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晚晴瞬间从方才合租交涉的温和氛围中拽了出来,简短的四个字,亦在无声地提醒着她,巴黎的雨夜从未真正远去。
她指尖微动,迅速回复了一个代表“收到”的句号,随即删除了信息。再抬头时,脸上已看不出丝毫异样。
她走到窗边,看着外面平静的社区景象,内心却已开始为即将到来的“任务”调整状态。
目光再次扫过客厅——这个她精心布置的、充满生活气息的“巢穴”。
顾云深的出现,以及他那些不易察觉的“规整”细节,让这个原本单纯的掩护环境,多了一丝不可控的变数。
而这个突如其来的任务,让这种变数感更加强烈了。
她需要尽快拿到任务简报,评估其风险,同时……要更好地扮演好“学姐”这个角色,将顾云深这个潜在的观察者稳住。
次日清晨,阳光依旧明媚。
苏晚晴起得很早,正在厨房准备简单的早餐——煎蛋和牛奶。她穿着宽松的居家服,头发松松挽起,看起来和任何一个享受周末早晨的女生没什么不同。
门锁传来轻微的转动声。
苏晚晴握着锅铲的手顿了一下,随即恢复自然。她头也没回,语气如常地打招呼:
“早啊,顾学弟。这么早就从宿舍搬东西过来?”
顾云深推门进来,手里果然提着一个小行李袋和一些显然是新买的洗漱用品。他今天换了件浅灰色的卫衣,看起来清爽又柔软,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初来乍到的礼貌笑容。
“学姐早!”他的声音带着晨间的清朗,“想来熟悉一下环境,顺便……蹭一下学姐的咖啡香。”他的目光落在咖啡机上,语气里带着点不好意思的讨好,分寸掌握得极好。
“杯子在左上边的橱柜,自己拿。”苏晚晴关掉火,将煎蛋盛盘,转身时脸上是随和的微笑,“吃过了吗?面包有多。”
合租公约第一条:维持表面和谐。
“真的吗?那太谢谢学姐了!”顾云深眼睛微亮,从善如流地将行李袋放进自己房间,然后主动去洗了手,“我来帮忙摆碗筷吧。”
他打开橱柜,拿出碗碟的动作略显生疏,像是在熟悉新环境。但摆放的位置却恰到好处,方便取用。
两人坐在小小的餐桌旁,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来,气氛一时有些安静,只有细微的咀嚼声。
“学姐,”顾云深咽下口中的食物,语气自然地带点好奇,“我昨天注意到你书架上有几本挺深的博弈论著作,学姐对那个感兴趣?”
苏晚晴心里微微一凛,面上却不动声色:“选修课要求的参考书,买来就没怎么翻过,装点门面而已。”她轻巧地带过,随即反问,“学弟呢?计算机系大三,应该已经开始做项目了吧?”
“嗯,跟着导师做点小东西,混点经验。”顾云深舀了一勺煎蛋,语气轻松,“就是有时候找资料挺麻烦的,有些国外的学术网站访问不稳定,还得想点‘办法’。”
他说的“办法”听起来像是普通学生常用的翻墙软件,带着点技术宅的小小炫耀。
苏晚晴却从中捕捉到了关键信息——他具备接触境外网络的能力和习惯。她垂下眼睫,喝了口牛奶,掩饰住眼中的思量。“是吗?那挺厉害的。”
早餐在一种看似融洽氛围中结束。
顾云深主动收拾了碗筷去清洗,动作不算熟练,但很认真。
苏晚晴则拿出笔记本电脑,坐在客厅沙发上,假装查阅课程资料。
屏幕的冷光映在她脸上,她点开一个加密的聊天窗口,林枫的任务指令已经传来。这次的目标是调查校内一个利用“暗码”提供的匿名支付渠道进行洗钱活动的教授,任务等级不高,但需要近距离接触和观察。
目标,经济学院的张明启教授。
她正凝神看着资料,顾云深擦着手从厨房出来。
“学姐在忙?”他声音放轻了些。
“嗯,下周有个小组展示,查点资料。”苏晚晴自然地切回了校园网的页面,抬头看他,“对了,既然我们以后是室友了,有些公共区域的使用习惯,要不要简单约定一下?”
她提出制定合租公约,这是拉近关系、观察彼此生活细节的绝佳机会。
“好啊。”顾云深从善如流地在她对面的单人沙发坐下,姿态放松,“学姐你说,我记着。”
“比如公共卫生轮流打扫,一般是周末……”
“没问题,我可以负责周末。”
“厨房用完及时清理……”
“应该的。”
“晚上如果带朋友回来,最好提前说一声……”
“我平时不太社交,学姐放心。”
条款一条条过,顾云深答应得非常爽快,甚至主动补充了几条,比如“尊重彼此**”、“公共区域听歌看视频请戴耳机”等,显得体贴又懂事。
在这个过程中,苏晚晴仔细观察着他。他说话时眼神专注,偶尔会无意识地用指尖轻轻敲击沙发扶手,节奏稳定。
在讨论到“**”条款时,他放在身边沙发上的手机屏幕忽然亮了一下,是一条新闻推送,他看也没看就迅速按熄,动作自然流畅。
但苏晚晴捕捉到了那一瞬间他眼神里一闪而过的锐利,那不是普通学生对无关推送该有的反应。
“大概就这些吧。”苏晚晴合上电脑,笑了笑,“以后想到再补充。”
“好,都听学姐的。”顾云深也回以毫无阴霾的笑容。
关系似乎在公约达成的瞬间破冰,至少表面如此。
下午,顾云深以“需要安静环境调试代码”为由,回到了自己的房间。
关上门,他脸上的温和笑意淡去。他打开自己那台看似普通、实则经过深度定制的笔记本电脑,指尖在键盘上飞快跳动。
他布下的网络监控节点,如同无形的蛛网,捕捉着校园网内所有试图触碰“暗码”相关数据的异常访问。
很快,一条精妙的、试图伪装成普通学术查询的试探性痕迹引起了他的注意。
来源IP经过多次加密跳转,手法娴熟,带着明显的、试图抹去自身特征的意图,这种风格他并不陌生——是那个总爱在暗处跟“暗码”作对的“镜界”。
对方的攻击目标,锁定在与张明启教授那条洗钱链条相关的、一个不起眼的外围数据节点上。
顾云深没有立刻拦截,而是如同一个耐心的垂钓者,开始反向追踪和行为分析。
他需要更多的数据来勾勒出这位调查者的画像:访问时间通常集中在傍晚到深夜,与大部分学生的作息高峰错开;查询模式显示出对金融交易流程的异常熟悉;更重要的是,一些极其微小的操作习惯,与他过去在分析“镜界”高级成员活动时留下的模糊特征模型,出现了低概率但确实存在的吻合。
他将这些行为数据与物理位置信息进行交叉比对。
尽管对方使用了高级的匿名技术,但通过对网络延迟、接入点负载等海量数据的微观分析,他成功地将信号源的物理位置,模糊地锁定在了学林雅苑小区及清源大学校园这个范围内。
范围依然很大。
就在这时,他脑海中如同闪电般划过几个碎片化的画面:早上餐桌对面,苏晚晴握锅铲时那稳定得异于常人的手腕;书架上那几本厚重的博弈论著作上方,与其他书籍格格不入的、长期放置特殊设备留下的压痕;她看似随意,实则精准避开他试探性话题的对话技巧......
这些细节,单独看都可以用“天赋”或“巧合”解释。
但当它们与一个在相同物理位置、拥有高超网络隐匿技巧、行为模式符合“镜界”特征、且正在调查张明启教授的“神秘调查者”同时出现时,巧合的概率就变得微乎其微了。
顾云深靠在椅背上,嘴角勾起一抹极淡的、混合着探究与兴奋的弧度。
他轻轻敲下回车键,一个伪装成普通系统日志文件的监控程序,悄无声息地附着在了那条调查路径上。
“原来,‘镜界’派来的人,是你啊...”他低声自语,眼神锐利如鹰隼,牢牢锁定了屏幕上那个代表着苏晚晴网络活动的、不断跳跃的光点,“苏学姐...看来我的合租生活,会比想象中精彩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