挺喜欢那个卫子夫的吗?”

“吾喜欢她,也只是喜欢听她唱个曲儿,可从未想过把她送给陛下。”

阳信有些心不在焉地回答,她看着铜镜,总觉得镜中人的眼角眉梢间透着一丝挥不去的疲惫。

这疲惫一半是打生襄儿上来的,另一半则是被身边人烦的。

她对傅母诉说着那些烦心事,“因着之前陛下没看上我准备的那些女子,母后近来又催了。如今刘陵也管我要人,一个两个的,真都拿我当媒人不成?”

[1]《礼记·月令》载:“是月也,日长至,阴阳争,死生分。

[2]《风俗通》:“俗说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

[3]《风俗通》:“午日,以五彩丝系臂,避鬼及兵,令人不病瘟,一名长命缕,一名辟兵绍。”

[4]《后汉书·礼仪志》:“五月五日,朱索五色桃符,为门户饰,以止恶气。”

端午节在汉代就已经存在了,但和现代有所不同的是,当时这个日子更像是“国家防疫日” ,纪念屈原这一说法尚未正式确定下来(伍子胥、介子推,曹娥说法很多)。但带彩色手绳的习俗已经有了,而且南方很多地区也有划龙舟的活动,例如本文刘陵出身的淮南国,他爹淮南王刘安主持编纂的《淮南子》里就有提到过。

还有很多例如皇帝赐百官枭羹、沐兰汤等等等东西我都没写,有兴趣的可以自己去研究一下。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8章 纳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