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历史 > 武周女官升职记 > 第55章 隆基野心

武周女官升职记 第55章 隆基野心

作者:芮祎Sophie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0-22 09:59:00 来源:文学城

先天元年冬,洛阳宫城的朔风凛冽如刀,太液池彻底封冻,冰面映着灰白的天光,森然刺目。紫微城内,太上皇李旦虽仍居百福殿,然“三品以上除授及大刑政”之权,早已在无数无声的消磨与侵蚀中,名存实亡。新登基的玄宗皇帝李隆基,如同蛰伏已久的苍龙,虽未即刻掀翻太上皇的桎梏,其掌控帝国的意志与锋芒,却已透过一道道看似合规、实则凌厉无比的文书指令,冰冷而坚定地渗透至朝堂的每一个角落。

太平公主府澄心堂内,炭火似乎永远驱不散那彻骨的寒意。杜善埋首案前,处理的文书性质已悄然发生质的改变。昔日公主府批答天下、权同副署的风光不再,取而代之的,是大量来自皇帝御前、中书门下,需公主府“知悉”或“协办”的敕令与咨文。这些文书,格式严整,用印规范,措辞恭谨,然字里行间透出的那股不容置疑、步步为营的强势,却让杜善每每展卷,便觉心惊肉跳。

一份关于调整北门禁军巡防班次与辖区的敕书副本送至案头。敕书以皇帝名义发出,抄送太上皇“伏请圣训”,并咨太平公主“以备闻知”。内容看似寻常的防务轮调,细察却令人悚然:原属万骑、羽林,其中多有公主暗中影响或安插人手的营、队,被以“加强操练”、“充实边备”为由,整体调离玄武门等核心宫苑区域,分遣至城外屯营或遥远边镇;而新调入接防者,皆由皇帝亲信、如王毛仲、李宜德等一手提拔的将领牢牢掌控。人员名册附录详尽,调动理由冠冕堂皇,程序无懈可击。公主阅后,朱笔在“知”字上停留良久,墨迹晕开一团浓重的阴影,终是无奈批下。

又一份由吏部呈送、皇帝朱批“可”的官员考绩奏抄。所列数十名中高级官员,恰是公主经营多年、遍布台省的要津人物。考语皆用“勤勉”、“老成”等泛泛褒词,然升迁任命却多为“平调闲职”、“外放远州”,明升实降,杯酒释兵权。而对几位太子潜邸旧臣、或近期积极向皇帝靠拢的官员,考语或指其“微瑕”,却均“念其旧劳,酌予擢用”,委以重任。此消彼长之势,透过冰冷的数据与官衔变更,**呈现。

最令杜善感到窒息的是,一些原本由公主府发起或主导的事务,其批复文书返回时,上面开始出现一种新的、笔迹瘦硬锐利的朱批。并非直接驳斥,却常在公主府所拟方案的关窍处,添注数语,或质疑其“靡费过甚”,或建议“另择人选”,或要求“增列条款”,每每切中要害,不动声色地将最终决策导向对皇帝更为有利的方向。这些批注,落款虽仍是“皇帝”,但其思维之缜密、角度之刁钻、对公主府意图洞察之深刻,杜善一眼便知,必是出自李隆基本人,或由其最核心的谋士(如姚崇、宋璟)捉刀。这已非简单的意见相左,而是极高明的、精准的制衡与反制。

杜善负责核校这些文书,并依公主指示草拟回应。她感到自己仿佛在下一盘无声的盲棋,对手棋风凌厉,算路深远,每一子落下,都带着冰冷的杀意。她需极力从那些严谨的公文格式、规范的官方用语中,解读出背后的真实意图与力量对比的变化。

一日,一份关于盐铁转运使年度奏销的度支详册送至。此事向来由公主亲信、时任转运使的某位大臣主理,利润丰厚,乃公主财源重地。详册后附皇帝批答,照例准销,却于末尾添了一行朱笔:“盐铁之利,国之血脉。着吏部、御史台、度支司,另选干员,组成清厘使团,分赴各道,核查仓贮、稽核账目,以防积弊。所需员额、章程,由中书门下速议来奏。”

“清厘使团”!杜善指尖冰凉。这看似加强监管的合理举措,实则是要绕过现任转运使,直接插手乃至接管这庞大的财政体系!所选“干员”为谁?所依“章程”如何?皆由“中书门下速议”,实则是皇帝要牢牢掌控审计大权,剑指公主的钱袋子。

公主得报,震怒不已,令杜善草拟驳议,强调转运使司自成体系,历年运作良好,突然派驻使团,恐扰乱了正常转运,且易生纷扰。杜善字斟句酌,试图以“实务”与“稳定”为由,婉拒介入。

驳议呈上,数日后退回。皇帝朱批竟只有寥寥数字:“朕意已决。卿所谓扰,恐不及贪墨之害。清厘之事,不容再议。” 语气平淡,却带着帝王的绝对威严与不容置疑的否决。公主看着那朱批,面色铁青,久久无言。杜善知道,在皇帝日益巩固的权威面前,公主的反对,已显得苍白无力。

通过这些文书往来,李隆基的形象在杜善心中愈发清晰:这是一个年轻、精力充沛、对权力有着极度渴望和掌控欲的君主。他心思缜密,善于利用规则和程序来达到目的,出手精准而狠辣。他绝非睿宗那般优柔寡断,也非韦后那般张扬跋扈,他的冷酷与野心,包裹在合法性与渐进性的外衣之下,更为可怕。他容忍太平公主的存在,绝非出于敬畏或亲情, merely是时机未到的权宜之计。一旦他彻底掌握军权、财权、人事权,铲除公主集团,不过是时间问题。他绝不会允许任何人与他分享这至高无上的权力,即便是功高盖世的姑母。

杜善感到一种深深的无力感。她目睹公主仍在竭力反击,通过尚存的宰相力量发布政令,利用太上皇的剩余权威进行拖延,甚至试图在禁军中重新布局。但所有这些努力,在皇帝系统性的、步步为营的紧逼之下,显得愈发捉襟见肘,甚至有些徒劳。文书上的每一次交锋,都像是巨浪拍击礁石,礁石虽坚,却在被一点点侵蚀、瓦解。

她想起珍珠离去时那洞悉一切的眼神,想起上官婉儿血溅阶下的惨状。历史的轮回似乎再次上演,只是这一次,执刀者换成了更为年轻、也更为可怕的李隆基。

窗外,雪又开始下了,纷纷扬扬,试图掩盖宫城的重重阴谋与日益尖锐的矛盾。澄心堂内,杜善提笔,在一份关于次年元宵灯会用度的请旨文书上,批下“依例办理”四字。笔迹依旧工稳,心中却已是一片冰封的荒原。她知道,公主与皇帝之间这最后一点维持表面的“依例”,也即将走到尽头。李隆基的野心,如同这窗外不断累积的冰雪,冰冷,沉默,却蕴含着足以埋葬一切的巨大力量。最终的清算,已在弦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